外罩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580发布日期:2018-09-18 21:3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罩检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和技术支柱,从而加速了工业企业的发展步伐。

其中,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离不开检具的使用,通过检具去检测所加工制造的零件是否达到工艺标准的要求。

目前,对于碗形外罩来说,由于其上下两端都具有开口,且外罩为中空结构,且上端的开口由上往下倾斜,故对于此类的外罩的检测,使用现有的检具进行检测的过程十分复杂,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

因此,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及操作方便以降低操作人员负担的外罩检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操作方便以降低操作人员负担的外罩检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外罩检具,适用于对碗形的外罩检测,所述外罩的上端及下端各具有开口。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包括底座板、由所述底座板的中部向上凸伸出的圆盘及沿所述圆盘的径向相互对齐的第一测块和第二测块。所述底座板开设有从圆周方向包围所述圆盘的圆周分隔槽及与所述圆周分隔槽相连通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圆盘的径向呈辐射状布置,每个所述避让槽所占的圆心角相同,所述圆盘分别开设有与所述避让槽相对齐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差的圆心角为180度,所述第一测块和第二测块的第一端各安装在所述圆盘上,所述第一测块的第二端沿所述圆盘的径向伸至所述第一缺口,且所述第一测块的侧面包含与所述圆盘的侧面共同位于同一圆柱侧面上的第一对接面及由所述第一对接面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一弧型面,所述第二测块的第二端沿所述圆盘的径向伸至所述第二缺口,且所述第二测块的侧面包含与所述圆盘的侧面共同位于所述圆柱侧面上的第二对接面及由所述第二对接面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二弧型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面、第一弧型面、第二对接面及第二弧型面沿所述圆盘的周向依次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及圆盘的侧面三者所处的半径相同。

较佳地,所述避让槽为四个,每个所述避让槽所占的圆心角为90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在垂直于所述圆盘之轴心线的平面上投影为等腰梯形。

较佳地,所述底座板为正方形,所述圆盘的轴心线与所述底座板的中心线相重合。

较佳地,所述第一测块的侧面还包含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面及第一弧型面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倾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及第一弧型面相交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测块的侧面还包含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对接面及第二弧型面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倾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对接面及第二弧型面相交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包括底座板、由底座板的中部向上凸伸出的圆盘及沿圆盘的径向相互对齐的第一测块和第二测块,底座板开设有从圆周方向包围圆盘的圆周分隔槽及与圆周分隔槽相连通的避让槽,避让槽至少为两个且沿圆盘的径向呈辐射状布置,每个避让槽所占的圆心角相同,圆盘分别开设有与避让槽相对齐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相差的圆心角为180度,第一测块和第二测块的第一端各安装在圆盘上,第一测块的第二端沿圆盘的径向伸至第一缺口,且第一测块的侧面包含与圆盘的侧面共同位于同一圆柱侧面上的第一对接面及由第一对接面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一弧型面,第二测块的第二端沿圆盘的径向伸至第二缺口,且第二测块的侧面包含与圆盘的侧面共同位于圆柱侧面上的第二对接面及由第二对接面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二弧型面,故使得外罩的下端可靠地定位于由第一测块的第一对接面、圆盘的侧面及第二对接面所在的圆柱侧面上,同时,藉由第一弧型面、第二弧面、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使得外罩的下端更可靠地定位于圆柱侧面上而便于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能简化结构,并具有操作方便以降低操作人员负担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与外罩配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100适用于对碗形的外罩200检测,外罩200的上端及下端各具有开口210,状态见图2所示。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100包括底座板10、由底座板10的中部向上凸伸出的圆盘20及沿圆盘20的径向相互对齐的第一测块30和第二测块40。底座板10开设有从圆周方向包围圆盘20的圆周分隔槽11及与圆周分隔槽11相连通的避让槽12,较优的是,如图4所示,圆周分隔槽11的中心与圆盘20的中心相重合,以便于加工制造,但不限于此;避让槽12为四个且沿圆盘20的径向呈辐射状布置,使得每个避让槽12所占的圆心角相同,均为90度;圆盘20分别开设有与避让槽12相对齐的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22,使得第一缺口21与第二缺口22相差的圆心角为180度;第一测块30和第二测块40的第一端各安装在圆盘20上,由圆盘20对第一测块30及第二测块40提供支撑;第一测块30的第二端沿圆盘20的径向伸至第一缺口21,且第一测块30的侧面31包含与圆盘20的侧面23共同位于同一圆柱侧面P上的第一对接面311及由第一对接面311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一弧型面312,较优的是,第一弧型面312位于圆柱侧面P内,状态见图4所示,更利于第一测块30对外罩200的定位;第二测块40的第二端沿圆盘20的径向伸至第二缺口22,且第二测块40的侧面41包含与圆盘20的侧面23共同位于圆柱侧面P上的第二对接面411及由第二对接面411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二弧型面412,较优的是,第二弧型面412位于圆柱侧面P内,状态见图4所示,更利于第二测块40对外罩200的定位,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面311、第一弧型面312、第二对接面411及第二弧型面412沿圆盘20的周向依次布置,且第一对接面311、第二对接面411及圆盘20的侧面23三者所处的半径相同,即为圆柱侧面P的半径,以确保对外罩200定位检测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由于前述举例说明避让槽12的数量为四个,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二个、三个或五个不等,对应的,每个所占圆心角为180度、120度或72度,故不限于此。

如图2,第一缺口21及第二缺口22在垂直于圆盘20之轴心线的平面上投影为等腰梯形,以便于圆盘20提供避空位置,为使得第一测块30及第二测块40的可靠性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底座板10为正方形,圆盘20的轴心线与底座板10的中心线相重合,以利于两者的制造加工,但不限于此。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测块30的侧面31还包含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3,第一倾斜面313位于第一对接面311及第一弧型面312的下方,且第一倾斜面313分别与第一对接面311及第一弧型面312相交接;同样,第二测块40的侧面41还包含由上至下向内倾斜的第二倾斜面413,第二倾斜面413位于第二对接面411及第二弧型面412的下方,且第二倾斜面413分别与第二对接面411及第二弧型面412相交接,以藉由第一倾斜面313及第二倾斜面413,更利于外罩200精准地被测量,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100包括底座板10、由底座板10的中部向上凸伸出的圆盘20及沿圆盘200的径向相互对齐的第一测块30和第二测块40,底座板10开设有从圆周方向包围圆盘20的圆周分隔槽11及与圆周分隔槽11相连通的避让槽12,避让槽12至少为两个且沿圆盘20的径向呈辐射状布置,每个避让槽12所占的圆心角相同,圆盘20分别开设有与避让槽12相对齐的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22,第一缺口21与第二缺口22相差的圆心角为180度,第一测块30和第二测块40的第一端各安装在圆盘20上,第一测块30的第二端沿圆盘20的径向伸至第一缺口21,且第一测块30的侧面31包含与圆盘20的侧面23位于同一圆柱侧面P上的第一对接面311及由第一对接面311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一弧型面312,第二测块40的第二端沿圆盘20的径向伸至第二缺口22,且第二测块40的侧面41包含与圆盘20的侧面23位于圆柱侧面P上的第二对接面411及由第二对接面411向内弯曲延伸的第二弧型面412,故使得外罩200的下端可靠地定位于由第一测块30的第一对接面311、圆盘20的侧面23及第二对接面411所在的圆柱侧面P上,同时,藉由第一弧型面312、第二弧面412、第一缺口21及第二缺口22,使得外罩200的下端更可靠地定位于圆柱侧面P上而便于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罩检具100能简化结构,并具有操作方便以降低操作人员负担的优点。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