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材料导热效果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0399发布日期:2018-10-09 20:2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仪器技术领域,一种导热材料导热效果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重量越来越轻,体积也越来越纤薄。这使得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更为紧密,功率密度也明显提高,散热方案和散热材料的选择也更为苛刻。由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越做越轻、越做越薄的趋势,超薄超轻的薄片散热材料备受青睐。而薄片散热材料的结构与类型异常繁杂,各种薄片散热材料的实际散热性能千差万别。

由于导热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材料的实际散热性能,例如通常25μm人工合成石墨膜导热系数为1400W/(m*K),远高于40μm人工合成石墨膜的导热系数1100W/(m*K),但实际应用中发现40μm人工合成石墨膜的散热效果确略高于25μm人工合成石墨膜的散热效果。

材料导热系数的定义是:稳态传热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其单位为w/m.k。在因此,在导热效果测试的时候,同一厚度不同温差以及不同厚度同一温差都将影响测试结果,从而影响导热材料本身的的选择以及导热材料厚度的选择,影响导热效果,不能满足对散热材料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导热材料由于同一厚度不同温差以及不同厚度同一温差都将影响测试结果,从而影响导热材料本身的的选择以及导热材料厚度的选择,影响导热效果,不能满足对散热材料的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材料导热效果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热材料导热效果的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包含上测试台和下测试台,所述下测试台上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上测试台下方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架对应的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通道之间设置有用于测试导热效果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悬挂架的个数为三个,悬挂架由左至右依次为一号悬挂、二号悬挂和三号悬挂,所述三号悬挂上方设置有伸缩液压杆。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丝、包裹加热丝的外壳、用于旋转加热丝的旋转台。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位于下测试台内的集液罐以及位于上测试台内的进液罐,所述进液罐分别与冷却通道的进液口连接,所述集液罐分别与冷却通道的出液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液罐与集液罐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进液罐与集液罐之间设置有散热罐,所述油管上设置有油泵。

优选的,所述三号悬挂的冷却通道与集液罐的连接管上设置有节流阀。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架和悬挂架,每个支撑架上的加热装置可以决定温差大小,温度传感器感知支撑架上加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上的温度,从而获取温差大小,选取相同面积大小的导热材料,根据支撑架与悬挂架之间的导热材料的厚度确定导热效果,分别确定同一厚度不同温差以及不同厚度同一温差的影响,模拟模拟导热材料的工作环境,最终确定保持最佳导热效果的导热材料选择以及厚度选择,满足散热对导热材料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通过加热丝加热,使用外壳传递热量,并利用旋转台对外壳均匀加热,有利于温度的温度。

3、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使用进液罐对冷却通道补充散热介质,使用集液罐对带走热量的散热介质收集并冷却,借助油泵循环利用散热介质,保持测试装置的冷却效果持续进行,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底座,2-下测试台,3-节流阀,4-上测试台,5-伸缩液压杆,6-三号悬挂,7-二号悬挂,8-进液罐,9-一号悬挂,10-温度传感器,11-散热罐,12-加热装置,13-集液罐,14-支撑架,15-旋转台,16-外壳,17-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导热材料导热效果的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和位于底座1上方的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包含上测试台4和下测试台2,所述下测试台2上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12,所述上测试台4下方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架14对应的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12和冷却通道之间设置有用于测试导热效果的温度传感器10。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架14和悬挂架,每个支撑架14上的加热装置12可以决定温差大小,温度传感器10感知支撑架14上加热装置12以及冷却装置上的温度,从而获取温差大小,选取相同面积大小的导热材料,根据支撑架14与悬挂架之间的导热材料的厚度确定导热效果,分别确定同一厚度不同温差以及不同厚度同一温差的影响,模拟模拟导热材料的工作环境,最终确定保持最佳导热效果的导热材料选择以及厚度选择,满足散热对导热材料的要求。

实施例二:

作为实施例一的特例,实施例一中所述支撑架14和悬挂架的个数为三个,悬挂架由左至右依次为一号悬挂9、二号悬挂7和三号悬挂6,所述三号悬挂6上方设置有伸缩液压杆5。一次性测试三组数据,一号悬挂9与二号悬挂7选择不同的导热材料,一号悬挂9与三号悬挂6选择不同厚度的导热材料,通过伸缩液压杆5快速更换导热材料的厚度,从而确定最佳导热效果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三:

为确保温差的温度性,实施例一中所述加热装置12包括加热丝17、包裹加热丝17的外壳16、用于旋转加热丝17的旋转台15。通过旋转方式将加热丝17产生的热量持续传输至外壳16,更加均匀和稳定。

实施例四:

为保证导热之后的散热持续进行,实施例一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位于下测试台2内的集液罐13以及位于上测试台4内的进液罐8,所述进液罐8分别与冷却通道的进液口连接,所述集液罐13分别与冷却通道的出液口连接。通过进液罐8内的导热介质吸收热量,并利用集液罐13收集带热量的导热介质,循环的过程中散热,保证散热的持续进行。

实施例五:

为保证散热效果,实施例四中所述进液罐8与集液罐13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进液罐8与集液罐13之间设置有散热罐11,所述油管上设置有油泵。利用散热罐11散失热量,为下一次的吸热作准备,保证散热效果。

实施例六:

为方便更换导热材料,实施例二中所述三号悬挂6的冷却通道与集液罐13的连接管上设置有节流阀3。通过调整节流阀3的大小,从而控制伸缩液压杆5的伸缩长度,方便更换三号悬挂6与支撑架14之间的导热材料,方便测试。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