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5996发布日期:2020-06-26 22:4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零件是一类精密零件,在加工成型后需要在模具零件的指定位置处打孔,并且需要检测孔位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合格。

现在常用的检测方式是操作者借助与卡尺等仪器检测,人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检测容易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圆柱、上板、框架、驱动件、检测组件以及感应器;所述上板通过圆柱与底板连接,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框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上板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圆环,所述驱动件通过电缸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圆环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通过圆环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检测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感应器位于检测组件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驱动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斜面和检测柱。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驱动面,所述检测组件贯通圆环,所述检测组件在圆环上呈圆周阵列状分布,所述斜面与驱动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柱朝向放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面与斜面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在圆环上均匀分布,所述放置槽和圆环同心,所述检测柱与感应器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件具体呈圆台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面与斜面尺寸相配合,所述检测柱与感应器尺寸相配合,所述放置槽的圆心与驱动件的中心同心,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横板、伸出部以及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具体为压力感应器,所述横板贯通圆环,所述伸出部通过弹簧与圆环活动连接,所述斜面位于横板远离检测柱的一端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通过底板、圆柱、上板、框架、驱动件、检测组件以及感应器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使用装置代替人工检测模具零件上孔位的效果,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的另一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的再一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中:1、底板;2、圆柱;3、上板;4、气缸;5、框架;6、电缸;7、驱动件;71、驱动面;8、圆环;9、检测组件;91、横板;92、伸出部;93、弹簧;94、斜面;95、检测柱;10、感应器;11、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圆柱2、上板3、框架5、驱动件7、检测组件9以及感应器10;所述上板3通过圆柱2与底板1连接,所述上板3上设置有气缸4,所述框架5通过气缸4的活塞杆与上板3活动连接,用于带动框架5做上下运动,所述框架5上设置有圆环8,所述驱动件7通过电缸6与框架5活动连接,用于向驱动件7提供动力,所述驱动件7与圆环8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9通过圆环8与框架5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7与检测组件9位置相对应,用于驱动检测组件9运动,所述感应器10位于检测组件9上,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放置槽11,用于放置模具零件,所述放置槽11与驱动件7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9包括斜面94和检测柱95,所述气缸4、电缸6以及感应器10均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驱动件7上设置有驱动面71,用于和斜面94相配合驱动横板91和检测柱95做离心运动,所述检测组件9贯通圆环8,所述检测组件9在圆环8上呈圆周阵列状分布,用于同时检测多个孔位,所述斜面94与驱动件7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柱95朝向放置槽11。

所述驱动面71与斜面94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9在圆环8上均匀分布,所述放置槽11和圆环8同心,所述检测柱95与感应器10位置相对应,用于确保检测柱95插入模具零件的孔位后感应器10可以和模具零件接触并产生压力,所述驱动件7具体呈圆台形。

所述驱动面71与斜面94尺寸相配合,所述检测柱95与感应器10尺寸相配合,用于确保检测柱95插入模具零件的孔位后感应器10可以和模具零件接触并产生压力,所述放置槽11的圆心与驱动件7的中心同心,所述检测组件9包括横板91、伸出部92以及弹簧93。

所述感应器10具体为压力感应器,所述横板91贯通圆环8,所述伸出部92通过弹簧93与圆环8活动连接,用于带动横板91复位,所述斜面94位于横板91远离检测柱95的一端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开始检测工作前,外部搬运机构将需要检测的模具零件搬运到底板1上,此时模具零件位于放置槽11内;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框架5向下运动,进而检测柱95插入模具零件上的孔位内,感应器10接触模具零件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外部控制系统,然后气缸4的活塞杆收缩,电缸6的活塞杆伸出一段距离带动驱动件7向下运动一段距离,进而驱动检测组件9上的横板91做一段离心运动,此时气缸4的活塞杆再次伸出,进而检测柱95插入模具零件上的孔位内,感应器10接触模具零件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外部控制系统,然后气缸4的活塞杆再次收缩,重复上述工序直到电缸6按照设定值到达最大伸出距离后所有零件复位,在此过程中只有每次所有的感应器10都能与模具零件接触,且所有感应器10感应到的压力信号均相同则证明模具零件合格,否则模具零件不合格立即停止检测工序;最后外部搬运机构将检测后的模具零件搬运到指定位置处。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圆柱(2)、上板(3)、框架(5)、驱动件(7)、检测组件(9)以及感应器(10);所述上板(3)通过圆柱(2)与底板(1)连接,所述上板(3)上设置有气缸(4),所述框架(5)通过气缸(4)的活塞杆与上板(3)活动连接,所述框架(5)上设置有圆环(8),所述驱动件(7)通过电缸(6)与框架(5)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7)与圆环(8)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9)通过圆环(8)与框架(5)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7)与检测组件(9)位置相对应,所述感应器(10)位于检测组件(9)上,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放置槽(11),所述放置槽(11)与驱动件(7)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9)包括斜面(94)和检测柱(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7)上设置有驱动面(71),所述检测组件(9)贯通圆环(8),所述检测组件(9)在圆环(8)上呈圆周阵列状分布,所述斜面(94)与驱动件(7)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柱(95)朝向放置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面(71)与斜面(94)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9)在圆环(8)上均匀分布,所述放置槽(11)和圆环(8)同心,所述检测柱(95)与感应器(10)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件(7)具体呈圆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面(71)与斜面(94)尺寸相配合,所述检测柱(95)与感应器(10)尺寸相配合,所述放置槽(11)的圆心与驱动件(7)的中心同心,所述检测组件(9)包括横板(91)、伸出部(92)以及弹簧(9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10)具体为压力感应器,所述横板(91)贯通圆环(8),所述伸出部(92)通过弹簧(93)与圆环(8)活动连接,所述斜面(94)位于横板(91)远离检测柱(95)的一端的上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圆柱、上板、框架、驱动件、检测组件以及感应器;所述上板通过圆柱与底板连接,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框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上板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圆环,所述驱动件通过电缸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圆环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通过圆环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检测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感应器位于检测组件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驱动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斜面和检测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零件孔位检测装置,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宏天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