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限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及其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152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无限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及其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设计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液晶显示装 置己经成为各种尺寸的显示器的主流,液晶显示装置可以被用作大型的液晶 电视,或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甚至可作为掀盖式手机等便携式电 子装置的小型的显示单元。然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具有视角过小的问 题,以致于位于液晶显示装置两侧边的人在观看时,无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 果及显示质量。
因此,业界人士纷纷提出可旋转的显示装置装于笔记本电脑及掀盖式手 机上,以使显示装置可以转向位于外围的人,使其获得可清晰看清楚显示器 上的显示内容,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性。然而,公知技术中,由于显示装置 的讯号线及电源线均自计算机主机板上直接连接过来,因此,在显示装置旋 转时,会有一最大旋转角度的限制,以防止上述线路过度缠绕而造成损坏, 而这也造成了使用上的限制与不便,甚至使用者不经意的不当操作,例如过 度旋转,均可能对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无限转动的笔记本电脑 及其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用以解决公知技术中电子装置的显示器或盖体 相对于主机转动时,具有一最大旋转角度的限制的缺点。
为达到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披露一种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设置 于一第一装置及一第二装置之间的旋转轴内,用以使第一装置的多条第一导 线与第二装置的多条第二导线相对应连接,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座及
多个外导电扣环。第一连接座,由多个环状绝缘层及多个环状导电层依序间
隔排列而成,第一连接座还具有一中空区域,用以通过第一导线,各第一导 线自第一连接座的内侧电性连接于环状导电层。多个外导电扣环,其中外导 电扣环的一端各别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线,而外导电扣环的另一端各别扣合于 环状导电层的外侧,以在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可以应用于一笔记本电脑上,而 能够使笔记本电脑的盖体(显示器)可相对于主机无限制转动,其中电连接器 设置于盖体与主机间的旋转轴内,而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则分别属于主机与 盖体。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包括有一主机、 一盖体及一可转动连接的 电连接器。主机具有多条第一导线。盖体具有多条第二导线,而且盖体以可 转动的关系连接于主机。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座及多个 外导电扣环。第一连接座由多个环状绝缘层及多个环状导电层依序间隔排列 而成,且第一连接座还具有一中空区域,用以供第一导线通过。各第一导线 自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分别电性连接于各环状导电层。各该外导电扣环的一端 分别电性连接于各第二导线,而各外导电扣环的另一端分别扣合于各环状导 电层的外侧,以在各第一导线与各第二导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所提供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可以使第二装置(显 示器或盖体)相对于第一装置(主机)转动时,没有最大旋转角度的限制,意即 可以任意角度转动(可超过三百六十度)。因此,提供了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 利性。并且,由于本发明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可以使第二装置(显示器或 盖体)及第一装置(主机)的信号线及电源线不会随着转动而缠绕,因此在转动 时,不会造成上述线路的损坏,因而提升了可旋转的电子装置的耐用性。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 本发明的原理,并且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组合示意
图1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操作示意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中第一连接座的示意
图2C及图2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操作示意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4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第一装置102第一导线
110第二装置111框架
112 第二导线113液晶显示器
114旋转轴130第一连接座
131环状绝缘层1311内凸结构
1312外凸结构132环状导电层
1321内凹结构1322外凹结构
1323接点134中空区域
136 底座1361开口1362固定孔140外导电扣环
150螺固件160第二连接座
170 内导电扣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 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照图1A至图1C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 连接器,设置于一第一装置100及一第二装置110之间的旋转轴114内,用 以使第一装置IOO上的多条第一导线102与第二装置IIO上的多条第二导线 112相对应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00为一笔记本
电脑的主机,该主机具有多条第一导线,而第二装置iio为一笔记本电脑的
盖体,该盖体具有多条第二导线,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主机,所述旋转 轴为盖体的连接于主机的旋转轴,其中盖体包含有一框架111及一液晶显示
器113。其中,第一导线102及第二导线112分别包含有多条电源线及讯号 线。然而,本发明虽然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但并不限定仅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本发明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还可应用于掀盖式手机或电子字典等便携 式电子装置。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中,第一装置100与第二装置110之间可以有相对地转动,且其相对转动的 角度不会受到限制,即其转动角度可以超过三百六十度。
请参阅图1A及图2A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 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座130及多个外导电扣环140。其中第一连接座130由多 个环状绝缘层131及多个环状导电层132依序由下到上间隔排列而成。此外, 第一连接座130还具有一底座136及一中空区域134,且底座136还具有一 开口 1361及多个固定孔1362,其中固定孔1362用以供一固定件150穿过而 使底座136及第一连接座130固设于第一装置IOO上,而底座136的开口 1361 对应于第一连接座130的中空区域134,因此,第一装置100的第一导线102 可通过开口 1361及中空区域134。而且,多条通过开口 1361及中空区域134 的第一导线102自第一连接座130的内侧壁分别电性连接于其中一环状导电 层132。
并且,请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30的环 状绝缘层131的径向宽度大于环状导电层132的径向宽度,因此,在第一连 接座130的外侧壁形成有多组外凹结构1322及外凸结构1312,且在第一连 接座130的内侧壁亦形成有多组内凹结构1321及内凸结构1311。其中,外 凹结构1322及内凹结构1321为环状导电层132所构成,而外凸结构1312 及内凸结构1311为环状绝缘层131所构成。
再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各内凹结构1321中具有一接点1323,各接 点1323用以接合其中一条第一导线102,使第一导线102电性连接于环状导 电层132。
请参阅图2A、图2C及图2D所示,各外导电扣环140的一端电性连接于 其中一条第二导线112,而其另一端扣合并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座130的其
中一环状导电层132的外侧,以在各该第一导线与各该第二导线之间形成电 性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座130的环状导电层132的外 侧壁均为外凹结构1322,因此,外凹结构1322可容置扣合于环状导电层132 外侧的外导电扣环140,使外导电扣环140不易脱落。此外,各外导电扣环 140的环围长度大于环状导电层132的外侧圆周长的二分之一,亦使得外导 电扣环围140绕扣住环状导电层132的外侧时,不易脱落而有良好的导电接 触。在本实施例中,外导电扣环140的环围长度大约为环状导电层132的外 侧圆周长的四分之三长。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装置110的第二导线112相对于第一装置100的 第一导线102转动时,第一导线102及第二导线112均不会因转动而缠绕于 第一及第二装置100、 110上,且仍能保持第一导线102与第二导线112之 间有良好的电性连接。因此,第二装置110相对于第一装置100的转动角度 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接着,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与 第一实施例相似,其同样具有第一连接座130及多个外导电扣环140。然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 还具有一第二连接座160设置于第二装置11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线112 及所述外导电扣环140之间,用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线112及外导电扣环140。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12并不直接连接于外导电扣环140, 而通过第二连接座160使得第二导线112及外导电扣环140电性连接。
再者,请参照4A图及4B图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转动连接的电 连接器与第二实施例相似,其同样具有第一连接座130、第二连接座160及 多个外导电扣环140。然而,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 于第三实施例中还具有多个内导电扣环170,其中各内导电扣环170的一端 电性连接于其中一第一导线102,而其另一端扣合于第一连接座130的环状 导电层132的内凹结构1321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02并非 直接接合于环状导电层132的内凹结构1321中的接点1323,而是通过内导 电扣环170电性连接环状导电层132及第一导线102。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
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设置于一第一装置及一第二装置之间的旋转轴内,用以使该第一装置的多条第一导线与该第二装置的多条第二导线相对应连接,该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座,由多个环状绝缘层及多个环状导电层依序间隔排列而成,该第一连接座还具有一中空区域,用以供所述第一导线通过,各该第一导线自该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分别电性连接于各该环状导电层;以及多个外导电扣环,其中各该外导电扣环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各该第二导线,而各该外导电扣环的另一端分别扣合于各该环状导电层的外侧,以在各该第一导线与各该第二导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壁形成有多组内凹结构及内凸结构,所述内凹结构为所述环状导电层,而 所述内凸结构为所述环状绝缘层,且所述环状绝缘层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环 状导电层的径向宽度,该电连接器还具有多个内导电扣环,各该内导电扣环 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其中之一,而各该内导电扣环的另一端扣合 于该第一连接座的所述内凹结构其中之一。
3. —种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包括有 一主机,具有多条第一导线;一盖体,具有多条第二导线,该盖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主机;以及一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座,由多个环状绝缘层及多个环状导电层依序间隔排列 而成,该第一连接座还具有一中空区域,用以供所述第一导线通过,各该第 一导线自该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分别电性连接于各该环状导电层;以及多个外导电扣环,其中各该外导电扣环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各该 第二导线,而各该外导电扣环的另一端分别扣合于各该环状导电层的外侧, 以在各该第一导线与各该第二导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盖体具有一 连接于该主机的旋转轴,而且该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装设于该旋转轴内。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还具有一第二 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外导电扣环之间,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 二导线及所述外导电扣环。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第一连接座 还具有一开口,且该开口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座的中空区域,以供所述第一导 线通过。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第一连接座 的外侧壁形成有多组外凹结构及外凸结构,所述外凹结构为所述环状导电 层,而所述外凸结构为所述环状绝缘层。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外凹结构 用以容置所述外导电扣环。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第一连接座 的内侧壁形成有多组内凹结构及内凸结构,所述内凹结构为所述环状导电 层,而所述内凸结构为所述环状绝缘层,且所述环状绝缘层的径向宽度大于 所述环状导电层的径向宽度。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无限制转动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还具有多个内 导电扣环,各该内导电扣环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其中之一,而各 该内导电扣环的另一端扣合于该第一连接座的所述内凹结构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一种可转动连接的电连接器,设置于一第一装置及一第二装置之间的旋转轴中。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座及多个外导电扣环。第一连接座由多个环状绝缘层及多个环状导电层依序间隔排列而成,并且具有一中空区域供第一装置的第一导线通过。第一导线在第一连接座的内侧电性连接于环状导电层。外导电扣环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二装置的第二导线,而另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分别扣合于环状导电层的外侧,以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形成电性连接。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可以使第二装置相对于第一装置转动时,没有最大旋转角度的限制,并且,可以使第二装置及第一装置的信号线及电源线不会随着转动而缠绕,因此提升了可旋转的电子装置的耐用性。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373876SQ200710141768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1日
发明者王少甫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