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919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散热器片及循环泵;主散热器由底座、散热鳍片和导热管组成,导热管的上端封堵,下端与底座相连接,底座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循环管,循环管外部装有导热介质,空腔与导热管内腔相贯通,循环管的两端延伸至底座外,散热鳍片间隔连接与导热管外围;散热器片为带有冷却水管的散热片,其至少设为两个;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一端相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散热器片的冷却水管与循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循环管内、散热器片的冷却水管内及与其相连接的管道内充满导热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降温效果良好、机箱内无尘土吸附现象及超净噪音。
【专利说明】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配置的电脑己成为办公及家用电脑的主流,随之而来的是硬件的散热问题成为了头等大事,如果散热降温不够,就会导致电脑故障甚至崩溃、烧毁。目前大多电脑均采用散热片加超静音风扇的方式给电脑电源模块及CPU降温,这种传统的降温方式存在有降温效果较差、机箱内尘土吸附量多及噪音大等缺陷或不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降温效果良好、机箱内无尘土吸附现象及超净噪音的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
[0004]其技术方案是: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计算机机箱侧部的主散热器、安装在计算机发热部件上的散热器片及循环泵;所述主散热器由底座、散热鳍片和导热管组成,导热管的上端封堵,下端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循环管,循环管外部装有导热介质,空腔与导热管内腔相贯通,循环管的两端延伸至底座外,所述散热鳍片间隔连接与导热管外围;所述散热器片为带有冷却水管的散热片,其至少设为两个;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一端相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散热器片的冷却水管与循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内、散热器片的冷却水管内及与其相连接的管道内充满导热油。
[0005]其中,所述导热介质为超导介质。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降温效果良好、机箱内无尘土吸附现象及超净噪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照图1,一种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包括安装在计算机机箱侧部的主散热器
1、安装在计算机发热部件上的散热器片2及循环泵3 ;所述主散热器I由底座11、散热鳍片12和导热管13组成,导热管13的上端封堵,下端与底座11相连接,所述底座11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循环管14,循环管14外部装有导热介质15,空腔与导热管13内腔相贯通,循环管14的两端延伸至底座11外,所述散热鳍片12间隔连接与导热管13外围;所述散热器片2为带有冷却水管的散热片,其至少设为串联连接的两个(图中为两个);所述循环管14的一端与循环泵3的一端相连接,循环泵3的另一端通过散热器片2的冷却水管与循环管1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14内、散热器片2的冷却水管内及与其相连接的管道4内充满导热油。其中,所述导热介质15为超导介质。
[0009]运行时,散热器片2给计算机各个部件散热,其热量通过其自身带的冷却水管内的导热油通过管道4及循环泵3流经循环管14,循环管14将热量传递至主散热器I底座
11内的导热介质15,并通过导热管13及其外围的散热鳍片12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去掉了原有计算机各个发热部件上的风扇,仅用一循环泵3循环并通过主散热器I利用导热介质15散热,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噪音。
【权利要求】
1.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计算机机箱侧部的主散热器、安装在计算机发热部件上的散热器片及循环泵;所述主散热器由底座、散热鳍片和导热管组成,导热管的上端封堵,下端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循环管,循环管外部装有导热介质,空腔与导热管内腔相贯通,循环管的两端延伸至底座外,所述散热鳍片间隔连接与导热管外围;所述散热器片为带有冷却水管的散热片,其至少设为两个;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一端相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散热器片的冷却水管与循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内、散热器片的冷却水管内及与其相连接的管道内充满导热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超静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超导介质。
【文档编号】G06F1/20GK203433454SQ20132056589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朱丽萍 申请人:朱丽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