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8600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显示屏(touchscreen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触控显示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控显示屏(outcelltouchpanel)、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oncelltouchpanel)、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屏(incelltouchpanel)。其中,外挂式触控显示屏是指触控传感器(tpsensor)设置在保护玻璃(coverlens)和偏光片(polarizer)之间的触控显示屏;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是指触控传感器设置在盖板玻璃(glass)和偏光片之间的触控显示屏;内嵌式触控显示屏是指触控传感器嵌入到oled像素中的触控显示屏。

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将触控电极内嵌在显示屏内部,既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成本,从而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但是,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驱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由此,如何降低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驱动过程中的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驱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包括: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包括: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或者,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包括:在每帧显示过程中,进行一次或者多次触控驱动,其中,在每帧的任意一行显示过程中,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进行触控驱动;或者,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进行触控驱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还包括判断触控显示屏的工作状态,得到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触摸频率大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触摸频率。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进行触控驱动的次数多于当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进行触控驱动的次数。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包括:在每帧的第一行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每帧的每一行的显示过程中,先对像素进行初始化,接着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然后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其中,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与进行触控驱动处于不同的时间段。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包括: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或者,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对像素进行初始化及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与进行触控驱动处于相同的时间段。

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内嵌式触控显示屏。

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即在此避免了驱动像素发光与进行触控驱动同时进行,由此便可避免两者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从而便可避免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提高了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挂式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驱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发明人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后发现,其产生原因在于:由于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将触控传感器嵌入到oled像素中,使得触控传感器与oled像素的像素电路的距离较近,具体可参考图1至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屏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意性的示出了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图2示意性的示出了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图3示意性的示出了外挂式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由图1至图3所示可见,相较于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和外挂式触控显示屏,在内嵌式触控显示屏中,触控传感器与oled像素的像素电路的距离要近得多。由此,当同时驱动像素发光和进行触控驱动时,因oled屏体阴极上电流的不断变化,非常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从而造成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考虑到若将进行触控驱动的时间设置在行消隐阶段,即显示驱动控制信号都没有的阶段时,将极大的降低触控显示屏的画面扫描频率,从而将极大的降低显示效果。

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其核心思想在于,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即在此避免了驱动像素发光与进行触控驱动同时进行,由此便可避免两者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从而便可避免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提高了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驱动方法也可以用于驱动外挂式触控显示屏以及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虽然,在现有的外挂式触控显示屏的驱动过程中或者在现有的覆盖表面式触控显示屏的驱动过程中,并没有存在很大的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但是,其仍旧可以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驱动触控显示屏的显示与触控。

进一步的,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p型,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n型,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晶体管为p型时,通过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以使得像素(或者说显示画面)呈黑态,此时,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通过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实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n型时,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则此时,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通过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像素驱动电路中的p型晶体管为例,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包括:在每帧显示过程中,进行一次或者多次触控驱动,其中,在每帧的任意一行显示过程中,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进行触控驱动。即在此,当触控驱动的次数为一次时,发生在一帧的一行中;当触控驱动的次数为多次时,发生在一帧的多行中,易知的,一帧的多行在显示时间上是不同时的。例如,以1280行像素为例,当触控驱动的次数为一次时,可以发生在1280行像素中任意的一行中,当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时,进行触控驱动,具体如,第1行(即在第1行中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时,进行触控驱动)、第5行、第20行、第200行、第550行、第700行、第900行或者第1280行等。又如,以1280行像素为例,当触控驱动的次数为多次时,可以在1280行像素中任意的多行中,当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时,进行触控驱动,具体如,第1、3、5、7……及1279行;或者如,第1、5、10、15、20……及1280行;又或如,第1行、第5行、第20行、第200行、第550行、第700行、第900行以及第1280行等。

优选的,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包括:在每帧的第一行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即,当触控驱动的次数为一次时,发生在一帧的第一行中;当触控驱动的次数为多次时,发生在一帧的多行中,而所述多行包括第一行。

较佳的,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还包括判断触控显示屏的工作状态,得到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触摸频率大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触摸频率(即,可以认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是频繁触摸的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非频繁触摸的状态)。其中,判断触控显示屏的工作状态可以发生在某次触控驱动之前或者某次触控驱动之后或者与某次触动驱动同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的,对于触控显示屏的工作状态的判断可以通过处理器等装置来实现。在此,对于触控显示屏的工作状态的判断例如可以根据触控显示屏的当前显示状态来判断,如触控显示屏当前显示的是图像或者影视界面,则判断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触控显示屏当前显示的是游戏界面,则判断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等。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不同的工作状态,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可以执行不同次数的触控驱动。较佳的,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进行触控驱动的次数多于当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进行触控驱动的次数(即,当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频繁触摸的状态时,则在每帧显示过程中,进行较多次的触控驱动;而当所述触控显示屏处于非频繁触摸的状态时,则在每帧显示过程中,进行较少次的触控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每帧的每一行的显示过程中,先对像素进行初始化,接着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然后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其中,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与进行触控驱动处于不同的时间段。具体的,可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可包括:t1阶段,(通过初始化信号s1低电平使能)对像素进行初始化;t2阶段,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通过使能信号s2低电平使能,对像素提供数据信号vdata);及t3阶段,发光控制信号(em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即显示画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包括发光控制信号输出低电平。

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像素进行初始化及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与进行触控驱动处于相同的时间段。即在此,进行触控驱动,产生触控激励信号tp的t4阶段与t1阶段和t2阶段处于相同的时间段。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进行触控驱动,产生触控激励信号的t4阶段可以仅与t1阶段处于相同的时间段或者仅与t2阶段处于相同的时间段。

相应的,当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所述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也可包括:t1’阶段(在此可相应参考图4中的t1阶段,差别仅在于t1’阶段时为高电平,相应的在这一信号的其他阶段则为低电平),(通过初始化信号s1高电平使能)对像素进行初始化;t2’阶段(在此可相应参考图4中的t2阶段,差别仅在于t2’阶段时为高电平),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通过使能信号s2高电平使能,对像素提供数据信号vdata);及t3’阶段(在此可相应参考图4中的t3阶段,差别仅在于t3’阶段时为高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即显示画面。此时,发光控制信号驱动像素发光包括发光控制信号输出高电平。

同样的,对像素进行初始化及对像素进行数据写入与进行触控驱动处于相同的时间段。即,进行触控驱动,产生触控激励信号tp的t4’阶段(在此可相应参考图4中的t4阶段,差别仅在于t4’阶段时为低电平,即取低电平有效)与t1阶段和t2阶段处于相同的时间段。

综上可见,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屏驱动方法中,在每帧显示过程中,当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呈黑态时,进行触控驱动,即在此避免了驱动像素发光与进行触控驱动同时进行,由此便可避免两者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从而便可避免触控感测错误或者噪音过大的问题,提高了触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