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216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个过孔将相邻两个引线部31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将引线部和连接部均设置于遮敝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每个子像素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等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连接部所在导电层不作具体限制,只需要与栅极线不在同一导电层即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阵列基板的类型同样不作限制。具体结合图3a至图4c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3]参考图3a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一种切面图。其中,沿阵列基板的透光方向,阵列基板依次包括:
[0034]基板100 ;
[0035]位于基板100表面的第一导电层200 ;
[0036]位于第一导电层200背离基板100 —侧的栅介质层300 ;
[0037]位于栅介质层300背离基板100 —侧的第二导电层400 ;
[0038]位于第二导电层400背离基板100 —侧的第一绝缘层500 ;以及,
[0039]位于第一绝缘层500背离基板100 —侧的驱动电极层。
[0040]驱动电极层包括位于第一绝缘层500背离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600、第二电极层800和位于第一电极层600和第二电极层80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700。
[004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可以为底栅型阵列基板:
[0042]即,第一导电层200设置有栅极线I,第二导电层400设置有数据线2,且触控引线3的引线部31同样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00。
[0043]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栅型阵列基板,第一导电层200设置有多个栅极,第二导电层400中设置有多个源极和多个漏极。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在栅介质层300和第二导电层400之间还包括有半导体层,半导体层设置有多个有源区。其中,相对应的栅极、源极、漏极和有源区构成一阵列基板的薄膜晶体管。
[0044]参考图3a所示,引线部31与栅极线I同层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32可以与数据线2同层设置,而后在栅介质层300上设置过孔4,使得连接部32通过过孔4与引线部31实现连接。
[0045]参考图3b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切面图,引线部31与栅极线I同层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32还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层600,而后在栅介质层300和第一绝缘层500上设置过孔4,使得连接部32通过过孔4与引线部31实现连接。
[0046]参考图3c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切面图,引线部31与栅极线I同层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32还可以设置于第二电极层800,而后在栅介质层300、第一绝缘层500和第二绝缘层700上设置过孔4,使得连接部32通过过孔4与引线部31实现连接。
[0047]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可以为顶栅型阵列基板,具体参考图4a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切面图。其中,沿阵列基板的透光方向,阵列基板依次包括:
[0048]基板100 ;
[0049]位于基板100表面的第一导电层200 ;
[0050]位于第一导电层200背离基板100 —侧的栅介质层300 ;
[0051]位于栅介质层300背离基板100 —侧的第二导电层400 ;
[0052]位于第二导电层400背离基板100 —侧的第一绝缘层500 ;以及,
[0053]位于第一绝缘层500背离基板100 —侧的驱动电极层,驱动电极层包括位于第一绝缘层500背离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600、第二电极层800和位于第一电极层600和第二电极层80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700。
[005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为顶栅型阵列基板:
[0055]即,第一导电层200设置有栅极线I,第二导电层400设置有数据线2,且触控引线3的引线部31同样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00。
[0056]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栅型阵列基板,第一导电层200设置有多个栅极,第二导电层400设置有源极和多个漏极;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在基板100和第一导电层200之间包括有半导体层,且在半导体层和第一导电层200之间包括有栅绝缘层,半导体层设置有多个有源区;其中,相对应的栅极、源极、漏极和有源区构成一阵列基板的薄膜晶体管。另外,对于阵列基板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时,还需要在有源区与基板之间设置遮光层。
[0057]参考图4a所示,引线部31与栅极线I同层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32可以与数据线2同层设置,而后在栅介质层300上设置过孔4,使得连接部32通过过孔4与引线部31实现连接。
[0058]参考图4b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切面图,引线部31与栅极线I同层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32还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层600,而后在栅介质层300和第一绝缘层500上设置过孔4,使得连接部32通过过孔4与引线部31实现连接。
[0059]参考图4c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切面图,引线部31与栅极线I同层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32还可以设置于第二电极层800,而后在栅介质层300、第一绝缘层500和第二绝缘层700上设置过孔4,使得连接部32通过过孔4与引线部31实现连接。
[006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对于其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其中,第一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且第二电极层为公共电极层;或者,第一电极层为公共电极层,且第二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另外,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时,由于像素电极与数据线之间无交叠,因此,第一电极层与第二导电层还可以同层设置。即,沿所述阵列基板的透光方向,所述阵列基板依次包括:
[0061]基板;
[0062]位于所述基板表面的第一导电层;
[0063]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栅介质层;
[0064]位于所述栅介质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二导电层;
[0065]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同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层;
[0066]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三绝缘层;
[0067]以及,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为像素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公共电极层。
[0068]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可以复用阵列基板上原有的导电层,即数据线所在导电层、公共电极层或像素电极层,避免了膜层的增加,进而导致制作流程复杂化;另外,当连接部与数据线所在导电层、公共电极层或像素电极层同层设置时,还可以与该层材质不同。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同样可以设置于单独制作的一膜层内。其中,以基于图3a所示的阵列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参考图5a至图5d所示。
[0069]参考图5a所示,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又一种切面图。沿阵列基板的透光方向,阵列基板依次包括:
[0070]基板100 ;
[0071]位于基板100表面的第一导电层200 ;
[0072]位于第一导电层200背离基板100 —侧的栅介质层300 ;
[0073]位于栅介质层300背离基板100 —侧的第二导电层400 ;
[0074]位于第二导电层400背离基板100—侧的第一绝缘层500。以及,
[0075]位于第一绝缘层500背离基板100 —侧的驱动电极层,驱动电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