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39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曲面b为抛物面。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引脚111高度相等,即,所述第一引脚111a、第一引脚111b、第一引脚111c、第一引脚Illd和第一引脚Ille的高度相等;所述导电胶13a、13b、13c、13d及13e的厚度相等;相邻的第二引脚121的高度不同,即,相邻的第二引脚121a、第二引脚121b、第二引脚121c、第二引脚121d及第二引脚121e的高度不同以形成了所述第二曲面b。
[0026]下面对所述第二引脚121的制备进行介绍,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制备所述感测器的第二引脚的示意图。将所述感测器12放置在一放置台面3上,所述放置台面3的表面为曲面,为了方便描述,所述放置台面3的表面命名为第三曲面C,所述第三曲面c与所述压头2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与所述感测器12发生形变形成的第一曲面a —致。将所述感测器12放置在所述放置台面3上,由于所述放置台面3的表面为第三曲面C,因此,所述感测器12的形状与所述放置台面3的形状相适应,即,所述感测器12的表面的形状与所述放置台面3的形状一样也为曲面。接着,使用一网版4放置在所述感测器12的表面上方,且距离所述感测器12的表面有一段距离,所述网版4为图案化的且所述网版4上涂布有金属浆(比如,银浆)。将一刮刀5从所述网版4上刮过,以形成高度不同的第二引脚12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放置台面3为开口向下的抛物面,所述感测器12放置在所述放置台面3上也形成开口向下的抛物面,所述感测器12的边缘距离所述网版4的距离大于所述感测器2的中心距离所述网版4的距离。当所述刮刀5从所述网版4上刮过时,形成的所述第二引脚121邻近所述网版4的端部距离所述网版4的距离相等。由于所述感测器12的表面为向下开口的抛物面,因此,位于所述感测器12边缘的第二引脚121的高度大于位于所述感测器12的中部的第二引脚121的高度。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图3中制备的包括第二引脚的感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当将所述感测器12从所述放置台面3上取下时,所述感测器12的表面变为平面,所述感测器12上的第二引脚121形成为图4所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测器12上的第二引脚121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抛物面。
[0027]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引脚121的高度相等,S卩,第二引脚121a、第二引脚121b、第二引脚121c、第二引脚121d及第二引脚121e的高度相等;所述导电胶13a、13b、13c、13d及13e的厚度相等;相邻的第一引脚111的高度不同,即,相邻的所述第一引脚111a、第一引脚111b、第一引脚111c、第一引脚Illd和第一引脚Ille的高度不同以形成了所述第二曲面b。
[0028]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引脚111及所述第二引脚121并不局限于上述所接收的两种方式,只要所述第二引脚121、所述第二引脚121对应的第一引脚111、以及所述第二引脚121与所述第二引脚121对应的第一引脚111之间的导电胶13的高度之和不同以形成第二曲面b即可。
[0029]所述压头2为钛合金压头,当所述导电胶13为环氧树脂型导电胶时,所述压头2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的预设温度为180°C。此时,所述压头2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所述压头2发生形变。具体地,越远离所述压头2的中心的压头2的表面发生的形变越严重,从侧面看,所述压头2的两边向上翘起,形成了第一曲面a。此时,所述第二曲面b为第一预设曲面,以与所述压头2在所述预设温度为180°C时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形成的第一曲面a相吻合。
[0030]当所述导电胶13为亚克力型导电胶时,所述压头2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的所述预设温度为150°C。此时,所述压头2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所述压头2发生形变。具体地,越远离所述压头2的中心的压头2的表面发生的形变越严重,从侧面看,所述压头2的两边向上翘起,形成了第一曲面。此时,所述第二曲面b为第二预设曲面,以与所述压头2在所述预设温度为150°C时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形成的第一曲面相吻合。由于所述压头2在不同的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发生的形变不同,因此,所述压头2在预设温度为180°C时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形成的第一曲面与所述压头在预设温度为150°C时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形成的第一曲面不同,因此,所述第二预设曲面与所述第一预设曲面不同。
[003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等。由于触控技术的发展,所述电子装置也可以为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感测模组10,所述感测模组10请参阅图1至图4及前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3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测模组10和包括所述感测模组10的电子装置中,所述感测模组10包括相对设置的柔性电路板11和感测器12,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通过压头2在预设温度下压合,以实现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压头2在所述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11和所述感测器12时发生形变从而形成第一曲面a,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上设置多个第一引脚111,所述感测器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121,每个第二引脚121通过导电胶13与一个第一引脚111电连接。每个第二引脚121、所述第二引脚121对应的第一引脚111、以及多少第二引脚121与所述第二引脚121对应的第一引脚111之间的导电胶13的高度之和不同,以形成第二曲面b,所述第二曲面b与所述第一曲面a相吻合。由此,所述第二引脚121与相应的第一引脚111之间的导电胶13受力均匀,从而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11上不同的第一引脚111和所述感测器12的第二引脚121间的导通性较为一致,从而使得所述感测模组10和包括所述感测模组10的电子装置的可靠性较高。
[00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柔性电路板和感测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感测器通过压头在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压头在所述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感测器时发生形变从而形成第一曲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所述感测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每个第二引脚通过导电胶与一个第一引脚电连接,每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高度之和不同以形成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吻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引脚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引脚与相应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厚度相等,相邻的第二引脚的高度不同以形成所述第二曲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引脚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引脚与相应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厚度相等,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高度不同以形成所述第二曲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为钛合金压头,当所述导电胶为环氧树脂型导电胶时,所述预设温度为180°C,所述第二曲面为第一预设曲面;当所述导电胶为亚克力型导电胶时,所述预设温度为150°C,所述第二曲面为第二预设曲面。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感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为抛物面。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感测模组,所述感测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柔性电路板和感测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感测器通过压头在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压头在所述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感测器时发生形变从而形成第一曲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所述感测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每个第二引脚通过导电胶与一个第一引脚电连接,每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高度之和不同以形成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吻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引脚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引脚与相应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厚度相等,相邻的第二引脚的高度不同以形成所述第二曲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引脚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引脚与相应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厚度相等,相邻的第一引脚的高度不同以形成所述第二曲面。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为钛合金压头,当所述导电胶为环氧树脂型导电胶时,所述预设温度为180°C,所述第二曲面为第一预设曲面;当所述导电胶为亚克力型导电胶时,所述预设温度为150°C,所述第二曲面为第二预设曲面。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为抛物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测模组及包括所述感测模组的电子装置。所述感测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柔性电路板和感测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感测器通过压头在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压头在所述预设温度下压合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感测器时发生形变从而形成第一曲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所述感测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每个第二引脚通过导电胶与一个第一引脚电连接,每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的第一引脚之间的导电胶的高度之和不同以形成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吻合。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204808252
【申请号】CN201520180343
【发明人】江应传, 王茂春, 钟碧兴
【申请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