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749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填装移动硬盘等具有连接器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特别涉及具备有自动装卸机构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急速发展起来的网络的宽带化、高性能PC的低价格化、数码静态相机·数码摄像机的向家庭的渗透、广播的数字化进行之中,以影像、音乐、照片为首的信息的数字化逐渐发展起来。另外,在能够进行电视录像的PC和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电视·电话等处理信息的设备的方面,也突入了超越信息设备和家电这样的以往的范畴的新的阶段。
目前,在AV设备等领域内,作为记录大量信息的记录介质,使用3.5寸型的固定硬盘驱动器,但处于以上述那样的固定硬盘驱动器不能完全应对逐年急速发展的大容量化的状况。
另一方面,根据最近的高密度化技术,开发了可积蓄大量数据的2.5英寸型和1.8英寸型的移动硬盘驱动器(RHDDRemovable Hard DiskDrive)。
在这样的移动硬盘上,在移动硬盘内部内置有用于对盘施加旋转的驱动器机构和用于进行记录·再生的磁头等。因而,移动硬盘和填装上述移动硬盘的外部设备(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之间的信号等的交接,一般专用经由连接器来进行。
因而,在将上述移动硬盘安装到上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上时,必须将移动硬盘侧的连接器安装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侧的连接器上,另外,在取下移动硬盘时,必须使移动硬盘侧的连接器从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侧的连接器脱离,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记载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等中。
专利文献1特开平4-4755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磁记录装置中,存在以下所示的问题。
(1)虽然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具备有用于使移动硬盘排出到外部的排出装置,可是在移动硬盘的插入时,操作者必须用手动,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2)虽然如上述那样,移动硬盘被开发出了大型的盘(例如2.5英寸型)和小型的盘(例如,1.8英寸型)等,可是由于根据其型号壳体(盘盒)的大小不同,因此容易发生在被误插入时的不能使移动硬盘排出这样的不良状况。
即,如果比较小型的盘和大型的盘,沿着盘的插入方向的纵向的尺寸(纵尺寸)是大型的盘是小型的盘的2倍左右,另一方面,和上述纵向正交的横向的尺寸(横尺寸)是两个盘都是相同的尺寸。因此,即便在将小型的盘的侧面朝向插入方向的误插入的状态(将具有连接器的前面朝向横向的状态)下也可经由插入口插入到内部。但是,由于在这样的误插入状态下不能驱动上述移动硬盘,因此必须先使上述盘排出到插入口的外部,然后在改为正确的朝向后再次插入。
但是,误插入状态的盘盒,是设有连接器的前面以及背面朝向上述横向的状态,并处于将盘向装置内部导引的导引板和上述前面以及背面相对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因此,由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排出装置,即排出用的滚轮和盘的一点触接,然后向排出方向推出,因此存在上述盘的朝向在装置内部被旋转,盘的角部容易挂在装置内的其他的部件上,很难可靠地使上述盘排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备自动地输送具有连接器的记录介质的装载机构的同时,即便在小型的记录介质以不正常的朝向被误插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使其排出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本发明,它是具备插入前面带外部连接部的记录介质的插入口,和上述外部连接部连接的内部连接器,在设有上述插入口的位置、和将上述外部连接部和上述内部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安装完成位置之间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装载机构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载机构上设有在记录介质的插入时使其向插入方向移动、在排出时使其向上述插入口移动的移动装置;在该移动装置上设有误插入触接部,在将和上述前面正交的侧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下将上述记录介质误插入上述插入口时,该误插入触接部和上述侧面触接而和上述移动装置同时使上述被误插入的记录介质向上述插入口排出。
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中,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排出以不正常的朝向被误插入的记录介质,特别是在将盘盒的侧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下被插入的小型的记录介质。
例如,上述误插入触接部是可以和被插入上述插入口的上述记录介质触接的一对被推压片,该误插入触接部在上述记录介质在将上述前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下被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允许上述外部连接部和上述内部连接器的连接,而在上述记录介质在上述被误插入的情况下,与上述侧面触接而将上述记录介质推出。
这时,上述一对被推压片,最好是可以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前面中的上述外部连接部以外的部分触接的部件。
更详细地说,在将沿着插入记录介质的方向设为纵向,将与上述纵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横向,并将和记录介质的横向的长度尺寸同一尺寸或比它短的上述记录介质的纵向的长度尺寸设为L1,将上述记录介质的外部连接部的宽度尺寸设为W2时,上述一对被推压片之间的对向距离Wb,最好以L1>Wb>W2的范围形成。
在上述装置中,在正常的朝向的记录介质被插入时,能够可靠地进行上述记录介质的外部连接部和装置侧的内部连接器的安装。
或者,上述误插入触接部,可用设在上述移动装置上的桥接部件形成。
在上述装置中,在插入正常的朝向的记录介质时,可以允许上述记录介质的外部连接部和装置侧的内部连接器的安装,并可使两者可靠地连接。
上述桥接部件,可设为被固定在上述一对被推压片上的部件。
在上述装置中,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固定桥接部件。
在本发明中,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取出被误插入的记录介质,特别是在将盘盒的侧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下被插入的小型的记录介质。
另外,在用正确的朝向插入盘盒的情况下,不会成为记录介质侧的外部连接部和装置侧的内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的阻碍,能够可靠地进行两者的连接。


图1是展示被安装在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上的记录介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主要展示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下部底盘和门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展示下部底盘的俯视图,其表示插入记录介质之前的初期状态。
图5是展示下部底盘的俯视图,其表示被插入的记录介质正在移动的输送状态。
图6是展示下部底盘的俯视图,其表示记录介质的输送完成后的输送结束状态。
图7主要是图4的A1-A1线的剖开剖视图。
图8展示了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俯视图,其表示与图4相对应的初期状态。
图9展示了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俯视图,其表示与图5相对应的输送状态。
图10展示了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俯视图,其表示与图6相对应的输送结束状态。
图11是从图4的箭头B1方向看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开闭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展示从与图4相同的方向看时的开闭机构的动作的部分侧视图,A是与图4以及图8相对应的初期状态,B是图5以及图9所示的输送状态,C是和图6以及图10相对应的输送结束状态。
图13是与图4以及图8相对应的初期状态的从图8的箭头B2方向看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前方部分的放大展示的侧视图。
图14是插入记录介质被并被引入装置卡扣的状态的与图13同样的侧视图。
图15展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误插入触接部,是从图1的箭头B3方向看时的移动部件的正视图。
图16是展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形态的误插入触接部的和图15同样的正视图。
图中1-记录介质,2-盘盒,2a-开口部,2d-凹部,3-外部连接部,10-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1-下部底盘,11B-侧面,11h-圆弧槽,12-旋转凸轮,12a-滑动槽,12a1-大圆弧槽,12a2-小圆弧槽,12a3-宽幅部,12a4-连结部,12a5-最内周部,12b-开闭用凸轮部,12b1-外周端部(旋转开始位置),12b2-内周端部(旋转结束位置),15-摆动部件,15a-控制销,15b-推压部,15c-卡扣槽,17a-第1开关部件,17b-第2开关部件,17c-第3开关部件,18-滑动板,18a-卡扣销,18e-控制凸部,19-操作部件,19A-门设定部,19b-操作销,19d-门设定部的凸部,19e-门设定部的凹部,19h-限制部,20-底座底盘,21-开口孔,21a-第1齿条部,30-导引部件,32c-导引长孔,32d-倾斜部,32e-支撑孔,32f-支撑部,32g-限制部,40-内部连接器,42-连接部,43-开口部,50-移动装置,51-开口孔,52a-被推压片(误插入触接部),53-推压部,56-窗,60-可动装置,61-开口部,62-第2齿条部,70-引入装置,72-臂部,74-卡扣部,75-限制突起,80-滑动装置,90-移动齿轮,91-大径的小齿轮,92-小径的小齿轮,93-滑动销,100-开闭门,103-操作槽,110-前脸部,111-插入口,120-桥接部件(误插入触接部),121-挡杆部,122-腿部,123-保持孔,M-驱动马达,S1、S2、S3、S4-加载部件,H1-盘盒的高度尺寸,H2-开口部的高度尺寸,h1-桥接部件的挡杆部的有效高度尺寸,L1-小型的盘的纵向的长度尺寸(纵尺寸),L2-大型的盘的纵向的长度尺寸(纵尺寸),W1-盘盒的横向的长度尺寸(横尺寸),W2-外部连接部的宽度尺寸,Wa-桥接部件的挡杆部的有效宽度尺寸,Wb-一对被推压片之间的对向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对被安装在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上的记录介质进行说明。
图1是展示被安装在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上的记录介质的外观立体图。
以下,图2所示的被安装在记录介质安装装置上的是如图1所示的装卸自如的记录介质1。上述记录介质1具有较薄的立方体形状的盘盒2,是例如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1.8英寸型的小型的盘,和用点划线表示的2.5英寸型的大型的盘等被规格化的移动硬盘。
如图1所示,如果比较上述小型的盘和大型的盘的盘盒2的规格上的大小,则在上述大型的盘和小型的盘上X方向(横向)的长度尺寸(横尺寸)W1、后述外部连接部3的宽度尺寸W2、盘盒2的Z方向(高度方向)的高度尺寸H1以及上述开口部2a的高度尺寸H2是相同的。只是,大型的盘的Y方向(纵向)的长度尺寸(纵尺寸)L2是小型的盘的纵向的长度尺寸(纵尺寸)L1的2倍左右,并且小型的盘的纵尺寸L1是和上述横尺寸W1相同的,或比它短(W1≥L1)。
再者,上述小型的移动硬盘,例如有40GB的存储容量,大型的移动硬盘,例如有80GB的存储容量。
上述盘盒2,例如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上述盘盒2的Y1侧的前面2A形成有开口部2a,在该开口部2a设有连接用的外部连接部3。在盘盒2的X1以及X2方向的侧面2B、2B的Y1侧的前方的位置上形成有沿着图示Y方向延伸的导引槽2b、2b。并且,在该导引槽2b、2b的上方(Z1侧)形成有同样沿着Y方向延伸的阶梯差部2c、2c,在上述阶梯差部2c、2c上形成有作为被卡扣部起作用的凹部2d、2d。
如图1所示,在盘盒2的内部设有磁盘4和驱动该磁盘4旋转的主轴电机等旋转驱动装置5。
在上述盘盒2内内置有磁头装置6。磁头装置6,具有与磁盘4的磁记录面相对的磁头芯片6a、给予该磁头芯片6a规定的加载压的加载梁6b、和使上述加载梁6b以轴6d为中心旋转的存取驱动器6c。
上述磁头芯片6a设有与磁盘4的记录面相对的滑块、安装在该滑块上的磁阻效应元件的读取部、和薄膜感应头的写入部。在向记录介质1的数字信号的记录动作、或从记录介质1的数字信号的再生动作中,磁头芯片6a通过高速旋转的磁盘4的表面的空气轴承呈稍微浮起姿势。然后,通过存取驱动器6c使加载梁6b摆动动作,来搜索磁盘4的记录面的扇区,上述读取部和写入部跟踪而进行读取动作或写入动作。
另外,在盘盒2的内部装配有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安装有驱动控制上述旋转驱动装置5的控制电路、控制磁头装置6的动作的控制电路、将写入信号格式化(format)并将读取信号逆格式化(deformat)等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接口部等。
该实施形态所示的上述外部连接部3,是例如在表里两面沿着X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多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导电部3a的插槽式的部件。但是,上述外部连接部3也可以是设有多个连接插针式的部件。
其次,对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进行说明。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展示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主要展示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下部底盘和门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至6是展示下部底盘的俯视图,图4展示了插入记录介质之前的初期状态,图5展示了被插入的记录介质正在移动的输送状态,图6展示了记录介质的输送完成之后的输送结束状态。
图7主要是图4的A1-A1线的剖开剖视图,图8至图10展示了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俯视图,图8展示了与图4相对应的初期状态,图9展示了与图5相对应的输送状态,图10展示了与图6相对应的输送结束状态。再者,在图8至图10中,省略表示导引部件30和各种长孔等。
另外,图11是从图4的箭头B1方向看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开闭机构的侧视图,另外,图12是展示从和图4相同的方向看时的开闭机构的动作的部分侧视图,A展示了与图4以及图8相对应的初期状态,B展示了图5以及图9所示的输送状态,C展示了与图6以及图10相对应的输送结束状态。
进而,图13以及图14是从图8的箭头B2方向看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前方部分的放大展示的侧视图,图13展示了与图4以及图8相对应的初期状态,图14展示了记录介质被插入并被引入部件卡扣的状态。另外,图15展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误插入触接部,是从图2的箭头B3方向看时的移动部件的正视图。
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例如被搭载在计算机、或者室内或车载用的AV设备等设备本体(图未示)上,经由上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在记录介质1和设备本体之间进行数字数据的再生和存储。
在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上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中,在Z2侧的下方设有用金属板形成的下部底盘11,在其上方(Z1侧)也设有用金属板形成的底座底盘20,两个底盘11、20在彼此平行的状态被相对配置。
在上述下部底盘11的底板11A上设有轴11a,在该轴11a上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大的圆盘状的旋转凸轮12。如图4以及图7所示,在上述旋转凸轮12的表面(Z1侧的面)上形成有滑动槽12a,在背面(X2侧的面)上形成有开闭用凸轮部12b和滑动棱12c。另外,在旋转凸轮12的外周侧面上周向设置有齿12d。
如图4所示,上述滑动槽12a,通过使连接外周侧和内周侧的两种圆弧状的槽连结而形成。即,旋转凸轮12,是由直径尺寸较大的曲率构成的大圆弧槽12a1从外周侧向内周侧遍及大约1/2周长地形成,由比上述大圆弧槽12a1小的曲率构成的小圆弧槽12a2在内周侧上遍及大约1/2周长地形成。并且,从上述大圆弧槽12a1切换到小圆弧槽12a2的部分是连结部12a4。
另外,上述滑动槽12a的外周侧(上述大圆弧槽12a1的外周侧)的槽宽,用与内周侧的槽宽以及小圆弧槽12a2的槽宽相比较被扩张的宽幅部12a3形成。再者,上述滑动槽12a的最内周部(小圆弧槽12a2的最内周)12a5形成在接近上述轴11a的位置上。
上述开闭用凸轮部12b是在旋转凸轮12的背面(Z2侧的面)以上述轴为中心按规定的半径尺寸遍及大约3/4周长地形成为环状的凸轮槽。但是,作为开闭用凸轮部12b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周端部(旋转开始位置)12b1,用比上述规定的半径尺寸稍大的半径尺寸形成,作为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周端部(旋转结束位置)12b2,用比上述规定的半径尺寸稍小的半径尺寸形成。并且,在开闭用凸轮部12b的外周端部12b1和内周端部12b2之间设有形成上述滑动槽12a的外周侧的宽幅部12a3。
上述滑动棱12c,在上述开闭用凸轮部12b的内侧被形成为环状,如图7所示,其剖面是向图示Z2方向突出的凸形状。即,旋转凸轮12,成为上述滑动棱12c一面在下部底盘11的底板11A上滑动,一面以上述轴11a为中心旋转,上述滑动棱12c减轻滑动时的摩擦阻力。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上述下部底盘11的底板11A上并且在上述旋转凸轮12的附近,旋转自如地设有由圆柱形状构成的传递齿轮14,形成在上述传递齿轮14的下部侧的齿14a和上述旋转凸轮12的齿12d相啮合。在上述传递齿轮14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直径尺寸较大的齿轮14b,与被固定在图2所示的底座底盘20上的驱动马达的蜗轮M1相啮合。因而,通过将上述驱动马达M产生的动力经由上述蜗轮M1以及传递齿轮14传递,使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以及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上述下部底盘11的底板11A上并且在上述旋转凸轮12的外周部的附近,设有摆动轴11b,在该摆动轴11b上摆动自如地支撑着摆动部件15。上述摆动部件15用大致呈三角形的薄板形成,在Y1方向的端部上设有向图示Z1方向突出的控制销15a,在Y2方向的端部上设有通过被向图示Z1方向弯折而形成的推压部15b。另外,在上述摆动部件15的X1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被切成U字形状的卡扣槽15c。
上述摆动部件15的上述Y1方向的端部被插入到上述底板11A和旋转凸轮12之间的间隙,上述控制销15a被插入设在上述旋转凸轮12的背面侧的上述开闭用凸轮部12b。
另外,上述摆动部件15的上述推压部15b,以与设在基板16上的第1开关部件17a和第2开关部件17b相对的方式被配置。即,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上述下部底盘11的图示Y2侧的前方的位置上设有基板16,在该基板16的下面固定着第1开关部件17a和第2开关部件17b,在上述基板16的上面固定着第3开关部件17c。
上述第1开关部件17a和第2开关部件17b沿着X方向并排配置在上述基板16的Y1侧的缘部。上述第1、第2开关部件17a、17b,具有从上述基板16的缘部向图示Y1方向突出的驱动器17a1、17b1,上述驱动器17a1、17b1是每当沿着图示X1以及X2方向操作都会切换开关的状态的部件。并且,在该驱动器17a1、17b1的前方的位置上相对地配置有上述摆动部件15的推压部15b。
再者,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具有以在向图示Z1方向突出的同时沿着Z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设置的驱动器17c1。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1,每当推压操作上述驱动器17c1都会切换开关的状态。
另外,上述摆动部件15的沿着X1方向设置的卡扣槽15c,与突设在被设于上述下部底盘11上的滑动板18上的卡扣销18a卡扣。上述滑动板18用大致L字形状的薄板形成,具有向Z1方向突出的卡扣销18a、和向Z2方向突出的导引销18b、18c。另外,在滑动板18的X1方向的缘部上一体地形成有向Z1方向弯曲的弯折片18d,在该弯折片18d的X1侧的面上设有向X1方向突出的控制凸部18e。
在上述下部底盘11的底板11A上形成有长孔11c、11d,分别将上述导引销18b、18c插入该长孔11c、11d中。并且,上述滑动板18通过被上述长孔11c、11d以及上述导引销18b、18c导引,便可沿着Y1以及Y2方向直线移动。
如图4所示,当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最大量旋转,并且上述控制销15a到达开闭用凸轮部12b的外周端部12b1时,使上述摆动部件15以摆动轴11b为中心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摆动。这时,由于上述推压部15b向图示X1方向推压上述第1开关部件17a的上述驱动器17a1,因此上述第1开关部件17a的开关状态被切换。同时,由于上述摆动部件15的卡扣槽15c将上述卡扣销18a向Y1方向推压,因此使上述滑动板18移动到Y1方向的第1闭锁位置。
另外,当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最大量旋转,并且上述控制销15a到达开闭用凸轮部12b的内周端部12b2时,使上述摆动部件15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摆动。这时,由于上述推压部15b向图示X2方向推压上述第2开关部件17b的驱动器17b1,因此上述第2开关部件17b的开关状态被切换。同时,由于上述摆动部件15的卡扣槽15c将上述卡扣销18a向Y1方向推压,因此使上述滑动板18移动到Y2方向的第2闭锁位置。
并且,在上述控制销15a位于上述外周端部12b1和内周端部12b2以外的开闭用凸轮部12b内时,上述摆动部件15的推压部15b,被设定在与第1开关部件17a和第2开关部件17b的任何一个都不接触的中立位置。这时,上述摆动部件15的卡扣槽15c将上述滑动板18设定在作为上述第1闭锁位置和第2闭锁位置的中间的打开位置。
因而,控制部通过检测上述第1、第2开关部件17a、17b的开关状态,便可检测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动作模式是处于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最大量旋转的初期状态,即旋转开始位置(参照图4、图8);还是处于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最大量旋转的安装完成状态,即旋转结束位置(参照图6、图10);或者处于除此之外的正在装载状态(参照图5、图9)。
再者,表示上述第1至第3开关部件17a、17b、17c的各开关的状态的开关信号,被送出到设在设备本体内的控制部(图未示)。
如图3以及图11所示,沿着上述下部底盘11的Y2方向设有将金属板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侧面11B、11C。在两个侧面11B、11C上,在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轴孔11e、11e,在该轴孔11e、11e内摆动自如地支撑着开闭门100。即,在上述开闭门100上部的X方向的两端上突设有轴部101、101,将该轴部101、101插入上述轴孔11e、11e内。另外,在上述开闭门100的一方(X1侧)的侧面102上,形成有沿着图示Z方向延伸的操作槽103。
在上述开闭门100的前方(Y2方向)的位置上设有具备插入上述记录介质1的插入口111的前脸部110。上述开闭门100,由于和上述插入口111相对,因此可闭锁上述插入口111。
如图3以及图11所示,在上述一方的侧面11B的Y1侧,形成有将Y1侧的缘部作为打开端的直线状的导引长孔11f,在其附近形成有轴孔11g。将设在上述滑动板18上的控制凸部18e插入上述导引长孔11f,上述控制凸部18e便可在滑动板18的移动之际在上述导引长孔11f内沿着Y方向移动。因此,控制凸部18e可在维持一定的高度的状态下沿着Y方向直线地移动。
在上述轴孔11g内,设有形成为大致曲柄形状的操作部件19。如图11所示,在上述操作部件19的下段侧的弯折部和Y2侧的前端上设有向图示X2方向突出的轴部19a和操作销19b。上述轴部19a被插入上述侧面11B的轴孔11g,上述操作部件19,以将上述轴部19a作为中心,在图11中沿着a1方向以及a2方向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上述侧面11B上,形成有以上述轴孔11g为曲率中心的圆弧槽11h,上述操作销19b在被贯穿插入上述圆弧槽11h内的同时,在能够自如地移动的状态下被插入形成在上述开闭门100上的上述操作槽103。
如图11所示,上述操作部件19的Y1侧的端部,形成有通过使上述操作部件19沿着a1以及a2方向旋转,将上述开闭门100设定在打开姿势和闭锁姿势的门设定部19A。上述门设定部19A由凸部19d和凹部19e形成,凸部19d和凹部10e之间用倾斜部19f连结。另外,在凸部19d的前端上也设有倾斜部19g。
另外,在上述操作部件19的上段侧的弯折部形成有挂钩片19c,在下部底盘11上形成有挂钩片11i。在上述挂钩片19c和挂钩片11i之间设有由螺旋弹簧等构成的加载部件S4,始终将上述操作部件19向a2方向牵引。
如图11所示,在操作部件19被向a2方向牵引的初期状态,上述操作销19b和圆弧槽11h的Z2方向的下端触接,这时上述门设定部19A的倾斜部19g的前端和上述控制凸部18e的下部侧触接。这时,使具有上述控制凸部18e的滑动板18移动到Y1方向的第1闭锁位置(参照图4)。
如图2所示,上述底座底盘20是通过将金属板冲压加工以及冲裁加工等而形成的。在底座底盘20的中央穿设有开口成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孔21,在该开口孔21的X1侧的缘部形成有第1齿条部21a。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宽方向(X1以及X2方向)的两端左右对称形成有沿着图示Y方向延伸的长孔22a、22b。将形成在后述移动装置50上的被推压片52a、52a贯穿插入上述长孔22a、22b内。另外,在上述开口孔21的两侧形成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导引长孔23a、23b,在上述一方的长孔22b和一方的导引长孔23b之间也形成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长孔24。
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宽方向的两端,固定着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一对导引部件30、30。上述导引部件30,以剖面“コ”形状形成有底面31、侧面32以及上面33这3个面,而上述侧面32以及上面33被沿着图示Y方向延伸地形成。并且,将上述盘盒2的X1以及X2方向的侧部插入用这3个面围成的空间内。在上述底面31、侧面32以及上面33这3个面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倾斜面31a、32a、33a,用这些倾斜面31a、32a、33a围成的部分构成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插入部10A。再者,在上述插入部10A的前方(Y2方向)的位置上设置设在上述开闭门100和前脸部110上的插入口111。
在上述底面31上形成有沿着图示Y方向延伸的长孔31b和安装孔31c、31d,当将安装孔31c、31d和形成在底座底盘20上的固定孔20a、20b对位并螺紧时,上述底座底盘20的长孔22a、22b和上述长孔31b、31b便重合。
在上述侧面32的前方的位置上一体地形成有从侧面32向Z1方向突出的延长侧面32A。在上述侧面32上形成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导引长孔32c。在上述导引长孔32c的Y2方向的前端形成有从上述导引长孔32c连续地向上方(Z1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部32d。在进一步跨越上述侧面32和上述延长侧面32A的位置上形成有和上述倾斜部32d连接的长方形状的支撑孔32e。再者,上述支撑孔32e的Y2侧的下端是支撑部32f,Y1侧的缘部是限制部32g。另外,在上述侧面32的内壁的Y1侧形成有在向图示内方突出成凸状的同时沿着图示Y方向延伸的导引突部32h。
在将成为支撑侧的内部连接器40固定在基板39上的状态下设在上述底座底盘20上。上述内部连接器40具有覆盖整体的绝缘性的外盖41,外盖41的前侧(Y2侧)是连接部42,在该连接部42的内侧形成有开口部43。
上述内部连接器40,例如是将具有弹性的多个导电性的连接端子在上述开口部43的上下的面上沿着宽方向并排地设置,当将上述记录介质1的外部连接部3插入上述开口部43时,上述内部连接器40侧的各连接端子弹压接触形成在上述外部连接部3的基板的表里两面上的各导电部3a的类型的连接器等。或者,在上述记录介质1侧的外部连接部3是连接插针的情况下,是排列多个可供上述连接插针插入的插座的类型的连接器。
在上述基板39的宽方向的两端穿设有螺丝孔39a、39a,上述基板39在上述螺丝孔39a、39a和上述导引部件30的安装孔31d、31d重合的状态下用图未示的螺丝部件被共同固定。
如图2所示,在上述下部底盘11和底座底盘20之间设有移动装置50和可动装置60。上述移动装置50,具有通过将金属板弯折而被形成为平面T字形状的基部50A,和将上述基部50A的宽的较宽部分的两端垂直地弯折而形成的侧部50B、50B。在上述基部50A的中心形成有开口成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孔51。另外,在基部50A上在上述侧部50B、50B的附近形成有切孔52、52,在该切孔52、52的缘部形成有将其一部分垂直地弯折的一对被推压片52a、52a。上述被推压片52a、52a被贯穿插入形成在上述底座底盘20上的长孔22a、22b内,其前端向上述底座底盘20的上方突出。
在本实施形态所示的发明中,在上述被推压片52a、52a上设有桥接部件120。如图15所示,上述桥接部件120具有沿着图示X方向延伸的挡杆部121,和从上述挡杆部121的X方向的两端向图示Z2方向倾斜地延伸的一对腿部122、122。在上述腿部122、122上形成有向图示Z方向开口的保持孔123、123,上述桥接部件120通过将上述被推压片52a、52a插入上述保持孔123、123内,被垂直地固定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上面。
再者,如图15所示,上述桥接部件120的挡杆部121的X方向的有效宽度尺寸(高度尺寸h1是一定的区间的宽度尺寸)Wa,被形成为比上述盘盒2的外部连接部3的宽度尺寸、更详细地说比具有上述外部连接部3的开口部2a的横向W2长并且比上述小型的盘的纵尺寸L1短(L1>Wa>W2)。另外,上述挡杆部121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有效高度尺寸(从底座底盘20到挡杆部121的下端的高度尺寸)h1,用比上述开口部2a的高度尺寸H2高并且比上述盘盒2的高度尺寸H1低的尺寸形成(H1>h1>H2)。
进而,在上述移动装置50的下面设有通过使上述基部50A的一部分向图示Z2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的推压部53。如图13所示,上述推压部53和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相对配置。
在上述移动装置50的上述开口孔51的附近设有从基部50A向上下两个方向突出的导引销54、55。再者,对于上述导引销54、55的功能在后面叙述。
在上述移动装置50的侧部50B、50B上形成有窗56、56,在该窗56、56的附近,设有引入装置70、70。上述引入装置70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在设在上述侧部50B的Y1侧的位置上的轴71被旋转自如地支撑。
上述引入装置70具有沿着图示Y2方向延伸的臂部72和沿着图示Z1方向延伸的挂钩片73。在上述臂部72的前端的内面形成有向内侧方向突出的卡扣部74。另外,在上述臂部72的外面形成有向外侧方向突出的限制突起75,并被插入上述窗56内。因而,上述引入装置70,在上述限制突起75和上述窗56的上下的缘部触接的范围内,以上述轴71为中心沿着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在上述移动装置50的侧部50B、50B的Y2方向的前端,一体地形成有沿着图示X1方向延伸的挂钩片57、57。上述挂钩片57、57被稍微向内侧方向弯折,在该挂钩片57、57和上述引入装置70的挂钩片73、73之间架设有由螺旋弹簧等构成的加载部件S1、S1。因而,引入装置70,始终被向上述臂部72的前端部沿着图示下方(Z2方向)旋转的方向加载。
上述可动装置60是用金属板形成的,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开口成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61。在上述开口部61的图示X2侧的缘部形成有第2齿条部62。
上述可动部件60的宽方向(X方向)的尺寸用与上述移动装置50的基部50A的宽度的较窄的部分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形成,上述可动装置60与上述基部50A的下面(Z2侧的面)相接。在上述可动装置60的上述开口部61的两侧形成有沿着图示Y方向延伸的导引长孔63、64,设在上述移动装置50上的上述导引销54、55的下端插入该导引长孔63、64内。上述可动装置60,在被上述导引销54、55支撑在上述移动装置50的下面的同时,还可进行向沿着上述导引长孔63、64的Y方向的移动。
在上述可动装置60的图示Y1侧并且是X2侧的缘部形成有向图示X2方向突出的挂钩部65。并且,在该挂钩部65和设在上述移动装置50的基部50A的侧面上的挂钩部58之间架设有由螺旋弹簧等构成的加载部件(第1加载部件)S2。因而,上述可动装置60和移动装置50始终在重合的状态下向彼此接近的Y方向拉引。因而,通常设在上述移动装置50上的上述导引销54、55的下端始终与上述可动装置60的导引长孔63、64的Y1侧的端部触接。
如图2所示,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表面上的、上述一方的单元部件30和另一方的导引部件30之间的区域,设有由被形成为长方形状的金属板构成的滑动装置80。在上述滑动装置80的中央设有轴81,其前端插入设在滑动装置80上的孔内,进而沿着图示Z2方向延伸。在上述轴81的前端旋转自如地设有移动齿轮90。上述移动齿轮90用在大径的小齿轮91的上部恒定地设置小径的小齿轮92的二级齿轮构成,在上述大径的小齿轮91的下面设有向图示Z2方向突出的滑动销93。再者,如果将上述大径的小齿轮91的齿数设为N1,将小径的小齿轮92的齿数设为N2,则两者的关系是N1>N2。
在上述滑动装置80的宽方向的两缘部形成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2个导引长孔82、83,将设在上述移动装置50上的导引销54、55的前端插入该导引长孔82、83。即,上述导引销54、55,贯穿插入底座底盘20的导引长孔23a、23b中,进而将其前端插入上述滑动装置80的导引长孔82、83。因而,滑动装置80,处于通过上述导引销54、55和导引长孔82、83可沿着图示Y方向直线地移动的状态。再者,上述滑动装置80可沿着Y方向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表面移动,在沿着Y1方向移动时在上述底座底盘20和基板39之间形成的间隙内移动。
在上述导引长孔83的附近,形成有在从滑动装置80的缘部向图示X1方向以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同时被向图示Z2方向弯折的突出片84。上述突出片84被插入形成在上述底座底盘20上的长孔24,其前端到达上述底座底盘20的下面。在上述突出片84的前端形成有挂钩部85,在该挂钩部85和设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前方的位置上的挂钩部26之间架设有由螺旋弹簧等构成的加载部件(第2加载部件)S3。因而,上述滑动装置80,始终在上述底座底盘20上被向前方(图示Y2方向)牵引。
在将上述滑动装置80安装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表面上的状态下,上述移动齿轮90的小径的小齿轮92和形成在上述底座底盘20的开口孔21上的第1齿条部21a相啮合。另外,上述移动齿轮90的大径的小齿轮91,进入上述移动装置50的开口孔51和可动装置60的开口部61内,并与设在上述可动装置60上的第2齿条部62相啮合。即,上述移动齿轮90,被第1齿条部21a和第2齿条部62从X方向的两侧啮合。
设在上述移动齿轮90上的滑动销93,被插入形成在上述旋转凸轮12的表面上的上述滑动槽12a,可在上述滑动槽12a内自如地移动。
以下,对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初期状态)如图4以及图12A所示,在将记录介质1的盘盒2插入插入口111之前的初期状态,如上述那样使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最大量旋转,上述滑动板18便被移动到最靠近Y1方向的第1闭锁位置。然后,上述门设定部19A的倾斜部19g的前端和上述控制凸部18e的下部侧触接,使操作部件19通过加载部件S4的加载力向a2方向旋转。这时,操作销19b位于圆弧槽11h的Z2方向的下端,由于上述操作销19b将上述开闭门100的操作槽103向图示Y2方向推压,因此开闭门100被设定在使其以上述轴部101、101为中心在图11或图12A中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的闭锁姿势。
另外,如图4以及图8所示,上述移动齿轮90的滑动销93,位于形成在上述旋转凸轮12上的滑动槽12a的上述宽幅部12a3内的Y2侧(离开轴11a的一侧)。
这时,如图8所示,使上述移动装置50和可动装置60通过上述加载部件S2的加载力,在大致一体化的状态下移动到图示Y2方向的插入待机位置。同样地,使上述滑动装置80也通过上述加载部件S3的加载力移动到上述插入待机位置。
如图13所示,在初期状态使上述移动装置50移动到上述插入待机位置的结果,使引入装置70的臂部72克服上述加载部件S1的加载力而在图13中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即,引入装置70的卡扣部74,被设在导引部件30的倾斜部32d的支撑孔32e内的支撑部32f支撑。
另外,第3开关部件17c的驱动器17c1被移动装置50的推压部53推压,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的开关状态被设定为OFF。因而,控制部可检测到盘盒2的凹部2d还没有被上述引入装置70卡扣的情况。
进而,如图4所示,摆动部件15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摆动,第1开关部件17a的驱动器17a1被推压部15b推压,第1开关部件17a被设定为ON,以及第2开关部件17b被设定为OFF。因而,控制部可从上述旋转凸轮12的旋转的状态检测到上述移动装置50位于上述插入待机位置的情况。
(插入动作)
在该初期状态,当将上述记录介质1的盘盒2插入上述前脸部110的插入口111时,如图12B所示,由于上述盘盒2的前面2A将开闭门100的前面向Y1方向推压,因此上述开闭门100被设定在使其向记录介质安装装置的内方旋转的打开姿势。再者,这时,由于上述操作销19b被操作槽103推挤而在圆弧槽11h内沿着图示Z1方向移动,因此使上述操作部件19克服上述加载部件S4而向a1方向旋转,上述门设定部19A的倾斜部19g从上述控制凸部18e离开。
如图13所示,当将上述盘盒2经由上述插入口111插入上述插入部10A时,在盘盒2的两侧面2B、2B被设在上述X方向的两端的导引部件30、30的各底面31、侧面32以及上面33之间夹着的状态下,被向插入方向(Y1方向)导引。
当进一步将上述盘盒2沿着插入方向插入时,盘盒2的前面2A和上述桥接部件120触接,设有上述桥接部件120的上述移动装置50被向插入方向推压。因而,使上述移动装置50克服上述加载部件S3的加载力而和上述盘盒2通过向插入方向移动。在盘盒2的插入时,由于上述加载部件S3的弹性力作为上述移动装置50的缓冲器起作用,因此可提高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插入感觉。
再者,如上述那样上述桥接部件120的挡杆部121的X方向的有效宽度尺寸Wa被形成为比上述盘盒2的外部连接部3的宽度尺寸W2长(Wa>W2),上述挡杆部121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有效的高度尺寸h被形成为比上述盘盒2的开口部2a的高度尺寸H高(h>H)。因此,上述桥接部件120能够和盘盒2的前面2A中避开设有上述外部连接部3的开口部2a的部分触接。即在上述桥接部件120中,上述腿部122、122和与上述开口部2a相邻的两侧部2A1、2A1触接,并且上述挡杆部121和上述开口部2a的上部2A2触接。因此,在从Y2方向看时,可以只使上述盘盒2的上述开口部2a从用底座底盘20的表面和上述桥接部件120围成的区域露出。
这里,当使上述移动装置50向插入方向移动时,由于上述移动装置50的导引销54、55的下端将上述可动装置60的导引长孔63、64的Y1侧的端部向插入方向推压,因此使上述移动装置50和可动装置60在一体化的状态下向插入方向移动。这时,虽然也使具有和上述可动装置60的第2齿条部62相啮合的大径的小齿轮91的上述移动齿轮90向插入方向移动,但由于移动齿轮90的滑动销93位于上述旋转凸轮12的宽幅部12a3内,因此可使上述移动齿轮90只向插入方向移动上述宽幅部12a3的宽度尺寸的距离(参照图14)。因而,可避免上述加载部件S3的缓冲器功能被移动齿轮90妨碍的情况。
如图14所示,当使移动装置50向插入方向移动时,也使引入装置70和上述移动装置50同时向插入方向移动。然后,当上述引入装置70的卡扣部74从上述导引部件30的支撑部32f移动而到达倾斜部32d时,由于上述引入装置70被上述加载部件S1向图示顺时针旋转方向加载,因此上述卡扣部74便可沿上述倾斜部32d下降。但是,在插入初期的阶段,由于上述卡扣部74被支撑在设在盘盒2的侧面2B上的阶梯差部2c上,因此引入装置70的旋转被限制并且上述卡扣部74以不能到达导引长孔32c的方式被限制。然后,当进一步插入盘盒2而设在上述侧面2B上的凹部2d到达与上述导引部件30的倾斜部32d重叠的位置时,由于上述引入装置70的旋转被允许,因此上述卡扣部74在沿阶梯差部2c下降而到达导引长孔32c的同时卡扣上述凹部2d。
这样,由于在本发明中通过卡扣部74沿着高度方向(Y方向)下降,可从高度方向卡扣盘盒2的凹部2d,因此与从横向卡扣盘盒2的情况相比较,可缩小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整体的宽度尺寸。因而,特别是可将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宽方向小型化。
另外,这时由于设在移动装置50上的上述推压部53从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的驱动器17c1偏离,因此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的开关状态从OFF状态被切换到ON状态。因而,设备本体侧的控制部可检测到盘盒2被插入上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插入部10A,并且盘盒2的凹部2d被上述引入装置70的卡扣部74卡扣的情况。
另外,在盘盒2在不正常的状态下相对于插入部10A被误插入的情况下,例如在将上述盘盒2的后面2D侧朝向插入部10A而插入的情况下,和在将盘盒2的上下颠倒的状态下插入的情况下,上述引入装置70的卡扣部74、74便不能卡扣上述盘盒2的凹部2d、2d。因此,上述引入装置70的旋转不被允许,引入装置70便维持图13所示的状态。
当进一步将处于不正常的朝向状态的盘盒2沿着插入方向插入时,虽然使上述引入装置70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稍微向插入方向移动,但上述卡扣部74和支撑孔32e的限制部32g触接,可禁止引入装置70进一步沿着插入方向移动。其结果,上述推压部53维持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的驱动器17c1的推压状态,并可防止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的开关状态的切换。因而,可防止不正常的朝向的盘盒2通过后述的装载动作而自动地被向插入方向输送的情况。即,可将处于不正常的朝向的状态的盘盒2被输送到装置内部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盘盒的装载动作)当上述控制部检测到上述盘盒2在正常的朝向的状态下被插入而上述第3开关部件17c被切换到ON状态的情况时,起动上述驱动马达M,使旋转凸轮12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
当使旋转凸轮12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时,使设在上述移动齿轮90上的滑动销93沿着上述滑动槽12a向插入方向移动。这时,由于上述小径的小齿轮92一面和上述第1齿条部21a相啮合一面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因此使移动齿轮90向插入方向移动。然后,使搭载了上述移动齿轮90的滑动装置80一面克服加载部件S3一面向插入方向移动。
同时,由于和上述大径的小齿轮91相啮合的第2齿条部62,通过上述移动齿轮90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而被送往插入方向,因此也使具有上述第2齿条部62的可动装置60向插入方向移动。当使上述可动装置60向插入方向移动时,由于上述移动装置50经由上述加载部件S2被向插入(Y1)方向牵引,因此使移动装置50也和可动装置60同时向插入方向移动。然后,当使上述移动装置50向插入方向移动时,被搭载在上述移动装置50上的上述引入装置70的卡扣部74卡扣的盘盒2,自动地被向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内部输送。即,上述旋转凸轮12、移动齿轮90、移动装置50以及引入装置70,构成将盘盒2向插入方向输送的装载机构。
虽然使上述盘盒2在其两侧面2B、2B被上述导引部件30、30的底面31、侧面32以及上面33这3个面保持的状态下向插入方向移动,但由于当上述盘盒2到达导引部件30、30的内部侧时,设在上述导引部件30、30的内壁上的上述导引突部32h、32h被插入形成在上述两侧面2B、2B上的导引槽2b、2b内,因此可以用更稳定的姿势使上述盘盒2向插入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当装载盘盒2时,摆动部件15的控制销15a,位于上述旋转凸轮12的开闭用凸轮部12b内的上述外周端部12b1以及内周端部12b2以外的部分(打开槽部),摆动部件15被设定在使其从图4的位置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稍微旋转的中立位置。因而,由于推压部15b处于第1开关部件17a和第2开关部件17b的中间的位置而处于不操作任何一方的状态,因此上述控制部可掌握旋转凸轮12处于装载状态的情况。
这时,上述滑动板18,被上述摆动部件15的卡扣槽15c设定在使其向Y2方向稍微移动一点的上述打开位置。因而,如图12B中的单点划线所示,设在滑动板18上的控制凸部18e移动到Y2方向的用实线表示的位置,然后卡扣上述操作部件19的门设定部19A的凸部19d。
(连接器的连接动作)如图9所示,当滑动销93超过滑动槽12a的连结部12a4时,通过小圆弧槽12a2使上述滑动销93向插入方向移动。如图10所示,当滑动销93到达滑动槽12a的最内周部12a5时,随着滑动销93的移动内部连接器40的连接部42被插入设在被引入装置70卡扣的上述盘盒2的前面2A上的开口部2a内。
在将上述盘盒2的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的上述开口部43安装在一起时,在它们之间产生因摩擦阻力等而产生的插入负荷。因此,即便和上述移动齿轮90的大径的小齿轮91相啮合的可动装置60向插入方向移动,由于具备卡扣上述盘盒2的引入装置70的移动装置50的移动被限制,因此上述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在不完全的状态下嵌合。但是,由于使上述可动装置60移动到上述安装完成位置,因此随着上述可动装置60的移动,架设在上述可动装置60和移动装置50之间的加载部件S2被拉伸,使上述加载部件S2的拉力渐渐增大。然后,由于当上述加载部件S2的拉力超过上述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之间的插入负荷时,上述移动装置50被上述拉力移动到上述安装完成位置,因此可使上述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完全嵌合。
当将盘盒2侧的上述外部连接部3完全嵌合在上述内部连接器40的开口部43内时,将设在外部连接部3上的各导电部3a和设在内部连接器40的上述开口部43内的各连接端子电连接。由此,在记录介质1和具备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设备本体之间便可进行数字数据的再生和记录。
再者,由于上述盘盒2的开口部2a,在从Y2方向看时,处于从用上述底座底盘20的表面和上述桥接部件120围成的区域露出的状态,因此能够不被上述桥接部件120干扰地可靠地进行上述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的安装。即,上述桥接部件120,在用将其前面朝向插入方向的正常的姿势插入盘盒2时,用允许盘盒2侧的外部连接部3和装置侧的内部连接器40的连接的形状形成。
如图10所示,当上述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的安装(完全嵌合)完成时,由于摆动部件15的控制销15a进入上述旋转凸轮12的开闭用凸轮部12b的内周端部12b2,因此如图6所示,使上述摆动部件15进一步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摆动。这时,由于摆动部件15的推压部15b推压第2开关部件17b的驱动器17b1,因此上述控制部可掌握旋转凸轮12到达了连接器的安装完成了的状态的情况,以及控制销15a到达了内周端部12b2即旋转结束位置的情况。
另外,如图6所示,当上述摆动部件15的控制销15a到达内周端部(旋转结束位置)12b2时,由于使上述滑动板18移动到Y2方向的第2闭锁位置,因此控制凸部18e向Y2方向移动而卡扣上述操作部件19的上述门设定部19A的凹部19e。由此,操作部件19的a2方向的旋转便被允许。然后,如图12C所示,当使盘盒2移动到将上述外部连接部3安装到内部连接器40上的位置,并且上述盘盒2的后面2D从上述开闭门100离开时,由于上述操作部件19通过上述加载部件S4的加载力而向a2方向旋转,因此开闭门100被设定在闭锁姿势。
即,上述开闭用凸轮部12b的一方的端部即外周端部(旋转开始位置)12b1和另一方的端部即内周端部(旋转结束位置)12b2,形成将上述开闭门100向闭锁姿势引导的闭锁槽部,上述外周端部12b1和内周端部12b2之间形成将上述开闭门100向打开姿势引导的打开槽部。另外,上述摆动部件15、滑动板18以及操作部件19,构成使上述开闭门100在闭锁姿势和打开姿势之间开闭动作的开闭机构。
(排出动作)盘盒2的排出动作,可通过使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这时,使旋转凸轮12按图6→图5→图4以及图10→图9→图8的顺序旋转。
当使旋转凸轮12从图6的状态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稍微旋转时,上述控制销15a被设定在从内周端部(旋转结束位置)12b2沿着内周侧稍微移动的状态。因而,由于使摆动部件15沿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稍微旋转,因此使滑动板18移动到Y1方向的打开位置。这时,由于上述滑动板18的控制凸部18e从操作部件19的上述门设定部19A的凹部19e登上倾斜部19f并卡扣凸部19d,因此如图12A所示,可将上述开闭门100设定在打开姿势。
同时,由于使滑动销93在小圆弧槽12a2内从图10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图9所示的状态,因此使移动齿轮90、滑动装置80、移动装置50以及可动装置60向排出方向(Y2方向)移动,这时,同时也使引入装置70在保持盘盒2的状态下向Y2方向移动。因而,可使上述盘盒2的外部连接部3和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的内部连接器40脱离。
当进一步使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时,使保持在盘盒2上的引入装置70、70移动到前方的插入部侧的插入待机位置。这时,由于上述开闭门100处于打开姿势,因此可使盘盒2的后部(Y2侧)从插入口111露出到装置的外部。
然后,如图4所示,当使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最大量旋转,并且上述控制销15a到达内周端部(旋转结束位置)12b2时,由于上述滑动板18到达第1闭锁位置,因此如图12A所示,上述控制凸部18e从门设定部19A的凸部19d到达倾斜部19g的前端。其结果,上述操作部件19因加载部件S4的加载力而向a2方向旋转并被设定在可使开闭门100处于闭锁姿势的状态。但是,由于在该状态下在插入口111内填装有盘盒2,并且开闭门100被盘盒2的上面支撑,因此不会变位闭锁姿势。
这时,虽然使盘盒2移动到插入待机位置,但如图13所示,由于引入装置70的卡扣部74从上述导引长孔32c登上倾斜部32d而到达上述支撑部32f,因此上述卡扣部74从凹部2d脱离而解除盘盒2的卡扣。
在该状态下,上述盘盒2在其后部从插入口111露出到装置的外部的状态下被停止。因而,操作者通过用手捏住上述盘盒2并向Y2方向拉动,便可将盘盒2取出到外部。
然后,当将盘盒2从插入口111取出到装置的外部时,由于上述操作部件19因上述加载部件S4的加载力而向a2方向旋转,因此开闭门100被设定在将插入口111闭锁的闭锁姿势。
如以上所述,由于在将盘盒2插入插入口111之前、以及在将盘盒2安装到装置内之后,进而在将盘盒2从插入口111取出之后,可将开闭门100设定在闭锁姿势而将上述插入口111闭锁,因此可防止尘埃侵入到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内。
(在小型的盘用不正常的朝向被插入时的动作)其次,对小型的盘在不正常的朝向,即,朝向使盘盒2的前面(设有具有外部连接部3的开口部2a的面)2A成为侧方的X方向(X1方向或X2方向)的状态下被插入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小型的盘的纵尺寸L1和横尺寸W1相同,或比它短(W1≥L1)。因此,可在将小型的盘的盘盒2的前面2A朝向侧方(X方向)的状态,即在将盘盒2的侧面2B朝向插入方向(Y1方向)的状态下从上述插入口111插入装置的内部。
在此,由于如上述那样上述桥接部件120的挡杆部121的X方向的有效宽度尺寸Wa被形成为比小型的盘的纵尺寸L1短(L1>Wa),因此用不正常的朝向插入的小型的盘,盘盒2的侧面2B肯定可以和上述桥接部件120触接。
因而,即便将不正常的朝向的小型的盘从插入口111插入,由于上述桥接部件120被盘盒2的侧面2B向插入方向推入,因此由于和上述同样地第3开关部件17c的各开关的状态被切换,因此上述装载机构动作而使上述移动装置50向插入方向移动。
但是,即便上述装载机构到达上述图10所示的输送结束状态,但由于小型的盘的外部连接器3和内部连接器40没有嵌合,因此在上述小型的盘和设备本体之间不会进行数据信号等的传送。因而,设备本体侧的控制部,至少在这个时候可识别到在记录介质安装装置10内被插入了不正常的朝向的盘的情况。
控制部,和上述同样地通过进行和插入装载机构时的动作反方向的动作,即通过使上述旋转凸轮12沿着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进行使上述小型的盘的盘盒2排出的动作。由此,使上述移动齿轮90、滑动装置80、移动装置50以及可动装置60向排出方向即Y2方向移动。
这时,由于设在上述移动装置50上的上述桥接部件120,和上述小型的盘触接,并将上述小型的盘向排出方向推压,因此可使处于上述不正常的朝向的小型的盘沿着排出方向(插入口方向)移动到上述插入口111。并且,由于上述桥接部件120呈杆形状,因此上述挡杆部121的整体能够和小型的盘的侧面2B触接,即便在小型的盘的侧面2B相对于和移动方向(Y方向)正交的X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一面移动一面将上述侧面2B修正到沿着X方向的状态。因此,即便是处于不正常的朝向的小型的盘,也能够可靠地从上述插入口111取出。即,上述桥接部件120起到使被误插入的小型的盘向排出方向移动,并将其向上述插入口111的外部推出的误插入触接部的作用。
图16是展示误插入触接部的其他的实施形态的和图15同样的移动部件的正视图。在该实施形态中,上述移动被推压片52a、52a作为误插入触接部起作用。
即,在该实施形态中所示的一对被推压片52a、52a,X方向的对向距离Wb被形成为比上述外部连接部3的宽度尺寸W2宽,并且以比上述小型的盘的纵尺寸L1短的方式被形成(L1>Wb>W2)。
因此,在和上述同样地插入正常的朝向的盘(大型的盘以及小型的盘)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上述一对被推压片52a、52a可以在前面2A中在避开上述开口部2a的同时和与此相邻的两侧部2A1、2A1触接。并且,虽然上述小型的盘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被沿着插入方向输送,但由于在到达上述输送结束状态(参照图10)时,上述开口部2a,从Y2方向看时,处于从用上述一方的被推压片52a和另一方的52a围成的区域露出的状态,因此不会被上述一对被推压片52a、52a干扰地允许上述外部连接部3和内部连接器40的安装,并能够可靠地进行两者的连接。
另外,和上述同样地在小型的盘用不正常的朝向被插入的情况下,由于上述一对被推压片52a、52a可以和盘盒2的侧面2B触接,因此和上述同样地在上述装载机构动作而使上述移动装置50向插入方向移动的同时,由设备本体侧的控制部识别到不正常的朝向的盘被插入的情况。
然后,当通过控制部和上述同样地使装载机构进行逆方向的动作时,虽然使上述移动齿轮90向排出方向即Y2方向移动,但这时上述一对被推压片52a、52a可以相对于上述小型的盘的侧面2B在宽方向(X方向)的左右2个部位面接触。因而,和上述同样地即便在小型的盘的侧面2B相对于和移动方向(Y方向)正交的X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一面移动一面将上述侧面2B修正成沿着X方向的状态(正常的姿势),并能够将处于不正常的朝向的小型的盘可靠地向上述插入口111输送。
即,图17所示的上述一对被推压片52a、52a也起到使被误插入的小型的盘向排出方向移动,并将其向上述插入口111的外部退出的误插入触接部的作用。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由上述桥接部件120或一对被推压片52a、52a这样简单的构成组成的误插入触接部,能够可靠地使被误插入的小型的盘排出。
再者,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具有连接器的记录介质的实施形态用移动硬盘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其他的例如在盘盒2内取代磁盘而内置了IC存储器的记录介质也可以。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具备插入在前面具有外部连接部的记录介质的插入口,连接上述外部连接部的内部连接器,在设有上述插入口的位置、和上述外部连接部与上述内部连接器被连接的安装完成位置之间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载机构上设有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在记录介质的插入时向插入方向移动、在排出时向上述插入口移动;在该移动装置上设有误插入触接部,在上述记录介质被以将与上述前面正交的侧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误插入上述插入口时,该误插入触接部与上述侧面触接,与上述移动装置一起使上述被误插入的记录介质向上述插入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中,上述误插入触接部是可以与被插入上述插入口的上述记录介质触接的一对被推压片,在上述记录介质以将上述前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允许上述外部连接部和上述内部连接器的连接,而在上述记录介质被上述误插入的情况下,与上述侧面触接而将上述记录介质推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中,上述一对被推压片可以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前面之中的上述外部连接部以外的部分触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中,在将沿着记录介质插入方向的方向设为纵向,将与上述纵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横向,并将与记录介质的横向的长度尺寸相同的尺寸或比其短的上述记录介质的纵向的长度尺寸设为L1,将上述记录介质的外部连接部的宽度尺寸设为W2时,上述一对被推压片之间的对向距离Wb在L1>Wb>W2的范围内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中,上述误插入触接部利用设在上述移动装置上的桥接部件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中,上述桥接部件是在上述记录介质以将上述前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允许上述外部连接部和上述内部连接器的连接的形状,可以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前面之中的上述外部连接部以外的部分触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其中,上述桥接部件是可以与被插入上述插入口的上述记录介质触接的一对被推压片,在上述记录介质以将上述前面朝向插入方向的状态正常插入的情况下允许上述外部连接部和上述内部连接器的连接,在上述记录介质被上述误插入的情况下与上述侧面触接而将上述记录介质推出。
全文摘要
一种具备自动地输送带连接器的记录介质的装载机构,并且即便在小型记录介质以不正常的朝向被误插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使其排出的记录介质安装装置,当将前面(2A)朝X方向的不正常的朝向的盘盒(2)插入时,由于侧面(2B)向Y1方向推入桥接部件(120),因此使装载机构起动而使移动装置(50)暂时移动到输送结束状态。之后逆驱动装载机构,使移动装置(50)沿着Y2方向返回,这时桥接部件(120)一面与处于不正常的朝向的盘盒的侧面(2B)触接一面向Y2方向推出。即便盘盒的朝向倾斜,由于桥接部件(120)的挡杆部(121)与侧面(2B)触接也可使前面(2A)朝向沿着移动方向的方向,能可靠地取出盘盒。
文档编号G11B17/04GK1702753SQ20051007263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4日
发明者菊池秀夫, 伊藤清行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