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834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录制/再现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有用于相对于主底板相对地运动辅助底板的一机构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
日本实用新型出版No.61-195552公开了一种常规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更具体地,日本实用新型出版No.61-195552公开了一种磁带加载操作,其中磁带被从一自收带盘拉出同时一供带盒被止动。
但是,日本实用新型出版No.61-195552未公开在其期间磁带路径长度最初增大而然后减小的一加载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用于从一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一具有一旋转磁头的旋转磁鼓上一预定弧度以录制/再现该磁带。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包括一基座部件,磁带盒和旋转磁鼓安装在其上。第一状态被确定为磁带盒已通过使用者安装在该基座部件上的一状态。第二状态被确定为在安装了磁带盒后,一磁带导引部件已将磁带从磁带盒中拉出并将该磁带卷绕在旋转磁鼓上一预定弧度,从而形成一磁带驱动系统以使磁带可被录制/再现的一状态。一加载操作被确定为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一转移操作。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还包括一盘座,其以一可转动的方式被轴向地支持在该基座部件上并与用于卷绕和保持磁带盒内的磁带的一盘相啮合,和一盘驱动器,用于驱动该盘座的转动。在加载操作中,该盘座通过使用该盘驱动器而被沿收紧磁带的方向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用于从一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具有一旋转磁头的一旋转磁鼓上一预定弧度以录制/再现磁带。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包括磁带安装在其上的一第一基座部件;和旋转磁鼓安装在其上的一第二基座部件,该第二基座部件导引第一基座部件朝向/离开旋转磁鼓的前后转动。第一状态被确定为磁带盒已通过使用者被安装在第一基座部件上的一状态。第二状态被确定为在安装磁带盒后,第一基座部件已朝向旋转磁鼓运动,且一磁带导引部件已从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旋转磁鼓上一预定弧度,从而形成一磁带驱动系统以使磁带可被录制/再现的一状态。一加载操作被确定为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移操作。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还包括一盘座,被以一可转动的方式轴向地支持在第一基座部件上并与一用于卷绕和保持磁带盒中的磁带的盘相啮合,和盘驱动器,用于驱动该盘座的转动。在加载操作中,该盘座通过使用该盘驱动器而被沿拉紧磁带的方向转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采用一盘驱动器以在加载操作期间沿拉紧磁带的方向转动一盘座。
具有这样一结构,即使在磁带路径长度可减小的一加载操作中,该带不会变松,从而防止磁带被损坏。
这样,在此描述的本发明可具有优点提供一种可靠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其中在磁带路径长度最初增大而后减小的加载操作中,磁带不会变松,从而防止磁带在加载操作期间被损坏。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对于本领域内的熟练技术人员是显见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水平视图,在图中所示的状态,可以放入或取走一个磁带盒(卸载模式);图2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张紧臂及其附近各部件的水平视图;图3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卸载模式下的水平视图,其中的一个辅助底板被拆走;
图4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卸载模式下其上的一个张紧板及其附近各部件的水平视图;图5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结构的视图,该结构用于驱动安装在一个主底板上的一个船形供带件和一个船形收带件;图6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辅助底板驱动臂的视图;图7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压带臂及其附近各部件的视图;图8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压带臂的视图;图9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压带压紧臂的视图;图10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扭转盘簧的视图;图11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存储器读取开关(MIC-SW)沿着图1中的A-A线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2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沿着图1中的箭头B所示方向的横截面图;图13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的水平视图,在图示状态,一个张紧支柱和一个第四收带支柱伸出(第一加载模式);图14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的水平视图,在图示状态,辅助底板移动至其整个行程的一半(第二加载模式);图15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的水平视图,在图示状态,已准备好,可以对磁带进行例如录制/再现和快进的功能(播放模式);图16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的水平视图,在图示状态,磁带的运行动作不能进行(停止模式);图17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的水平视图,在图示状态,已准备好,可以对磁带进行例如反向再现和倒带的功能(倒放模式);图18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一加载模式下的水平视图,其中的辅助底板被拆走;图19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二加载模式下的水平视图,其中的辅助底板被拆走;图20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一加载模式下其张紧板及其附近各部件的水平视图;图21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二加载模式下其张紧板及其附近各部件的水平视图;图22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播放模式下其张紧板及其附近各部件的水平视图;图23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停止模式和倒放模式下其张紧板及其附近各部件的水平视图;图24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卸载模式下其上的一个船形件驱动臂和一个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25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一加载模式下其船形件驱动臂和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26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二加载模式下其船形件驱动臂和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27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处于播放模式之前并接近第二加载模式时(准备播放模式),其船形件驱动臂和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28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播放模式下其船形件驱动臂和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29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停止模式下其船形件驱动臂和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30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倒放模式下其船形件驱动臂和辅助底板驱动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31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卸载模式下其张紧臂和第四收带(T4)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32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一加载模式下其张紧臂和第四收带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33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第二加载模式下其张紧臂和第四收带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34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播放或倒放模式下其张紧臂和第四收带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图35是一个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在停止模式下其张紧臂和第四收带臂的相对位置的水平视图。
本发明的磁性记录/再现装置采用一盘驱动器以在磁带路径长度减小的加载操作期间沿拉紧磁带的方向转动一盘座。这样,该磁性记录/再现装置具有优点即使在磁带路径长度可能减小的加载操作中,磁带不会变松,从而防止在加载操作期间磁带被损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3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在磁带卸载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卸载模式”)的水平视图。为了简化,在图1中有些部件未被示出。
一个磁带2缠绕在一个磁带盒1中的两个卷带盘上(未画出)以使磁带2在两盘之间的部分被张紧。在附图中,磁带盒1只显示了外轮廓(用单点画线表示),磁带2只显示了从磁带盒1中伸出的部分(用单点画线表示)。
磁带盒1放在一个辅助底板3上。一个供带(S)盘座4和一个收带(T)盘座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辅助底板3上并分别与磁带盒1中的两个卷带盘(未画出)啮合。
一个惰轮6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一个设置在主底板8上的中心齿轮轴9上。一个中心齿轮1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中心齿轮轴9上。一个轴向地支持在惰轮6上的惰齿轮7可以被中心齿轮10带着旋转并可以与供带(S)盘座4和收带(T)盘座5上的外齿轮啮合,以带动供带盘座4和收带盘座5旋转。一个存储器读取开关(以下称为“MIC-SW”)11被设置在辅助底板3上。
图2中详细显示了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张紧臂12及其外围元件。
请参考图1和2,一个张紧臂12被设置在辅助底板3上以绕一个张紧臂轴13可转动。一个张紧支柱14安置在张紧臂12的一个端部上。一个张紧臂调节销15安置在张紧臂12的另一个端部16上并通过一个成形于辅助底板3上的孔17与在主底板8上一个张紧板18(在图1中省略;见图3)啮合以调节张紧臂12的运动。
一个张紧皮带19在其一个端部124被轴向地绕一个轴20支持在张紧臂12上,在其另一个端部125被轴向地绕一个轴22支持在一个张紧皮带调节臂21上。张紧皮带调节臂21被轴向地绕一个轴23支持在在辅助底板3上,并被一个扭转盘簧24沿逆时针方向推动。扭转盘簧24钩在辅助底板3上的一个弹簧钩部115上。一个张紧臂止动板116在调节合适后在其一个位置117处通过一个螺钉(未画出)固定到辅助底板3上,这样,通过顶靠张紧臂止动板116,张紧皮带调节臂21的运动被调节。
在张紧皮带调节臂21上装有一个销钉25,该销钉25通过辅助底板3上的一个孔17而啮合着张紧板18,以便调节张紧皮带调节臂21的运动。张紧皮带19环绕着通过供带盘座4上的一个圆柱部分26。张紧臂12被一个拉簧27沿逆时针方向拉动。拉簧27的一端钩在辅助底板3上的一个弹簧钩部上。
在本例中,为了简化,所有附图中的拉簧均只以虚线表示出外轮廓。张紧皮带19的端部124上设置有凸缘118和119,而张紧臂12上带有一个皮带调节凸缘120。通过凸缘118和119与皮带调节凸缘120的顶靠作用,可以调节张紧皮带19的运动,以防止张紧皮带19松弛而从供带盘座4上脱离。
请参考图1,一个第四收带(T4)臂28被轴向地绕一个轴29支持在辅助底板3上。第四收带臂28的一端带有一个第四收带支柱30,另一端带有一个第四收带调节销31。第四收带臂28被一个弹簧(未画出)沿逆时针方向推动。
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可以分别通过销钉34和35连接至辅助底板3以左右运动(在图1的平面中),并在位置调节合适后通过一个螺钉(未画出)固定到辅助底板3上。
有四个长孔36成形在辅助底板3上并与四个从主底板8上伸出的轴37啮合。从而支持辅助底板3以使辅助底板3可以沿着长孔36前后移动(在该图的平面内)。
一个带旋转磁头的磁鼓38安装在主底板8上,当磁带2环绕着通过磁鼓38时,可以录制/再现信号。
一个船形供(S)带件39和一个船形收(T)带件40上分别带有销钉41A和41B以及41C和41D,这些销钉啮合在一个轨道42上的一个长孔43中,这样,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可以沿着长孔43移动。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上还分别带有一个第一供带支柱45和一个第二供带支柱44以及一个第一收带支柱46和一个第二收带支柱47,这样,当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移动时,磁带2会与磁鼓38接触上。
一个轨道部分48和一个第三供带支柱49安置于主底板8上。一个第三收带支柱51位于一个主导轴壳52中,而主导轴壳52则容纳着一个主导轴50。
一个压带臂53被轴向地绕一个枢轴54支持在主底板8上。一个压带轮55以可旋转的方式安置在压带臂53的一端。一个压带压紧臂56与压带臂53的枢轴54同轴,并和压带臂53一起被一个扭转盘簧57推动。一个拉簧58在压带臂53和辅助底板3之间被拉紧置放,并沿逆时针方向推动压带臂53。压带臂53上的一个凸缘59顶靠着辅助底板3上的一个壁60,这样,当辅助底板3移动时可带动压带臂53。
将参照图3描述主底板8的一示例性结构。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卸载模式下的水平视图,辅助底板3被拆走。图4中详细显示了张紧板18。
请参考图3和4,两个长孔61成形在张紧板18上并与两个从主底板8上伸出的导销62啮合,这样,张紧板18可以在导销62的引导下前后移动。
一个凸轮槽63成形在张紧板18上并与前面所述的图1中的张紧臂调节销15啮合。一个张紧板驱动臂64被轴向地绕一轴67支持在主底板8上。一个凸轮齿轮66通过一个轴67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主底板8上。凸轮齿轮66上带有一个凸轮槽68,凸轮槽68与一个从张紧板驱动臂64上伸出的凸轮随动销69啮合。一个销钉70从张紧板驱动臂64上伸出并与一个成形于张紧板18上的凸轮槽71啮合。销钉25从前面所述的图1中的张紧皮带调节臂21上伸出并顶靠着张紧板18上的一个右边凸轮72。
请参考图1、3和4,通过凸轮齿轮66上的凸轮槽68驱动张紧板驱动臂64,而通过张紧板驱动臂64上的销钉70驱动张紧板18。
通过张紧板18上的凸轮槽63驱动张紧臂12并调节张紧臂12的运动。通过张紧板18上的右边凸轮72驱动张紧皮带调节臂21并调节张紧皮带调节臂21的运动。
图5中显示了一个机构,用于驱动安装在主底板8上的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
请参考图3和5,一个船形件驱动臂73被轴向地绕一轴74支持在主底板8上。一个驱动销钉75从凸轮齿轮66上伸出并顶靠着船形件驱动臂73上的一个内凸轮76,这样,当凸轮齿轮66转动时,船形件驱动臂73可以被驱动。
船形件驱动臂73上的一个齿轮部分77啮合着一个小齿轮部分80,小齿轮部分80与一个供带加载齿轮79成形为一体,供带加载齿轮79则被轴向地绕一轴78支持在主底板8上。
一个供带加载臂81与供带加载齿轮79同轴地被支持。一个供带加载连杆82以可转动的方式分别通过一个轴83和销钉41A连接着供带加载臂81和船形供带件39。
一个收带加载齿轮84被轴向地绕一轴85支持在主底板8上并与供带加载齿轮79啮合。一个收带加载臂86与收带加载齿轮84同轴地被支持。一个收带加载连杆87以可转动的方式分别通过一个轴88和销钉41C连接着收带加载臂86和船形收带件40。
在通常情况下,供带加载臂81和供带加载齿轮79通过一个扭转盘簧装置(未画出)而保持在一起并绕着轴78摆动。当供带加载齿轮79顺时针旋转时,供带加载齿轮79会被该扭转盘簧(未画出)沿逆时针方向推动。同样,收带加载臂86和收带加载齿轮84也通过一个扭转盘簧装置(未画出)而保持在一起并绕着轴85摆动。当收带加载齿轮84逆时针旋转且收带加载臂86保持不动时,收带加载齿轮84会被该扭转盘簧(未画出)沿逆时针方向推动。
通过船形件驱动臂73的枢轴运动,供带加载齿轮79和收带加载齿轮84即被带动,通过供带加载连杆82和收带加载连杆87的运动,可以引起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沿着轨道42移动。
图6详细显示了一个辅助底板驱动臂89。请参考图1、3和6,辅助底板驱动臂89被轴向地绕一轴90支持在主底板8上。通过凸轮齿轮66上设置的的驱动销钉75,辅助底板驱动臂89中设置的一内凸轮91被带动,如船形件驱动臂73那样。
一个导销92从辅助底板驱动臂89上伸出并通过辅助底板3上的一个孔108而顶靠着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见图1)。这样,辅助底板驱动臂89会被凸轮齿轮66驱动,而辅助底板3又会通过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而被辅助底板驱动臂89驱动。
沿着左右方向调节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的位置,可以调节辅助底板3相对于主底板8的位置。
请参考图3,一个同步皮带93可将主导轴50的旋转运动传输到一个轴向支撑在主底板8上的二级齿轮94上。二级齿轮94与中心齿轮10啮合着。这样,主导轴5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同步皮带93、二级齿轮94、中心齿轮10以及惰齿轮7而传输到供带盘座4和收带盘座5上。
图7和8显示的是压带臂53的示例性结构,图9显示的是压带压紧臂56的示例性结构,图10显示的是扭转盘簧57的示例性结构。
在图7和8中,只以虚线表示出了压带轮55的外轮廓。
如图7所示,在通常情况下(例如除了船形供带件39与一船形件止动器141相接触的状态以外的各种状态之一),压带臂53和压带压紧臂56通过扭转盘簧57而保持在一起并绕着枢轴54转动。当压带压紧臂5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压带轮55顶靠上主导轴50(这样它的枢轴转动被停止),压带轮55会在扭转盘簧57的推斥力的作用下压紧主导轴50。一个滚轮152被轴向地支持在压带压紧臂56上。
请参考图3,一个压带凸轮齿轮95绕一个轴96以被轴向地支持在主底板8上。一个压带驱动臂97被轴向地支持在主底板8上。设置在压带驱动臂97上的一个凸轮销99与压带凸轮齿轮95上设置的一个凸轮槽100啮合,这样,压带驱动臂97可以被压带凸轮齿轮95驱动。
请参考图1和3,第四收带臂调节销31通过一个成形在辅助底板3上的孔101而顶靠着压带驱动臂97上的一个凸缘102。这样,压带驱动臂97的转动可以驱动第四收带臂28。
图11是说明MIC-SW11的沿着图1中的A-A线剖开的横截面图。
请参考图1和11,MIC-SW11通过一个螺钉(未画出)固定在辅助底板3上。一个辅助底板加强板103也通过一个螺钉(未画出)固定在辅助底板3上。辅助底板加强板103上的一个折叠的上端部104,示出在图11的左侧,与MIC-SW11的一个上端部105啮合,以此加强了MIC-SW11。
MIC-SW11上装有一个触点106,触点106与磁带盒1中的一个存储器107接触时,可以实现信号的输入/输出。当触点106被磁带盒1压下后,MIC-SW11会受到一个反作用力。由于MIC-SW11的主体通常由塑料制成,因此易出现塑性变形。然而,根据本发明,MIC-SW11可以通过辅助底板加强板103加强,从而使得MIC-SW11的主体可以减薄并因此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
图12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B所示方向的视图。
请参考图1和12,船形件驱动臂73和辅助底板驱动臂89被设置在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75驱动。长孔109和110分别成形在调节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上。
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被保持在辅助底板3从而使得可以经延长孔109和110而左右移动。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通过螺钉111和112被固定至辅助底板3。
在图1中的位置113和114,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33的位置被调节以使可沿相对于辅助底板3的左/右方向导引导销92,然后,凸轮A板32和凸轮B板通过螺钉111和112被固定。
图13至17是说明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的从为加载模式到磁带录制/再现模式的一序列操作模式的平面视图。
图13显示的是第一加载模式,此时张紧支柱14和第四收带支柱30从磁带盒1中伸出。图14显示的是第二加载模式,此时辅助底板3移动至其整个行程的一半。图15显示的是播放模式,此时辅助底板3的移动完成,而磁带的加载,即磁带2环绕着通过磁鼓38,也已完成,在播放模式下,磁带可以向前从供带盘座4移向收带盘座5,从而可以对磁带进行例如录制/再现和快进的功能。
图16显示的是停止模式,此时磁带的运行被终止。
图17显示的是倒放模式,此时磁带的运行方向与播放模式相反(从收带盘座5移向供带盘座4),从而对磁带进行例如反向再现和倒带等的功能。
不在对图13至17中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相同参考标号的元件进行描述。
现参照图18和19对主底板8的一示例性结构进行描述。
图18和19是与图3类似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平视图,辅助底板3被拆走。
图3、18和19分别显示了卸载模式、第一加载模式和第二加载模式中的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图18和19中的具有与图3中所示的相同参考标号的元件不在被描述。
图20至23详细显示了张紧板18及其附近各部件。具体地分别示出了在各模式下张紧板18、张紧臂调节销15、销钉25和导销62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0中显示的是卸载模式,图20中显示的是第一加载模式,图21中显示的是第二加载模式,图22中显示的是播放模式,图23中显示的是停止模式和倒放模式。注意到,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这些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停止模式和倒放模式下是相同的,如图23中所示。
如上所述,在图4中示出了落在卸载模式下的这些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0至23中的具有与图4中相同标号的元件不再被说明。
图24至30显示的是船形件驱动臂73和辅助底板驱动臂89在被从凸轮齿轮66上伸出的驱动销钉75(图3所示)驱动时的操作。图24中显示的是卸载模式,图25中显示的是第一加载模式,图26中显示的是第二加载模式,图27中显示的是准备播放模式,该模式是从第二加载模式转换为播放模式稍稍之前的一个模式,图28中显示的是播放模式,图29中显示的是停止模式,图30中显示的是倒放模式。
图31至35显示的是主底板8上的压带臂53以及辅助底板3上的第四收带臂28被压带驱动臂97驱动时的操作。在这些图中,并未显示出第四收带臂28,而只显示了第四收带臂28上的第四收带调节销31。图31中显示的是卸载模式,图32中显示的是第一加载模式,图33中显示的是第二加载模式,图34中显示的是播放及倒放模式,图35中显示的是停止模式。在停止模式和倒放模式下,压带驱动臂97、压带臂53和第四收带臂28的运动相同,如图34中所示。
下面将按照从卸载模式至倒放模式的顺序依次解释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在各状态下的运行情况。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3、4、24和31解释卸载模式。
请参考图1,磁带2尚未从磁带盒1中抽出。
请参考图1、3和24,辅助底板3位于距主底板8最远的位置。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分别与辅助底板驱动臂89和船形件驱动臂73的内凸轮91和76上的第一圆弧部分121和122接触。辅助底板驱动臂89和船形件驱动臂73均位于沿顺时针方向的最远转动位置。
供带加载齿轮79则在船形件驱动臂73的齿轮部分77的作用下位于沿逆时针转动的最大位置。供带加载齿轮79的这种状态迫使船形供带件39位于其在轨道42的长孔43中的最靠前位置,如图5中所示结构的位置。同样,收带加载齿轮84位于沿顺时针转动的最大位置。收带加载齿轮84的这种状态迫使船形收带件40位于其在轨道42的长孔43中的最靠前位置,如图5中所示结构的位置。
请参考图1、3和4,张紧板18位于对应于张紧板驱动臂64的位置的其最靠后的位置(图中的最低位置)。而张紧臂12则位于与张紧臂调节销15沿张紧板18中的凸轮槽63的位置对应的逆时针方向的最远转动位置。
张紧皮带调节臂21的销钉25位于张紧板18的凸轮72的一个底部内凹部分123中,而张紧皮带调节臂21通过张紧臂止动板116被止动。
张紧皮带调节臂21被扭转盘簧24沿逆时针方向推动并顶靠在张紧臂止动板116上而被止动。
在该位置中,由于其端部124距离供带盘座4较近,因此张紧皮带19是松弛的。但张紧皮带19的另一个端部125在张紧皮带调节臂21的作用下背离供带盘座4移动,从而减小了张紧皮带19的松弛。
还有,张紧皮带19的凸缘118被张紧臂12的皮带调节凸缘120推压,张紧皮带19的松弛现象会进一步减小。这样,可以防止张紧皮带19的松弛且因此张紧皮带19脱离供带盘座4。
请参考图1、3和31,压带臂53在拉簧58的作用下被沿逆时针枢转到其最远的枢轴位置。在该位置,压带臂53不与压带驱动臂97接触。
第四收带臂28也位于其沿逆时针方向的最远枢轴位置。
接下来,将通过参考图13、18、20、25和32解释第一加载模式。
请参考图13,磁带2已经被张紧支柱14和第四收带支柱30抽出到图13所示的位置。磁带2还经过位于船形供带件39上的第一供带支柱45并部分绕过磁鼓38。
请参考图13、18和25,凸轮齿轮66上伸出的驱动销钉75仍然与辅助底板驱动臂89的第一圆弧部分121保持接触,这样,辅助底板3未被驱动,所处位置与卸载模式时相同。另一方面,在船形件驱动臂73中,驱动销钉75已经通过船形件驱动臂73的内凸轮76上的第一圆弧部分122与内凸轮76上的一个内凹部分126啮合。通过驱动销钉75与内凹部分126的啮合作用,船形件驱动臂73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使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在轨道42上移动,其移动方向使得磁带2通过供带加载齿轮79和收带加载齿轮84的运动而被抽出。
请参考图13、18和20,在张紧板驱动臂64的作用下,张紧板18移动至前侧(磁鼓侧)。这个运动可使得张紧臂调节销15通过张紧板18的凸轮槽63被驱动,这样,张紧臂12会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抽出磁带2。随着张紧板18的移动,张紧皮带调节臂21通过右边凸轮72上的一个凸缘128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将使得张紧皮带19相对于供带盘座4的圆柱部分26松弛下来,以使供带盘座4可以旋转。
请参考图13、18和32,由于辅助底板3没有移动,所以压带臂53会保持在与卸载状态相同的位置上。
通过压带驱动臂97的凸缘102,经第四收带调节销31,第四收带臂28被移动以使得磁带2被抽出。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4、19、21、26和33解释第二加载模式。
请参考图14,磁带盒1向着磁鼓38移动,磁带2通过第二供带支柱44、第一供带支柱45、第二收带支柱47和第一收带支柱46的作用而环绕着通过磁鼓38。当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完成其运动而移动到预定位置上后,张紧支柱14和第四收带支柱30仍在移动。因此,为录制/再现磁带2而预定的磁带运行路径还未完成。
请参考图14、19和26,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已经通过辅助底板驱动臂89的内凸轮91上的第一圆弧部分121以与内凸轮91上的一个内凹部分啮合。通过驱动销钉75与内凹部分127的啮合作用,辅助底板驱动臂89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辅助底板3将通过导销92的作用而移向磁鼓38。
另一方面,在船形件驱动臂73中,从内凸轮76上的内凹部分126中脱离出来的驱动销钉75会与内凸轮76上的一个第二圆弧部分129接触上。当驱动销钉75位于内凹部分126中时,驱动销钉75转动船形件驱动臂73。另一方面,当驱动销钉75与第一和第二圆弧部分122和129接触时,船形件驱动臂73保持在一预定位置。
当船形件驱动臂73位于沿逆时针方向的最远转动位置。通过船形件驱动臂73的齿轮部分77、供带加载齿轮79和收带加载齿轮84,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完成其运动而移动到主底板8上的预定位置上。
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上的Ⅴ形部分143和144分别与主底板8上的船形件挡块141和142啮合,这样可以使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止动(图19)。在船形供带件39移动期间,供带加载齿轮79和供带加载臂81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旋转。同样,在船形收带件40移动期间,收带加载齿轮84和收带加载臂86也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旋转。供带加载连杆82和供带加载臂81的结构使得船形供带件39会在第一加载模式转换为第二加载模式模式稍稍之前到达一个预定位置。同样,收带加载连杆87和收带加载臂86也会在第一加载模式转换为第二加载模式模式稍稍之前到达一个预定位置。在第二加载模式开始之前的剩余时间之内,船形件驱动臂73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供带加载齿轮79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收带加载齿轮84。这样,由于供带加载齿轮79相对于供带加载臂81稍微旋转过一些,因而供带加载齿轮79与供带加载臂81之间的一个扭转盘簧(未画出)会被扭曲。由于该扭曲了的扭转盘簧的推斥力的作用,船形供带件39会压紧在船形件挡块141上并固定于此。同样,由于收带加载齿轮84相对于收带加载臂86也稍微旋转过一些,因而收带加载齿轮84与收带加载臂86之间的一个扭转盘簧(未画出)会被扭曲。由于该扭曲了的扭转盘簧的推斥力的作用,船形收带件40会压紧在船形件挡块142上并固定于此。
请参考图14、19和24,在从第一加载模式直至播放模式之前的一瞬的磁带加载过程期间,张紧臂12和张紧皮带调节臂21相对于辅助底板3的位置会在张紧板18的作用下保持第一加载模式中的位置不变。这样,张紧臂12位于一个相对于辅助底板3固定的位置上,张紧皮带19则由于张紧皮带调节臂21顺时针枢轴运动,因而相对于供带盘座4的圆柱部分26松弛下来,以使供带盘座4可以旋转。
请参考图14、19和33,压带臂53的凸缘59通过辅助底板3的壁60被推压,从而随着辅助底板3的移动,压带臂5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辅助底板3移动时,从第四收带臂28上伸出的第四收带调节销31会从压带驱动臂97的凸缘102移至主底板8上的一个第四收带导板145上。
在第一加载模式下,在辅助底板3的移动中,第四收带导板145还可以保持第四收带臂28相对于辅助底板3的位置不变。
请参考图27,下面将解释准备播放模式(播放模式前一瞬)。
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已经从辅助底板驱动臂89的内凸轮91上的内凹部分127中脱离出来并接触到内凸轮91上的一个第二圆弧部分130。
辅助底板驱动臂89位于其沿逆时针方向的最远转动位置。这样,通过导销92,辅助底板3完成了其运动而移动到一个预定位置上。由于驱动销钉75与船形件驱动臂73的内凸轮76上的第二圆弧部分129相接触,因此船形件驱动臂73会保持第二加载模式中的位置不变。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5、22、28和34解释播放模式。
请参考图15,磁带2从磁带盒1抽出,从而完成磁带录制/再现的运行路径。
完整的磁带运行路径将通过图15进行解释。
磁带2从一个位于磁带盒1中左侧的供带盘(未画出)上抽出,并依次绕过张紧支柱14、一个安装在主底板8上的第三供带支柱49、第二供带支柱44、第一供带支柱45,之后以预定的倾斜角度绕过磁鼓38一预定的弧度,倾斜角度取决于磁带录制方式的标准。之后,磁带2依次绕过第一收带支柱46、第二收带支柱47、第三收带支柱51,在此时同刚从磁带盒1中抽出时的初始状态相比,磁带不会出现扭曲而在同样的高度。之后,磁带2会绕过垂直于磁带驱动方向竖立着的主导轴50以及第四收带支柱30,最后卷绕在一个位于磁带盒1中右侧的卷带盘(未画出)上。
张紧支柱14、第三供带支柱49、第二供带支柱44、第二收带支柱47和第四收带支柱30均垂直于磁带驱动方向竖立,而第一供带支柱45、第一收带支柱46、第三收带支柱51则相对于磁带驱动方向倾斜。
请参考图28,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与辅助底板驱动臂89的第二圆弧部分130相接触。辅助底板驱动臂89的位置与图27中显示的准备播放模式中相同,辅助底板3的运动已经完成。
另一方面,在船形件驱动臂73中,驱动销钉75还与内凸轮76上的一个第三圆弧部分146相接触。
请参考图5,第三圆弧部分146(以D指示)的半径稍大约第二圆弧部分129(以C表示)。在第二和第三圆弧部分129和146之间有一个移交部分147(以E表示)。
请参考图28,船形件驱动臂73从图27中显示的准备播放模式中的位置上沿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过一些,从而使得船形件驱动臂73上的一个凸缘149与辅助底板驱动臂89上的一个船形件驱动臂挡块148相接触。这种在播放模式与准备播放模式之间出现的船形件驱动臂73向回旋转的少量角度远小于供带加载齿轮79和供带加载臂81相对于收带加载齿轮84和收带加载臂86的旋转相位差。因此,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一直顶靠着船形件挡块141和142。
因此,在播放模式中以及之后,用以抵抗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压力的反作用力不是被驱动销钉75承担着,而是被船形件驱动臂挡块148承担着。从而,船形件驱动臂73的位置不取决于销钉75,而是取决于船形件驱动臂挡块148。
请参考图15和22,张紧臂调节销15位于张紧板18的凸轮槽63上的一上部的顶部自由区150中。
张紧板18不与张紧臂调节销15接触。
张紧皮带调节臂21中的销钉25位于张紧板18的右边凸轮72上的一个上部内凹部分151中。在卸载模式下,通过顶靠张紧臂止动板116,张紧皮带调节臂21在辅助底板3上的位置被确定。
在张紧皮带19在拉簧27的作用下拉紧在供带盘座4的圆柱部分26上而不松弛时,张紧臂12的位置就被确定了。在张紧皮带19与供带盘座4的圆柱部分26之间产生了一个摩擦力,在磁带2张紧着绕过张紧支柱14时,这个摩擦力可以反馈回来以保持磁带的张力稳定。
这样,在播放模式下,通过将张紧臂止动板116移向一个适当的位置并通过螺钉(未画出)固定在这个位置上,可以调节张紧支柱14的位置。
请参考图34,在播放模式下,压带驱动臂97会被压带凸轮齿轮95带动着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压带驱动臂97上的一个压紧凸轮部分251压紧在一个滚轮152上,滚轮152则通过一个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压带压紧臂56上。这样,在扭转盘簧57的作用下,压带轮55会通过磁带2而压紧在主导轴50上,从而适当磁带2可以随着主导轴50的旋转而运行。第四收带臂28则在第四收带导板145的作用下保持位置不变。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6、23、29和35解释停止模式。
请参考图29,辅助底板驱动臂89和船形件驱动臂73的位置则会保持图28中所示的播放模式(见图28)中的位置不变。只有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的位置与播放模式中的位置不同。
请参考图16和23,张紧板18在张紧板驱动臂64的作用下,从图22中显示的播放模式中的位置上稍微向前移动了一些。张紧臂12和张紧皮带调节臂21相对于辅助底板3的位置与第一加载模式和第二加载模式下的位置相同。
请参考图29,辅助底板驱动臂89和船形件驱动臂73处于与图28中播放模式中相同的状态,只有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被移动。
请参考图16和35,压带驱动臂97已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与压带压紧臂56上的滚轮152没有接触。压带臂53被拉簧58推动着沿逆时针摆动,以与辅助底板3的壁60接触。在此位置,压带轮55从主导轴50上离开。
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7、23、30和34解释倒放模式。
请参考图30,辅助底板驱动臂89和船形件驱动臂73的位置与图28中所示的播放模式及图29中所示的停止模式中的位置相同。只有凸轮齿轮66上的驱动销钉75被移动。
张紧板18不会离开停止模式中的位置。张紧臂12和张紧皮带调节臂21与图23中所示的停止模式中的位置相同。
压带驱动臂97再次从图35中所示的停止模式中的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4中所示的播放模式中的相同位置上,这样压带臂53又回到播放模式中的状态。在播放、停止和倒放模式中,第四收带臂28的状态保持不变。
如上所述,为了实现从卸载模式到第一加载模式,如图1所示,磁带2被拉出以使张紧支柱14和第四收带支柱30如图13所示地被配置。
为了实现从第一加载式模式到第二加载模式,如图13所示,磁带2被拉出以使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如图14所示地被配置,即以使磁带被卷绕在磁鼓38上。
然后,磁性录制/再现装置还从图14所示的位置移至图15所示的位置,即播放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加载操作从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进行,然后到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的位置。然而,本实施例的加载机构具有磁带路径长度减小的时间。例如,图15所示的磁带路径长度小于图14所示的磁带路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位置与图13所示的位置之间,主导轴不转动,一段磁带2通过张紧臂12和第四收带臂28被从磁带盒1中拉出。
然后,船形供带件39和船形收带件40从图13所示的位置移向加载位置。在图13所示的位置和图15所示的位置之间,主导轴以向前的方向转动,从而磁带2由收带盘座5以一预定的速度拉紧。可替换的,主导轴可使供带盘座4以一预定速度拉紧磁带2。
根据该实施例,在加载操作期间,磁带可在一给定时间段内被拉紧。因此,即使具有在加载操作期间磁带路径长度减小的一磁带加载机构,磁带不会变松,从而防止了磁带被损坏。
在本说明书中,其上安装磁带盒的辅助底板3可替代地被称为“第一基座部件”,而其上安装旋转磁鼓,用于沿朝向磁鼓38的方向或相反方向导引辅助底板3的主底板8可替代地被称为“第二基座部件”。而且,与卷绕和保持磁带的磁带盒中的一盘相啮合的供带盘座4和收带盘座5可替代地被称为“盘座”,及用于驱动供带盘座4和收带盘座5中至少之一的主导轴5可替代地被称为“盘驱动器”。
而且,在本说明书中,磁带盒被安装在第一基座部件上的图1所示的状态可被称为“第一状态”,而在安装磁带盒后通过朝向旋转磁鼓移动第一基座部件,借助于磁带导引部件从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旋转磁鼓上一预定弧度,从而形成一磁带驱动系统以使磁带可被录制/再现所实现的图15所示的状态可被称为“第二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优点即使在磁带路径长度可能减小的加载操作中,磁带不会变松,从而防止了在加载操作期间磁带被损坏。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其作出各种修改。因此,后附权利要求并不是局限于前面的解释说明,而是可以宽范围的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用于从一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具有一旋转磁头的旋转磁鼓上一预定的弧度,用于录制/再现该磁带,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包括一基座部件,其上安装该磁带盒和该旋转磁鼓,其中第一状态被定义为已通过使用者将该磁带盒安装在该基座上的一状态;第二状态被定义为在安装该磁带盒后,一磁带导引部件从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旋转磁鼓上一预定的弧度,从而形成一磁带驱动系统以使磁带可被录制/再现的一状态;一加载操作被定义为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一转移操作;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还包括一盘座,该盘座以可转动的方式轴向地被支持在该基座部件上并与磁带盒内用于卷绕和保持磁带的一盘相啮合,和一盘驱动器,用于驱动该盘座的转动;及在加载操作中,通过使用该盘驱动器来沿拉紧磁带的方向转动该盘座。
2.一种磁性录制/再现装置,用于从一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具有一旋转磁头的旋转磁鼓上一预定的弧度,用于录制/再现该磁带,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包括第一基座部件,磁带盒安装在其上;及第二基座部件,旋转磁鼓安装在其上,该第二基座部件导引第一基座部件朝向/离开旋转磁鼓的往复移动,其中第一状态被定义为已通过使用者将该磁带盒安装在该基座上的一状态;第二状态被定义为在安装该磁带盒后,一磁带导引部件从磁带盒中拉出磁带并将磁带卷绕在旋转磁鼓上一预定的弧度,从而形成一磁带驱动系统以使磁带可被录制/再现的一状态;一加载操作被定义为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一转移操作;该磁性录制/再现装置还包括一盘座,该盘座以可转动的方式轴向地被支持在第一基座部件上并与磁带盒内用于卷绕和保持磁带的一盘相啮合,和一盘驱动器,用于驱动该盘座的转动;及在加载操作中,通过使用该盘驱动器来沿拉紧磁带的方向转动该盘座。
全文摘要
一种磁性录制/再现装置,包括:一基座部件,其上安装磁带盒和旋转磁鼓;一盘座,该盘座以可转动的方式轴向地被支持在该基座部件上并与磁带盒内用于卷绕和保持磁带的一盘相啮合,和一盘驱动器,用于驱动该盘座的转动。在加载操作中,通过使用该盘驱动器来沿拉紧磁带的方向转动该盘座。
文档编号G11B15/43GK1233827SQ9910308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9日
发明者小西章雄, 平林晃一郎, 川根秀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