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952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堆叠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绝缘框架为一体成型而方便组装,且连接器上端子的定位与防护更佳的堆叠式电连接器。


图1所示,为习知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包括一框架10及一组设在框架10上的第一电连接器11。框架10是在一直立部100之一侧顶端形成一第一水平部101,在直立部100的另侧底端形成一第二水平部102及在直立部100与第一水平部101间连设一隔板103,又第一水平部101的两侧分别设有垂直的连接部104,并在连接部104上分别开设一组配孔105,该第二水平部102上贯通有多个穿孔106及在两侧分别贯穿一定位孔107。第一电连接器11具有一绝缘壳体110、数个插设于绝缘壳体110的端子111及一遮蔽壳体112,该绝缘壳体110与遮蔽壳体11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部104上的组配孔105亦开设组配孔113、114。组装时,先以遮蔽壳体112、绝缘壳体110及端子111组成第一电连接器11,再使绝缘壳体110底部对应嵌设于两连接部104间的第一水平部101上,组配孔114、113对应于组配孔105,及各端子111对应插置入各穿孔106内,接着再利用两定位件12分别以一端的组配孔120对应组配孔105、113与114并分别以一组相配合的连结元件13穿接组配孔120、105、113与114,及以定位件12另端的卡扣部121对应插设入定位孔107且穿出第二水平部102,则第一电连接器11将可组设定位于框架10上并藉定位件12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结而达成接地。在此,因直立部100、第一水平部101与隔板103间形成两容设空间108,各容设空间108可供对应容设其他型式的第二电连接器14,故于第二电连接器14装设于电路板上且框架10藉定位件12及隔板103底部的定位件连结于电路板并对应置设于第二电连接器14上方时,电路板将可因第一电连接器11及第二电连接器14呈堆叠式配置而大幅节省平面空间的使用。然而,因框架10仅可将第一电连接器11组设其上而另须将第二电连接器14配置于电路板,故其装配不便、浪费工时,又端子111暴露在第一水平部101与穿孔106间的部位未设加强的定位、保护设计,故端子111极易折曲或破坏而失效,再者,第一电连接器11与第二电连接器14因彼此未连结而须分别达成接地,故其整体构造较繁琐。
为改善上述堆叠式电连接器无法在框架10上同时组装电连接器11及14所造成的缺失,习知的另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如图2、3所示,包括一框架20、一端子定位块21与数个电连接器22。该框架20由金属片体一体制成为L形而具有一直立部200与一水平部201,直立部200沿顶缘与底缘分别贯穿形成一容置孔202可对应嵌设各电连接器22的绝缘壳体220,且直立部200在对应各电连接器22两侧的组配部221处分别设有组配孔203;水平部201由中央镂空至直立部200底缘处形成一容设空间204可对应嵌设端子定位块21。端子定位块21在对应水平部20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件210,水平部201即对应各定位件210设有一定位部205可供端子定位块21卡固定位,又端子定位块21对应各电连接器22的端子222贯通设有多个穿孔211。于组装时,即先将各电连接器22以绝缘壳体220嵌设入容置孔202、以组配部221对应组配孔203,然后以多个可导电的连结元件23由各遮蔽壳体223穿接组配部221、203而使电连接器22组设于框架20上,并使各端子222对应插设入各穿孔211,再将框架20与端子定位块21组成一体,则各遮蔽壳体223将可透过连结元件23、组配部203与框架20成电性导通并进而透过多个具导电性且使框架20与电路板(图中未示)连结的定位元件24达成接地。在此,尽管不同型式的电连接器22可藉框架20与端子定位块21的结合而组成一体,使组装较为方便,且电连接器22亦不须分别具有接地设计,可使构造较为简化,但因框架20与端子定块21必须先以材质相异的两独立构件制成再组成一体,在制造、装配及材料利用上反倒更麻烦复杂且成本高。再者,各端子222的裸露部位并未加强定位、保护,亦有容易折曲变形而影响功效的缺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其绝缘框架的堆叠式电连接器,使组装于其上且位于不同高度的电连接器均可将其端子在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绝缘框架的水平部上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使构件减少,制造、组装更为简化。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使电连接器的接地设计更为简化。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该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绝缘框架是由绝缘材质一体制成L形而具有一直立部与一水平部。其中,该直立部形成有一可组设一第一连接器的凹陷部,并于该凹陷部下方至该直立部与该水平部交界处间贯穿形成有至少一可组设一第二连接器的容置孔,于该水平部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该容置孔的高度约与该第二连接器的整体高度相同,甚至是略大于该第二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使第二连接器可轻易置入容置孔内;并且,于水平部上对应第一连接器所设的第一端子与各第二连接器所设的第二端子分别贯通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当各连接器分别架设于凹陷部与容置孔时,其端子将可分别插设入对应的穿孔内并突伸出水平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绝缘框架在水平部上、及这些第一定位孔的两侧分别于该绝缘框架成型时一体成型有一第一定位件,当第一连接器组设在绝缘框架上时,第一绝缘壳体的底部两侧即倚靠于该两第一定位件的顶部,进而能加强定位;并且,两第一定位件之间更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内部具有对应各第一端子及第一定位孔的第三定位孔,该第二定位件可设计成与第一定位件一体成型地固设于绝缘框架上,亦可设计为可活动地组装在两第一定位件之间。由于第二定位件的顶部与底部是分别与第一绝缘壳体底部和绝缘框架水平部接触,故第二定位件将可加强定位及防护第一端子裸露在第一绝缘壳体外的部位而确保第一端子的电性传输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征在于该级框架上设有连接该第一、第二遮蔽壳体的接地装置,使相互间形成电性连接,该接地装置另包括有用于定位的板锁,使该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藉由相同的板锁而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同时达成接地效果,不需各自具有接地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图1为习知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习知堆叠式电连接器用的绝缘框架与端子定位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上述图2习知堆叠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较佳实施例的部分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较佳实施例的组合正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号对照表3 绝缘框架30直立部 300 凹陷部301容置孔 3010 垂直净高度302,303,312,313,408,420,08,530,700,701 贯穿孔31 水平部 310 第一定位孔311 第二定位孔32 第一面 320 第一导电片321 本体322 第一延伸部 323 第二延伸部33 第二面
34 第三面 35第四面36 交界处366 第二导电片 367 第一直立片段 368 第一水平片段37 第一边 38第二边39 穿接元件4第一连接器 40第一绝缘壳体400 第一绝缘壳体的底部 401 第一端402 第二端 403,503 插接面 404,405 侧翼405 第一凹槽 406 第二凹槽 41 第一端子410 第一端子另一端部419 第一端子一端部42 第一遮蔽壳体5第二连接器50 第二绝缘壳体500 第二绝缘壳体的底部501 第三端 502 第四端 51 第二端子510 第二端子另一端部519 第二端子一端部52 整体高度 53 第二遮蔽壳体 60 第一定位件600 第一凸缘 601 卡槽 61 第二定位件610 第三定位孔 611 第二凸缘612 第二定位件的两侧面 613 卡体615 斜面 7 第三导电片 70 第二直立片段71 第二水平片段8 板锁80 固定部81 固定插脚 H 高度首先,在未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前,先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一名称,于本说明中,第二连接器5的整体高度52是指第二连接器5所属的第二绝缘壳体50的厚度与由第二绝缘壳体50的第四端502突出后的第二端子51的长度和。
请参照图4、5、6,为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绝缘框架3、一第一连接器4与两第二连接器5;绝缘框架3成L形,是由绝缘材质一体成型,具有一直立部30及一水平部31,该直立部30与该水平部31夹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直立部30具有一第一面32及一与第一面32相对的第二面33,水平部31具有一第三面34及一与第三面34相对的第四面35,又直立部30具有一远离直立部30与水平部31交界处36的第一边37,水平部31亦具有一远离交界处36的第二边38,第二面33与第三面34隔着交界处36相向。
直立部30于第一边37处形成一凹陷部300可用以支持第一连接器4,凹陷部300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孔302;接着,请参照图4、5,绝缘框架3在直立部30的凹陷部300下方,邻近交界处36附近贯穿形成可分别容设一第二连接器5的两容置孔301,两容置孔301均位于直立部30上,一在左、一在右,于本实施例中,两容置孔301位于同样的高度且均在凹陷部300的下方,各容置孔301具有大小相同的容置空间,且各容置孔301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孔303。
容置孔301提供一容置空间俾供第二连接器5的壳体部分穿套(详述于后),该容置孔301具有一垂直的净高度3010,该垂直净高度3010的作用将叙述于后。
绝缘框架3在水平部31邻近第二边38附近,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310,可分别让第一连接器4的各对应端子通过,同样地,在水平部31邻近交界处36附近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孔311,第二连接器5的各端子可对应地穿过各第二定位孔311。
第一连接器4具有一第一绝缘壳体40,第一绝缘壳体40具有一第一端401及与第一端401相对之一第二端402,该第一端401形成一插接面403,可与一相匹配的连接器(图上未示)相结合,第一绝缘壳体40邻近该第一端401处相对的两侧各向外延设有一侧翼404可贴合于绝缘框架3的直立部30上,各侧翼404之上设有一贯穿孔408,分别对应凹陷部300两侧的贯穿孔302,各第一绝缘壳体40的第一端401与第二端402之间具有复数个端子通道(图上未示),其内可分别容置一L形的第一端子41,第一端子41的一端部419位于插接面403处,而与其相对的另一端部410则是由第一绝缘壳体40的第二端402向外延伸于第一绝缘壳体40的下方,当第一连接器4组装于凹陷部300并固定于直立部30之上时,插接面403向远离该容置空间的方向而凸伸出绝缘框架3直立部30的第一面32外,而各第一端子41的另一端部410则分别穿过其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10而凸露于绝缘框架3的第四面35之外,且熟悉此项技术者皆知凸露于第四面35之外的另一端部410必须具有一适合焊接加工的长度,方便其安装加工。
各第二连接器5分别具有一第二绝缘壳体50,第二绝缘壳体50具有一第三端501及与第三端501相对之一第四端502,该第三端501形成一插接面503,可与一相匹配的连接器(图上未示)相结合,第二绝缘壳体50邻近该第三端501处相对的两侧各向外延设有一侧翼504可贴合于绝缘框架3的直立部30上,各侧翼504之上分别设有一贯穿孔508,且分别对应各容置孔301的两侧的贯穿孔303,第二绝缘壳体50的第三端501与第四端502之间具有复数个端子通道(图上未示),其内可分别容置一L形的第二端子51,各第二端子51的一端部519位于插接面503处,而与其相对的另一端部510则是由第二绝缘壳体50的第四端502穿出而凸伸于第二绝缘壳体50的下方,当组装有该第二端子51的该第二绝缘壳体50以近乎平行该水平部31的方式置于该容置孔301中,使该插接面503向远离该容置空间方向凸伸出该直立部30,并使该第二绝缘壳体50驱近该水平部31,将第二连接器5固定于直立部30之上时,插接面503外露于绝缘框架3的第一面32之外,而各第二端子51的另一端部510则穿过各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11而凸露绝缘框架3的第四面35之外,且同样的必需凸露出有一适合焊接加工的长度。
第一连接器4在第一绝缘壳体40突伸出第一面32的插接面403上可包覆一可导电的第一遮蔽壳体42,第二连接器5在第二绝缘壳体50突伸出第一面32的插接面503上可包覆一可导电的第二遮蔽壳体53,第一遮蔽壳体4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贯穿孔420,第二遮蔽壳体5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贯穿孔530,再分别利用具导电性的穿接元件39将第一遮蔽壳体42与第二遮蔽壳体53组设在绝缘框架3的直立部30上。
而本实施例接地装置是于该绝缘框架3的第一面32上设有一第一导电片320,该第一导电片320位于该绝缘框架3的第一面32上可电性连接该第一遮蔽壳体42与该第二遮蔽壳体53,而该第一导电片320具有一本体321,由该本体321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322,该第一延伸部322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遮蔽壳体42,另由该本体321向下延伸有与该第二遮蔽壳体53相同数目的第二延伸部323,本实施例中第二遮蔽壳体53具有两个,因此,该第二延伸部323亦具有两个,而每一第二延伸部323电性连接于其对应的第二遮蔽壳体53,藉此,使得第一遮蔽壳体42与第二遮蔽壳体53彼此间电性连接;以及于该绝缘框架3的相对两侧缘分别设有一第二导电片366,该两第二导电片366均由该直立部30经该直立部30与该水平部31的交界处36延伸至该第二边38,该第二导电片366整体成L形,并具有一第一直立片段367与一第一水平片段368,该第一直立片段367是贴附于该第二面33并藉这些穿接元件39与每一第二遮蔽壳体53形成电性导通,而该第一水平片段368则贴附于该第三面34上,并分别穿设有一突伸出该第四面35且具导电性的板锁8,当板锁8穿过该水平部时可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藉此可将该遮蔽壳体42、53与该电路板形成电性导通。
该板锁8具有一固定部80与两对位于固定部80相对两侧的固定插脚81。固定部80可依序穿组于第一水平片段368及水平部31上的贯穿孔312而固接第二导电片366与绝缘框架3。两对固定插脚81的底部倒钩成楔形,可依序穿过第一水平片段368及水平部31上的贯穿孔313,固定插脚81一方面可藉其金属导电性与电路板(图中未示)成电性连接,而使第一连接器4与各第二连接器5分别透过第一遮蔽壳体42与各第二遮蔽壳体53和这些穿接元件39、第一导电片320、第二导电片366及板锁8成电性导通而同时达成接地效果,另方面固定插脚81更可藉底部的楔形倒钩插装于电路板而使整个绝缘框架3与第一连接器4、两第二连接器5的组合确实定位于该电路板上。
组装时,先将已组装各第二端子51的第二绝缘壳体50以平行水平部31的方向先平行的置入容置孔301,再使每一第二端子51凸伸于第二绝缘壳体50外的另一端部510对准其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11,接着将第二连接器5下压直至第二绝缘壳体50的底部500贴附在第三面34上,并使每一第二端子51的另一端部510凸露出第四面35外,当第二连接器5就定位后,第二绝缘壳体50会在容置孔301内保持一H高度的净空,这是因为容置孔301的垂直净高度3010约等于第二连接器5的整体高度52,而第二连接器5的整体高度52如前述是两高度之和,一为第二连接器5所属的第二绝缘体50的厚度,另一为与由第二绝缘壳体50的第四端502突出后的第二端子51的长度,第二绝缘壳体50的厚度加上突出第二绝缘壳体50后第二端子51的长度即为第二连接器5的整体高度52,而容置孔301的垂直净高度3010须约等于此一整体高度52,故当第二连接器5就定位后,第二绝缘壳体50会在容置孔301内保持一H高度的净空,实际上H高度的净空即约等于突出第二绝缘壳体50后第二端子51的长度。
然而,若是容置孔301的垂直净高度3010只是约略于第二绝缘壳体50的厚度的话,势必无法顺利的组装,须先将第二连接器5外露于第四端502的第二端子51以一倾斜的角度穿过容置孔301,再将第二连接器5旋转,以使每一第二端子51对准各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11,以便将凸伸于第二绝缘壳体50外的另一端部510凸露出第四面35外,但这样在实际操作上有其不可行之处,一是第二连接器5旋转一角度时,第二端子51的另一端部510不易对准其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11,同时在旋转的时候,第二端子51容易被弯曲损坏;所以,本实用新型在以一体成型整个绝缘框架3来解决过多元件须组装的烦脑的同时,容置孔301的垂直净高度3010以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器5的整体高度52为必要条件。
在第二连接器5装入容置孔301后,依序使第二绝缘壳体50贯穿孔508与第二遮蔽壳体53的贯穿孔530由绝缘框架3的第一面32对准贯穿孔303,再分别利用具导电性的穿接元件39由第二面33朝第一面32依序穿设于各组贯穿孔303、308及530,则第二连接器5即可组设在绝缘框架3的直立部30上。
而第一连接器4的组装是将第一绝缘壳体40嵌设于凹陷部300上,使其插接面403突伸出第一面32而各侧翼404与第一面32贴合,使各第一端子41的另一端部410对应插设于各第一定位孔310内,并突伸出水平部31的第四面35,用以与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然后,依序使第一连接器4的贯穿孔408与第一遮蔽壳体42的贯穿孔420由绝缘框架3的第一面32对准贯穿孔302,再分别利用具导电性的穿接元件39由第二面33朝第一面32依序穿设于各贯穿孔302、408与420,则第一连接器4即可组设在绝缘框架3的直立部30上。
于利用上述构造组装完成后,一体成型的绝缘框架3确可供一第一连接器4与两第二连接器5组设定位而有效利用电路板(图中未示)上方的配置空间;该绝缘框架3亦可因应所插装的各连接器的需求而变化设计各容置孔的尺寸及数目;至于该接地装置如何使遮蔽壳体达成电性接地,则更可依照设计者的需求而采行不同的构造。
再者,请参照图7、8,为本实用新型针对前一实施例再就第一连接器4的第一端子41由第一绝缘壳体40突伸出的裸露部位增设包括有一第一定位件60及第二定位件61的定位件,及就该接地装置对于第一遮蔽壳体42与两第二遮蔽壳体53的同时接地的问题做了不同的设计。
其中,绝缘框架3在水平部31第三面34上的多个第一定位孔310的相对两侧、并对应第一容置孔300的纵长尺寸(即第一绝缘壳体40第二端402的纵长尺寸)凸设有两相对应的第一定位件60可对应顶托第二端402底部400的两侧而加强定位,又,水平部31在第三面34上、两第一定位件60间,对应该第一端子41设有一贯通多个第三定位孔610的第二定位件61。
两第一定位件60的顶部分别靠近第二边38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凸缘600,相对地第一绝缘壳体40的第二端402于对应第一凸缘600的位置处亦分别设有一相配合的第一凹槽405可使定位效果更佳。
第二定位件61的多个第三定位孔610是分别对应这些第一定位孔310而设,各第三定位孔610可分别供一第一端子41穿设并插置入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10内且突伸出第四面35,又,第二定位件61的顶部亦可向上延伸有一第二凸缘611,相对地第一绝缘壳体40第二端402于对应第二凸缘611的位置亦可设有一相配合的第二凹槽406。
值得一提的是,两第一定位件60与第二定位件61可一体成型于水平部31的第三面34而直接构成定位件6,亦可如图7所示设计为使第二定位件61可活动地组设于两第一定位件60间而组成可拆解式的定位件6;而,当第二定位件61是可活动地组设于两第一定位件60之间时,在第二定位件61对应两对应定位件60的两侧面612上可分别凸设一卡槽613及在两第一定位件60分别对应卡体613的位置凹设一卡槽601,各卡体613的底部更可直接成型为斜面615以使第二定位件61容易滑入卡制于两第一定位件60之间。
再者,本实施例的接地装置是于该绝缘框架3相对两侧缘分别设有一第三导电片7,该两第三导电片7是由该第一边37经该直立部30与该水平部31的交界处36延伸至该第二边38,这些第三导电片7整体成L形而具有一第二直立片段70与一第二水平片段71;第二直立片段70亦成L形,贴附接触于直立部30的第二面33上,且对应贯穿孔302与303处分别贯设有贯穿孔700与701,藉由一穿接元件39通过贯穿孔700、302、408与420可使导电片7与第一遮蔽壳体42成电性导通,而藉另一穿接元件39通过贯穿孔701、303、508与5530则可使导电片7与第二遮蔽壳体53成电性导通,而该第二水平片段71则贴附于该第三面34且同样穿设有一突伸出该第四面35的板锁8,本实施例中的板锁8与上一实施例的结构与功效几乎相同,故在此不再多做赘述。
因此,本实施例的水平部31上的两第一定位件60可顶托第一绝缘壳体40的底部400而加强定位,第二定位件61更可使第一端子41由第一绝缘壳体40第二端402突伸出的裸露部位充分受到定位、保护而不易破坏或失效。而两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4与各第二连接器5皆不须个别设计接地,而仅须先利用数个穿接元件39使第一遮蔽壳体42与第二遮蔽壳体53分别电性导通于接地装置,再透过突伸出第四面35的板锁8与电路板(图中未示)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4与各第二连接器5即可同时达成接地。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堆叠式电连接器确可藉上述所揭露的构造、特征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且本实用新型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实用、进步等要件,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恳请惠予审查并早日赐予核准,实所感祝祷!另外,上述所述的图式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故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他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组装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框架,略呈L形,一体成型有一直立部与一水平部,该直立部与该水平部夹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该直立部上形成有一凹陷部,并于该凹陷部下方至该直立部与该水平部交界处间贯穿地形成有至少一容置孔,该容置孔具有一垂直净高度,于该水平部上贯设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绝缘壳体,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接面可与一相匹配的电连接器相接合,及复数个第一端子容穿于该第一绝缘壳体的通道内,其一端位于该插接面处,另一端由该第一绝缘壳体向外延伸,该第一绝缘壳体组装于该凹陷部时,该插接面向远离该容置空间方向凸伸出该直立部,而各该第一端子则对应地穿设于各该第一定位孔且向远离该容置空间方向凸伸出该水平部,于该插接面上可组设有一具导电性的一第一遮蔽壳体,该第一遮蔽壳体藉至少一可导电的穿接元件而组设在该绝缘框架的直立部上;至少一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绝缘壳体,该第二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接面可与一相匹配的电连接器相接合,及复数个第二端子穿设于该第二绝缘壳体的通道内,其一端位于该插接面处,另一端由该第二绝缘壳体向外延伸,该第二绝缘壳体组装于该容置孔时,该插接面向远离该容置空间方向凸伸出该直立部,各该第二端子对应地穿设于各该第二定位孔且向远离该容置空间方向凸伸出该水平部,于该插接面上组设有一具导电性的第二遮蔽壳体,该第二遮蔽壳体藉至少一可导电的穿接元件而组设在该绝缘框架直立部上;该至少一第二连接器具有一整体高度,该整体高度是指由其所属的第二绝缘壳体的厚度与由该第二绝缘壳体向外延伸后的第二端子的长度和,而该容置孔的垂直净高度约等于该至少一第二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一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是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遮蔽壳体与该第二遮蔽壳体,并进而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利用该接地装置可达该第一遮蔽壳体与该第二遮蔽壳体的接地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于该容置孔的垂直净高度约等于该至少一第二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使得该至少一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壳体能以近乎平行该水平部方式置于其对应的容置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该水平部上的这些第一定位孔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定位件,该两第一定位件的顶部是分别顶托于该第一绝缘壳体底部的两侧而进一步的加强定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该水平部的该两第一定位件间更设有一第二定位件,该第二定位件对应该第一定位孔贯通设有多个第三定位孔,各该第三定位孔可分别供各该第一端子穿设,进而加强对该第一端子的定位及保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件是可活动地组设于该两第一定位件之间,且该第二定位件于两侧面均凸设有一卡体,而该两第一定位件分别在相对的侧面上凹设有一卡槽,这些卡体与这些卡槽是相互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卡体的底部更可直接成型为倾斜的斜面,以使该第二定位件容易滑入卡制于该两第一定位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定位件与该两第一定位件为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中该接地装置是包含一第一导电片位于该绝缘框架上可电性连接该第一遮蔽壳体与该第二遮蔽壳体;及至少一第二导电片,是位于该绝缘框架的侧缘,其藉由该第二遮蔽壳体的穿接元件与该第二遮蔽壳体形成电性导通;至少一板锁,与其对应的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并穿过该水平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藉由这些元件可将该遮蔽壳体与该电路板形成电性导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直立部具有一第一面及一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该水平部具有一第三面及一与该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而该第一导电片是贴附于该第一面上,并具有一本体,由该本体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遮蔽壳体,另由该本体向下延伸有与该第二遮蔽壳体相同数目的第二延伸部,每一第二延伸部电性连接于其对应的第二遮蔽壳体;而该第二导电片整体成L形,并具有一第一直立片段与一第一水平片段,该第一直立片段是贴附于该第二面并藉这些穿接元件与每一第二遮蔽壳体形成电性导通,而该第一水平片段则贴附于该第三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装置至少包括有一第三导电片,是位于该绝缘框架的侧缘,该至少一第三导电片藉这些穿接元件与该第一遮蔽壳体及该第二遮蔽壳体形成电性导通;至少一板锁,与其对应的第三导电片电性连接,并穿过该水平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藉由这些元件可将该遮蔽壳体与该电路板形成电性导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堆叠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直立部具有一第一面及一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该水平部具有一第三面及一与该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该至少一第三导电片整体均成L形,且均具有一第二直立片段与一第二水平片段,该第二直立片段是贴附于该第二面,而该第二水平片段则贴附于该第三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是由绝缘材质一体制成L形的绝缘框架,绝缘框架上具有组设一第一连接器的凹陷部及组设第二连接器的容置孔,该容置孔垂直的净高度约等于第二连接器整体高度,且于该绝缘框架上设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可使第一连接器定位更佳,并可使设于第一连接器内的复数个第一端子充分受到定位与保护;而藉由一体成型的制造进一步简化构件的数目,使制造成本降低,组装步骤更为简化。
文档编号H01R13/518GK2439730SQ0024272
公开日2001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5日
发明者王惠芬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