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039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调节信号传输的调节单元的模块化插座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每天使用互联网络或局域网进行工作、娱乐及处理其它私人事件。然而,对于每台个人计算机或终端用户而言,线缆作为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共有媒介而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信号传输速度取决于线缆的传导性、工作站的工作速度或服务器的信号传输速度,以及计算机和线缆所处的环境。通常由于线缆所处环境的不可知和无法预料,因此其信号传输容易受干扰。所以,如果信号在被电子装置传输或接收之前能够被调节,该种装置的性能和工作速度将变得更快、更精确。而消除噪声干扰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线缆和装置完全屏蔽起来。但是,在高频高速的环境下,任何必要的连接通常都会导致外部杂讯对正常信号的干扰,从而无法实现理想的信号传输,并且一个理想的遮蔽装置通常比较昂贵。另外,串音干扰也经常产生于两平行设置的信号传输端子间。因此,线缆传输的信号应该在其传递至如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之前进行调节。需要将电磁滤波/调节元件(例如普通的模式节流装置、滤波电路或变压器等)安装于设备的输入输出连接器中,因为输入输出连接器通常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要连接,因此应对其进行较完善地遮蔽以实现较佳的信号传输。美国专利第5,139,442号就是介绍了这样一种内置普通模式节流装置的电连接器。然而在模块化插座连接器内安装节流器将导致组装过程复杂、浪费时间及增加成本。美国专利第5,687,233号案就揭露了于模块化插座连接器内收容具有可抑制杂讯的电子元件(如变压器)的内置印刷电路板。由于在电连接器端子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之前,滤波电路及相关电子元件已被组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因此可节省工时。但是,该专利所揭技术在组装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印刷电路板时,依旧需要复杂的制程,所以仍然需要改进。特别是,当将电连接器相互独立的端子组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与电路板组装在一起时,这些端子需被较好地支撑住。
当应用于多端口连接器时,导电端子需要安装至母电路板上,这将使组装内置印刷电路板的过程更为困难。美国专利申请第5,587,884号案便揭示了一种插置于模块化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的子组件。该子组件包括一具有接触端子的前插入部及一具有安装有调节元件的印刷电路板的后插入部。在该子组件插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的紧固安装过程中,上述前、后插入部可对端子及其它组件提供较佳的支撑作用。然而,制造上述子组件需要更多的比如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之类的高成本制程。另外,应用于多端口连接器时还需要一些新构件。美国专利申请第6,022,245号揭示了一种具有两堆叠式插头收容端口的模块化连接器,其通过两固持件将端子固持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中,该电连接器中印刷电路板设有滤波元件及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及模块化插座连接器所在母电路板中的边缘连接器。在固持件及端子正确安装在绝缘本体中后,印刷电路板组装于绝缘本体中并且端子尾部与印刷电路板弹性接触。每一端子可受到足够的支撑力,并且制造每个必要构件的制程也相对简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需要太多构件,组装过程仍然很复杂且耗费工时,并且为定位这些构件,绝缘本体中还需设置更多的定位装置。
此外,美国专利第6,193,560号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具有若干排导电端子,每排端子具有一共用的绝缘载体。上述绝缘载体通过本身所具有的导引部在绝缘本体的共同导槽的导引下依次安装。于绝缘本体上从上述端子排中间延伸出一弹性固持臂以依次固持上述绝缘载体。这种将相类似的模块化的端子载体组装到连接器上的方法并不是很复杂。但是,绝缘本体上弹性固持臂的保持力并不能够很好地将绝缘载体固持住,此弹性固持臂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形下很容易因不小心碰触而被压弯,甚至损坏。这就导致端子载体和连接器的组接不可靠,常需要维修。
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都工序复杂,特别是在组装阶段,当某些构件被取下又再次安装上时,很难保证其稳固性。上述一些构件当从本体上取下来时很容易受损,这就意味着即使其中一些构件需要更换也最好不要进行拆卸及维修,只能全部报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构件简单、组装容易并且易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具有采用挠性固持方式且可释放地固持的构件,可以避免容易碰触的情形、长时间使用造成的屈服状态或者遭外力不小心破坏而导致的失效情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有绝缘本体及调节单元,绝缘本体具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两对接端口,该调节单元被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并且设置于两对接端口之间,其包括设有调节元件和两端子模块的印刷电路板。每个端子模块具有镶埋成型于其内的端子,这些端子设于电路板的一侧,端子的末端凸露于对应对接端口中。绝缘本体后部两侧缘形成有一对挠性固持部,于挠性固持部下方形成有一延伸出比挠性固持部长度长的预定距离的阻止部。于电路板的侧缘设有一缺口,此缺口与绝缘本体的挠性固持部相对应。组装时,调节单元插入绝缘本体中,其电路板的侧缘组配于绝缘本体内侧壁的导引槽中,通过挠性固持部与对应缺口的配合来定位调节单元。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单元很容易地固持于绝缘本体内,并且最终安装于两对接端口之间而容易将两端子模块分别组装于两对接端口中。阻止部将会限制并且避免挠性固持部受到过大的压力及过度弯曲。这样,用工具很容易就可把挠性固持部从缺口中脱离,从而简化重新组装或维修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挠性固持部与对应缺口的配合来定位调节单元,这样,用工具很容易就可把挠性固持部从缺口中脱离,从而简化重新组装或维修过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是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与调节单元的组装过程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与调节单元的组装完成后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端口电连接器组件拆除外遮蔽壳体后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镜像堆叠设置的模块化插座对接端口10,每一对接端口10用以连接一网络线缆(未图示)并且可在线缆和电连接器组件所在的印刷电路板(未图示)间传输信号。绝缘本体11提供两对接端口并且形成有垂直设置用以收容网络线缆的对接插头的空间。在绝缘本体11的前壁12的四个角落处对应形成有四个通孔13。紧邻印刷电路板的每个下通孔13从前壁12向后延伸入绝缘本体11内一恰当的深度以供标准的发光二极管(LED)20收容于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20的垂直弯折的脚部沿形成于每一下通孔13的底壁上的切口74插置于对应的下通孔13中。远离印刷电路板设置的每一上通孔13从绝缘本体11的前壁12贯穿延伸至绝缘本体11的后部。在绝缘本体11的后部两侧缘处形成有从侧缘中部向后延伸出一预定长度的挠性固持部14,于每一挠性固持部14的末端向上突起一突块15。于每一侧缘的下部上沿平行且相邻于挠性固持部14方向延伸一预定距离而形成一阻止构件即阻止部16,上述预定距离比挠性固持部14的长度要长一些。上述挠性固持部14与阻止部16组成一固持装置。当挠性固持部14因受力向下弯曲时,挠性固持部14的末端就抵靠于阻止部16的上表面,所以,该阻止部16便会阻止挠性固持部14的进一步运动。
请参阅图1及图3,调节单元3组装于绝缘本体11内且位于与绝缘本体11的前壁12相垂直的平面上,其包括一具有导电回路(未图示)的电路板30。与对接端口10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电磁滤波/调节元件31表面安装于电路板30的上表面以调节通过的信号。两组端子33分别镶埋成型于上、下端子模块32内且分别表面安装于邻近前端的导引边的电路板30的上、下表面上。调节单元3还设有分别与上述对应于端子模块32相对应的具有两套尾端连接部35的尾端模块34,该尾端模块34表面安装于电路板30的下表面上。每个尾端连接部35的一末端表面安装于电路板30上而另一末端用以连接于电连接器组件1所在的印刷电路板上。此外,电路板30于邻接于其前端导引边的每一相对侧缘上形成有一缺口37,该缺口37与绝缘本体11的每个挠性固持部14上的突起部15对应扣合。从尾端模块34的两相对侧壁延伸出两臂部36,在尾端连接部35表面安装至电路板30上之前,臂部36的末端伸入上述缺口37内以定位尾端模块34。
发光二极管模块2自绝缘本体11的后端组装入电连接器组件1中,其具有镶埋成型于一体的两个标准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块2包括基部21、从基部21垂直延伸而出的两个分支部23及从基部21向下延伸而出的引脚22。在每个分支部23的末端设有一发光体24。于每个分支部23的中间部分形成有肋部25。组装时,发光二极管模块2的每一分支部23收容于对应上通孔13中,发光体24则凸伸至绝缘本体11的前壁12而使其可自前端很明显地看到。另外,一外遮蔽壳体4包覆于绝缘本体11外。于外遮蔽壳体4的前壁上设有对应于对接端口10的两个呈镜像对称的开孔40,于外遮蔽壳体4的顶壁和两侧壁邻近前壁处设有若干指状部42,并且指状部42从前壁边缘向外弯曲且向后延伸,脚部41形成于两侧壁的底部边缘,其通常用来接地。组装前,外遮蔽壳体4的后壁是顶壁的延伸部分,在绝缘本体11定位于外遮蔽壳体4中并与其相邻边缘的两侧壁配合之后,该后壁便向下弯折。组装后,后壁的两凹槽43相邻于顶壁设置并且与上通孔13相对准。
请参阅图1、图3、图4及图5,组装时,首先将电路板30的两相对侧缘自绝缘本体11后方向前组入绝缘本体11的两内侧壁的导引槽18中,使调节单元3滑入绝缘本体11中。绝缘本体11的挠性固持部14末端所设的突块15先受电路板30的导引边的抵压而向下弯曲,当电路板30的导引边到达邻近绝缘本体11的前壁12处时,突块15便与电路板30侧缘所形成的缺口37相配合以将调节单元3固持定位。在发光二极管20安装于绝缘本体11的下通孔13中之后,外遮蔽壳体4再包覆于绝缘本体11上。然后,发光二极管模块2的分支部23插入外遮蔽壳体4的凹槽43中,而形成于每个上通孔13的底部侧壁的弹性锁扣臂17则与分支部23上的肋部25相配合。很容易理解,组装时,弯曲的挠性固持部14很容易被阻止部16所阻挡,因为挠性固持部14和阻止部16的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近似等于挠性固持部14的突块15的高度。因此,阻止部16有效地避免了挠性固持部14的过度受压及过度弯曲的情形,且由于电路板30与阻止部16之间具有的特定间隙而可达成更可靠的组装。所以,通过工具可很容易地将挠性固持部14从缺口37中脱离,从而简化重新组装或维修过程。
请参阅图6,其揭示未组装有外遮蔽壳体的多个对接端口的电连接器组件5。其中,上述一体式绝缘本体50具有两排并排设置的对接端口。若干调节单元51借助前面提及的同样构造分别对应插入绝缘本体50中。一对挠性固持部52形成于每个对接端口的侧壁的中间以分别定位各调节单元51。为了相同的固持原因,紧邻每个挠性固持部52形成有对应的阻止部。由于共用相同构件如端子模块51,可在构成不同的插座连接器组件时有效地节约成本。因此,多端口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过程快速、简便并且方便拆卸于其内设置的构件。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在组装还是在拆卸过程中,挠性固持部52均被邻近的阻止部53所阻挡,从而可长期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和调节单元,其中,绝缘本体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其设有至少一个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口;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绝缘本体内对接端口旁侧的调节元件,以及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若干端子;其特征在于于绝缘本体内形成有挠性固持部,当上述调节单元在组入绝缘本体过程中,上述挠性固持部可弯曲地自上述挠性固持部与该调节单元相干涉的第一位置移动至上述挠性固持部与该调节单元之间无干涉作用的第二位置,绝缘本体内邻近该第二位置处形成有用于限制挠性固持部在一预定范围内运动的阻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固持部沿上述调节单元的侧缘由绝缘本体的后部延伸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内壁上形成有助于定位上述调节单元与挠性固持部的至少一导引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部在挠性固持部的下方由绝缘本体的后部延伸而成,当挠性固持部处于第一位置时,阻止部和挠性固持部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一设有调节元件的电路板,在电路板的侧缘形成有一缺口,该缺口于上述调节单元在绝缘本体内移动时与挠性固持部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若干对接端口,每两个对接端口于垂直于印刷电路板的方向上堆叠设置,调节单元设置于上述两对接端口之间且两组上述端子分别收容于上述两对接端口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连接印刷电路板与调节单元的尾端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外遮蔽壳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于其内镶埋成型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模块。
10.一种多端口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调节单元及若干端子,其中,绝缘本体为一体式构造,其具有排列成两排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若干对接端口,在排列于上述不同的每两个对接端口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固持部,且所述固持部设于上述每两个对接端口之间;调节单元被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为上述至少一固持部所固持,其具有调节元件;其特征在于于邻近每一对接端口处设有阻止构件,当上述调节单元组装入绝缘本体内时,该阻止构件会限制固持部的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组设于电路板上用以与网络通讯线缆对接,其包括一具有两对接端口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于绝缘本体的两对接端口之间设置有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包括具有调节元件及两端子模块的电路板。于绝缘本体后部两侧缘分别设有一对挠性固持部。这些挠性固持部下方设有阻止部,此阻止部延伸的预定距离比挠性固持部的长度长。于电路板的侧缘上设置一缺口,该缺口与挠性固持部相配合以固定调节单元。阻止部将会限制并且避免挠性固持部受到过大的压力或过度弯曲。这样,通过工具可很容易地将挠性固持部从缺口中脱离,从而简化重新组装或维修过程。
文档编号H01R13/405GK2563787SQ0223434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3日
发明者戴维德, 作锦·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