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插塞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471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式插塞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式插塞连接器。
另一传统的连接器结构,如台湾专利申请案第89220771号新型专利申请案所示,同样地,若欲实施在DV8数字式连接器,亦有上述未尽理想之处,而仍有待予以再改良及精进。
此外,数字式连接器结构为符合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的需求,其整体体积和高度极小,且国际上亦有一定的规范,故可施予创作和改良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于防止冲胶现象、增加固定强度和耐用性以及适当止挡绝缘本体等需求,在构思上确有其困难性,而且在现有的元件和制造工序下,其技术手段亦难以突破。因此,若能在前述限制下,对于防止冲胶现象、增加固定强度和耐用性以及止挡绝缘本体等需求上有所改良结构和精进品质,实已诚属不易。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它可在不增加元件及制造工序的原则下获得较佳的结构强度,并且无变形顾虑,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它可增进前壳单元与后壳单元间的固定强度并防止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它可在不增加元件及制造工序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后壳单元与绝缘本体间的固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它包括一端子组、一绝缘本体、一前壳单元和一后壳单元,其特点是所述端子组包括多个端子,在各端子的中间段的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挡板和第二固定挡板以形成一具防止冲胶现象的固定区; 所述绝缘本体是一可固定端子组的绝缘体,侧向面略呈T字型外观,并且向外凸设有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并形成一尾侧端面;所述前壳单元是一金属壳体,前段为一可供绝缘本体穿设的包覆框体,后段为一U字型框体,包覆框体与U字型框体之间成型有一倾斜段,U字型框体的两侧壁上具有两对固定孔,同侧壁上的固定孔与固定孔之间设有定位槽;所述后壳单元是一U字型金属壳体,其两侧壁上具有两对可与两对固定孔相对应扣合的固定弹片,且两固定弹片之间设有可与定位槽相对应嵌固的凸部,从而可与前壳单元相结合,顶面延伸有一护片。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至图5所示,它们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部分立体分解图、端子组与绝缘本体的组合图、前壳单元和后壳单元的组合图、以及立体示意图等。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端子组10、一绝缘本体20、一前壳单元30以及一后壳单元40。
所述端子组10由多个端子11组成,在各端子11的中间段的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挡板12和第二固定挡板13,以形成一兼具防止冲胶现象的固定区。
所述绝缘本体20是一可固定端子组10的绝缘体,侧向面略呈T字型外观,并且向外凸设有第一定位端21和第二定位端22并形成一尾侧端面23。
所述前壳单元30是一金属壳体,前段为一可供绝缘本体20穿设的包覆框体31,后段为一U字型框体32。包覆框体31与U字型框体32之间成型有一倾斜段312,U字型框体32的两侧壁上具有两对固定孔321、323,同侧壁上的固定孔321与固定孔323之间设有定位槽322。
所述后壳单元40是一U字型金属壳体,其两侧壁上具有两对可与两对固定孔321、323相对应扣合的固定弹片43,且两固定弹片43之间设有可与定位槽322相对应嵌固的凸部44,从而可与前壳单元30相结合,顶面延伸有一护片45。
藉此,当绝缘本体20穿设于包覆框体31内时,两定位端21,22可分别抵止于包覆框体31的框缘311和倾斜段312上。并且在前、后壳单元30、40结合后,后壳单元40的两侧壁缘41,42恰可抵止于绝缘本体20的尾侧端面23上,以确保绝缘本体20的固定性,从而构成一数字式插塞连接器。两固定挡板12,13可加强端子11与绝缘本体20之间的固定,并且当再注塑时,可防止冲胶现象的产生。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前壳单元30的定位槽322位于固定孔321与固定孔323之间,且所述后壳单元40的凸部44亦位于两固定弹片43之间。当后壳单元40与前壳单元30相结合时,在同侧壁上的两固定弹片43即与两固定孔321、323扣合从而形成两个扣合点,且凸部44可相对嵌入于定位槽322内,从而形成一嵌固点。由实际经验得知,嵌固点位于两扣合点之间的布设方式能达到较佳的结构强度以及防止晃动的功效。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不增加元件和制造工序的原则下,本实用新型利用后壳单元40现成的两侧壁缘41、42作为防止绝缘本体20后退的止挡件,且两侧壁缘41、42是以垂直向的方式分别抵止于绝缘本体20尾侧端面23的两侧231、232上,此配合方式能达到较佳的结构强度,亦即所述两侧壁缘41、42在固定弹片43与固定孔321,323的扣合作用下,以及凸部44与定位槽322的嵌固作用下,可使绝缘本体20承受较大的后退作用力,且绝缘本体20与后壳单元40并无变形的顾虑,因此本实用新型构成精简、作用显著。
请参阅图6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在所述端子组10与绝缘本体20的制成中,可由端子11中间段的第一固定挡板12和第二固定挡板13加强端子11与绝缘本体20之间的固定,且当再注塑时,两固定挡板12、13还可防止冲胶现象,因此,即形成一兼具防止冲胶现象的固定区;亦即,在再注塑时,第一固定挡板12会削弱塑胶射出的压力,并由第二固定挡板13止挡剩余的胶射出压力,以确保在端子组10与绝缘本体20的制成中无冲胶现象发生。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它们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和立体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在不增加元件和制造工序的原则下,利用后壳单元40顶面所延伸的护片45以及绝缘本体20向外凸设的第一定位端21增设一固定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后壳单元40与绝缘本体20之间的固定性,使绝缘本体20完全无法前进或后退。其中所述绝缘本体20进一步可在第一定位端21顶面的适当位置处向外凸设有一固定肋211;且所述后壳单元40进一步可在护片45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可与固定肋211相对应的槽孔451;藉此,当绝缘本体20与后壳单元40相结合时,固定肋211即可被固定于槽孔451内,从而进一步加强后壳单元40与绝缘本体20之间的固定性。
应予以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肋211与槽孔451的增设并不致明显增加数字式插塞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亦即,所述固定肋211的凸设高度,只要足以固定于槽孔451内即可。因此,所述固定肋211与槽孔451配合固定后,整体的高度无明显的增加,构成精简、作用明确,符合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之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可在整体高度无明显的增加下,达到防止冲胶现象、增加固定强度和耐用性、以及适当止挡绝缘本体等需求,其构成精简且作用明确,并能符合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之需;对于有一定国际规范和结构限制的数字式连接器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改良及精进之处,实已诚属不易。
权利要求1.一种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它包括一端子组(10)、一绝缘本体(20)、一前壳单元(30)和一后壳单元(4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10)包括多个端子(11),在各端子(11)的中间段的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挡板(12)和第二固定挡板(13)以形成一具防止冲胶现象的固定区;所述绝缘本体(20)是一可固定端子组(10)的绝缘体,侧向面略呈T字型外观,并且向外凸设有第一定位端(21)和第二定位端(22)并形成一尾侧端面(23);所述前壳单元(30)是一金属壳体,前段为一可供绝缘本体(20)穿设的包覆框体(31),后段为一U字型框体(32),包覆框体(31)与U字型框体(32)之间成型有一倾斜段(312),U字型框体(32)的两侧壁上具有两对固定孔(321,323),同侧壁上的固定孔(321)与固定孔(323)之间设有定位槽(322);所述后壳单元(40)是一U字型金属壳体,其两侧壁上具有两对可与两对固定孔(321,323)相对应扣合的固定弹片(43),且两固定弹片(43)之间设有可与定位槽(322)相对应嵌固的凸部(44),从而可与前壳单元(30)相结合,顶面延伸有一护片(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20穿设于包覆框体(31)内后,两定位端(21,22)分别抵止于包覆框体(31)的框缘(311)以及倾斜段(312)上,前、后壳单元(30,40)结合后,后壳单元(40)的两侧壁缘(41,42)恰可抵止于绝缘本体(20)的尾侧端面(2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本体(20)的第一定位端(21)顶面的适当位置处,向外凸设有一固定肋(2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壳单元(40)的护片(45)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可与固定肋(211)相对应的槽孔(451),当绝缘本体(20)与后壳单元(40)相结合时,固定肋(211)被固定于槽孔(451)内。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它包括一端子组、一绝缘本体、一前壳单元及一后壳单元等;其中,所述端子组是在各端子的中间段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两固定挡板,以增加端子与绝缘本体间的固定,从而形成一兼具防止冲胶现象的固定区;亦即,当再注塑时,两固定挡板可确保端子组与绝缘本体在制成中无冲胶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式插塞连接器在现有国际规范及结构限制下,达到防止冲胶现象、增加固定强度、耐用性以及适当止挡绝缘本体等需求。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560112SQ0226643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1日
发明者邵昭诚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