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717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用来冷却电子元件的水冷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电子元件运行频率及速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高频高速将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温度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电子元件运行时的性能及稳定性,为确保电子元件能正常运作,需对电子元件进行有效的散热。但现有技术中的单独强制风冷式散热装置很难满足高频高速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为此,业界将强制风冷式散热装置与强制水冷式散热装置相结合以提高散热效率。
中国专利第99254044.5号揭示一种计算机主机散热装置,主要由冷却板、内设有多个金属片的散热水箱体、散热器、泵浦及连接其间的导管和容设其内的冷却液组成。冷却板呈一中空式结构,其内多个呈交错且一端具缺口的隔板共同形成一循环道。冷却板从电子元件表面吸热并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吸热后的冷却液在泵浦的驱动下,经由导管传导至水箱体,并进行第一次散热。然后,水箱体中的冷却液被导入散热器中,并在风扇的辅助下进行第二次散热。该计算机主机散热装置较好地将强制风冷与强制液冷结合在一起,使散热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上述冷却板与散热器呈分离式设计,冷却板中的冷却液吸热后需要先经由导管传递至一水箱体,然后再传递至散热器,使得整个主机散热装置结构相当庞杂且笨重,易妨碍到周边其它电子元件,并很难批量生产,这些都与当今电子产品轻便化发展方向相违背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上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果良好的水冷式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的方案是一水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一冷却液循环系统。该散热器包括一与发热元件紧密贴合的基座,及多数安装至基座的散热鳍片,该基座内设有一盛装冷却液的空腔,上述散热鳍片内部设有两传热通道;该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一泵浦,一进液管及两出液管。在泵浦的作用下,冷却液经过该进液管进入该基座的空腔吸收热量,再通过上述出液管分成两路流经对应的散热器传热通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然后流回泵浦,从而完成一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的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采用多路出液管,在基座空腔内吸收热量的冷却液可与散热鳍片充分接触,冷却效果提高。另外,用于吸收发热元件热量的基座与用于冷却冷却液的散热鳍片采用一体式设计,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且易于批量生产。基座还可直接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使散热效率提高。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0主要包括一散热器10、一冷却液循环系统20及一通过风扇固定架30固定至该散热器10的风扇40。
该散热器10包括一基座11及安装于该基座11上的散热鳍片14。该基座11呈一梯形结构,也可为其它形状,如方形,其底面与电子元件表面良好接触,用以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基座11上。该基座11内设有一用于盛装冷却液的空腔(未标号),该冷却液在空腔内与基座11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基座11的热量。该空腔截面可以为任意形状,该空腔也可以在基座11内部弯曲延伸,这样可以使冷却液与基座11内部充分接触。为增强基座11与冷却液的热交换效果,可于该空腔内壁延伸多个热交换柱,从而增加冷却液与基座11的接触面积。该基座11两侧各设一与该空腔连通的端口,根据冷却液的流向,将其命名为进液口12及出液口13。
上述散热鳍片14平行排列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每一散热鳍片14于顶部设有两通孔,及于底边设一凹口。所有散热鳍片14的通孔排列即形成两传热通道15,所有散热鳍片14的凹口排列即形成一可与基座11外形配合的凹槽16。这些散热鳍片14可通过现有技术安装至该基座11,如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
该冷却液循环系统20包括泵浦21、合流装置24、分流装置25及多根导管。相对于冷却液在基座11空腔内的流向,上述导管分为进液管22及出液管23两种。进液管22连接于泵浦21的出水口及基座11的进液口12之间,该进液管22于其一端设有一与该进液口12相连的连接口222,该泵浦21抽出的冷却液经由进液管22进入到基座11的空腔中。该分流装置25通过一连接口252与该基座11的出液口13相连。该合流装置24与泵浦21的进水口相连。上述出液管23连接于该分流装置25及合流装置24之间,并各自穿过散热鳍片14的对应传热通道1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出液管23包括可分离的两部分,靠近分流装置25的一部分穿设于散热鳍片14的传热通道15中,流通于该部分的冷却液与散热鳍片14进行热交换,因此,该部分出液管23使用热传导性能较佳的材质制成;靠近合流装置24的另一部分出液管23用于将经过冷却的冷却液流回到泵浦21中,因此,对该部分出液管23的材质未有特别的要求。
安装时,出液管23的两部分暂时被分开,将靠近分流装置25的那一部分出液管23穿设于散热鳍片14的传热通道15后,再将该两部分接合。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0安装完毕后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装置100的散热原理介绍如下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基座11使基座11温度升高,基座11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直接传导至散热鳍片14上,泵浦21开启后,将冷却液经由进液管22抽送至基座11的空腔内,基座11与流经空腔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基座11及电子元件表面的温度得以降低,同时流经空腔内的液体被加热;吸收热量的冷却液自出液口13进入分流装置25,从而被分成两路进入出液管23,当流经散热鳍片14的传热通道15时,冷却液与散热鳍片15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散热鳍片14,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吸收热量的散热鳍片14在风扇40的辅助下散发热量至周围的空气中;降低温度的冷却液经过合流装置24后流回至泵浦21内,完成一个循环回路。在泵浦21的作用下,冷却液源源不断地进入基座11,这样,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得以及时地驱散,从而保证电子元件处于一大致恒定的温度下工作。
本实施例中设计有两路出液管23,因此,在基座11中被加热的液体能够被快速的降温。为更好的增加传热效果,也可设置多于两路的出液管23。
本实施例中分流装置25的作用是将自基座11流出的冷却液分为两路流进散热鳍片14的传热通道15,而合流装置24的作用将经过散热鳍片14的冷却液合成一路流回至泵浦21。任何能实现上述作用的结构都可被采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与发热元件紧密贴合的基座,一储存有冷却液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及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基座内设有一用于盛装冷却液的空腔,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与所述空腔相连通并因此构成闭合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入所述空腔与基座进行热交换后,分成多路流经上述散热鳍片并与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基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空腔内壁设有用于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一用于驱动冷却液的泵浦、一进液管及至少两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及至少两个出液管与所述空腔相连通,在泵浦驱动下,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泵浦沿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空腔,然后沿所述至少两个出液管分成多路流回所述泵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出液管至所述空腔的分流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出液管至所述泵浦的合流装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两个出液管的传热通道,上述多路冷却液流经所述传热通道并与所述传热通道同时进行热交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平行排列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传热通道贯穿每一散热鳍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散热鳍片附近用于辅助散热鳍片散发热量的风扇。
专利摘要一水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一冷却液循环系统。该散热器包括一与发热元件紧密贴合的基座,及多个安装至基座的散热鳍片,该基座内设有一盛装冷却液的空腔,上述散热鳍片内部设有两传热通道;该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一泵浦,一进液管及两出液管。在泵浦的驱动下,冷却液经过该进液管进入该基座的空腔吸收热量,再通过出液管分成两路流经对应的散热器传热通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然后流回泵浦,从而完成一循环回路。
文档编号H01L23/473GK2657201SQ03274510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3日
发明者李学坤, 陈俊吉, 张建军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