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436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指一种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电连接器组件将芯片模块固定在电连接器上,该电连接器可以安装在电路板上从而达成将芯片模块和电路板电路导通的目的。请参考图1,该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金属盖体2和金属座体3、收容于金属座体3中用以承载芯片模块(图中未画出)的底座4,以及固定于金属座体3一侧以扣合金属盖体2与金属座体3的摇杆5。底座4须预先固定于金属座体3中,目前系采用超声波溶接的方法来实现的。但这种方法操作繁杂,不利于大批量生产,且因此导致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加工简便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及预先固定于座体通孔中的底座,该底座一侧固定于位于通孔一侧的壁缘上,相对另一侧扣合固定于位于通孔相对另一侧的壁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因不需超声波溶接,故制造简单方便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座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底座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底座的局部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底座与金属座体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例底座与金属座体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也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金属盖体(图中未画出)和金属座体10、收容于金属座体10中用以承载芯片模块(图中未画出)的底座20,以及固定于金属座体10一侧以扣合金属盖体与金属座体20的摇杆(图中未画出)。该座体20大致中央位置设有通孔12,以固定底座20。该底座20上部向外延伸设有凸出块22,用以抵于座体10内表面,且该底座20一侧在靠近底部的位置向外凸设有两突起24,以形成一槽道将座体10嵌设固定,另一侧由上至下延伸设有两扣钩26。本实施例中突起24与扣钩26均为两个,但也可依需要实施成一个、三个或其它任意数量。
组装时,先将底座20上设有槽道的一侧固定于座体10位于通孔12一侧的壁缘上,然后将旋转底座20另一侧,使扣钩26扣合固定于座体10位于通孔12另一侧的壁缘上,从而将底座20预先固定于座体10上。
通过上述结构将底座20与座体10扣合在一起,与现有的超声波溶接相比,制造更为简单方便,能适应大批量生产,也能因此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6所示,为了使底座与金属座体更稳固地固定在一起,还可以在扣钩26’与座体10’扣合后,在扣钩26’与相邻侧壁28之间可嵌设一楔形块30(或其它形状的嵌设物)。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及预先固定于座体通孔中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一侧固定于位于通孔一侧的壁缘上,相对另一侧扣合固定于位于通孔相对另一侧的壁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该底座一侧上部向外延伸设有一凸出块,大致底部位置设有突起,该凸出块与突起之间形成槽道以与位于通孔一侧的壁缘嵌设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该底座另一侧由上至下延伸设有两扣钩,以扣合固定于位于通孔相对另一侧的壁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该底座扣钩与座体扣合后,在扣钩与相邻的座体侧壁之间嵌设一嵌设物,以将底座与座体更稳固地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该嵌设物为楔形块。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该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与座体活动连接的盖体,固定于座体一侧以扣合座体与盖体的摇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是该盖体与座体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设有通孔的座体及预先固定于座体通孔中的底座,该底座一侧固定于位于通孔一侧的壁缘上,相对另一侧扣合固定于位于通孔相对另一侧的壁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因不需超声波溶接,故制造简单方便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R33/76GK2669426SQ20032011715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曾贤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