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32850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产品的端子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到一种对线束产品的端子的注塑和切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所示是原线束CN05270102端子的示意图。箭头所指的是端子连接桥1,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切断的部位。现有技术采用在注塑模具上增加切断刀部件,在注塑的同时对连接桥1进行切断。根据原产品的设计,该端子在注塑工艺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塑模具上的切断部分会遇到刀口磨损问题。如果用磨损了的刀口切割端子会造成端子连接桥1被切割后产生拉丝问题,从而导致该产品因导通短路而留下隐患。因此切断刀口需要定时进行修整,使其保持锋利。而在大批量的端子注塑加工时,每批次的端子的情况会有不同。虽在公差允许范围之内,但各批次的端子在硬度,尺寸,厚度上会有细微的差别,而且每次注塑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些差别都会对切断刀修整的时间上产生较大偏差,如此便增加了风险度。
第二,由于运用无废料断开方式,导致断开距离不稳定。两截断面间的距离会因各切断的程度情况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异。当两截断面间的间隔距离过小,导通时会产生放电现象。
第三,增加了检验的难度。当产品注塑完成后将进行对产品的最终检验。因产品的加工性质,决定了它的检验的难度相当大。产品注塑之后,其断裂处似断非断的情况很难用肉眼来察觉。有些产品注塑切断时两截断面间的拉丝情况只能用显微镜才能察觉,而拉丝所造成的短路问题是成品不能允许的。其次两截面切断时所留下的金属削会产生不定向的迁移,即便产品通过了高压检验,产品本身仍有短路的隐患。
以上三点问题都增加了产品成品时报废的风险度,如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作为合格品发出后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本发明针对以上所分析出的产品因注塑切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它能有效降低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它能够提高线束端子产品的质量,并且规避制造中的风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在线束端子压着之前进行一次中子注塑,然后将端子原来的金属连接桥完全切断,之后对该端子进行压着,对该端子进行最终注塑。
更佳的是,所述的注塑中子确保各端子间的衔接及保证最终注塑时在模具中的定位。
更佳的是,对该端子进行最终注塑时用注塑材料将该端子连同所述注塑中子包裹成一体。
更佳的是,所述的注塑中子与所述端子的注塑材料为同一种材料。
本发明在原先的压着和注塑工艺之间增加了两道工艺步骤,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提到的三个问题,既可以有效提高线束端子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规避制造者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的风险。


图1所示是原线束CN05270102端子的示意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时在端子压着之前进行的中子的注塑。
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时端子间的连接桥被完全切断。
标号1端子连接桥 2注塑中子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在端子压着之前进行了一次注塑中子2的注塑,该增添的注塑中子2是为了起到原先金属连接桥1的作用,确保了最终注塑时端子间的定位,也为下一道切除连接桥1做准备。然后如图3所示,将端子间原来的金属连接桥1完全切断。经过以上两道工艺步骤之后再进入到端子压着和最终的注塑工序,如此一来便可避免现有技术在金属连接桥1切断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可能产生的缺陷。在完成端子注塑之后,中子2将被同样材料的注塑体包裹起来成为一体。这样既完成了对原金属连接桥1的切除工作,也完成了注塑的工序要求,更完全避免了因切断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质量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线束端子注塑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规避了产品制造中所存在的风险。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专利的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对线束端子进行一次中子注塑;将该端子的金属连接桥完全切除;对该端子进行压着;对该端子进行最终注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中子衔接于各端子间并定位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该端子进行最终注塑时用注塑材料将该端子连同所述注塑中子包裹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中子与所述端子的注塑材料为同一种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的制造方法,它在原先的压着和注塑工艺之前增加两道工艺步骤首先将端子进行一次中子注塑,然后将端子连接桥完全切断,在完成以上两步骤之后,再利用注塑材料将端子连同注塑中子包裹成一体,完成端子的注塑。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线束端子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规避制造者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成本。
文档编号H01R43/16GK1601831SQ20041006715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成丰, 刟剑峰, 李志君, 陈幼明 申请人:上海元一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