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59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一般采用电连接器组件去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上。现有技术参照图11、图12及图13,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500至电路板600,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金属上壳100和金属下壳200,以及用于将金属上壳100和金属下壳200固定在一起的摇杆300,散热器装置400位于芯片模块500的上方,用于散去芯片模块5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但是,摇杆300的存在,会在水平方向上占用较大空间,操作到竖直位置时亦占用较大竖直方向空间,因而摇杆300位置变化时,因操作空间过大,可能与电路板上其它组件相干涉,不利于操作,而且占用电路板较大空间,对于笔记本计算机上珍贵的电路板空间更是如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占用电路板空间较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至电路板上,包括基体、盖体或散热器及固定基体与盖体或散热器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为螺钉及与之相配合的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直接用螺钉和与之相配合的螺母,将电连接器组件与芯片模块固定在一起,故占用电路板空间较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2为图1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五实施例。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六实施例。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七实施例。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八实施例。
图11为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带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作出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螺钉1、盖体2、基体3和螺母4,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A。
盖体2大致呈中空的矩形,在其四个角设有向外的突出部21,突出部21上设有第一通孔22,矩形的各条边大致中部位置向下弯曲,形成压制部23。
基体3包括底座31及自底座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32,侧壁32上对应盖体2的第一通孔22设有第二通孔33,且底座31内设有若干导电端子(图中未画出)。
在连接固定芯片模块A时,首先将芯片模块A置于基体3上,使芯片模块A的导接端(图中未标示)和导电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然后将盖体2放于芯片模块A上,使盖体2的第一通孔22和基体3的第二通孔33相对应,盖体2的压制部23均和芯片模块A相接触;再将螺钉1末端旋入螺母4中,从而将芯片模块A与电连接器组件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背板5,背板5大致呈矩形的框体,其四个角也设有与基体3的第二孔洞33相对应的第三孔洞51,组装时,螺钉1穿过第三孔洞51。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有对应孔洞61的电路板6位于基体3和背板5之间,背板5位于电路板6的下表面,可增强连接时的电路板6的刚度。
当然电路板6’也可位于螺母4’、背板5’的下面(如图6所示),此时,背板5’具有固定的作用。当基体3’是塑料材料,螺母4’和塑料材料的直接接触,易损坏塑料,且连接不够紧固,因而将背板5’(一般为硬度高、刚性好的材料)置于基体3’下面,使用螺钉1’、螺母4’将盖体2’、基体3’、背板5’及电路板6’连接于一体,能保护基体3’,并具有固定的作用。
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不设背板,电路板6”位于基体3”下面,芯片模块A位于基体上,螺钉1”依次伸入盖体2”、基体3”、电路板6”的孔洞内,且旋入螺母4”内,将上述零件固定。
当然,该基体上也可不设孔洞,螺钉系依次伸入盖体与电路板的孔洞内,且旋入螺母内,将上述零件固定(如图8所示)。
也可用散热器来代替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盖体,该散热器具有基板,其中基板设有孔洞,和基体上的第二孔洞相对应。
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七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基体3、散热器装置7、螺钉8、螺母10,其中散热器装置7包括基板71,其中基板上设有孔洞72。
电路板9上对应基板71的通孔72设有若干孔洞91。
当组装电连接器组件时,先将基体3置于电路板9上,然后将芯片模块A置于基体3;然后将散热装置7的基板71置于芯片模块A上,使基板71上的通孔72和电路板9上的孔洞91相对应,将螺母10从下至上插入电路板孔洞91和基板71的通孔72中,并穿出通孔72,最后,将螺钉8旋入螺母10,从而将芯片模块A与电路板9固定在一起。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将整个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更小。
参照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的第八实施例,与第七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装置7’包括基板71’及连接于基板71’一侧的导热管73’,散热器74’连接于导热管73’的另一侧,能达到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即直接用螺钉和与之相配合的螺母,将电连接器组件与芯片模块固定在一起,其操作空间较小,便于操作,且占用电路板空间较小。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至电路板上,包括基体、盖体及固定基体与盖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为螺钉及与之相配合的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体与盖体上设有若干孔洞,螺母螺钉可分别穿过这些孔洞将基体与盖体相互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体下方进一步设有背板,且该背板上设有使螺母穿过的孔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盖体上设有若干孔洞,螺母螺钉可分别穿过电路板上的孔洞及这些孔洞将电路板、基体及盖体相互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体上也设有若干孔洞,螺母螺钉可分别穿过电路板上的孔洞及这些孔洞将电路板、基体及盖体相互固定。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盖体可由散热器替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连接至电路板上,包括基体、盖体或散热器及固定基体与盖体或散热器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为螺钉及与之相配合的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直接用螺钉和与之相配合的螺母,将电连接器组件与芯片模块固定在一起,故占用电路板空间较小。
文档编号H01R12/71GK2702467SQ20042004615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6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