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组件、制造该组件的方法及使用该组件的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558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电极组件、制造该组件的方法及使用该组件的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电极组件、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使用膜电极 组件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大约为相关电池提供的能量数/体积的几
倍到10倍的能量数/体积。另外,通过使燃料电池系统不断充填燃料,
燃料电池系统使诸如笔记本电脑或便携式电话的小型电子设备能够长 时间连续使用。因此,燃料电池系统被认为是有前景的系统。
在燃料电池中,具有催化剂的燃料电极和具有催化剂的氧化剂电 极设置在电解质膜的相对表面上,从而形成一个燃料电池单元。燃料 电池给燃料电极提供诸如氢气(例如储存在氢储存合金罐中)的燃料, 并且给氧化剂电极提供诸如氧的氧化剂。因此,其反应物通过电解质 膜产生电学和化学反应,从而使燃料电池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单元的电动势为大约IV。因此,与设备的负荷特性相对
应,多个燃料电池单元以串联方式电连接以增大电压。
已经提出布置燃料电池单元的方法,例如根据设备形式堆叠燃料 电池单元的方法和将多个电极以平面结构布置在电解质膜上的方法。
日本专利公开No.2003-197225 ( US2004/0086762 )公开了 一种通 过使用通孔或凸起连接使设置于平面上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电气串联 连接,以获得高电压同时保持燃料电池薄度的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No.2003-317790公开了 一种通过使燃料电池单元彼 此叠置并且使相对的电极相结合而将多个圆柱形燃料电池单元串联电 连接以增大电压的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No.2003-197225中讨论的技术存在下列问题,即,
件的必要性而增加了部件数目。 ' ' '
在曰本专利公开No.2003-317790中讨论的技术中,在一个结合步 骤中, 一对结合表面上的电极只能彼此连接。因此,所需结合步骤的 数目与串联连接的数目大体上相同,因此增加了所需制造步骤的数目。 另外,当结合位置的数目增加时,很难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膜电极组件,其使得可以利用几个步骤将形
连接;并且还涉及提供一种使用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本发明还 涉及一种由于极少数量的密封位置而具有高可靠性的膜电极组件,以 及一种使用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电极组件,其中该膜电极组件包括共用电解 质膜和并排布置在所述电解质膜上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所述电解质 膜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每个燃料电池单 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 电极。另外,由于折叠或弯曲电解质膜的端部,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 可电连接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极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膜电极 组件的方法,以及使用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电极组件,其中该膜电极组件包括共 用电解质膜和并排布置在所述电解质膜上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所述 电解质膜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每个燃料 电池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的第二电极。另外,电解质膜具有通孔,并且由于折叠电解质膜,第 一电池的第一电极可通过所述通孔电连接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极上。 更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使用该膜 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根据本发明,电极可以使用几个步骤彼此连接,并且密封位置的 数目减少。因此,本发明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的膜电极组件和使用该膜 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
通过下文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的实施例,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将 变得显而易见。


图l是显示了膜电极组件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上的状态。 图3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上的状态。 图4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单元的结构。 图5是其上安装有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6显示了燃料电池单元的工作状态。
图7是显示了其中形成有氧化剂电极的膜电极组件表面的结构的 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显示了其中形成有燃料电极的膜电极组件表面的结构的示 意性透视图。
图9是显示了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IO是显示了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ll是显示了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是显示了膜电极组件的电连接的电路图。 图13是显示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是显示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5是显示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6是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单元的示 意图。
图17是显示了其中根据第二实施例形成有氧化剂电极的膜电极 组件表面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8是显示了其中根据第二实施例形成有燃料电极的膜电极组件表面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9是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分隔件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0是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分隔件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1是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2是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膜电极组件的结构的示意性透 视图。
图23是显示了其中根据第四实施例形成有氧化剂电极的膜电极 组件表面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4是显示了其中根据第四实施例形成有燃料电极的膜电极组 件表面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5是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 性透视图。
图26是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 性透视图。
图27是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 性透视图。
图28是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的示意 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系统1 。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不限于如下所述的燃料电池系 统1的结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1可以根据其它实施 例实现,其中燃料电池系统1的一部分或整个结构由另一结构代替。 例如,尽管整个燃料电池系统1 (其中,燃料电池2和燃料箱6—体 地彼此连接)可从电子设备壳体11上拆下,但由于将燃料电池2安装 在电子设备壳体11中,燃料箱6可单独从电子设备壳体11上拆下。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尽管环境中的氧将被获得并用作氧化剂,但 氧用作氧化剂时,取代从环境中获得氧,氧气罐或氧气产生装置(未
显示)可以连接到燃料电池2上以由此提供氧。
在说明书中,尽管本发明应用于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2, 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使用其它类型的燃料(例如,甲醇或乙醇)的 燃料电池以获得类似的优点。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膜电极组件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和3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上的状态。图4是 显示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 燃料电池系统的框图。图6是显示了燃料电池单元的工作状态的示意 性剖视图。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系统1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设备(笔记本 电脑)ll的壳体下部。用于给燃料电池系统l提供氧化剂(环境中的 氧)的通风孔13设置在电子设备11的壳体上。如图3所示,燃料电 池2 (稍后描述)整合到燃料电池系统1的内部并且提供来自于可拆 卸燃料箱6的燃料。
如图4和5所示,燃料电池2包括作为结构元件的燃料电池单元 3,该燃料电池单元由于使氢气与氧发生电和化学反应而获得电流。燃 料电池单元3包括置于氧化剂电极侧扩散层31和燃料电极侧扩散层 30之间的膜电极组件24。氧化剂电极侧扩散层31用于提供氧化剂和 排放水蒸气。燃料电极侧扩散层30用于提供作为燃料的氢气。燃料电 极侧扩散层30与燃料流路29连通,所述燃料电极侧扩散层用于将氢 气提供给其相应的燃料电池单元3。燃料流路29与燃料箱6连通。
燃料电极侧扩散层30由多孔材料制成,并且将氢气分子扩散和提 供到膜电极组件24的燃料电极22的整个表面。氧化剂电极侧扩散层 31同样由多孔材料制成。氧化剂电极侧扩散层31将氧气分子扩散和 提供到膜电极组件24的氧化剂电极23的整个表面,并且将生成的水
蒸气扩散和排放到燃料电池系统1的外部。
如图6所示,膜电极组件24形成为使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置于 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之间。燃料电极22为多孔薄膜层,铂催 化剂扩散到所迷多孔薄膜层中。燃料电极22使氢气分解成氢分子,使 氢分子离子化,并且将氢离子送至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
氧化剂电极23为多孔薄膜层,铂催化剂扩散到所述多孔薄膜层 中。氧化剂电极23使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接收的氢离子与氧气反 应以生成水分子。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使从燃料电极22接收的氢离 子运动,将它们输送至氧化剂电极23,并且防止燃料电极22和氧化 剂电极2 3之间的直接电子运动。
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作为燃料储存在燃料箱6中的氢气通过燃 料流路29提供给燃料电极22。相反,从通风孔13处获得的环境中的 氧被提供给氧化剂电极23。
氢气穿过扩散层30,透过燃料电极22,与燃料电极22中的催化 剂接触,并且被离子化。氢离子穿过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相反,从 环境中获得的氧穿过扩散层31。然后,在具有包括于氧化剂电极23 中的催化剂分子的情况下,氧与穿过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氢离子结 合以生成水分子。
这种电和化学反应使氢分子的电子从燃料电极22上移除,并且通 过外部电路(未显示)被导向氧化剂电极23以生成水分子。在这个过 程中,与从氢气和水的电化学能减去变成热能的量以及由内阻等消耗 的量所得的能量相当的电能被输出到外部电路。
膜电极组件
下面将描述制造膜电极组件24的方法。
如图l所示,根据电子设备ll的负载,多个燃料电池单元3的燃 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设置在共用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上;并且, 如下文所述,通过配线电极25和26以串联方式电连接。在实施例中, 尽管四个燃料电池单元3彼此连接,但任何适当和预定数量的燃料电
池单元可以根据预定目的和工作环境连接和使用。
如图7所示,相应燃料电池单元3的氧化剂电极23a到23d形成 在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一个表面上。另外,从相应的氧化剂电极到 折叠部分40形成电线的配线电极26a到26d和设置在相应配线电极 26a到26d的端部处的接点电极28a到28d (稍后描述)。
如图8所示,在与形成有氧化剂电极的表面相对的聚合物电解质 构件21的表面上,燃料电极22a到22d形成为与氧化剂电极23a到 23d相对。另外,从相应的燃料电极到折叠部分40形成配线电极25a 到25d和设置在相应配线电极25a到25d的端部处的接点电极27a到 27d (稍后描述)。
燃料电极22、氧化剂电极23,配线电极25和26和接点电极27 和28形成如下。由于添加聚合物电解质而形成糊状物的含铂碳粒子通 过例如刮刀方法或丝网印法施加到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中。在所施加 的糊状物干燥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通过热压熔接到燃料电极22、 氧化剂电极23、配线电极25和26和接点电极27和28上,从而制成 膜电极组件24。
形成电极的方法不限于热压,使得它们通过例如喷镀、蒸发或电 镀形成在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上。尽管配线电极25和26、接点电极 27和28描述为由含铂碳粒子形成,如同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 一样,但是它们不必由与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相同的材料制 成,只要它们由具有低电阻的材料制成即可。例如,它们可以通过将 例如铜或金的普通电线材料放在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的含铂 碳粒子层上并通过进行蒸发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分和电线 的电阻可以保持低水平,从而可以提供具有极少发电损失的燃料电池。
在形成电极的阶段中,膜电极组件24如此形成,使得燃料电池单 元3的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彼此不电连接。
在下一个阶段中,如图9所示,当其中形成有接点电极28a到28d 的表面面向上时,位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端部处的折叠部分40 沿第一折叠线A折叠。这样,如图IO所示,接点电极27a到27c邻
近接点电极28b到28d布置,使得形成在两个不同侧面上的接点电极 27和28都面向上定位。
随后,如图11所示,折叠部分40沿第二折叠线B再次折叠,使 得形成有接点电极27a到27c的部分与接点电极28b到28d相对。因 此,膜电极组件24最终形成为例如图l所示的状态。接点电极预先形 成图案并布置成当接点电极27a和28b、接点电极27b和28c以及接 点电极27c和28d折叠时,它们在折叠部分40处彼此对置。因此,电 路图与图12所示类似,使得相应燃料电池单元3的燃料电极22和氧 化剂电极23以串联方式电连接。
接下来,通过热压折叠部分40,折叠和彼此叠置的聚合物电解质 构件21的部分使其相对侧熔接成整体式结构,因此,不会从折叠部分 40处发生例如氢气的泄漏。另外,同时,彼此对置的接点电极27和 28也通过热压熔接并结合从而稳定地实现导电。因此,完成膜电极组 件24,其中相应燃料电池单元3的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彼此串联连 接。
尽管具有折叠部分40的部分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热压进行熔接 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利用粘合剂粘接折叠部分40的部分。接点电极 27和28的接点还可以利用例如钎焊结合。另外,尽管聚合物电解质 构件21的折叠部分40被描述为朝向氧化剂电极侧折叠,但是如果图 案结构视情况改变的话,它也可以朝向燃料电极一侧折叠。
燃料电池的结构
如图13、 14和15所示,通过将扩散层30和31在对应于上述膜 电极组件24的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的位置的位置处彼此叠 置,利用密封件36和37密封其附近区域,随后利用分隔件32和33 夹住所形成的结构,从而组装成燃料电池2。因为密封件36和37由 例如柔性氟橡胶制成,即使它们定位在配线电极25和26上,也可以 充分防止氢气泄漏。密封件不限于弹性密封件。即使使用例如粘合剂, 也可以提供类似的密封性能。
分隔件32和33在对应于接点电极27d和28a的位置处设置有取 出电极39和38 (参见图12和13 )。取出电极38和39从以串联方式 电连接的燃料电池单元3连接到电子设备壳体11。
四个燃料电池单元3的燃料电极22通过其扩散层30与燃料流路 29连通。由于氢被燃料电池2消耗,燃料箱6中的氢气通过分隔件32 的连接器34和每个燃料电池单元3的扩散层30提供给燃料电极22。 作为氧化剂的空气通过通风孔13吸入,并且通过分隔件33的连接器 35提供给每个燃料电池单元3的扩散层31。然后,氢离子和氧彼此结 合,使得电能提供给与取出电极38和39电连接的电子设备壳体ll。
相连的燃料电池单元3的数量可以沿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 23的布置方向(图1中的竖直方向)随意增加。
如上所述, 一个膜电极组件24可以具有作为单个部件的结构,其 中多个燃料电池单元3以串联方式电连接。因此,与其中组合有多个 部件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密封位置的数量,从而可以提供具有高可 靠性的膜电极组件和使用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另外,由于多个 接点可以在一个折叠部分处同时结合,即使要连接的燃料电池单元的 数量增加,部件数量和步骤数量也不会增加。因此,可以提供高可靠 性、低成本的膜电极组件和使用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16、 17和18所示,膜电极组件24的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 电极23形成为不分别与配线电极25和配线电极26进行电连接。如第 一实施例所述,相应侧面上的配线电极25和26通过折叠膜电极组件 24的端部而彼此连接。
如图19和20所示,分隔件32和33设置有用于各燃料电池单元 的电极板51和50,该电极板51和50由分隔件框架55和54支承, 以防止各燃料电池单元相互短路。另外,电极板51和50分别设置有 弹性电极板接点53和52,使得它们起到如下所述的接点的作用。 如图21所示,通过将(由多孔导电材料制成的)扩散层30和31 叠置在膜电极组件24的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上形成燃料电池 单元3,进而装配为燃料电池2。扩散层30和31由诸如碳纸或碳布的 碳纤维,或者诸如泡沫金属的多孔金属制成。
随后,具有导电电极板50和51的分隔件32和33堆叠在相应的 扩散层30和31上。电极板50和51设置有弹性的电极板接点52和 53,使得它们在堆叠时与分别位于膜电极组件24上的配线电极25和 26电连接。另外,当装配好燃料电池2时,膜电极组件24的燃料电 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通过相应的扩散层30和31以及相应的电极板 50和51与配线电极25和26电连接。这时,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燃 料电池单元3连接为如图12所示。
因此,通过使燃料电池单元3经由扩散层30和31以及电极板50 和51串联连接,可以从垂直于燃料电极22的表面和氧化剂电极23的 表面的方向取出电 育巨。
由于在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中使用的含铂碳粒子具有大 的内电阻,通过从垂直于燃料电极22的表面和氧化剂电极23的表面 的方向取出电能,相对于通过从平行于这些表面的方向取出电能而言, 可以使电阻更小。因此,与其中从燃料电极22的端部和氧化剂电极 23的端部直接进行导电的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使得可以减少 接触面积和配线电阻,从而减少发电损失。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膜电极组件24的端部被折叠。在第三实 施例中,如图22所示,通过围绕作为支撑构件的圆柱形构件61缠绕 设置于膜电极组件24的端部处的巻绕部分60,可以在聚合物电解质 构件21的相应表面上的电极之间实现电连接。
即使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2利用具有这种结构的膜电 极组件24进行装配,也可以提供类似的优点。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只在每个燃料电池单元3和膜电 极组件24的折叠部分71之间实现导电的方法方面不同。其它结构特 征是相同的。
下面将描述制造膜电极组件24的方法。
如图23所示,相应燃料电池单元3的氧化剂电极23a到23d成对 形成在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一个表面上。在第四实施例中,四个燃 料电池单元3布置成图23所示的形式。电线的配线电极26a到26d 和形成在配线电极26a到26d的端部处的接点电极28a到28d从氧化 剂电极23a到23d朝向位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中心部分处的折叠 部分71形成。折叠部分71具有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前侧到后侧 延伸的通孔70。
如图24所示,燃料电极22a到22d形成在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 的表面一侧,其中燃料电极形成为与氧化剂电极23a到23d相对。配 线电极25a到25d和形成在配线电极25a到25d的端部处的接点电极 27a到27d从燃料电极22a到22d朝向位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中 心部分处的折叠部分71形成。
在形成电极的步骤中,膜电极组件24形成为使得燃料电池单元3 的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彼此不电连接。
在下一个步骤中,如图25所示,当其中形成有接点电极28a到 28d的表面面向上时,位于聚合物电解质构件21的中心部分处的折叠 部分71沿第一折叠线C折叠。这样,如图26所示,接点电极28a到 28d通过通孔70暴露给接点电极27a到27c侧,使得形成在两个不同 侧面上的接点电极27和28都面向上定位。
随后,如图27所示,折叠部分71沿第二折叠线D再次折叠,使 得布置有接点电极27a到27c的部分与接点电极28b到28d通过通孔 70彼此相对。因此,膜电极组件24最终形成为例如图28所示的状态。
接点电极预先形成图案,并布置成当接点电极27a和28b、接点电极 27b和28c以及接点电极27c和28d折叠时,它们通过通孔70在折叠 部分71处彼此对置。因此,电路图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2所示类似, 使得相应燃料电池单元3的燃料电极22和氧化剂电极23以串联方式 电连接。
接下来,通过热压所述折叠部分71,折叠和彼此叠置的聚合物电 解质构件21的部分结合成整体式结构,因此,不会从折叠部分处发生 例如氢气的泄漏。另外,同时,彼此对置的接点电极27和28也通过 热压熔接并结合,从而稳定地实现导电。因此,完成膜电极组件24, 其中相应燃料电池单元3的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彼此串联连接。
在第一实施例中,讨论当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以串联方式竖直 布置在聚合物电解质构件的相应表面上并与折叠部分平行时,减小电 线部分长度的最佳布置方法。由于该实施例的结构,因为燃料电极和 氧化剂电极还可以并联布置,布置膜电极组件24的燃料电极和氧化剂 电极(燃料电池单元)的自由度可以通过并联或串联布置电极而进一 步增加。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具有最广 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改进、等效结构与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膜电极组件,包括共用电解质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和并排布置在电解质膜上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其中,每个燃料电池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并且其中,由于折叠或弯曲电解质膜的端部,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可与第二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膜电极组件,其中,由于折叠或弯曲而彼 此相对的电解质膜的至少一些部分彼此结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结合通过粘接或 熔接实现。
4. 一种膜电极组件,包括共用电解质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 面^ 和并排布置在电解质膜上的多个燃料电池单元, 其中,每个燃料电池单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 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 电解质膜具有通孔,并且由于折叠电解质膜,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通孔可与第二 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电极组件,其中,由于折叠而彼此相对 的电解质膜的至少一些部分彼此结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结合通过粘接或 熔接实现。
7. —种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在膜电极组件中,多个燃料电池 单元并排布置在共用电解质膜上,所述方法包括给每个燃料电池单元提供位于电解质膜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位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电解质膜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和 通过折叠或弯曲电解质膜的端部,使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与第二 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由于折叠 或弯曲而彼此相对的电解质膜的至少一些部分彼此结合。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结合 通过粘接或熔接实现。
10. —种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在膜电极组件中,多个燃料电 池单元并排布置在共用电解质膜上,所述方法包括给每个燃料电池单元提供位于电解质膜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电极 和位于与所述笫一表面相对的电解质膜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 在所述电解质膜上形成通孔;和通过折叠电解质膜,使第一电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池的第二电 极通过所述通孔电连接。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由于折 叠而彼此相对的电解质膜的至少一些部分彼此结合。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结 合通过粘接或熔接实现。
13. —种燃料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膜电极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燃料电池单元串联连接。
14. 一种燃料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电极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燃料电池单元串联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膜电极组件,其在布置电极方面具有大的自由度,具有极少装配步骤和少量部件,并且可靠地减少平面构造的燃料电池中的氢气泄漏。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供一种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使用该膜电极组件的燃料电池。这通过形成这样一种结构成为可能,其中,通过使具有形成在两个表面上的电极的膜电极组件变形,使两个表面上的电极以串联方式彼此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M8/02GK101207212SQ20071016003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横井昭佳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