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38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领域,尤其指电池制造过程 中用到胶圈的领域。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包括制造正极、负极片,然后正极片、隔膜、 负极片依次巻绕或层叠,制成极芯,其后包装、注液、化成、封口等 等。锂离子电池原有注液、化成工艺是这样的注液一注液孔上贴胶 布密封注液孔或高吸收性滤纸一套上胶圈l一化成充电一钢珠封口一 撕胶布一清洗电池上残留胶痕迹。因为一般的化成环境达不到无水的 要求,注液后锂离子电池不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为空气中水份会 进入锂离子电池中,给电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一般都要在 注液孔21上贴上胶布或高吸收性滤纸,然而充电时气体还是有可能冲开胶布,导致电解液流出或者水分进入。如图2所示,电解液流出 将在电池2上留下白斑3,现在采取的措施还要套上一环形弹性胶圈 1。胶圈1结构如图1所示,胶圈1包括套设在电池上时与电池侧面 接触的侧壁部分12、与电池盖一接触的上端部分11、与电池底部接触 的下端部分13。该弹性胶圈1可将胶布紧压在电池上盖上密封注液 孔21,防止电解液漏出或者水份进入。有的为了进一步的防止漏液或水份进入,会在胶布上放置一小块方形的垫片然后再套胶圈1。套 好胶圈l后放置在充电柜上化成,化成结束后取下胶圈l,用钢珠封 口,然后撕下注液孔21上的胶布,这样还是有可能有电解液流出在 电池上留下白斑3,还要进行电池清洗的工作。
该工艺中贴胶布、撕胶布、清洗电池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 提高了电池的成本,延长了工时。
发明内容
为减少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中贴胶布、撕胶布等工艺,降低电 池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 的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所述胶圈可弹性套设在电 池上,包括套设在电池上时与电池两侧面贴合的侧壁部分、与电池上 盖相接触的上端部分、及电池底部相接触的下端部分,其中,在上端 部分设有与电池上盖注液孔相匹配的可封堵注液孔的突起。
优选地,侧壁部分的厚度为l-3mm。
上端部分厚度为3-6mm。
优选地,胶圈的自然长度A比电池高度小。
进一步优选,所述胶圈的自然长度A比电池高度小5-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 工艺的胶圈,结构简单,胶圈紧固在电池上,保证了电池的密封的性 能,保证了电池化成过程中电解液不会流出,同时也可防止水份通过注液孔进入电池中,可以省去注液孔上贴胶布密封注液孔和垫片及撕 胶布等工艺,节省了流水线上的人力,降低电池生产的制作成本等, 特别适合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使用。

图1现有技术中所用胶圈结构示意图
图2电池电解液泄露产生白斑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胶圈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池套设胶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胶圈1用有弹性的能耐有机电解液的橡 胶制成,可弹性套设在电池2上,成环形,胶圈1包括套设在电池2 上时与电池两侧面贴合的侧壁部分12、与电池上盖相接触的上端部 分11、及电池底部相接触的下端部分13,在上端部分11设有与电池 上盖上注液孔21相匹配的可封堵注液孔21的突起110。根据所生产 电池型号大小的不同,所用胶圈大小不同。显然胶圈有使用时和自然 状态时两种状态,上端部分ll与电池上盖接触的面在自然状态下去 掉突起时为平面,使得胶圈1套设在电池上时,上端部分11与电池 上盖能形成良好的配合。如图3所示,设定胶圈内侧在自然状态下的 长度为自然长度A,胶圈1的自然长度A根据电池型号来选择,一 般胶圈1的自然长度A低于电池高度5-20mm,更优选5-15mm,这 样在使用时,胶圈1的弹性能很好的将注液孔密封。自然状态下,胶圈的厚度为l-3mm,即上端部分厚度设为l-3mm,侧壁部分设为 l-3mm,下端部分设为l-3mm。使用时,如图4所示,注液后通过夹具或手工将胶圈1套设在电 池2上,胶圈1上的上端部分11上的突起110与电池注液孔21匹酉己、 封堵住电池注液孔21。这样电池2和胶圈1紧固在一起,达到良好 的密封效果。然后将套有胶圈1的电池2放置在充电柜上化成。化成 结束后取下胶圈l,排出充电后产生的气体,立即用钢珠封口。采用 本工艺可以省掉贴胶布、放垫片、撕胶布,清洗电池等工序,极大地 节省了成本和劳动力。与原有工艺相比较,假设每日日产量总共50万,现有正常生产 情况下,贴胶布和后面再撕去胶布工序每人每小时贴和撕数量按 1500Pcs算,封口后清洗工序每人每小时清洗数量按650Pcs算,每日 工作10H,分白班与晚班两班倒。贴和撕胶布工序共需68人,清洗 人员80人,共需148人。采用本实用新型胶圈后,每天将节省148 人的劳动力和成本。实施例2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将本体上的上端部分加厚至 3-6mm。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所述胶圈(1)可弹性套设在电池(2)上,包括套设在电池(2)上时与电池两侧面贴合的侧壁部分(12)、与电池上盖相接触的上端部分(11)、及电池底部相接触的下端部分(13),其特征在于在上端部分(11)设有与电池上盖注液孔(21)相配合的可封堵注液孔(21)的突起(1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其特征 在于所述侧壁部分(12)的厚度为l--3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其特征 在于所述上端部分(11)厚度为3-6mm。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其 特征在于所述胶圈(1)的自然长度(A)比电池(2)高度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其特征 在于所述胶圈(1)的自然长度(A)比电池(2)高度小5—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的胶圈,所述胶圈可弹性套设在电池上,包括套设在电池上时与电池两侧面贴合的侧壁部分、与电池上盖相接触的上端部分、及电池底部相接触的下端部分,其中,在上端部分设有与电池上盖注液孔相匹配的可封堵注液孔的突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胶圈紧固在电池上,保证了电池的密封的性能,保证了电池化成过程中电解液不会流出,同时也可防止水份通过注液孔进入电池中,可以省去注液孔上贴胶布密封注液孔和垫片及撕胶布等工艺,节省了流水线上的人力,降低电池生产的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H01M10/38GK201112470SQ20072012191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刘卫平, 彭高平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