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9488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涉及半导体体电路中的应变沟道晶体管。
背景技术
MOS晶体管的性能可通过在沟道区中产生一适合的应力而提升,因此制 造出所谓的应变沟道晶体管。例如可通过在晶体管的沟道区产生一张应力来 增强n沟道晶体管的性能,以及可通过在晶体管的沟道区产生一压应力来增 强p沟道晶体管的性能。
一些常见的沟道晶体管使用一高应力盖层(high-stress capping layer)覆盖 于晶体管上,以产生需要的应力。其它常见的应变沟道晶体管则在栅极结构 上使用硅化应力源,以产生需要的应力。在U.S.专利No. 6,890,808中有在 栅极结构上使用硅化应力源的叙述。
在使用CMOS晶体管对的集成电路中,需在p沟道晶体管的沟道区中提 供一压应力,且在n沟道晶体管的沟道区中提供一张应力,才能提升两种类 型的晶体管的性能。然而,使用传统方法很难制造出p沟道晶体管受到压应 力而n沟道晶体管受到张应力的CMOS晶体管对。
因此业界急需改善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方式,以对晶体管沟道施加所 需的张应力或压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包括 一半导体基底; 一第一晶 体管,其包括一第一阱形成于该半导体基底中与一第一栅极结构位于该半导 体基底上且延伸离开该半导体基底,其中该第一栅极结构包括一第一栅极电 极在该第一阱上,且该第一栅极结构还包括一应力源,其产生一第一应力于 该第一阱中,且该第一栅极电极介于该应力源与半导体基底之间; 一第二晶
体管,其包括一第二阱形成在该半导体基底中与一第二栅极结构于该半导体 基底上且延伸离开该半导体基底,其中该第二栅极结构包括一第二栅极电极
在该第二阱上,且该第二栅极结构比该第一栅极结构高;以及一材料层,其
与该第二栅极结构接触,该材料层产生一第二应力于该第二阱中。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一应力为一压应力,且该第
二应力为一张应力。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材料层包括一介电材料。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二栅极结构至少比该第一栅
极结构高200A。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应力源与该第一栅极电极接触。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应力源包括一硅化材料形成于 该第一栅极电极上。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二栅极电极结构包括一硅化
材料形成于该第二栅极电极上。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一晶体管为一p沟道晶体管,
且该第二晶体管为n沟道晶体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一第一 阱于该半导体基底中;提供一第一栅极结构于该半导体基底上,且该第一栅 极结构延伸离开该半导体基底,其中包括提供一应力源于该第一栅极结构 中,该应力源提供一第一应力于该第一阱中,且还包括提供一第一栅极电极 于该第一栅极结构中并位于该第一阱上且介于该应力源与该半导体基底之 间;形成一第二阱于该半导体基底中;提供一第二栅极结构于该半导体基底 上,该第二栅极结构比该第一栅极结构高,且其包括一第二栅极电极位于该 第二阱上;以及形成一材料层其与该第二栅极结构接触且产生一第二应力于 该第二阱中。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提供该应力源的步 骤包括提供该应力源与该第一栅极电极接触。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提供该应力源的步 骤包括形成一硅化材料于该第一栅极电极上。
根据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提供该第一栅极电 极与第二栅极电极的步骤包括提供一栅极电极材料,该栅极电极材料具有 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选择性蚀刻该第一部分以减少其部分高度;以及 图案化该第一与第二部分以分别形成该第一栅极电极与第二栅极电极,其中 该第一栅极电极比该第二栅极电极低。
通过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对晶体管沟道施 加所需的张应力或压应力。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 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图2显示一栅极电极沉积的步骤。
图3和图4显示注入栅极的步骤。
图5显示一栅极蚀刻步骤。
图6显示沉积一硬掩模的步骤。
图7显示通过图案化产生结构与栅极形成的步骤。
图8显示一间隙壁形成的步骤。
图9显示图8移除间隙壁后的剩余结构。
图10显示一硅化程序,其可用于图1的装置的制造。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 浅沟槽隔离结构 3 硅化物
5 P栅极
7 N栅极
a N栅极7的高度
b P栅极5的高度
9 栅极介电层
II 半导体基底 12 n沟道晶体管
13 p型阱
14 p沟道晶体管
15 n型阱 17 应力源 19 盖层
21 栅极电极材料
21A、 21B 栅极电极材料21的一部分 31、 41 栅极掩模
33 n型栅极电极注入
43 p型栅极电极注入
51 掩模
81 介电衬层
82 间隙壁 91 硅化程序 101源/漏极区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调整应力的本质与大小来有效提升n沟道与p沟道 晶体管的性能。如上所述,n沟道晶体管的沟道中需要引发一纵向(即源极 至漏极的方向)张应力,p沟道晶体管的沟道中也需引发一纵向压应力。根 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栅极电极上的多晶硅可引发纵向压应力于一 p 沟道晶体管的沟道中,且一张力盖层可引发一纵向张应力于n沟道晶体管的 沟道中。而此实施例显示于图1。
在图1的结构中,n沟道晶体管12与p沟道晶体管14分别包括一p型 阱13与一n型阱15。 p型阱13与n型阱15形成在一半导体基底11中,且 通过隔离结构-浅沟槽隔离结构(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STI)l来彼 此分隔。晶体管14的栅极结构18包括一硅化物3位于晶体管14的栅极电 极5 (P栅极)上。晶体管12的栅极16具有一结构与栅极18的相似,但栅 极结构16的栅极电极7 (N栅极)从基底延伸的高度高于栅极电极5 (P栅
极)。
栅极电极7 (N栅极)具有一高度"a"以及栅极电极5 (P栅极)具有 一高度"b",其中b<a。在一些实施例中,N栅极7的高度"a"至少大 于P栅极5的高度"b"约200 A。通过过度蚀亥lj(over-etching)P栅极电极可 达到此高度的差异。如在U.S.专利No. 6,890,808中所述,硅化物形成在经 过度蚀刻的栅极电极(如图1中的P栅极5)上当可作一应力源,且产生一 纵向压应力于晶体管沟道(图l中的p型沟道15)中。
如图1所示,盖层19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介电层) 一般位于栅极结构 16与18上,且包围着栅极结构16与18并与其接触。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 员已知,可使用一盖层例如层19来引发位于其下方的晶体管沟道中所需的 应力(张力或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中的盖层19包括一纵向张应 力于p型阱13中。因此通过盖层19与应力源17的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可 于n型阱15中产生纵向压应力且在p型阱13中产生纵向张应力。
图2-图10概略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用来制作图1结构的工艺。
先,在半导体基底11中形成n型掺杂与p型掺杂阱(未显示)分别 当作n沟道晶体管12与p沟道晶体管14的有源区。接着形成栅极介电层9, 如图2所示。在许多实施例中可通过热氧化(thermal oxidation)、热氧化与氮 化、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或本技术领域所熟知的其它技术来形成栅极介电层 9。在许多实施例中,栅极介电层9包括一常见材料,例如二氧化硅、或氮 氧化硅,且其厚度为约8-100 A。在一实施例中,栅极氧化物的厚度约为8-10 A。在另一实施例中,栅极介电层9包括一高介电常数材料,其等效的氧化 厚度约为8-100 A。高介电常数材料包括氧化铝(^203)、氧化铪(HfQ2)、氧化 锆(Zr02)、氮氧化铪(HfDN)、硅酸铪氧化合物(HfSi04)、硅酸锆氧化合物 (ZrSi04)与氧化镧(La203)。
如图2所示,在形成栅极介电层9之后,沉积一栅极电极材料21。栅极 电极材料21通过栅极介电层9与半导体基底11电性分离。在许多实施例中, 栅极电极材料包括多晶硅、多晶硅锗、耐火材料、化合物与其它导电材料, 其中耐火材料例如是钼与钨,而化合物例如是氮化钛。在一些实施例中,栅 极电极材料为多晶硅,且栅极电极为氮氧化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注入 物,如已知的功函数(workfimction)注入物导入栅极电极材料中以改变电极的
功函数。
如图3所示,将一栅极掩模31沉积于栅极电极材料21的一部分21A上, 此部分21A是用来形成p沟道晶体管14。之后,执行图3中的n型栅极电 极注入33。接着,如图4所示,移除栅极掩模31,且沉积一栅极掩模41位 于栅极电极材料21的一部分21B上,此部分21B是用来形成n沟道晶体管 12。然后执行p型栅极电极注入(使用如硼、镓或铟)43。
如图5所示,在p型栅极电极注入之后,通过使用反应离子蚀刻(reactive ion etching)来蚀刻栅极电极材料21的一部分21A。 p型电极的厚度为 200-1200 A,而PMOS电极与NMOS电极的厚度比为1/5-4/5。 p型电极的优 选厚度为50 nm,而PMOS电极与NMOS电极的优选厚度比为1/2。如图6 所示,在蚀刻后的部分21A上沉积一掩模51。之后使用一般方式图案化与 蚀刻,以产生栅极电极P栅极5与N栅极7。所产生的结构显示于图7中。 在一实施例中,可利用含氯或硼的等离子体蚀刻来蚀刻栅极电极材料,以对 栅极介电层提供高蚀刻选择比。
在形成栅极电极之后,形成源/漏极延伸区与口袋区(未显示)。在一实 施例中,可以离子注入、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PIII)与其它本技术领域已知的技术来达成上述的工艺。接着, 通过沉积与选择性蚀刻在栅极电极的侧壁上形成介电衬层(didectric liner)81 与间隙壁82,其剖面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材料(spacer material) 包括一介电材料,例如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在间隙壁形成后注入深源/漏极区 (未显示)。
如图9所示,在注入源/漏极区后,移除间隙壁82。之后,在一实施例 中,执行一硅化程序91以形成硅化物,如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可使 用一 自对准硅化物工艺(self-aligned silicide process)来形成硅化工艺的导电材 料。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材料沉积工艺来形成硅化工艺的导电材料 (此叙述代表不同硅化工艺)。如图10所示,硅化材料形成在源/漏极区101 上以及栅极电极N栅极7与P栅极5上。
于栅极电极N栅极7与P栅极5上执行的硅化程序完成了晶体管12的 栅极电极16与晶体管14的栅极电极18 (参见图1)。
接着,将图1中的盖层19形成在晶体管12与14上。在一实施例中,盖层19为一高应力(high-stress)薄膜,例如氮化硅或任何其它适合高应力的 材料。在许多实施例中,通过盖层19所给予的应力在本质上不是张力就是 压力,且其范围约0.1-4 Gpa。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来形成高 应力薄膜,例如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ow-pressure CVD, LPCVD)或等离子体增 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ncedCVD,PECVD)。在形成盖层19之后,如同 一般传统工艺,执行接触窗蚀刻、金属化(metallization)与钝化工艺(passivation) 以完成元件的制作。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 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作些许的 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内 容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包括一半导体基底;一第一晶体管,其包括一第一阱形成于该半导体基底中以及一第一栅极结构位于该半导体基底上且延伸离开该半导体基底,其中该第一栅极结构包括一第一栅极电极在该第一阱上,且该第一栅极结构还包括一应力源,其产生一第一应力于该第一阱中,且该第一栅极电极介于该应力源与半导体基底之间;一第二晶体管,其包括一第二阱形成在该半导体基底中以及一第二栅极结构于该半导体基底上且延伸离开该半导体基底,其中该第二栅极结构包括一第二栅极电极在该第二阱上,且该第二栅极结构比该第一栅极结构高;以及一材料层,其与该第二栅极结构接触,该材料层产生一第二应力于该第二阱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一应力为一压应 力,且该第二应力为一张应力。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材料层包括一介电 材料。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二栅极结构至少 比该第一栅极结构高200A。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应力源与该第一栅 极电极接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应力源包括一硅化 材料形成于该第一栅极电极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二栅极电极结构 包括一硅化材料形成于该第二栅极电极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该第一晶体管为一p 沟道晶体管,且该第二晶体管为n沟道晶体管。
9.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第一阱于该半导体基底中; 提供一第一栅极结构于该半导体基底上,且该第一栅极结构延伸离开该 半导体基底,其中包括提供一应力源于该第一栅极结构中,该应力源提供一 第一应力于该第一阱中,且还包括提供一第一栅极电极于该第一栅极结构中 并位于该第一阱上且介于该应力源与该半导体基底之间;形成一第二阱于该半导体基底中;提供一第二栅极结构于该半导体基底上,该第二栅极结构比该第一栅极 结构高,且其包括一第二栅极电极位于该第二阱上;以及形成一材料层,其与该第二栅极结构接触且产生一第二应力于该第二阱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提供 该应力源的步骤包括提供该应力源与该第一栅极电极接触。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提供 该应力源的步骤包括形成一硅化材料于该第一栅极电极上。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提供 该第一栅极电极与第二栅极电极的步骤包括:提供一栅极电极材料,该栅极 电极材料具有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选择性蚀刻该第一部分以减少其部 分高度;以及图案化该第一与第二部分以分别形成该第一栅极电极与第二栅 极电极,其中该第一栅极电极比该第二栅极电极低。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可选择性对第一与第二晶体管的沟道施加应力。其中一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结构包括一应力源,其在第一晶体管的沟道中产生应力,且一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结构与一材料层接触,而材料层在第二晶体管的沟道中产生应力。通过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对晶体管沟道施加所需的张应力或压应力。
文档编号H01L27/092GK101350352SQ200810083369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3日
发明者李文钦, 柯志欣, 葛崇祜, 陈宏玮 申请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