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19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变压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线圈型变压器是现有变压器产品中最常见的产品之一,其使用历史已超过 一个世纪以上。也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与需求,故线圈型变压器至今已有许多改 良,以求更好的应用。然而,无论发展出何种形态,线圈型变压器的原理仍然 是一致的。
前述线圈型变压器是利用电能与磁能转换感应的原理,将两组线圈绕设在
容置共同铁心(core)的壳体上。该两组线圈概分为连接电源端的一次侧线圈, 以及连接负载端的二次侧线圈。当一次侧线圈接上交流电源,于该线圈通过的 电流会在铁心中产生磁通量变化,另一端的二次侧线圈会因为感应而产生另一 个相同频率的交流电。而感应电压的关系,是取决于两组线圈的线圈匝数比例。 若二次侧线圈匝数大于一次侧线圈,则输出电压会大于输入电压,成为升压变 压器;反之,若二次侧线圈匝数小于一次侧线圈,则输出电压会小于输入电压, 成为降压变压器。
因此,线圈无疑为传统变压器最重要的组件之一。除了线材本身的质量外, 绕线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降压变压器,考虑其功效与作 用需求因素,其所使用的二次侧绕线为极细的导线,只要稍微施力不当或超过 应力承受时,即可能发生断裂而造成功能丧失或碳化短路。
为此,传统变压器结构如图8所示,其具有壳体4,该壳体4上设置有绕 线槽41,该绕线槽41上用来绕设导线5,该导线5自壳体外侧的端子42开始 延伸。
该传统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线,除了连接端子42处为原本导线5的起点外, 当该导线5开始进行绕设时,会在进入端集束数道细微的导线5捻线而成为较 粗的绕线6,使绕设在壳体4上的线圈保有较佳的强度。
前述导线5在捻线成较粗的绕线6区段连接处,会形成忽然由细变粗的捻 线头51。因此,该捻线头51位置很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而产生断裂。故,该绕线6在进行绕设时,必须小心翼翼,以免因绕线时的施力而中途折断,造成 产品损坏,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且发生的问题不容易被检验出来。
再者,该捻线头51的两端线条粗细不一致,绕线时会产生不规则的误差, 使产品精密度下降。且不良的绕线可能产生压差问题,进一步导致变压器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改良结构,即其设置缓冲区以容纳 由导线集束形成的捻线头,避免该捻线头影响主要变压器功能,而能稳定变压 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改良结构,即将其不稳定因子 配置在缓冲区中,故即使发生绕线不良问题,也能容易实时分辨肇因的位置, 迸而排除障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变压器改良结构, 主要包括有壳体与其上的导线。该壳体表面设置有绕线槽,该绕线槽外侧设置 有导线架,该导线架外侧则设设置有端子,在该导线架与绕线槽之间形成有缓 冲区,且该缓冲区与绕线槽之间另设置有引线区。该导线一端连接在该端子上, 而由该端子处经导线架将该导线拉伸到缓冲区内,并在该缓冲区内将导线集束 并经过捻线而形成较粗的绕线,使该导线与绕在缓冲区内绕设稳定后,再将该 绕线经由引线区拉伸到绕线槽进行绕设。以此,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该壳 体上设置缓冲区来放置捻线头。因该缓冲区不涉及变压器工作,故其绕设不会 过于要求平整与精密度,只要稳定将该捻线头与其两端不同粗细的线条包覆即 可。然后将缓冲完成之绕线,继续经由该引线区调整平顺的方向后,再自然地 进入绕线槽中绕设,可以快速且精确地完成稳定的绕线过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绕线断裂或压差而导致变压器损坏的 问题,可提高变压器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2. 本实用新型将绕线分段绕设,即使变压器发生问题,也能快速辨识,理 清肇因所在,并进行适当的处置或改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为该变压器壳体的第二角度立体图; 图3为该变压器壳体的第三角度立体图; 图4为该变压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5为该变压器壳体绕线动作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经捻线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现有变压器壳体绕线动作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一种变压器改良结构,该变压 器包括有
壳体l,该壳体l表面设置有绕线槽ll,该绕线槽外侧设置有导线架13, 该导线架13外侧则设置有端子12,在该导线架13与绕线槽11之间形成有缓冲 区14,该绕线槽11与缓冲区14之间设置有引线区15;以及
导线2,该导线2—端连接在该端子12上,而由该端子12处经导线架13 将该导线2拉伸到缓冲区14内,并在该缓冲区14内将该导线2集束经由捻线 而形成较粗的绕线3,使该导线2与绕线3在缓冲区14内绕设稳定后,再将该 绕线3经由引线区15拉伸到绕线槽11进行绕设。
请配合图6、图7所示,前述导线2直径细微,若直接进入绕线槽11绕设, 很容易因施力不均或折弯而断裂,导致功能失常。故该导线2必须在进入绕线 槽ll前进行加粗作业。该加粗过程是将单一的导线2,经由适当次数的对折, 达成所需的断面直径,再将己对折完成的多道导线2进行扭转,此即捻线过程, 如此即可产生较粗的绕线3。
该导线2延伸到绕线3区段会形成突然变粗的捻线头21,该捻线头21区 段因直径大小骤变,很容易产生断裂。因此,该捻线头21不能直接进入绕线槽 11中绕设,以免在绕设过程发生断裂而造成功能丧失或碳化短路等意外。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区14,可先将该捻线头21区段放入缓冲区14中绕设,
因该缓冲区14不涉及变压器功能,故绕设时无需顾虑规则性或精密度。待该捻
线头21己密实压在缓冲区14后,再将该绕线3引入绕线槽11中,即可快速精
确地进行绕设动作。而当该绕线3经由缓冲区14进入绕线槽11时,可能因忽
然弯折而产生损坏。故本实用新型另有引线区15以导引绕线3平顺地导入绕线
槽11中,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其表面设置有绕线槽,该绕线槽外侧设置有导线架,该导线架外侧则设置有端子,在该导线架与绕线槽之间形成有缓冲区;以及导线,其一端连接在该端子上,而由该端子处经导线架将该导线拉伸到缓冲区内,并在该缓冲区内将该导线经由捻线而形成较粗的绕线,使该导线与绕线在缓冲区内绕设稳定后,再将该绕线拉伸到绕线槽进行绕设。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压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与缓冲区 之间设置有引线区,使该绕线由缓冲区经引线区延伸到绕线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改良结构,主要包括有壳体,该壳体表面设置有绕线槽,该绕线槽外侧设置有导线架,该导线架外侧则设设置有端子,在该导线架与绕线槽之间形成有缓冲区,且该缓冲区与绕线槽之间另设置有引线区。该端子连接导线,将该导线由端子处经导线架拉伸到缓冲区内,并在该缓冲区内将导线集束经由捻线形成较粗的绕线,使该导线与绕线在缓冲区内绕设稳定后,再将该绕线经由引线区拉伸到绕线槽进行绕设。
文档编号H01F27/02GK201311814SQ200820176880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
发明者吕志平, 姜智森 申请人:力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