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083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视频信号传输的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型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为导引出线缆及线缆连接器组件上聚集的静电荷,通常在线缆连接器组件内设置有遮蔽 装置以降低电磁干扰,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 2390286Y号所示,其揭示了一种具有遮蔽壳体 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包 围于绝缘本体前端的金属壳体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盖体,在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 后端安装有遮蔽壳体以将电性连接处屏蔽,金属壳体能够屏蔽绝缘本体前端的对接区域,然 而遮蔽壳体前端的上、下侧及左、右两侧均存在较大的缝隙而没有完整遮蔽,电磁干扰得不 到有效减少。
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有效降低电磁 干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 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包围于绝缘本体前端外的遮蔽件、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 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下 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弯折形成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挡片,该挡片贴附于遮蔽件前端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上、下金属 壳体,其能够将遮蔽件后端区域完整包覆以降低电磁干扰。

图l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将绝缘壳体移除后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 l内的若干端子2、包围在绝缘本体的对接端外的遮蔽件3、电路板4、线缆5、包围于电路板 4和部分绝缘本体1及线缆前端外的金属壳体6及绝缘盖体7,其中所述绝缘盖体7包括沿上下 方向组装的上、下盖71、 72。
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为符合DVI标准的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 件100的绝缘本体1内组装有若干端子2,端子2的尾部向下弯折突露于绝缘本体1下方且焊接 于电路板4上。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1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固定孔12,该固定孔12内安装 有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配合的螺母8。绝缘本体1的外部包围有金属材质的遮蔽件3, 其将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前部的对接端遮蔽以降低电磁干扰。所述遮蔽件3两侧具有与固定孔 12相对应且对齐的通孔(未图示),在该遮蔽件3的两侧位置与绝缘本体1之间设有连接片( 未图示),该连接片底部向下弯折形成叉状连接脚9。
电路板4包括矩形主体部41及自主体部41向前延伸且向外扩展的焊接部42,电路板4的焊 接部42前端向前突出形成矩形突块43,该突块43上开设有通孔430。
线缆5外成型有前端具有矩形定位部510的应力释放部51,该线缆5包括有若干导线(未 图示)。
壳体6包括上壳体61及与上壳体61相配合的下壳体62,且上、下壳体61、 62均由金属材 料制成。上壳体61包括基础部610及自基础部610向前且向上凹陷的延伸部612,所述延伸部 612的横向尺寸较宽。所述基础部610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一侧壁6102,该第一侧壁6102上设 置有若干第一卡扣部6104及第一卡扣孔6105,基础部610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形成向外突出的 裹线部6103。所述延伸部612两侧分别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一遮挡部6121及比第一遮挡部6121 高度小的第二遮挡部6123。
下壳体62包括底壁621及自底壁621的两侧向上弯折的第二侧壁623,该第二侧壁623上设 置有若干分别与上壳体61的第一卡扣部6104和第一卡扣孔6105对应的第二卡扣孔6231及第二 卡扣部6232。所述底壁621前部向下沉陷形成凹陷部622,该凹陷部622两侧分别向下形成圆 形配合孔624。第二侧壁623的前部具有较高的第三遮挡部6233及位于第三遮挡部6233前方且 稍矮的第四遮挡部6234,底壁621最前端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形成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挡片 625,该挡片625上开设有圆形安装孔6251。
上盖71内壁的一周均匀分布有若干定位柱711,下盖72内壁上与定位柱7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定位孔721,上、下盖71、 72的形状及结构大致相同,其后端均设有卡线部723,该 卡线部723内横向设置有卡线槽724,卡线部723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收容线缆5的弧形缺口 725。
组装时,端子2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且端子2的尾部焊接于电路板4前部的焊接部42,遮 蔽件3包覆于绝缘本体1的外围且连接片位于绝缘本体1与遮蔽件3之间,同时线缆5的导线前 端焊接于电路板4后部的主体部41上,下壳体62自下向上组装于上述元件之外,挡片625贴附 于遮蔽件3的前端,所述螺母8向后穿过下壳体62前端的安装孔6251、遮蔽件3的通孔及绝缘 本体1的固定孔12内以将其固定,所述连接片的连接脚9穿过电路板4的通孔430以将绝缘本体 l固定于电路板4上。端子2穿过电路板4的部分突露于下壳体62的凹陷部622内,绝缘本体l底 部的凸柱(未图示)容置于配合孔624内。再将上壳体61向下组装于下壳体62,其中线缆5的 前端52位于裹线部6103内,上壳体61两侧的第一卡扣部6104和第一卡扣孔6105分别与下壳体 62两侧对应的第二卡扣孔6231及第二卡扣部6232相配合以将彼此组装在一起。上壳体61两侧 的第一遮挡部6121位于下壳体62的第四遮挡部6234外,下壳体62的第三遮挡部6233位于上壳 体61的第二遮挡部6123外,所述上壳体61的延伸部612遮罩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其基础部 610位于电路板4的主体部41之上,如此,对遮蔽件3后端、绝缘本体l及电性连接处形成完整 的包裹以降低电磁干扰。
接着将盖体7组装于上述元件外,其中线缆5的定位部510放置于下盖72的卡线部723的卡 线槽724内以对线缆提供应力释放作用,再将上盖71自上至下组装于下盖72上,上盖71的定 位柱711收容于下盖72的定位孔721内,且上盖71的卡线部713与下盖72的卡线部723相配合以 将线缆5固持。至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包围于绝缘本体前端外的遮蔽件、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弯折形成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挡片,该挡片贴附于遮蔽件前端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上设 置有安装孔,所述遮蔽件两侧与安装孔对齐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与安装 孔及通孔对齐的固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至少 设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之一的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 体两侧均设有高度不同的遮挡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 遮挡部与下壳体的遮挡部交替置于外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具 有底壁及位于两侧的侧壁,所述底壁前部向下沉陷形成凹陷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穿过 电路板并焊接于电路板上,端子穿过电路板的部分容置于下壳体的凹陷部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 括基础部及自基础部向前且向上凹陷的延伸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 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且供端子焊接的焊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 的延伸部遮罩于绝缘本体的后端,其基础部位于电路板的主体部之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包围于绝缘本体前端外的遮蔽件、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下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弯折形成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挡片,该挡片贴附于遮蔽件前端的两侧。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上、下金属壳体,其能够将遮蔽件后端区域完整包覆以降低电磁干扰。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01323333SQ20082030332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
发明者祁锋军, 苏聘胜, 钧 陈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