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贴合装置、层叠基板制造装置、曝光装置及定位方法

文档序号:69244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位装置、贴合装置、层叠基板制造装置、曝光装置及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装置、贴合装置、层叠基板制造装置、曝光装置及定位方法。其中, 本申请与下述的日本申请相关。对于同意参照文献而将其纳入的指定国,利用参照将下述 的申请中记载的内容纳入本申请中,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日本特愿2007-211672、申请日2007年8月15日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元件之间重合而制造层叠元件的内容。专利文献2中记载 有通过将形成了多个芯片的晶片层叠来提高层叠型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性的内容。在制造层 叠型半导体器件的情况下,所层叠的元件在相互地以亚微米量级定位后被贴合。在以亚微米量级将基板等定位的情况下,以亚微米量级的精度检测出形成于基板 上的对准标记的位置。进而使基板移动,使检测出的对准标记的位置与所给的目标位置一 致地进行定位。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02627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03225号公报但是,如果使用高精度的位置检测装置,则在对准标记的最初的位置远离目标位 置的情况下,就会在定位过程中花费很多时间。由此,层叠型半导体器件制造的生产率也会 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其是将具有 对准标记的基板定位的定位装置,具备将基板对齐于第一基准位置的第一对位部;在保 持基板之前,将基板保持构件对齐于第二基准位置的第二对位部;在将基板保持于基板保 持部后,检测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其具备上述定位装置,在利用定 位装置将分别具有对准标记的一对基板相互定位于相同的位置后相互贴合。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层叠基板制造装置,其具备上述定位装 置;利用定位装置将分别具有对准标记的一对基板相互定位于相同的位置后相互贴合的贴 合部;对上述已贴合的一对基板加压而将一对基板永久地接合的加压部。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一种曝光装置,其具备上述定位装置,将具有对 准标记的图案形成基板及具有对准标记的被曝光基板的至少一方利用定位装置定位。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其是将具有对准标记的基板定 位的定位方法,具备将基板对齐于第一基准位置的第一对位阶段;在将基板保持之前,将 基板保持构件对齐于第二基准位置的第二对位阶段;在将基板保持于基板保持部后,检测 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阶段。


图1是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俯视概略图。图3是表示晶片贴合方法的执行过程的流程图。图4a是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俯视图。图4b是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侧视图。图5a是其他的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俯视图。图5b是其他的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侧视图。图6a是表示另一个晶片对准装置2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另一个晶片对准装置20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c是说明另一个晶片对准装置20的动作的波形图。图7a是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俯视图。图7b是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侧视图。图8是其他的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俯视图。图9是另一个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载放有半导体晶片W的晶片夹具WH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定位器(aligner)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加压装置70的结构的图。附图标记说明AA...定位臂部,AM...对准标记,FM...基准标记,CAl...对准照 相机,CA2...对准照相机,CA3...高精度对准照相机,F0...叉部,NC...凹槽,NT...缺口 部,RA、RB...导轨,W...半导体晶片,WH...晶片夹具,WL...晶片装载器,WHA...手柄, WHL...晶片夹具装载器,10...晶片暂存盒,20...晶片预对准装置,21...晶片预对准控 制装置,22...第一干涉仪,23、43...真空吸盘,25...第一 XY θ载台,27...第一定位杆, 29... θ载台,30...晶片夹具暂存盒,32...缺口用定位杆,34...缘部用定位杆,42...第 二干涉仪,45...第二 XY θ载台,47...第二定位杆,40...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1...晶 片夹具预对准控制装置,46...晶片用顶升销钉,49...工作台,50...定位器,51...定位器 控制装置,52...第三干涉仪,53...第二驱动装置,54...第一工作台,55...第一驱动装 置,56...第二工作台,70...加压装置,72...冲压构件,74...加热部,80...分离冷却单 元,85...层叠基板用暂存盒,90...主控制装置,100...层叠基板制造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整体立体图。另外,图2是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 的俯视概略图。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具备晶片暂存盒10 (10-1、10-2)、晶片预对准装置20、晶片夹具暂存盒30、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定位器50、加压装置70、分离冷却单元80、层叠 基板用暂存盒85、主控制装置90、晶片装载器WL及晶片夹具装载器WHL。下面,对各部件分 别进行说明。晶片暂存盒10被面向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外部而可以拆装地安装。晶片暂存盒10包括收容成为贴合的对象的基板的一方的第一半导体晶片W的晶片暂存盒10-1、 收容成为贴合的对象的基板的另一方的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晶片暂存盒10-2。向晶片暂存 盒10-1、10-2中分别装填多个晶片,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就可以连续地执行层叠基板的 制造。晶片预对准装置20配置于晶片暂存盒10的附近。晶片预对准装置20执行各个 晶片W的简易的对位。对于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详细的结构和作用,将参照图4a、图4b、 图5a、图5b、图6a、图6b及图6c在后面叙述。晶片夹具暂存盒30配置于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内部,收容多个晶片夹具WH。 晶片夹具WH将晶片W吸附而支承。另外,晶片夹具WH在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内部被 轮流使用。而且,在该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中,晶片夹具WH无论是针对第一半导体晶片W 还是针对第二半导体晶片W都可以使用。所以,收容于晶片夹具暂存盒30中的多个晶片夹 具WH全都具有相同的规格。但是,也有分开使用多种晶片夹具WH的情况。
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配置于晶片夹具暂存盒30的附近。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 40执行使晶片夹具WH对位的预对准。对于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结构及作用,将参照 图7a、图7b、图8及图9在后面叙述。定位器50相对于晶片暂存盒10配置于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里侧。定位器50 在将分别由晶片夹具WH保持的第一半导体晶片及第二半导体晶片相互高精度地定位后, 使两者贴合。这里所说的高精度相当于形成于半导体晶片W上的元件的线宽,有时也会达 到亚微米量级。另外,这里所说的定位是指,在使一对半导体晶片W贴合的情况下,按照使形成于 一方的半导体晶片W上的元件的连接端子相对于另一方的半导体晶片W的连接端子可以获 得有效的电连接的方式,使两者的位置一致。对于定位器50的结构及作用,将参照图10及 图11在后面叙述。加压装置70配置于定位器50的附近。加压装置70对用定位器50贴合的半导体 晶片W加压,使贴合永久化。由此,有时也会一边加热一边将贴合了的半导体晶片W加压。 对于加压装置70的结构及作用将参照图12在后面叙述。分离冷却单元80被与加压装置70相邻地配置。分离冷却单元70从粘合好的半 导体晶片W上取下夹具WH,并且将贴合好的半导体晶片W及晶片夹具WH冷却。冷却了的半 导体晶片W被作为层叠基板收容于层叠基板用暂存盒85中。冷却了的晶片夹具WH被送回 晶片夹具暂存盒30。层叠基板用暂存盒85被面向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外部地可以拆装地安装。所 以,通过将层叠基板用暂存盒85从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上取下,就可以将所蓄积的层叠 基板一并收纳。晶片装载器WL具有作为多关节机械手的沿六个自由度方向(Χ、Υ、Ζ、ΘΧ、θ Y、 θ Ζ)位移的臂。另外,晶片装载器WL沿着轨道RA,在图中以箭头Y表示的方向上大幅度移动。晶片装载器WH可以搭载半导体晶片W或搭载被贴合而成为层叠基板的半导体晶 片移动。但是,无法搬送具有远大于半导体晶片W或层叠基板的质量的晶片夹具WH。所以,晶片装载器WH主要在晶片暂存盒10及晶片预对准装置20之间搬送半导体晶片W。晶片夹具装载器WHL也具有作为多关节机械手的沿六个自由度方向(Χ、Υ、Ζ、θ X、 ΘΥ、ΘΖ)位移的臂。另外,晶片夹具装载器WHL沿着轨道RB,在图中以箭头X表示的方向 上大幅度移动。晶片夹具装载器WHL能够耐受晶片夹具WH的搬送负载,并且还可以搬送半导体晶 片W。所以,在晶片夹具暂存盒30到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之间或者在分离冷却单元80 到晶片夹具暂存盒30之间搬送晶片夹具WH。另外,在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到定位器50 之间、定位器50到加压装置70之间、或加压装置70到分离冷却单元80之间将晶片夹具WH 及半导体晶片W—并搬送。此外,有时也针对从分离冷却单元80到层叠用暂存盒85的至 少一部分区间,搬送层叠晶片。主控制装置90控制如上所述的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整体的动作。S卩,主控制装 置90与晶片夹具WH、晶片夹具装载器WHL、晶片预对准装置20、以及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 40等的独立的控制装置进行信号的交接,统筹地控制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整体。另外,还 接收电源的接通、切断等来自外部的操作。图3是表示使用上述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晶片贴合方法的执行过程的流程 图。如图所示,首先利用晶片装载器WL,从晶片暂存盒10中取出半导体晶片W(步骤S101)。 接下来,利用晶片装载器WL,将半导体晶片W装填到晶片预对准装置20中,将半导体晶片W 预对准(步骤S102)。另外,利用晶片夹具装载器WHL,从晶片夹具暂存盒30中取出晶片夹具WH(步骤 S103)。接下来,利用晶片夹具装载器WHL,将晶片夹具WH装填到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中, 将晶片夹具WH预对准(步骤S104)。而且,步骤SlOl、102及步骤S103、104既可以相互并 行地执行,也可以依次执行。然后,利用晶片夹具WH,将预对准了的半导体晶片W搭载在预对准了的晶片夹具 WH上(步骤S105)。这样,搭载于晶片夹具WH上的半导体晶片W就以在各预对准的精度的 范围中对位的状态由晶片夹具WH保持。这些一连串的步骤SlOl 步骤S105是针对第一 半导体晶片W及第二半导体晶片W分别执行的。接下来,由晶片夹具WH保持的第一半导体晶片W及第二半导体晶片被利用晶片夹 具装载器WHL依次装填到定位器50中(步骤S106)。在定位器50中,例如按照相对于第一 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使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直接或间接地精密地一致的方 式,将某个半导体晶片W定位(步骤S107)。这里,所谓“间接地”是指,例如在监视第一半 导体晶片W的基准标记和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的同时将两者定位。关于这样的作 业,将参照图11在后面叙述。像这样,被相互定位的第一半导体晶片W及第二半导体晶片 W就在定位器50中被相互密合地贴合(步骤S108)。贴合好的半导体晶片W在保持由晶片夹具WH夹持的状态下,由晶片夹具装载器 WHL搬入加压装置70 (步骤S109)。像这样,当半导体晶片W被永久地接合时,半导体晶片W 及晶片夹具WH就由晶片夹具装载器WHL搬出,向分离冷却单元80搬送。在分离冷却单元 80中,因接合而成为层叠基板的半导体晶片W被从晶片夹具WH中取出(步骤Sl 10)。从晶片夹具WH中取出的层叠基板由晶片装载器WL回收到层叠基板用暂存盒85 中(步骤S111)。另外,与层叠基板分离了的晶片夹具WH由晶片夹具装载器WHL送回晶片夹具暂存盒30(步骤S112)。像这样,通过在半导体晶片W向晶片夹具WH上的搭载之前,将半导体晶片W及晶 片夹具WH分别独立地预对准,就可以将搭载于晶片夹具WH上的半导体晶片W的位置不正 抑制在一定的范围中。这样,就可以缩短高精度的正式对准的作业时间,提高层叠基板制造
等的生产率。图4a是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俯视图。另外,图4b是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侧视 图。晶片预对准装置20具有第一 XY θ载台25、真空吸盘23、第一激光光波干涉式测 长仪(以下记作第一干涉仪)22、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及晶片预对准控制装置21。如图 中以箭头ARR所示,第一 XY θ载台25被伺服控制,沿X方、Y方向及θ方向移动及旋转。真空吸盘23利用未图示的真空泵使半导体晶片W吸附或脱离。而且,第一 XY θ 载台25具有未图示的顶升销钉,在与晶片装载器WL交接时具有将半导体晶片W抬起的功 能。在真空吸盘23吸附了半导体晶片W的情况下,半导体晶片W就与第一 XY θ载台25 — 起移动或旋转。在装填在晶片预对准装置20中的半导体晶片W上,形成数十个(shot) 数百个 左右的半导体芯片区域CH。另外,在其周围的一部分具有表示半导体晶片W的结晶方向性 的凹槽NC。此外,半导体晶片W具有在光刻工序中使用的多个对准标记AM。对准标记AM 被以十字形或圆形制成。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的倍率为大约等倍到10倍左右,根据需要也可以具备自动 对焦机构。第一 XY θ载台25沿X及Y方向移动,以便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可以观察对 准标记ΑΜ,即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被固定,使对准标记AM到达其正下方。这样,就可以将 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自身的位置作为基准,将半导体晶片W对位。而且,虽然在本实施方 式中,使用在光刻工序中使用的对准标记AM来进行半导体晶片W的预对准,然而也可以使 用其他的标记。第一干涉仪22随时监视第一 XY θ载台25的位置。由第一干涉仪22检测出的第 一 XY θ载台25的位置被送向晶片预对准控制装置21。另外,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观察 到的对准标记AM的位置信号也被送向晶片预对准控制装置21。基于这些第一 XY θ载台25的位置及对准标记AM的位置,晶片预对准控制装置21 计算半导体晶片W从规定位置起沿X方向、Y方向及θ方向偏移了多少的量,使第一ΧΥΘ 载台25移动及旋转,以消除该偏移。这样,预对准了的半导体晶片W就在从设计基准值起 一定的范围中,例如30 μ m左右以下的范围中被对位。对位了的半导体晶片W被解除真空吸盘23的真空吸附,由顶升销钉升高。晶片装 载器WL保持着该对位了的半导体晶片W,为搭载到晶片夹具WH上而搬送。而且,晶片预对准控制装置21也可以使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观察2个以上、例 如10个左右的对准标记AM。这样,在设计上的对准标记AM与利用晶片用对准照相机CAl 观察到的半导体晶片W上的实际的对准标记AM的关系中,可以按照使其重合误差无论是对 于哪个半导体芯片区域CH都在平均上变小的方式,使用最小二乘法来修正设计上的半导 体芯片区域CH排列,求出实际的半导体芯片区域CH的位置。此种方法的详情公开于日本 特开昭62-44429号公报中。
这里,晶片预对准装置20还具有固定于预先确定了的位置上的第一定位杆27。下面,参照图5a及图5b,对晶片装载器WL将半导体晶片W从晶片预对准装置20中搬出时的 动作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第一定位杆27及晶片装载器WL的作用的俯视图。另外,图5b是表 示第一定位杆27及晶片装载器WL的作用的侧视图。晶片装载器WL具有叉部FO及手柄WHA。此外,在手柄WHA中,具有将叉部FO及手 柄WHA定位的定位臂部AA。定位臂部AA具有与第一定位杆27的直径匹配的凹部AA1,被 与载放于叉部FO中的半导体晶片W冲突地配置。另外,定位臂部AA具有朝向凹部AAl引 导第一定位杆27的锥形部AA2。当为了接收预对准了的半导体晶片W而将手柄WHA接近晶片预对准装置20时,通 过使定位臂部AA抵接于第一定位杆27,就可以使手柄WHA停止在一定的位置。手柄WHA由 于是从补偿了半导体晶片W的位置不正的第一 XY θ载台25中接收半导体晶片W,因此在 仍旧保持对位了的半导体晶片W的状态的同时,接收、搬送半导体晶片W。当第一定位杆27 进入手柄WHA时,手柄WHA沿XY方向移动,而由于其移动量很小,因此该移动量被多关节机 械手的关节部分吸收。图6a是表示其他的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图6b是表示与图 6a相同的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结构的侧视图。该晶片预对准装置20具备绕着垂直的轴旋转的θ载台29、在θ载台29的径 向与θ载台29的旋转轴正交地配置的线传感器SS。当晶片装载器WL将半导体晶片W载 放于θ载台29上时,线传感器SS就移动到半导体晶片W的周缘部,利用线传感器SS观察 半导体晶片W的周缘部。而且,虽然θ载台29也具备晶片用顶升销钉及真空吸盘等,然而 省略图示。图6c是说明图6a及图6b所示的晶片预对准装置20的动作的波形图。由于当保 持有半导体晶片W的θ载台29旋转时,半导体晶片W的缘部的径向的位置就会连续地变 化,因此线传感器SS输出图6c的上段所示的波形的信号。与之不同,晶片预对准控制装置21进行上述的信号的一阶微分,得到图6c的下段 所示的信号。这里,如果一阶微分信号是水平的直线状,则判明是半导体晶片W的中心与θ 载台29的旋转轴一致的状态。另外,由于是利用一阶微分,检测半导体晶片W的凹槽NC的 位置,因此根据从检测出凹槽NC的位置起的θ载台29的旋转量来判断半导体晶片W的朝 向。利用这些处理,以θ载台29的旋转轴作为基准,判断半导体晶片W被保持于何种 位置。所以,例如在将半导体晶片W搭载于晶片夹具WH上的情况下,通过按照消除半导体 晶片W的位置不正的方式使晶片夹具WH位移,就可以将半导体晶片W以对齐晶片夹具WH 的状态搭载。图7a是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俯视图。另外,图7b是与图7a相同的晶片预 对准装置40的侧视图。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具有第二 XY θ载台45、真空吸盘43、第二激光光波干涉 式测长仪(以下记作第二干涉仪)42、晶片夹具用对准照相机CA2及晶片夹具预对准控制装 置41。如图中以箭头ARR所示,第二 ΧΥΘ载台45被伺服控制,沿X方向、Y方向及θ方向移动及旋转。真空吸盘43利用未图示的真空泵使半导体晶片W吸附或脱离。而且,第二 XY θ 载台45具有未图示的顶升销钉,在与晶片夹具装载器WHL交接时具有抬起晶片夹具WH的 功能。此外,第二 XY θ载台45在具有用于穿过形成于晶片夹具WH上的3个孔部而交接半 导体晶片W的晶片用顶升销钉46的真空吸盘43吸附了晶片夹具WH的情况下,晶片夹具WH 与第二 XY θ载台45 —起移动或旋转。装填在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中的晶片夹具WH例如是利用作为绝缘体的铝陶瓷 制成圆盘状,表面被研磨得很平滑。另外,在周缘部的一部分具有缺口部NT。另外,在晶片夹具WH的内部嵌设有在将半导体晶片W静电吸附时施加电压的施加 电极EL。第二 ΧΥΘ载台45设有产生对施加电极EL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DC。在对 施加电极EL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晶片夹具WH将半导体晶片W静电吸附而保持。此外,晶片夹具WH在其周缘部附近具有基准标记FM0基准标记FM被相对于晶片 夹具WH的中心对称地设有一对,是在透明的石英玻璃上作为十字形或圆形的标记形成的。 晶片夹具WH的设有基准标记FM的区域形成贯穿晶片夹具WH的开口部,可以从晶片夹具WH 的表背面观察基准标记FM。固定于所给的位置的晶片夹具用对准照相机CA2的倍率为大约等倍到10倍左右, 根据需要也可以具备自动对焦机构。第二 XY θ载台45沿X方向及Y方向移动,以便晶片 夹具用对准照相机CA2可以观察基准标记FM,即,使基准标记FM到达晶片夹具用对准照相 机CA2的正下方。这样,就可以将晶片夹具用对准照相机CA2的位置作为基准,将晶片夹具 WH对位。第二干涉仪42随时监视第二 XY θ载台45的位置。由第二干涉仪42检测出的第 二 XY θ载台45的位置被送向晶片夹具预对准控制装置41。另外,晶片夹具用对准照相机 CA2观察到的基准标记FM的位置信号也被送向晶片夹具预对准控制装置41。基于这些第二 XY θ载台45的位置及基准标记FM的位置,晶片夹具预对准控制装 置41计算晶片夹具WH从规定位置起沿X方向、Y方向及θ方向偏移了多少的量,使第二 XY θ载台45移动及旋转,以消除该偏移。这样,预对准了的晶片夹具WH就在从设计基准值 起一定的范围中,例如30 μ m左右以下的范围中被对位。对位了的晶片夹具WH在该位置上待机至搭载上半导体晶片W。如前说明所示,半 导体晶片W由于在晶片预对准装置20中以被对位的状态搬送,因此在搭载于对位了的晶片 夹具Wl上的情况下在半导体晶片W及晶片夹具Wl之间产生的位置不正就被压缩在一定的 范围中,例如IOOym左右以下的范围中。这里,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还具有固定于预先确定的位置的第二定位杆47。虽 然图示省略,然而通过使搬送半导体晶片W的晶片装载器WL的定位臂部AA抵接第二定位 杆,晶片装载器WL就会在所给的位置停止而将半导体晶片W搭载于晶片夹具WH上。图8是其他的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的俯视图。该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具 有载放晶片夹具WH的工作台49、从侧面抵接搭载于工作台49上的晶片夹具WH的3根抵 接销钉AP。抵接销钉AP如图中空白的箭头所示,沿工作台49的径向独立地移动,从侧端面推压晶片夹具WH。这样,就可以在工作台49上使晶片夹具WH沿任意的方向移动。
另外,工作台49绕着垂直于图的纸面的轴旋转。这样,不仅使晶片夹具WH的中心 吻合,还使1个抵接销钉AP进入晶片夹具WH的缺口部NT。这样通过将至少3根抵接销钉 AP抵接晶片夹具WH,就可以进行预对准。此外,也可以将如上所述的抵接销钉AP中的1根或2根固定于预先确定的位置。 这样,通过将晶片夹具WH向该固定了的抵接销钉AP推压,就可以将该抵接销钉AP的位置 作为基准,很简单地将晶片夹具WH预对准。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然而在晶片预对准装置 20中设有与图8所示的抵接销钉AP相同的对位构件,通过使半导体晶片W抵接对位构件, 就可以进行半导体晶片W的预对准。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然而与图6a 图6c所示的晶片预对准装置20相同,将工 作台49设为θ载台,并且设有线传感器SS,也可以基于晶片夹具WH的偏心量和旋转量检 测出位置不正。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另一个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的结构的图。该晶片夹具预对准 装置包括设于晶片夹具暂存盒30中的缺口用定位杆32及缘部用定位杆34。缺口用定位杆 32及缘部用定位杆34在晶片夹具暂存盒30的内部被固定于预先确定的位置。因此,在将晶片夹具WH收纳于晶片夹具暂存盒30中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使缺口用 定位杆32进入晶片夹具WH的缺口部ΝΤ,使缘部用定位杆34抵接晶片夹具WH的缘部的方 式将晶片夹具WH推入,就可以将缺口用定位杆32及缘部用定位杆34的位置作为基准,利 用简单的结构将晶片夹具WH以一定的精度对位。而且,缺口用定位杆32及缘部用定位杆34的配置并不限于晶片夹具暂存盒30。 例如,也可以在后述的定位器50的载台上设置缺口用定位杆32及缘部用定位杆34而执行 预对准。如上所述的预对准是利用简洁的操作在短时间内执行的。因此,不会有因执行预 对准而使层叠基板制造工序整体的生产率降低的情况。图10是表示载放有半导体晶片W的晶片夹具WH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半导体 晶片W上形成有对准标记。另外,晶片夹具WH具备基准标记FMo可以相对于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将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定位于规 定范围内。利用以上操作,晶片夹具WH上的半导体晶片W相对于设计基准值而言,包括WL 的误差在内被定位于100 μ m以下的范围中。图11是表示执行与图3所示的一连串的工序的步骤S107相当的阶段而使半导体 晶片贴合的定位器50的结构的示意图。定位器50具有第三激光光波干涉式测长仪(以下 记作第三干涉仪)52、第一工作台54、第二工作台56及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第一工作台54及第二工作台56具有相互面对的水平的保持面。在第一工作台54 中,固定保持有第一半导体晶片W的第一晶片夹具WH。另外,在第二工作台56中,固定保持 有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第二晶片夹具WH。另外,第一工作台54由第一驱动装置55支承而微动。第二工作台56由第二驱动 装置53支承,至少沿X、Y方向移动。第二工作台56的移动量由第三干涉仪52监视。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可以将由第一工作台54保持的第一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调整为位于光学系统的物面处,从晶片夹具WH的背面观察该基准标记FM0另外,高精 度对准照相机CA3对于由第二工作台56保持的第二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或由该晶片夹具WH保持的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是从它们的表面侧观察的。而且,从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到第一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的距离与到第 二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的距离相互不同。因此,在观察双方的基准标记FM的情况下,要 使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位置移动,或使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变化。另外,而且虽然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具有20倍左右的倍率,然而与高倍率对应 地视野会变窄。具体来说,例如具有400μπιΧ400μπι左右的视野。但是,由于利用晶片预 对准装置20及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将半导体晶片 W及晶片夹具WH预对准,因此基准标 记FM或对准标记AM就会可靠地进入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视野内。由第三干涉仪52检测出的第二工作台56的位置被送向定位器控制装置51。另 夕卜,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观察到的对准标记AM及基准标记FM的位置信号也被送向定位 器控制装置51。定位器控制装置51基于这些信号,向第一驱动装置55或第二驱动装置53 发送驱动信号。对于使用了定位器50的半导体晶片W的定位工序说明如下。利用晶片夹具装载 器WHL搬入定位器50的第一晶片夹具WH最初固定于第二工作台56上。定位器50使用高 精度对准照相机CA3及第三干涉仪52,求出第一晶片夹具WH上的基准标记FM与由晶片夹 具WH保持的第一半导体晶片W的位置关系。像这样,被计测出基准标记FM及对准标记AM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一晶片夹具 WH及第一半导体晶片W由晶片夹具装载器WHL反转而移向第一工作台54。由于已经判断 出第一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及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的位置关系,因此如果 从第一晶片夹具WH的背面利用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检测出基准标记FM的位置,则可以 判断出第一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的位置。接下来,晶片夹具装载器WHL将保持有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第二晶片夹具WH搬入 空出的第二工作台56而固定。定位器控制装置51使第二驱动装置53动作,在利用第三干 涉仪52计测第二工作台56的位置的同时,使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观察第二晶片夹具WH 的基准标记FM0此后,定位器控制装置51使第二半导体晶片W上的对准标记AM依次向高 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视野内移动,利用第三干涉仪52计测第二工作台56的位置。这样 就确定出基准标记FM或各对准标记AM的位置关系。在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中在视野内配置有与其光轴的位置关系已经确定的指 标。更具体来说,具备配置于与显微镜的像面共轭的位置的指标。这样,如果观察高精度对 准照相机CA3的视野内的像,则可以求出基准标记FM与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光轴的位
置关系。另外,根据基准标记FM相对于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指标的位置确定出基准标 记FM的位置。由于半导体晶片W上的对准标记AM与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的位置关 系已经被测定出,因此就可以将基准标记FM作为基准,确定半导体晶片Wl的对准标记AM 的位置。当定位器50检测出借助基准标记FM检测到的第一半导体晶片W上的对准标记AM 的位置与第二半导体晶片W上的对准标记AM的位置时,即调整该第一半导体晶片W及第二 半导体晶片W的重合位置。此时,定位器控制装置51按照使第一半导体晶片W与第二半导 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的位置误差达到最小的方式,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定位器控制装置51基于该结果使第二工作台56移动。而且,虽然是根据2片晶片W上的对准标记AM的位置关系进行最佳化处理,然而 也可以将使半导体晶片W重合的位置及半导体晶片W的姿势预先设定为基准坐标系,求出 各半导体晶片W的位置和姿势。该情况下,对准标记AM的位置在2片半导体晶片之间可以 不同。此外,由于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可以直接地观察固定于第二工作台56上的半导 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因此对于第二晶片夹具WH,也可以不观察基准标记FM地执行定 位。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晶片夹具,也可以使用没有基准标记FM的晶片夹具 WH。此外,由于第二工作台56的位置是由第三干涉仪52精密地观测的,因此无需观察第二 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就可以知道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位置。当第一、第二半导体晶片W的位置关系被确定时,定位器控制装置51利用第二驱 动装置53使2个半导体晶片W相互靠近。此时,定位器控制装置51利用第三干涉仪52测 定所要移动的第二工作台56的XY面内的变动,按照压缩在规定的偏差的范围内的方式,一 边向第二驱动装置53反馈一边使之靠近。像这样,第一半导体晶片W及第二半导体晶片W在被相互定位的状态下贴合。但 是,由于在该状态下,第一半导体晶片W及第二半导体晶片W并未被粘接,因此使第一晶片 夹具WH和第二晶片夹具WH夹住或粘接,保持定位好的状态。被相互夹住的第一晶片夹具 WH及第二晶片夹具WH由晶片夹具装载器WHL从定位器50向加压装置70搬送。而且,晶片预对准装置20及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中的半导体晶片W及晶片夹 具WH的预对准的精度低于在定位器50中最终求出的精度。但是,由于利用各预对准,将半 导体晶片W及晶片夹具WH在各预对准的精度的范围内对位,因此基准标记FM或对准标记 AM就会以高概率出现在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狭窄的视野内。另外,由于在半导体晶片W及晶片夹具WH被分别独立地预对准后,将半导体晶片W 搭载于晶片夹具WH上,因此可以防止在第一工作台54中的基准标记FM及对准标记AM的 检测中花费很多时间。所以,就可以使层叠基板制造的生产率提高。另外,由于在半导体晶片W及晶片夹具WH被分别独立地预对准后,将半导体晶片 W搭载于晶片夹具WH上,因此如前所述,可以将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与晶片夹具WH 的基准标记FM的相对的位置不正的大小压缩在规定的范围内。在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与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的位置不正的大小 例如超过定位器50的第三干涉仪52的可以测定范围的情况下,在为了用定位器50将两个 半导体晶片W定位而移动第二工作台56时,就无法用第三干涉仪52测定第二工作台56的
移动量。另外,当各半导体晶片WH的对准标记AM相对于各自对应的各基准标记FM沿相同 方向以大致相同的量偏移时,则在为了将两个半导体晶片WH贴合而使之相面对的状态下 对准标记AM间的偏移量就会达到大约2倍,因此在对准标记AM相对于基准标记FM的偏移 量如上所述很大的情况下,为了将两个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定位就需要使第二工作 台56大幅度移动。由此,利用定位器50的作业变得烦杂,导致生产率的降低。与之不同,根据本发明,如前所述,由于可以将位置不正的大小压缩在规定的范围 内,因此通过将上述规定的范围设定为第二工作台56的移动量不超过干涉仪52的可以测定方法的范围,就可以防止无法实现利用干涉仪52的测定的情况。另外,可以防止由对准标记AM相对于基准标记FM大幅度偏移造成的生产率的降低。另外,由于可以防止第一工作台54中的基准标记FM及对准标记M的检测不顺利 地结束,因此还可以提高层叠基板相对于作为材料的半导体晶片W的材料利用率。此外,可 以避免作为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使用视野大的大型显微镜的情况。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加压装置70的结构的图。加压装置70具有一对冲压构件 72、设于各个冲压构件72上的加热部74。冲压构件72通过使相互面对的推压面接近,而将夹于其间的半导体晶片W及晶片 夹具WH加压。加热部74通过将例如由电热线产生的热经由与晶片夹具WH接触的冲压构 件72传递而将半导体晶片W加热。这样,就可以使贴合了的一对半导体晶片W永久地粘接, 形成多层基板。而且,也有如下的情况,即,加压装置70通过不加热而利用加压气缸施加规定时 间的规定的压力,将半导体晶片W上的作为电极的Cu等金属焊盘之间接合。另外,还有向 半导体晶片W之间注入树脂而使之粘接的情况。例如,日本特开2002-64266号公报使用等 离子体、离子束、原子束、自由基束、或激光不将半导体晶片加热地将金属焊盘之间结合。而且,虽然在上述的方式中,将晶片预对准装置20及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40独立 地设置,然而例如也可以在定位器50的第二工作台56中执行晶片夹具的预对准。另外,也 可以在相同的第二工作台56中,在晶片夹具WH上搭载半导体晶片W。此外,如参照图9已经说明的那样,也可以在晶片夹具暂存盒30中执行晶片夹具 WH的预对准。利用此种方式,也可以缩小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的设置面积。另外,虽然在上述的方式中,给出定位器50具备可以观察固定于第二工作台56上 的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的高精度对准照相机CA3的例子,然而也可以取而代之,将 分别具备用于观察第一工作台54上的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照相机及用于观察第二工作台 56上的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照相机的定位器应用于本发明中。该情况下,由于可以利用上 述各对准照相机直接观察各半导体晶片W的对准标记AM,因此在利用定位器50的定位时, 可以不将基准标记FM作为基准,而将对准标记AM作为基准,进行两个半导体晶片W的定 位。所以,在该情况下,可以不需要第一晶片夹具WH及第二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在 不设置第一晶片夹具WH及第二晶片夹具WH的基准标记FM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图9所 示的晶片夹具预对准装置来进行第一晶片夹具WH及第二晶片夹具WH的预对准。另外,虽然在上述的说明中,例示了层叠基板制造装置100,然而本发明的定位方 法对于在半导体装置的制造过程中用于光刻的曝光装置中的被曝光基板及标线片等图案 形成基板的定位也是有效的。
权利要求
一种定位装置,是将具有对准标记的基板定位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基板对齐于第一基准位置的第一对位部;在保持所述基板之前将基板保持构件对齐于第二基准位置的第二对位部;在将所述基板保持于所述基板保持部后,检测所述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具有检测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的对准标记检测部, 利用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位置的精度高于利用所述对准标记检测部检测位置的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对位构件,其中该对位构件通过抵接于基板而将该基板对齐于所 述第一基准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对位构件,其中该对位构件通过抵接于向所述第一对位部搬入基 板的搬送装置,而将由所述搬送装置搬送的所述基板对齐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部通过抵接于所述搬 送装置,而将由所述搬送装置搬送的所述基板与所述基板保持构件对齐而使所述基板搭载 于所述基板保持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具有检测基板的外 形的外形检测部,根据所述外形检测部检测出的基板的外形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的关系将 该基板对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部具有检测设于基板保持构件的基准标记的位置的基准标记检测部, 利用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位置的精度高于利用所述基准标记检测部检测位置的精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标记配置于由所述基板保 持构件保持的所述基板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对位构件,其中该对位构件通过使基板保持构件抵接而将该基板 保持构件对齐于所述第二基准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对位构件,其中该对位构件通过抵接于向所述第二对位部搬入 基板保持构件的搬送装置,而将由该搬送装置搬送的基板保持构件对齐于所述第二基准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部包括显微镜,其中该显微镜具有比利用所述第一对位部进行的对位的 容许误差与利用所述第二对位部进行的对位的容许误差的合计更大的视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部利用所述显微镜 从基板保持构件的表面及背面观察设于基板保持构件的基准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部通过检测搭载于具有基准标记的基板保持构件的基板的对准标记、和该基板保持构件的基准标记,从而检测出该对准标记与该基准标记的相对位置关系。
14.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 在利用所述定位装置将分别具有对准标记的一对基板相互定位于相同的位置后相互贴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基板的一方根据搭载了该一方的基板的基板保持构件的基准标记的位置进 行定位,所述一对基板的另一方根据该另一方的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进行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基板的一方根据搭载了该一方的基板的基板保持构件的基准标记的位置进 行定位,所述一对基板的另一方根据将该另一方的基板及保持该另一方的基板的基板保持构 件一起支承的载台的移动量进行定位。
17.一种层叠基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利用所述定位装置将分别具有对准标记的一对基板相互定位于相同的位置后相互贴 合的贴合部;对所述已贴合的所述一对基板加压而将所述一对基板永久地接合的加压部。
18.—种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 利用所述定位装置将具有对准标记的图案形成基板及具有对准标记的被曝光基板的至少一方定位。
19.一种定位方法,是将具有对准标记的基板定位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基板对齐于第一基准位置的第一对位阶段;在将所述基板保持之前,将基板保持构件对齐于第二基准位置的第二对位阶段; 在将所述基板保持于所述基板保持部后,检测所述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的位置检测 阶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具有对准标记的基板对位的定位装置,具备将基板对齐第一基准位置的第一对位部、在保持所述基板之前将基板保持构件对齐第二基准位置的第二对位部、在将所述基板保持于所述基板保持部中后检测所述基板的对准标记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根据本发明,可以缩短定位装置的定位动作的执行时间。
文档编号H01L21/027GK101828250SQ20088011163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田中康明, 真田觉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