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孔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730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孔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孔接触器。特别涉及弹性地连接在极小的平板状的接头片(tab)接触器上的、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插孔接触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紧凑的摄像用电子设备中内置有小型电动机。这样的小型电动机一般具有一对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以下称为输入端子)。另外,通过向这些输入端子供给电力,能够驱动小型电动机。
例如,在如上所述的小型电动机的输入端子上,直接锡焊地连接有电线的终端。另外,在设置于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的通孔中插入输入端子,并通过锡焊将输入端子与该通孔接合在一起。在紧凑的摄像用电子设备中,多使用多分支的可折叠的柔性基板,该柔性基板连接以小型电动机为代表的、内部的电气电子元件。
将小型电动机的输入端子直接锡焊接合在柔性基板上这一过程难以实现自动化。这是因为,当在能够进行自动锡焊的回流炉中收纳小型电动机和柔性基板时,小型电动机会被加热。其结果为,不得不依赖于利用熟练的手工作业进行的锡焊。而且,这妨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针对这样的现状,发明了能够将柔性基板容易装卸地连接在小型电动机上的、具有通用性并且能够降低成本的小型电动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5 — 11514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图23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小型电动机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组装图。本申请的图23相当于专利文献1中的图2。在图23中,小型电动机80具有形成为有底中空筒状的外壳81。在外壳81中内置有由未图示的电枢和换向器构成的转子。绝缘性的端板82安装在外壳81的后端部。
在图23中,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换向器电连接的一对电刷臂(未图示)的一端作为输入端子83,从端板82凸出。此外,将转子的一端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圆柱状的轴支承部84从端板82鼓出。在轴支承部84的外周上隆起有圆环状的凸起部84a。
在图23中,连接器单元90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壳体9K和紧固在壳体91上的形成为大致圆弧的带板状的一对接触器92、 92。在壳体91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未图示的印刷基板的开口 91a。此外,在壳体91的中央,形成有与轴支承部84配合的圆形的孔91b。在孔91b的两翼上设置有一对矩形的插入孔91c、 91c。
在图23中,在接触器92的一端侧具有弯折形成的、可插入到与开口91a连通的配合孔(未图示)中的夹持片92a,在接触器92的另一端侧具有弯折形成的、可插入到插入孔91c中的接触片92c。如果将在壳体91上组装有一对接触器92、 92而成的连接器单元90安装到端板82上,则输入端子83和接触器92导通。此外,当从开口 91a插入印刷基板时,该印刷基板的端部被一对夹持片92a、 92a夹持,所以该印刷基板和接触器92导通。
这样,关于专利文献1的小型电动机,在将连接器单元安装在小型电动机的端板上之后,仅通过将印刷基板(例如FPC (Flexible Print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端缘部插入到连接器单元中这一简单操作,就能够将印刷基板可靠地安装在小型电动机上。此外,由于印刷基板相对于连接器单元能够装卸,因此针对不同电路规格的印刷基板的变更也极其容易,能够提高作为装配者的用户一方的维护性。
但是,近年来的紧凑的摄像用电子设备过密地安装有内部的结构构件。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没有将带壳的接触器设置到小型电动机上的空间,带壳的接触器难以被作为装配者的用户一方所接受。追求这样的插孔接触器不将接触器保持在壳体上,而是将裸露(Bare)的接触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并能够与小型电动机的输入端子连接。
特别是,近年来的摄像用电子设备正向更加紧凑的方向发展。因此,例如使用于紧凑的摄像用电子设备中的小型电动机的外径为8mm左右。而且,输入端子的凸出长度形成在lmm以下。目卩,追求能够连接在极小的接头片接触器上的高度低(安装高度低)的插孔接触器。
此外,为了将插孔接触器以小接触电阻连接在小型电动机的输入端子上,优选在该输入端子上实施镀金。但是,为了降低小型电动机的制造成本, 一般不会在输入端子上实施镀金。输入端子的金属板是纯净的、或者最多也只是实施了镀锌或镀锡的程度。因此,为了确保不超过一定大小的接触电阻,插孔接触器追求接触压力大的结构。
另外,在将该插孔接触器安装到印刷基板上时,插孔接触器优选具有自动组装容易的结构,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以上内容可以说是本发明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极小的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弹性连接的插孔接触器,该插孔接触器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而不具有壳体,该插孔接触器具有高接触压力,高度低并且自动组装容易。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将裸露的插孔接触器形成为一对反转臂和波纹形臂相对置的结构,找到了能够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并据此发明出如下所述的新的插孔接触器。
(1) 一种插孔接触器,其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部,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基板上;和接触器连接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连接,上述基底部具有开口,其设置在中央部,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在该开口中; 一对第一引脚部,它们与该基底部大致平行地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朝着第一两翼的方向延伸,并且能够锡焊接合在上述印刷基板上;和一对第二引脚部,它们与该基 底部大致平行地从与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延伸,并且能 够锡焊接合在上述印刷基板上,上述接触器连接部具有 一对第一弯折 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并且与上述接头 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一反转臂,它们由这些第 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折而成,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该一对第
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 一对第二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
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和一对第二反转臂, 它们从这些第二弯折片的前端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 上述开口反转,在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上述接头 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在上述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 面,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上滑动。
发明(1)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 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而且,插孔接触器包括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 部和接触器连接部。基底部设置在印刷基板上。接触器连接部设置在基 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接头片接触器连接。
基底部是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在本说明书中,将基底部的横向侧部 称为第一两翼,将基底部的纵向侧部称为第二两翼。
基底部具有开口和一对第一引脚部及一对第二引脚部。开口设置在 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贯穿插入接头片接触器。 一对第一引脚部大致平 行地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朝着第一两翼的方向延伸,并且能够锡焊接合在 印刷基板上。 一对第二引脚部与基底部大致平行地从与第一两翼大致正 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延伸,并且能够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上。
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和一对第一反转臂。 一对第一弯 折片由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 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一反转臂由一对第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 折而成,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 隔开预定距离,并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此外,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二弯折片和一对第二反转臂。 一对第二弯折片由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二反转臂从一对第二弯折片的前端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开口反转。
另外,在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接头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在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上滑动。
这里,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例如可以是小型电动机上具有的输入端子,也可以是作为接触部为细长板状的插头接触器的接头片接触器,也可以是具有己倒角的插入部分的、截面为长方形的、没有弹性的刀形
接触器(blade contact),还可以是也被称为紧固片(fasten tab)的插片(maletab)。接头片接触器是与该插孔接触器连接的配对侧接触器,既可以压力固定电线,也可以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刀形接触器可以安装在壳体上。
所谓插孔接触器与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可以是电气式和机械式地连接,并包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意思。插孔接触器至少具有弹簧片,通过该弹簧片弹性按压接头片接触器,能够进行电气式和机械式的连接。
印刷基板可以是硬质的刚性基板,也可以是软质的柔性基板,将插孔接触器安装到该印刷基板上。所谓将插孔接触器安装到印刷基板上,包括将插孔接触器安装到印刷基板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插孔接触器的引脚部在回流器中通过锡焊接合固定到印刷基板上。该表面安装技术(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适于自动化安装。
柔性基板可以作为代替电线的扁平型柔性电缆发挥作用,这样的扁平型柔性电缆被称为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或FFC (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型电缆)。通过将插孔接触器安装到柔性基板上,能够实现所谓的电线对电线连接用连接器和电线对印刷基板连接用连接器。通过将插孔接触器安装到刚性基板上,能够实现印刷基板对印刷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发明(1)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不具备壳体,而是将如下所述地展开的金属板弯折成形而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另外,通过将插孔接触 器安装到印刷基板上,能够使该插孔接触器作为印刷基板用连接器发挥 作用。
所谓将基底部设置在印刷基板上,未必意味着基底部的底面与印刷 基板的表面抵接。另外,未必意味着基底部的底面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 上。例如,第一和第二引脚部形成为从基底部的底面带有阶梯差地高出, 将第一和第二引脚部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上。这样,通过锡焊接合热容 量小的第一和第二引脚部,不会被热容量大的插孔接触器主体吸热,保 障了锡焊接合强度。
设置在基底部的中央部的开口优选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横截面积相比 足够大,开口可以开设成四角是圆弧状的长方形,也可以在开口的长度 方向的中央部开设切口,使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到该开口中。在印刷 基板上,可以设置与基底部的开口形状相同的开口,将接头片接触器从 印刷基板向接触器连接部进行插入。
所谓贯穿插入,是指插入并通过,接头片接触器无需与基底部的开 口配合,例如,通过一对第二带板片来限制接头片接触器的宽度方向的 动作。基底部的开口可以是所谓的贯通孔。
所谓一对第一引脚部与基底部大致平行地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朝着基 底部的第一两翼的方向延伸,不排除一对第一引脚部翼从基底部的底面 带有阶梯差地延伸。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引脚部优选呈线 对称地延伸,该一对第一引脚部由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向彼此相 反的方向延伸而构成。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大部分作为后述的一对第一 弯折片进行弯折。
所谓一对第二引脚部与基底部大致平行地从与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 第二两翼的一方延伸,不排除一对第二引脚部从基底部的底面带有阶梯 差地延伸。 一对第二引脚部优选由第二两翼的一方的两端部局部地延伸 而构成,在第二两翼的一方的中央部弯折出后述的第四弯折片。
优选一对第一 弓I脚部和一对第二引脚部充分地分离,通过将向相反 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引脚部和向一个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引脚部配置成向基底部的三个方向延伸,能够使插孔接触器的姿势稳定。
一对第一弯折片可以由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该一 对第一弯折片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一弯
折片优选延伸至与后述宽度宽的一对第三弯折片相同的高度,从而能够 使该插孔接触器的高度降低。
一对第一反转臂可以由一对第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折而成,该一对 第一反转臂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另外, 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 此可以隔开预定的距离, 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 部反转。
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可以以与接头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 的方式隔开预定的距离,优选的是, 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以能够配 置后述的一对第二带板片的方式彼此隔开预定的距离。另外, 一对第一 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朝向引导面延伸,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 导面上滑动。
一对第二弯折片可以由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该一 对第二弯折片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二反
转臂可以从一对第二弯折片的前端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进而向 设置于基底部的开口反转。优选一对第二反转臂的前端面未到达基底部 的底面。
另外,在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接头片接触器的一 个面接触的触点。在弯折加工前的展开板上,该触点可以是预先形成在 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的半球状的凸起,也可以是预先形成在一对 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的圆弧面。
此外,在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 个面在该引导面上滑动。此处, 一对第二反转臂被多重弯曲,以縮短从 固定端到有载荷作用的作用端的距离,由此,在从外部有力作用时(即, 在插入了接头片接触器时),该一对第二反转臂作为能够忽视其变形的刚 体发挥作用。
发明(1)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中, 一对第一反转臂和一对第二反转臂隔开预定距离地对置配置。也可以说是触点和引导面以不超过接头片 接触器的板厚的距离对置配置。当从基底部的开口插入接头片接触器时, 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引导面上滑动,同时使一对第一反转臂向外 侧移动。即, 一对第一反转臂能够弹性变形地挠曲。另外,作为弹性变 形的反作用,触点能够对接头片接触器附加预定的接触压力。
发明(1)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不具备壳体,而是将展开的金属板进 行多重弯折成形而构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由此实现了能够安装在印 刷基板上的、具有高接触压力的、能够与极小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的高 度低的结构。
(2) —种插孔接触器,其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够安 装在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 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部,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基板上;和接触器连接 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连接,上述 基底部具有开口,其设置在中央部,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在该 开口中; 一对第一销部,它们由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向该基底 部的相反侧延伸而构成,并且被插入到上述通孔中;和一对第二销部, 它们由与上述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 向该基底部的相反侧延伸而构成,并且被插入到上述通孔中,上述接触 器连接部具有 一对第一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 分弯折而成,并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一 对第一反转臂,它们由这些第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折而成,并向相互接 近的方向延伸,并且该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 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 一对第二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 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 平行地延伸;和一对第二反转臂,它们从这些第二弯折片的前端向该接 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上述开口反转,在上述一对第一反转 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在上 述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 该引导面上滑动。发明(2)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 够安装在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上。并且,插孔接触器包括大致矩形 的平板状的基底部和接触器连接部。基底部设置在印刷基板上。接触器 连接部设置在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接头片接触器连接。
基底部具有开口和一对第一销部。开口设置在基底部的中央部,用 于贯穿插入接头片接触器。 一对第一销部由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 大致平行地向基底部的相反侧延伸而构成,并且插入到印刷基板的通孔 中。
此外,基底部具有一对第二销部。 一对第二销部由基底部的与第一 两翼大致正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向基底部的相反侧 延伸而构成,并且插入到通孔中。
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和一对第一反转臂。 一对第一弯 折片由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 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一反转臂由一对第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 折而成,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 隔开预定距离,并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
此外,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二弯折片和一对第二反转臂。 一对 第二弯折片由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 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一对第二反转臂从一对第二弯折片的前 端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开口反转。
另外,在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接头片接触器的一 个面接触的触点。在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接头片接触器 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上滑动。
此处,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优选使用刚性基板,但不排除柔性 基板。所谓在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上安装插孔接触器,包括使销部 穿过通孔、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的相反面对销部进行锡焊接合的通孔安 装,也可以包括将销部加工成压配合端接部、并将该压配合端接部压入 到通孔中的无锡焊连接。利用自动安装机,能够使通孔安装或无锡焊连 接自动化。优选一对第一销部和一对第二销部充分地分离,并且优选一对第一 销部和一对第二销部配置成朝向基底部的三个方向延伸,以使插孔接触 器的姿势稳定。
发明(2)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不具备壳体,而是将展开的金属板多 重弯折成形而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由此实现了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 上的、具有高接触压力的、能够与极小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的高度低的 结构。特别优选利用于刚性基板。
(3) —种(1)或(2)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中,上述一对第一反 转臂的中央部形成为开口 ,以使上述一对弯折片的一个翼容易弯折。
关于发明(3)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优选将展开板中的一对弯折片 利用一对冲模(模具)弯折成直角,通过使第一反转臂的中央部沿着长 度方向开口,能够使宽度窄的一对弯折片的一个翼在不扭曲的情况下弯 折。
(4) 一种(1)至(3)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中,该 插孔接触器包括 一对第一带板片,它们由上述一对第二弯折片的两翼 弯折而成,并且相互对置;和宽度宽的一对第三弯折片,它们由这些第 一带板片弯折而成,并与上述基底部对置,这些第三弯折片的外表面形 成了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
发明(4)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包括一对第一带板片和宽度宽的一对 第三弯折片。 一对第一带板片由一对第二弯折片的两翼弯折而成,并且 相互对置。 一对第三弯折片由一对第一带板片弯折而成,并与基底部对 置。另外, 一对第三弯折片的外表面形成了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
将物品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自动安装机具有将物品用卡 爪卡紧的方式、和将物品用吸附爪真空吸附的方式。像插孔接触器这样 的细微物品几乎没有夹持部分,因而真空吸附方式是适合的,但是需要 有真空吸附的平面。因此,发明(4)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在一对第三弯 折片的外表面上形成了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构成了正适合于自动安装 机的结构。
(5) —种(1)至(4)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中,该插孔接触器包括一对第二带板片,该一对第二带板片由上述一对第二反 转臂的两翼弯折而成,并且相互对置,这些第二带板片限制上述接头片 接触器的宽度方向的动作。
一对第二带板片可以隔开预定距离,以比接头片接触器的宽度稍宽 的距离分离。在接头片接触器正确地插入在开口中的情况下,接头片接 触器能够从一对第二带板片之间通过。在将接头片接触器非正规地插入 到开口中的情况下,接头片接触器被一对第二带板片阻止,使得接头片 接触器难以通过。这样,通过利用一对第二带板片构成防护壁,能够对 非正规插入的接头片接触器进行保护。
此外, 一对第二带板片可以在内部配置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 从而还具有防止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向相反的方向不必要地远 离的功能。
(6) —种(1)至(5)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中,该
插孔接触器包括第四弯折片,其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的 中央部弯折而成,并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和第三反转臂,其从该第四弯折片的前端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 并朝向上述开口反转,该第三反转臂配置在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之间, 当插入上述接头片接触器时,该第三反转臂限制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后 退的动作。
发明(6)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包括第四弯折片和第三反转臂。第四
弯折片由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的中央部弯折而成,并与接头片接 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三反转臂从该第四弯折片的前端向 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朝向开口反转。并且,第三反转臂配置在 一对第一反转臂之间,当插入接头片接触器时,该第三反转臂限制一对 第一反转臂后退的动作。
发明(6)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中,由于第三反转臂限制了一对第一 反转臂的过量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一对第一反转臂的超过弹性限度的 塑性变形。
(7) —种(6)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中,该插孔接触器包括第四反转臂,该第四反转臂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 向上述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而且该第四反转臂与上述第三反转臂 对置,该第四反转臂的前端部卡定在设置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孔中, 以防止该接头片接触器的脱落。
发明(7)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中,通过将凸起卡定到设置于接头片 接触器的孔中,能够确认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位置。此外,还具有使接 头片接触器不容易从插孔接触器脱离的效果。
(8) —种(1)至(7)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中,该 插孔接触器由展开的金属板弯折成形而构成。
发明(8)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能够形成为将展开的金属板通过接触 器载体连接成链状而构成的链状接触器。
(9) 一种载带,其连着设有用于收纳(1)至(8)中的任一发明所 述的插孔接触器的凹部。
例如,载带由透明的带状塑料构成,并成形有收纳插孔接触器的多 个凹部。凹部形成为与插孔接触器的外形相吻合的形状,使收纳的插孔 接触器的姿势稳定。在搬送载带时,将载带巻成辊状,将凹部用覆盖带 封闭。在取出插孔接触器时,使载带平坦地展开,并将覆盖带剥离。通 过使用这样的载带,利用自动安装机(真空吸附方式)将插孔接触器取 出变得容易。
(10) —种柔性基板,其具有(I)至(8)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 孔接触器。
(11) 一种刚性基板,其具有(1)至(8)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 孔接触器。
(12) —种电子设备,其具有(1)至(8)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插 孔接触器。
(13) —种电子设备,其具有(10)所述的柔性基板。
(14) 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Ol)所述的刚性基板。 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不具备壳体,而是将展开的金属板多重
弯折成形而构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由此实现了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具有高接触压力的、能够与极小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的高度低的 结构。
此外,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孔接触器在一对第三弯折片的外表面 上形成了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因此构成了正适合于自动安装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孔接触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并以纵截面表示 主要部分。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并以横截面表示 主要部分。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是从下表面观察
插孔接触器的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后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俯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正视图。 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仰视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横剖视图,是沿图5中的P—P 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6中的Q— Q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6中的R— R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6中的T一 T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右侧视图。
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9中的S— S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局部视图,是沿图9中的V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1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弯折而成形之前的展开图。
图1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弯折成形之后的图,图17 (A)是俯视图,图17 (B)是右侧视图。
图1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一个使用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中配置有安装插孔接触器的印刷基板、和具有接头片接触器的小型电动机。
图19是在图12所示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中、插入有接头片接触器的状态的图。
图20是在图14所示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中、插入有接头片接触器的状态的图。
图2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该插孔接触器具有插入到通孔中的销部。
图22是将收纳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凹部连接起来的载带的立体外观图。
图2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小型电动机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组装图,小型电动机具有连接输入端子和印刷基板的连接器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孔接触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并以纵截面表示主要部分。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并以横截面表示主要部分。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体外观图,是从下表面观察插孔接触器的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后视图。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俯视图。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正视图。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仰视图。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横剖视图,是沿图5中的P-P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IO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6中的Q—
Q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 视图,是沿图6中的R—R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12是上述实施 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6中的T一T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剖 视图。图1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右侧视图。图14是上述实 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是沿图9中的S —S箭头方向观察到的 剖视图。图1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局部视图,是沿图9中的 V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1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弯折而成形之前的展开图。图 1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弯折成形之后的图,图17 (A)是俯视 图,图17 (B)是右侧视图。图1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 一个使用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中配置有安装插孔接触器的印刷基板、 和具有接头片接触器的小型电动机。
图19是在图12所示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中、插入有接头片接 触器的状态的图。图20是在图14所示的插孔接触器的纵剖视图中、插 入有接头片接触器的状态的图。图2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立 体外观图,该插孔接触器具有插入到通孔中的销部。图22是将收纳上述 实施方式的插孔接触器的凹部连接起来的载带的立体外观图。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插孔接触器(以下称为连接器)的结构。在图 1至图3中,连接器10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够安装在印 刷基板lp上。连接器10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部2和接触器连 接部3 (参照图4或图8)。基底部2设置在印刷基板lp上。接触器连接 部3设置在基底部2的中央部,并能够与接头片接触器连接。
在图1至图3中,基底部2具有开口21和一对第一引脚部2a、 2a。 开口 21设置在基底部2的中央部,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在该开口 21 中(参照图4或图8)。 一对第一引脚部2a、 2a与基底部2大致平行地向 彼此相反的方向沿基底部2的第一两翼的方向延伸,并能够锡焊接合在 印刷基板lp上。
此外,在图1至图3中,基底部2具有一对第二引脚部2b、 2b。 一对第二引脚部2b、 2b与基底部2大致平行地从与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第 二两翼的一方延伸,并能够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lp上。
在图1至图3中,接触器连接部3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和一 对第一反转臂3b、 3b。关于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它们由基底部2的 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并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 延伸(参照图13)。关于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它们由一对第一弯折 片3a、 3a的一个翼弯折而成,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前端部彼 此隔开预定距离,且向接触器连接部3的内部反转。
此外,在图1至图4中,接触器连接部3具有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和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关于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它们由基底 部2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 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12)。 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从一对第二弯折片 3c、 3c的前端向接触器连接部3的内部伸出,并朝向开口21反转(参照 图12)。 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的基端部相互结合(参照图IO)。
此外,在图1至图3中,在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端面上,设 置有与接头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3e (参照图12)。在一对第二 反转臂3d、 3d上,设置有引导面3f,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 面3f上滑动(参照图12)。
如图18所示,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可以是小型电动机80上具有 的输入端子83,下面将接头片接触器作为输入端子83进行说明,但是接 头片接触器并不限定于输入端子83。另外,在图18中,与作为现有技术 说明的图23的标号相同的结构物是同一结构物,因此省去说明。
在图1至图4中,连接器10不具备壳体,而是将如图16所示展开 的金属板即展开板100弯折成形而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另外,通过 将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基板lp上,能够使该连接器10作为印刷基板用
连接器发挥作用。
在图1至图4中,所谓将基底部2设置在印刷基板lp上,未必意味 着基底部2的底面与印刷基板lp的表面抵接。另外,未必意味着基底部 2的底面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lp上。如图5所示, 一对第一引脚部2a、2a形成为从基底部2的底面带有阶梯差地高出, 一对第一引脚部2a、 2a
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lp上。
此外,如图12所示, 一对第二引脚部2b、 2b形成为从基底部2的 底面带有阶梯差地高出, 一对第二引脚部2b、 2b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lp 上(参照图1)。
如图8所示,设置在基底部2的中央部的开口 21开口形成为与输入 端子83的横截面积相比足够大的(参照图19或图20)、四角为圆弧状的 长方形。此外,开口 2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开有切口。并且,在开口 21 中贯穿插入输入端子83 (参照图19或图20)。在图19和图20中,在印 刷基板lp上设置有与基底部2的开口 21的形状相同的开口 llp,输入端 子83从印刷基板lp朝向接触器连接部3插入。
在图1至图4中, 一对第一引脚部2a、 2a以从基底部2的底面带有 阶梯差的方式大致平行地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 一对第 一引脚部2a、 2a线对称地延伸,基底部2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向彼此相 反的方向延伸(参照图8)。
基底部2的第一两翼的大部分作为一对第一弯折片3a、3a而弯折(参 照图1)。 一对第一引脚部2a、 2a和一对第二引脚部2b、 2b配置成向基 底部2的三个方向延伸,从而,连接器10的姿势稳定(参照图8)。
在图1至图4中,关于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它们由基底部2的 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并且与输入端子83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 延伸(参照图19)。 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延伸至与后述的宽度宽的一 对第三弯折片4b、 4b相同的高度,能够使插孔接触器10的高度降低。
如图9所示,关于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它们由一对第一弯折片 3a、 3a的一个翼弯折而成,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 一对第一 反转臂3b、 3b的前端部彼此隔开预定的距离。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 的前端部向接触器连接部3的内部反转。
如图7或图15所示,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中央部开口形成为 大致矩形,以使一对弯折片3a、 3a的一个翼容易弯折。如下所述,连接 器10由展开板100弯折成形而成(参照图16)。在图16中,当将展开板100中的一对弯折片3a、 3a利用一对冲模 (模具)弯折成直角时,通过使第一反转臂3b的中央部沿着长度方向开 口,能够使宽度窄的一对弯折片3a、 3a的一个翼在不扭曲的情况下弯折。
在图9中,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端部彼此以与输入端子83 的一个面接触的方式离开预定的距离(参照图19)。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端部彼此以能够配置后述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的方式离开预定 的距离。并且,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端部都向引导面3f延伸,其 中,输入端子83的另一个面在引导面3f上滑动(参照图19)。
在图1至图4中,关于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它们由基底部2的 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输入端子83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 延伸(参照图19)。 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从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的 前端向接触器连接部3的内部伸出,并进一步向设置在基底部2上的开 口 21反转(参照图19)。 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的前端面未到达基底部 2的底面。
如图12所示,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端面向接触器连接部3 的内部伸出,并以画出圆弧的方式弯曲。能够将该弯曲后的顶点作为与 输入端子83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3e (参照图19)。触点3e也可以是在 进行弯折加工前的展开板100中、预先形成在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 上的半球状的凸起(参照图16)。
此外,在图1至图4中,在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上,设置有引导 面3f,输入端子83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3f上滑动(参照图19)。 一对 第二反转臂3d、 3d被多重弯曲,以縮短从固定端到有载荷作用的作用端 的距离,由此,在从外部有力作用时(即,在插入了输入端子83时), 该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作为能够忽视其变形的刚体发挥作用。
此外,在图1至图4中,连接器10具有一对第一带板片4a、 4a和 宽度宽的一对第三弯折片4b、 4b。如图5所示,关于一对第一带板片4a、 4a,它们由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的两翼(两侧)弯折而成,并且相互 对置(参照图10)。
如图6所示,关于一对第三弯折片4b、 4b,它们由一对第一带板片4a、 4a弯折而成,并且与基底部2对置(参照图11)。另外, 一对第三弯 折片4b、 4b的外表面形成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参照图l)。
另外,如图10所示,连接器10具有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关于 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它们由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的两翼弯折而成, 并且相互对置(参照图9)。 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能够限制输入端子 83的宽度方向的动作(参照图19或图20)。
此外,在图1至图4中,连接器10具有第四弯折片3h和第三反转 臂3j。关于第四弯折片3h,其由基底部2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的中央部 弯折而成,并且与输入端子83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20)。
如图14所示,第三反转臂3j从第四弯折片3h的前端向接触器连接 部3的内部伸出,并朝向开口21反转。并且,第三反转臂3j配置在一对 第一反转臂3b、 3b之间(参照图9),当插入输入端子83时,第三反转 臂3j能够限制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后退的动作(参照图19)。
另外,在图4中,连接器10具有第四反转臂3k。关于第四反转臂 3k,其由基底部2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向接触器连接部3 的内部反转(参照图14)。并且,如图14所示,第四反转臂3k与第三反 转臂3j对置。
例如,如图18所示,输入端子83具有贯通的孔83a。另外,如图 20所示,第四反转臂3k的前端部与设置在输入端子83上的孔83a卡定, 能够防止输入端子83的脱落。
如图16所示,连接器10由展开的铜合金等的展开板100弯折成形 而成。在图16中,虚线所示的部位表示展开板100的弯折部位,向内侧 或外侧弯折。在图16中,将展开板100弯折成形后的连接器10的结构 部位的标号用括号括起来。
如图16所示,对于展开板IOO,预先冲裁加工出外形、以及开口21 和一对开口 31、 31 (参照图7)等。接着,冲压加工出一对第一引脚部 2a、 2a和一对第二引脚部2b、 2b (参照图1)的阶梯差。接着,对该展 开板100进行弯折成形,从而制造出连接器IO (参照图17)。
在图16中,展开板100通过接触器载体(carrier) 101连接成链状。这样的接触器一般被称为链状连接器,生产效率高。展开板100通过为V 字形切口的槽口 10n与接触器载体101连接。另外,连接器10通过将槽 口 10n弯折而从接触器载体101上被切下(参照图17)。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2中,关于连接器IO,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与一对第二反 转臂3d、 3d隔开预定距离地对置配置。触点3e和引导面3f也可以说是 以小于等于输入端子83的板厚的距离对置配置(参照图19)。
如图19所示,当从基底部2的开口 21插入输入端子83时,输入端 子83的另一个面在引导面3f上滑动,同时使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向 外侧移动。即,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能够弹性变形地挠曲。另外,作 为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弹性变形的反作用,触点3e能够对输入端 子83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
在图20中,通过将第四反转臂3k的前端部卡定到输入端子83的孔 83a中,能够通过触觉确认输入端子的83的插入位置。通过以越过第四 反转臂3k的前端部的强大的力拔出输入端子83,能够使输入端子83从 连接器10脱离。
例如,连接器10能够实现如图18所示的使用方式。在图18中,一 对连接器IO通过锡焊接合而安装在为柔性基板的印刷基板lp的表面上。 在图18中,连接器10不具备壳体,而是通过对展幵的金属板进行多重 弯折成形而构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由此实现了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 上的、具有高接触压力的、能够与极小的输入端子83连接的高度低的结 构。
图18所示的一对输入端子83的极间间距的制造误差很大,如果将 一对插孔接触器(连接器10)利用壳体进行固定,则难以相对于一对输 入端子83进行装卸。在图18中,通过将一对插孔接触器(连接器10) 安装到为柔性基板的印刷基板lp的表面上,能够吸收一对输入端子83 的极间间距的制造误差,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
此外,如图1所示,由于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构成为分开预定距 离,所以能够使对输入端子83的接触压力的误差分散(参照图19)。例如,图18所示的输入端子83实施了焊剂涂镀,不一定具有平坦的接触 面。相对于这样的不具有平坦接触面的输入端子83,由于一对第一反转 臂3b、 3b能够独立地运动,因此能够分散接触压力的误差。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10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和一对第一 反转臂3b、 3b (参照图1至图4)。通过将基底部2的第一两翼呈大致直 角地进行弯折,来对施加在基底部2上的弯曲力矩进行加强。也可以将 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称为加强肋。另外,通过将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形成为从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反转, 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抵抗 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移位,因此具有抑制插孔接触器的变形的效果。
在图1至图4中,通过由宽度宽的一对第三弯折片4b、 4b覆盖接触 器连接部3的两翼(两侧),还具有保护接触器连接部3不受到下落物等 向接触器连接部3施加的不需要的力的效果。
例如,将图17所示的连接器10从接触器载体101切下,并收纳到 形成于载带6的凹部62中(参照图22)。在图22中,载带6的主体61 由透明的带状塑料构成,主体61上成形有收纳连接器10的多个凹部62。 凹部62形成为与连接器10的外形相吻合的形状,该凹部62使以一对第 三弯折片4b、 4b的外表面朝上地收纳的连接器10的姿势稳定。在载带6 的主体61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搬送载带6的输送孔(sprockethole) 63。
在图22中,在搬送载带6时,将载带6巻成辊状,将凹部62用长 条形的覆盖带(未图示)封闭。在取出连接器10时,使载带6平坦地展 开,并将覆盖带剥离。
由于一对第三弯折片4b、 4b的外表面形成了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 所以使用真空吸附方式的自动安装机:(未图示)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 IO的取出。此外,通过使用连着设有用于收纳连接器10的凹部62的载 带6,能够容易地利用自动安装机(真空吸附方式)对连接器10进行取 出。这样,本发明的连接器10具有正适合于自动安装机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10具有将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的两翼弯 折并使它们对置而构成的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 一对第二带板片3g、3g构成为限制输入端子83的宽度方向的动作的结构(参照图9和图19)。 在图9至图11中, 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隔开预定距离,以比输 入端子83的宽度稍宽的距离分离。在输入端子83正确地插入在开口 21 中的情况下,输入端子83能够从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之间通过。在 将输入端子83非正规地插入到开口 21中的情况下,输入端子83被一对 第二带板片3g、 3g阻止,使得输入端子83难以通过。这样,通过利用 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构成防护壁,能够对非正规插入的输入端子83 进行保护。
此外,如图9所示, 一对第二带板片3g、 3g在内部配置有一对第一 反转臂3b、 3b的前端部,从而还具有防止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 端部彼此向相反的方向不必要地远离的效果。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连接器IO,由于第三反转臂3j限制了一对第一 反转臂3b、 3b的过量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 超过弹性限度的塑性变形。(参照图9)。
接下来,对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1中, 连接器20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例如输入端子83)连接,并且连接 器20能够安装在具有多个通孔(未图示)的印刷基板lp上(参照图1 和图19)。
在图21中,连接器20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部2和接触器 连接部3。基底部2设置在印刷基板lp上(参照图l)。接触器连接部3 设置在基底部2的中央部,并与接头片接触器连接。
在图21中,基底部2具有开口21和一对第一销部5a、 5a。开口 21 设置在基底部2的中央部,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在该开口21中。关于 —对第一销部5a、 5a,其由基底部2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向 基底部2的相反侧延伸而构成,该一对第一销部5a、 5a被插入到印刷基 板lp的通孔中(参照图1)。
此外,在图21中,基底部2具有一对第二销部5b、 5b。 一对第二 销部5b、 5b是由基底部2的与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的一 部分大致平行地向基底部2的相反侧延伸而构成的,该一对第二销部5b、5b被插入到印刷基板lp的通孔中(参照图1)。
接触器连接部3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和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关于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它们由基底部2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 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关于一对 第一反转臂3b、 3b,它们由一对第一弯折片3a、 3a的一个翼弯折而成, 并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前端部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地向接触器 连接部3的内部反转。(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9)。
此外,在图21中,接触器连接部3具有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和 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参照图4)。关于一对第二弯折片3c、 3c,它 们由基底部2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接头片接触器的插 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4)。 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从一对第二 弯折片3c、 3c的前端向接触器连接部3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开口 21 反转。(参照图12)。
另外,在一对第一反转臂3b、 3b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接头片接触 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3e。(参照图12)。在一对第二反转臂3d、 3d上, 设置有引导面3f,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3f上滑动(参照 图12)。另外,其它结构与连接器10相同,因此省去说明。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的作用进行说明。
应用于连接器20的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优选使用刚性基板,但 也不排除柔性基板。所谓在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上安装插孔接触器, 包括使销部穿过通孔、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的相反面对销部进行锡焊接 合的通孔安装,也可以包括将销部加工成压配合端接部(Press-fit Termination),并将该压配合端接部压入到通孔中的无锡焊连接。利用自 动安装机,能够使通孔安装或无锡焊连接自动化。
在图21中,优选一对第一销部5a、 5a和一对第二销部5b、 5b充分 地远离,并且优选一对第一销部5a、 5a和一对第二销部5b、 5b配置成 向基底部2的三个方向延伸,以使连接器20的姿势稳定。
—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不具备壳体,而是对展开的金属板 进行多重弯折成形而构成的裸露的插孔接触器,由此实现了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具有高接触压力的、能够与极小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的 高度低的结构。特别适合利用于刚性基板。
本发明的插孔接触器可以设置在柔性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刚性基 板上。由于本发明的插孔接触器实现了能够与极小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 的高度低的结构,所以能够安装在近年来的紧凑的摄像用电子设备上。. 特别是,本发明的插孔接触器能够安装在多分支的可折叠的柔性基板上, 能够安装在紧凑的摄像用电子设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孔接触器,其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部,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基板上;和接触器连接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连接,上述基底部具有开口,其设置在中央部,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在该开口中;一对第一引脚部,它们与该基底部大致平行地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朝着第一两翼的方向延伸,并且能够锡焊接合在上述印刷基板上;和一对第二引脚部,它们与该基底部大致平行地从与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延伸,并且能够锡焊接合在上述印刷基板上,上述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并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一对第一反转臂,它们由这些第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折而成,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该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一对第二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和一对第二反转臂,它们从这些第二弯折片的前端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上述开口反转,在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在上述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上滑动。
2. —种插孔接触器,其与平板状的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并能够安装在具有多个通孔的印刷基板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基底部,其设置在上述印刷基板上;和 接触器连接部,其设置在该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上述接头片接 触器连接,上述基底部具有-开口,其设置在中央部,上述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在该开口中;一对第一销部,它们由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向该基底部的 相反侧延伸而构成,并且被插入到上述通孔中;和一对第二销部,它们由与上述第一两翼大致正交的第二两翼的一方 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向该基底部的相反侧延伸而构成,并且被插入到上 述通孔中,上述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一两翼的一部分弯折而成, 并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一对第一反转臂,它们由这些第一弯折片的一个翼弯折而成,并向 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且该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部彼此隔开预定距 离,并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一对第二弯折片,它们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且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和一对第二反转臂,它们从这些第二弯折片的前端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且朝向上述开口反转,在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一个面接触的触点,在上述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另一个面在该引导面上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的中央部形成为开口,以使上述一对弯折片的一个翼容易弯折。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一对第一带板片,它们由上述一对第二弯折片的两翼弯折而成,并且相互对置;和宽度宽的一对第三弯折片,它们由这些第一带板片弯折而成,并与上述基底部对置,这些第三弯折片的外表面形成了能够真空吸附的平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一对第二带板片,该一对第二带板片由上述一对第二反转臂的两翼弯折而成,并且相互对置,这些第二带板片限制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宽度方向的动作。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第四弯折片,其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的中央部弯折而成,并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和第三反转臂,其从该第四弯折片的前端向该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伸出,并朝向上述开口反转,该第三反转臂配置在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之间,当插入上述接头片接触器时,该第三反转臂限制上述一对第一反转臂后退的动作。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第四反转臂,该第四反转臂由上述基底部的第二两翼的另一方弯折而成,并向上述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而且该第四反转臂与上述第三反转臂对置,该第四反转臂的前端部卡定在设置于上述接头片接触器的孔中,以防止该接头片接触器的脱落。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孔接触器由展开的金属板弯折成形而构成。
9. 一种载带,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上连着设有用于收纳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的凹
10. —种柔性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基板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
11. 一种刚性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刚性基板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
12.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接触器。
13.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IO所述的柔性基板。
14.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刚性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插孔接触器,其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具有高接触压力且高度低。上述插孔接触器包括基底部(2),其设置在印刷基板(1p)上;和接触器连接部(3),其设置在基底部的中央部,用于与接头片接触器连接。基底部具有开口(21),接头片接触器贯穿插入其中;和能够锡焊接合在印刷基板上的多个引脚部(2a、2a和2b、2b)。接触器连接部具有一对第一弯折片(3a、3a);向接触器连接部的内部反转的一对第一反转臂(3b、3b);一对第二弯折片(3c、3c);和朝向开口反转的一对第二反转臂(3d、3d)。在一对第一反转臂上,设置有与接头片接触器接触的触点(3e),在一对第二反转臂上,设置有引导面(3f),接头片接触器在该引导面上滑动。
文档编号H01R12/71GK101540449SQ2009100081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8日
发明者岸本正树, 正木克之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