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408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信号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小型可插拔连接器(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万兆以太网接口小型可插 拔连接器(X-SFP)及四通道小型可插拔连接器(QSFP)均为用于光纤传输或讯号传输的电 连接器组件。这些电连接器组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体积较小。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越小, 其与设备面板结合占据的空间越小。较小的电连接器组件能够允许同一设备面板上连接更 多数量的电连接器组件以支持额外的信息通道。然而,使用者很难操作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当其中一个电连接器组件出现故障,需将其从设备面板上拔出而更换新的电连接 器组件时,操作较为困难,若直接拉拔线缆,则可能会对电连接器组件造成损害。为克服前述电连接器组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已经被提出。例 如美国专利公告第 6851867,6749448,6884097,6908323,7052306,6824416,7090523 号等 均给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一些方法。前述方法的原理大致相同,即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 滑动臂,滑动臂前端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形成卡扣,一驱动元件,其可绕电连接器组 件某一支点转动,从而驱动滑动臂沿直线向后运动,从而使滑动臂前端与对接连接器解除 卡扣。前述公告专利中所述的方法能够成功的解决该问题,然而会出现另一问题,即面板上 剩余的空间不足以供使用者操作。是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具有改进的锁扣件结构以方便电连接器组件 与对接连接器的结合与分离。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与线缆连接的电连接器组 件,其包括设有一收容空间及位于收容空间两侧并与其间隔的一对卡持槽的金属壳体、收 容于金属壳体收容空间内的印刷电路板及收容于金属壳体卡持槽内的一对锁扣件,所述锁 扣件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的卡持部、由连接部后端向后延伸而成的按 压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向外侧延伸而出的卡钩部及向内侧延伸而出的抵持片,所述金属 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卡持槽相连通的狭缝,所述卡钩部的外侧部通过狭缝而置于金 属壳体外,所述抵持片置于所述卡持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改进的锁扣结构使电连接器 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易于结合与分离。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与线缆连接后的立体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与线缆连接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与线缆连接后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6是图2所示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与线缆连接后的另一部分立体组合图。图7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2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用于连接线缆7或光纤模组(未 图示),线缆7前端还设有一应力消除装置8。电连接器组件1包括金属壳体2、收容于金属 壳体2内的印刷电路板3、设置于金属壳体2两侧的锁扣件4及围绕于金属壳体2后端外表 面的金属垫圈5。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8,金属壳体2包括上盖体21及与上盖体21配合的下盖体 22,上盖体21及下盖体22均由金属材料铸造而成。金属壳体2内设有一用于收容印刷电 路板3的收容空间23、供印刷电路板3的对接部31延伸而出的前端开口及供线缆7前端延 伸入金属壳体2的后端开口。金属壳体2前端开口、后端开口均与收容空间23相连通。金 属壳体2包括主体部24、从主体部24前端面向前延伸而出的舌板部25及自主体部25后端 面向后延伸用于支撑线缆7前端部分的支撑部26,支撑部26内设有一用于容置线缆7前端 部分的容置空间261。请参阅图3及图4,下盖体21包括主体部211及从主体部211后端面向后延伸而 成的后端部212。主体部211上设有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而成的收容槽2111及一对位收 容槽2111中后端两侧的狭长的下卡持槽2113,其中收容槽2111与下卡持槽2113均间隔 开来。若干用于定位印刷电路板3的定位柱2112自收容槽2111底面向上延伸而成,一凸 块2117形成于下卡持槽2113内。主体部211后端两侧设有一对缺口 2114,每一缺口 2114 均与对应的下卡持槽2113相互连通。主体部211的后端设有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 2115,凹槽2115内凸设出若干凸起2116。后端部212设有与收容槽2111连通的并用于容 纳及支撑线缆7的弧形槽2121,还设有与应力消除装置8相配合的凹槽2122。下盖体21设 有若干自其上表面向下凹陷而成的收容孔213及自其上表面向上延伸且设置于收容孔213 周围的环形凸肋214。请参阅图3、图4及图7,上盖体22可与下盖体21相互配合,其包括主体部221、从 主体部221前端面向前延伸而成的舌板部222及从主体部221后端向后延伸而出的后端部 223。主体部221设有自其下表面向内凹陷而成的收容槽2211及若干与下盖体21上的定 位柱2112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孔2212。上盖体22主体部221设有与下盖体21的下卡持槽 2113相对应的上卡持槽2213。需要说明的是,下卡持槽2113内的凸块2117也可以设置于 上卡持槽2113内。锁扣件4的中前端可收容于下卡持槽2113与上卡持槽2213所组成的 卡持槽内。上盖体22主体部221两侧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凸块2214,该凸块2214与下 盖体21主体部211两侧的缺口 2114相对应配合。上盖体22主体部221后端外表面上设 有一凹槽2215,该凹槽2215内还设有与若干凸起2216。上盖体22的后端部223设有一与 收容槽2211连通的并用于容纳线缆7前端部分的弧形槽2231,该弧形槽2231内还设有一与应力消除装置8相配合的凹槽2232,上述弧形槽2231与凹槽2232分别与下盖体21上的 弧形槽2121与凹槽2122相对应且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261。上盖体22设有与下盖体21 上的收容孔213相对应的通孔224,该通孔224呈台阶状且可收容下盖体21上凸设而出的 环形凸肋214。请参阅图3至图5,印刷电路板3呈平板状,其包括具有若干接触点311的对接部 31、与对接部31相对且具有若干接触点321的焊接部32及连接对接部31与焊接部32的 连接部33,接触点311、321分别排列在印刷电路板3对接部31及焊接部32的上下表面。 印刷电路板3上设有对称设置的定位孔34,该等定位孔34与下盖体21上的定位柱2112相配合。请参阅图3及图4,一对锁扣件4均呈片状,由金属材料冲压而成。每一锁扣件4 均包括连接部41、由连接部41向前延伸而成的卡持部42、自连接部41向后延伸而成的按 压部43。连接部41上设有向内向后延伸而出的抵持片411及向外延伸而出的卡钩部412。 抵持片411可以防止锁扣件4向内过度移动,卡钩部412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扣 合。卡持部42的侧面上形成两与下盖体21的下卡持槽2114内表面相卡持的凸肋421,卡 持部42的底部则设有一开口 422,该开口 422与下卡持槽2114内的凸块2117相配合。当 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开口 422也可设置于卡持部42的顶部,而与上卡持槽2114内 的凸块相互配合。按压部43相对于连接部41倾斜,先向后延伸一段距离后再弯折向前延 伸一段距离,其外侧面设有若干凸肋而易于使用者按压。请参阅图3至6及图8,金属垫圈5具有防EMI功能,其由上、下金属垫圈51、52组 成,且分别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上、下金属垫圈51、52结构一致,分别设有若干向外延伸 的弹片511、521。上、下金属垫圈51,5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上盖体22凹槽2215内的凸起 2216及下盖体21凹槽2115内的凸起2116相配合的圆孔512,522。请参阅图2,若干螺钉6用于将上、下盖体22、21锁在一起。请参阅图5至图7,线缆7具有一绝缘体71及收容于绝缘体71内的若干导线71, 导线71可与印刷电路板3的焊接部32电性连接。一应力消除装置8组装于线缆7前端绝 缘体71的外围,并收容于金属壳体2支撑部26的容置空间261内。请参阅图1至图8,电连接组件1及线缆7组装时,首先可预先将上、下金属垫圈 51,52分别组装于上盖体22及下盖体21上。其次线缆7内的导线71与印刷电路板3的焊接部32上的接触点321焊接后,将 上述二者组装于组装于下盖体21。印刷电路板3上的定位孔34与下盖体21上的定位柱 2112相配合使印刷电路板3定位于下盖体21,印刷电路板3的对接部31由下盖体21的前 端面延伸而出。另外线缆7外的应力消除装置8下端部与下盖体21上的的凹槽2122相配 合而使其前后定位于下盖体21,线缆7的下端部则与下盖体21上的弧形槽2121相配合。然后将一对锁扣件4分别设置于下盖体21的一对下卡持槽2114内,其中锁扣件 4的连接部41及卡持部42下端侧收容于下卡持槽2114内。卡持部42的下端开口 422与 下卡持槽2113内的凸块2117相配合使锁扣件4前后定位,卡持部42内侧面上的凸肋421 与下盖体21的下卡持槽2113内表面相卡持。连接部41上的卡钩部412则通过下盖体21 主体部211后端两侧的缺口 2114而置于主体部21两侧。按压部43则置于下卡持槽2113 外并与下盖体21的后端部212相邻。
然后将上盖体22自上而下组装于下盖体21,上盖体22的下表面与下盖体21的 上表面相互贴合,此时下盖体21上的环形凸肋213收容于上盖体22的通孔224内,上盖体 22主体部221两侧的凸块2214收容于下盖体21主体部211两侧的缺口 2114内而使金属 壳体2两侧形成一对狭缝,该狭缝可供锁扣件4连接部41上的卡钩部412延伸而出,由于 上、下盖体22,21间的相互配合使上、下盖体22、21在横向及纵向两个方向初步定位。另外 锁扣件4的连接部41及卡持部42的上端则收容于上盖体22的上卡持槽2213内,按压部 43则置于上、下盖体22、21后端部223,212的两侧。线缆7前端的上端部则收容于上盖体 22的弧形槽2231,应力消除装置8上端部则收容于上盖体22后端部223的凹槽2232内。 上盖体22的舌板部222置于印刷电路板3对接部31的上侧并与其间隔开来。最后用螺钉6将上、下盖体22、21组装一起,其中螺钉6的前端部穿过金属壳体2 上盖体22的通孔224并收容于下盖体的收容孔213内,这样螺钉6将金属壳体2的上、下 盖体22、21锁固在一起。经过上述组装步骤后,连接有线缆7的电连接器组件1组装完成。由于电连接器 组件1两侧设有的锁扣件4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而使电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之间易 于对接。当电连接器组件1需要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先将锁扣件4的按压部43向内按压 使锁扣件4上的卡钩部412缩进金属壳体2内,当电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完成 后,再松开按压部43使锁扣件4复位,卡钩部412延伸出金属壳体2后与对接连接器上的 相应结构相卡扣。当电连接器组件1需要与对接连接器脱离时,只要将锁扣件4的按压部 43向内按下,此时卡钩部412缩进金属壳体2内,这样操作者即可将电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 连接器分离开来。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与线缆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一收容空间及位于收容空间两侧并与其间隔的一对卡持槽的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收容空间内的印刷电路板及收容于金属壳体卡持槽内的一对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的卡持部、由连接部后端向后延伸而成的按压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向外侧延伸而出的卡钩部及向内侧延伸而出的抵持片,所述金属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卡持槽相连通的狭缝,所述卡钩部的外侧部通过狭缝而置于金属壳体外,所述抵持片置于所述卡持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主体部、自主体部 前端面向前而成的舌板部及自主体部后端面向后延伸而成的支撑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 具有若干接触点的对接部及与对接部相对具有若干供线缆连接的接触点的焊接部,所述印 刷电路板的对接部自绝缘本体主体部前端面向前延伸且与所述舌板部平行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的卡持部的侧面凸设 有凸肋,所述凸肋与卡持槽所对应的内壁面相互卡持,所述卡持部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 与卡持槽内的凸起相互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上的抵持片由连接部 前端向后向内延伸而成,所述抵持片与所述连接部间相互倾斜,所述锁扣件的按压部置于 金属壳体主体部外并置于支撑部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由上盖体及下盖体 组合而成,所述下盖体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后端向后延伸的后端部,所述上盖体具有主 体体、自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的舌板部及自主体部后端向后延伸的后端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支撑部内设有一容 置空间,所述线缆前端的外围设有一应力消除装置,所述应力消除装置收容于所述容置空 间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将金属 壳体的上、下盖体锁固在一起的螺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上设有若干定位柱,所 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上盖体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 的定位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上盖体下表面的两 侧分别设有凸块,所述下盖体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对应的缺口,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于 金属壳体后端外表面上的金属垫圈。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与线缆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一收容空间及位于收容空间两侧并与其间隔的一对卡持槽的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收容空间内的印刷电路板及收容于金属壳体卡持槽内的一对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的卡持部、由连接部后端向后延伸而成的按压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向外侧延伸而出的卡钩部及向内侧延伸而出的抵持片,所述金属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卡持槽相连通的狭缝,所述卡钩部的外侧部通过狭缝而置于金属壳体外,所述抵持片置于所述卡持槽内。本发明中设置于电连接器两侧的锁扣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而使电连接器组件易于与对接连接器相互锁扣及分离。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1882726SQ200910302108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