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823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支架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可避免支架产生震荡,使导线不易断
裂,以确保产品可靠度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SMD (Surface Mount Device,表面黏着组件) 二极管封装构造,是于二个金属支架11上利用射出成型等的技术方式,形成一内部呈内凹 的胶体12,并于胶体12内的其中一金属支架11上固设LED晶片13,在LED晶片13及二金 属支架11上连接有二导线14。同时,为确保LED晶片13具有防静电破坏的功效,在另一金 属支架11上固接静电防护晶片15,其连接有另一导线14,至相对的金属支架11上。最后, 在胶体12内覆盖环氧树脂16,俾以在二金属支架11分别施加正、负极的电压,即可使LED 晶片13释放其光线,并藉由静电防护晶片15可防止LED晶片13受静电的破坏。 惟,上述的SMD 二极管封装构造,LED晶片13及静电防护晶片15皆具有一定的高 度存在,LED晶片13向四周所释放的光线,在胶体12内的壁缘及金属支架11之间反射率 高,但光线经过静电防护晶片15时,易受静电防护晶片15高度的影响,产生遮光及吸光的 效应,造成反射率不佳,使二极管亮度有不均匀的现象。 因此,为改善上述的缺失,如图2A及图2B所示,是为公告于公元2007年4月21 日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证书号M310450,所揭示一种「具改善亮度的SMD 二极管支架结构及 封装构造」,其包含有一胶体12,其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功能区121,及另一端内部具有 一内凹的凹槽122 ;以及复数个金属支架11 ,是分别固接于胶体12中,且各具有一位于胶体 内的基部lll,及一由基部111向外延伸出胶体12外部的接脚部112,每一基部111的顶面 是各显露于功能区121,而每一基部111的底面是各显露于凹槽122,且每一基部111之间 形成有间隔区块17,以区隔出每一金属支架11的正、负极,而上述其中一基部111的顶面 可固接LED晶片13,进而可连接导线14,且该功能区121内覆盖一层可透光性的第一封胶 181,以及上述另一基部111的底面可固接静电防护晶片15,并连接导线14,该凹槽122内 覆盖第二封胶182,藉此,以构成一 SMD 二极管封装构造。 藉以当支架11分别施加正、负极的电压,即可使LED晶片13释放光线,同时藉由 静电防护晶片15与LED晶片13相对的固定于支架11中,以避免静电防护晶片15有遮光 及吸光的效应,从而防止上述的缺失。 惟,上述的SMD 二极管支架结构,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却具有下列的缺失 1、以支架11而言,当连接导线14的打线制造过程中,施以支架11的垂直正向力,
易造成支架ll产生震荡,会影响另侧导线14与基部111的连接,容易使该导线14断裂,从
而造成产品可靠度上的疑虑。 2、可依照所需将该接脚部112进行不同方向的弯折,而形成正向或侧向发光;但 进行弯折过程中,施以支架11的水平正向力,使各基部111朝胶体12外部拉伸,易造成各 基部111与间隔区块17分离,而产生间隙123,使得基部111顶面与底面的第一、第二封胶181、 182由该间隙123相互污染,影响LED晶片13的发光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支架产生震荡,使导线不易断 裂,以确保产品可靠度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包含于一胶体中固接 至少二支架,该胶体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功能区,及另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凹槽,各支 架是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该等基部的 顶面是各显露于该功能区,而该等基部的底面是各显露于该凹槽,且该等基部之间形成有 间隔区块;至少一基部与间隔区块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 其中,各基部朝间隔区块形成有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使该间隔区块形成呈T 字型。 各基部朝间隔区块接续形成有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以及一倾斜延伸的转折 区段。 各基部朝间隔区块形成有二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而二转折区段是为间隔相
邻,使该间隔区块形成呈工字型。 该转折区段的宽度是大于基部的宽度。 各支架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凹部。 各基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凹部。 各支架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凸部。 各基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凸部。 —该基部的顶面上是固接至少一 LED晶片,且该LED晶片及该等基部的顶面连接 有第一导线,而该胶体的功能区内并结合有一第一封胶,以覆盖该LED晶片,另一该基部的 底面上亦固接有一静电防护晶片,及该等基部的底面连接有第二导线,该胶体的凹槽内并 结合有一用以覆盖该静电防护晶片的第二封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至少一基部朝间隔区块形成有至少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使该基部与间隔区 块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以增加基部与间隔区块间的垂直固持力,以对抗打线所产生的 垂直正向力,避免支架产生震荡。

图1是一种习有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A、B是另种习有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的上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的上视放大示意图。[003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io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ll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ll金属支架111基部112接脚部12胶体121功能区122凹槽123间隙13LED晶片14导线15静电防护晶片16环氧树脂17间隔区块181第一封胶182第二封胶31胶体311功能区312凹槽32、33支架321、331基部322、332接脚部323、333转折区段324、334扩大区段34间隔区块351凹部352凸部50LED晶片51第一导线60第一封胶70静电防护晶片71第二导线80第二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如图3及图4所示,主要是于一胶体31中 固接至少二支架,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是设有二支架32、33,该胶体31 —端内部具有一内 凹的功能区311,及另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凹槽312,各支架32是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 基部321、331,以及由该基部321、331向外延伸出胶体31外的接脚部322、332,该等基部 321、331的顶面是各显露于该功能区311,而该等基部321、331的底面是各显露于该凹槽 312,每一基部321、331之间是为间隔相邻,且该等基部321、331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块34,用 以区隔出每一金属支架32、33的极性(正、负极)。 本案的重点在于至少一基部与间隔区块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如图5所示的 第一实施例中,各基部321、331朝间隔区块34形成有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323、333,使 该间隔区块34形成略呈T字型。 如图6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各基部321、331朝间隔区块34接续形
成有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323、333以及一倾斜延伸的转折区段323、333。 如图7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各基部321、331朝间隔区块34形成有
二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323、333,而二转折区段323、333是为间隔相邻,使该间隔区块34
形成略呈工字型。 再者,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如图3及图4所示,其中一基部321的顶面上,以胶材的固定方式可固接有LED晶片50(即业界所称的固晶作业),LED晶片50 的数量是可依金属支架的数量而增设,也可于同一金属支架的基部321上设有多数个LED 晶片50,如固接R、 G、 B三色的LED晶片50,以形成白光的效果。每一 LED晶片50上是连 接有二第一导线51,其分别连接至二相对且不同电极的基部321的顶面上(即打线作业)。 并于,胶体31的功能区311内覆盖一层可透光性的第一封胶60 (即封胶作业),以封装LED 晶片50及第一导线51,避免LED晶片50受水气等的影响而损坏。 其中,与固接有LED晶片50相对的另一基部321的底面上,可电连接(如使用银 胶)的固接有一静电防护晶片70,且静电防护晶片70上连接有第二导线71至固接有LED 晶片50的基部321的底面。第二导线71的数量是依金属支架而设置,例如二金属支架 32、33仅需连接一第二导线71,之后,凹槽312内并覆盖一第二封胶80,以覆盖静电防护晶 片70及第二导线71,避免静电防护晶片70受水气等的影响而损坏。 另外,每一接脚部322、332是各由基部321、331向外延伸至胶体31外部,而分别 位于相对的二侧缘,且可适当的弯折贴合于胶体31的侧缘面(如图3),藉以形成侧向发光 (Side View)型的发光二极管。或者可将各接脚部弯折而贴合于胶体的底部(图略),藉以 形成正向发光(TopView)型的发光二极管。 而上述各实施例中,藉由转折区段的设置,使该基部与间隔区块间形成有非直线 接触面,以增加基部与间隔区块间的垂直固持力,以对抗打线所产生的垂直正向力,避免支 架产生震荡,使导线不易断裂,以确保产品可靠度。 再者,该转折区段323、333的宽度亦可进一步大于基部321、331的宽度,请同时参 阅图4及图8所示,当接脚部322、332欲进行弯折时,由各转折区段323、333与胶体31间 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以增加基部321、331与胶体31间的水平固持力,以对抗弯折所产生 的水平拉伸正向力,以避免各基部321、331与间隔区块34分离,而不会产生间隙。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胶体可如上述实施例同时具有内凹的功能区以及另端内凹的 凹槽外,亦可如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该胶体31仅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功能区311, 各支架32同样设有基部321、331,以及接脚部322、332,该等基部321、331的顶面是各显露 于该功能区311,每一基部321、331之间是为间隔相邻;其中,请同时参阅图10所示,该等 基部321、331之间形成有扩大区段324、334,该扩大区段324、334的宽度是大于基部321、 331的宽度,且该扩大区段324、334是包覆于胶体31内。 当然,进一步于其中一基部321的顶面上固接有至少一 LED晶片50。每一 LED晶 片50上是连接有二第一导线51,其分别连接至二相对且不同电极的基部321的顶面上。并 于,胶体31的功能区311内覆盖一层可透光性的第一封胶60(即封胶作业),以形成发光二 极管结构。 亦可由扩大区段324、334的设置,以对抗接脚部322、332弯折所产生的水平拉伸 正向力,以避免各基部321、331往胶体31外拉伸,而不会产生间隙。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各支架的基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凹部或凸部,如图11 的第五实施例所示,各基部321、331 —侧表面形成有凹部351 ;或者,各基部321、331 二侧 表面形成有凸部352,如图12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亦或者可同时形成有凹部以及凸部(图 略),亦可由各凹部或凸部与胶体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以对抗接脚部322、332弯折所产 生的水平拉伸正向力,以避免各基部321、331与间隔区块34分离,而不会产生间隙。
权利要求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包含于一胶体中固接至少二支架,该胶体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功能区,及另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凹槽,各支架是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该等基部的顶面是各显露于该功能区,而该等基部的底面是各显露于该凹槽,且该等基部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基部与间隔区块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基部朝间隔区块形 成有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使该间隔区块形成呈T字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基部朝间隔区块接 续形成有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以及一倾斜延伸的转折区段。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基部朝间隔区块形 成有二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而二转折区段是为间隔相邻,使该间隔区块形成呈工字型。
5. 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转折区段的宽 度是大于基部的宽度。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支架至少一侧表 面形成有凹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基部至少一侧表面 形成有凹部。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支架至少一侧表 面形成有凸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各基部至少一侧表面 形成有凸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一该基部的顶面上是 固接至少一 LED晶片,且该LED晶片及该等基部的顶面连接有第一导线,而该胶体的功能区 内并结合有一第一封胶,以覆盖该LED晶片,另一该基部的底面上亦固接有一静电防护晶 片,及该等基部的底面连接有第二导线,该胶体的凹槽内并结合有一用以覆盖该静电防护 晶片的第二封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胶体中固接至少二支架,该胶体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功能区,及另一端内部具有一内凹的凹槽,该支架是设有一位于该胶体内的基部,以及由该基部向外延伸出胶体外的接脚部,该等基部的顶面是各显露于该功能区,而该等基部的底面是各显露于该凹槽,且该等基部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块;其中,至少一基部朝间隔区块形成有至少一呈水平延伸的转折区段,使该基部与间隔区块间形成有非直线接触面,以增加基部与间隔区块间之垂直固持力,以对抗打线所产生之垂直正向力,避免支架产生震荡。
文档编号H01L33/00GK201527990SQ200920220490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林华星, 洪荣辉, 詹益洪 申请人:金利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