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08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设有应力释放结构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426232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设计者
为了提高线缆的摇摆寿命,特别在线缆与遮蔽壳的配合处安装了应力释放本体,由于此应 力释放本体与线缆是通过塑模成型技术结合一体,所以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开发成本,为
解决此问题,业界新开发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先成型好应力释放件,然后将应力释放件与 线缆再手工组套在一起。但这种新开发的线缆连接器由于其应力释放件是套于线缆上,仅 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将他们固持,当线缆受到外力拉拔或在测试产品的承重性能时,线缆 容易走位,可能会引起线缆与终端电路的断路,影响连接器正常工作。 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 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构造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以将 线缆与应力释放件可靠固定,提高产品的承重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
应力释放件及与所述应力释放件配合的线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金属夹持件,所
述应力释放件与夹持件相扣持,所述线缆一端穿过应力释放件并夹持于夹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夹持件,
以将线缆与应力释放件牢固固定,提高了产品的承重性能,延长了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使用
寿命,而且该夹持件还可有效提高产品的防EMI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图3所示元件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USB连接器1、自USB连 接器1尾部延伸的线缆4、位于线缆4另一端的应力释放件2以及夹持件3,所述夹持件3 固持于应力释放件2,所述线缆4包括若干芯线41及包覆芯线41的外绝缘皮42。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USB连接器1包括前端的对接端11、包覆对接端11后部的壳体12以及位于USB连接器1后端的第一应力释放部13,所述线缆4 一端贯穿第一应力 释放部13并连接于USB连接器1内的电性元件(未图示)。线缆4的另一端则设置有应力 释放件2及夹持件3。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应力释放件2包括大体呈矩形的本体部22及自本体部 22前端面大体中央位置向前延伸而成的空心圆柱状第二应力释放部21,所述本体部22及 第二应力释放部21使得应力释放件2大体呈相机形。所述本体部22于后端面形成与第二 应力释放部21相贯通的穿孔221,该穿孔221贯穿本体部22的前后端面。所述本体部22 的后端面还设有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的走线槽223,所述走线槽223自本体 部22的后端面向前凹陷而形成,走线槽223两侧形成侧壁226,所述两侧壁226靠近走线槽 223底部分别设有收容孔224,该走线槽223于本体部22的一侧形成缺口 225,以提供线缆 4延伸。此外,所述本体部22于后端面靠近穿孔221还形成有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竖直方 向设置的一对凹口 222,由图3及图4可见,所述走线槽223与一对凹口 222结合形成十字 架形结构。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夹持件3大体呈马鞍形,其由金属片切割铆压而形成,所述 夹持件3包括收容于本体部22的穿孔221的配合部31、自配合部31向左延伸的扣持部32 以及位于扣持部32左端的芯线夹持部33,所述配合部31、扣持部32以及芯线夹持部33由 一脊部34连接,所述脊部34为左右延伸的宽度较窄的条形结构。所述配合部31包括大体 圆柱状的突出部310及形成于突出部310后端的抵持部313,所述突出部310由一对延伸臂 自前述脊部34的右端铆压弯曲而形成,且形成有间隙312,所述抵持部313为翻边结构,其 是通过将突出部310的后端向外翻巻而形成,为了防止翻巻过程中导致抵持部313折断,所 述突出部还设有间隔分布的豁口 311。由图2可见,所述突出部310沿对接方向的长度显然 大于脊部34,而且所述夹持部33及扣持部32均沿与所述突出部310相反的方向延伸,即所 述夹持部33及扣持部32自脊部34向后延伸,而所述突出部310则自脊部34向前延伸。 如图1及图4示,组装时,可先将夹持件3安装于应力释放件2,所述夹持件3的 脊部34放置于应力释放件2的走线槽223,所述夹持件3的突出部310收容于应力释放件 2的穿孔221内,突出部310的抵持部313抵持于穿孔221的外围的凹口 222处,而夹持件 3的一对扣持部32扣持于收容孔224,夹持件3的芯线夹持部33位于应力释放件2的本体 部22设有缺口 225的一侧,然后,将连接有USB连接器1的线缆4穿过应力释放件2的第 二应力释放部21及穿孔221,所述线缆4于穿孔221弯折,并沿走线槽223布置,其芯线41 夹持于夹持件3的夹持部33。在本实施例中,组装一体的应力释放件2和夹持件3设置于 外接设备(如硬盘等)的盒体内,所述应力释放件2的第二应力释放部21则延伸出盒体外, 所述应力释放件2的前端面抵靠于盒体的内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通过所述夹持件3将应力释放件2及 线缆4结合一体,所述夹持件3的突出部310收容于应力释放件2的穿孔221,所述突出部 310的抵持部313则抵持于穿孔221的后端面外围的凹口 222,所述夹持件3的脊部34放 置于走线槽223,如此设置,当线缆4受到向前的拉力时,所述抵持部313与凹口 222的抵 持力及脊部34与走线槽223的抵持,可提供与拉力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防止线缆4被拉 出;此外,所述夹持件3的扣持部32扣持于应力释放件2的收容孔224,以将应力释放件2 与夹持件3牢固固定,所述线缆4夹持于夹持件3的夹持部33,这样,所述应力释放件2、夹
4持件3以及线缆4牢固的组装在一起。当线缆4受到外力向前的拉力时,不易与应力释放 件2发生位移,有效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抗拉拔或承重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所 述夹持件3为金属材质,具有一定的抗EMI功能。
权利要求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应力释放件及与所述应力释放件配合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金属夹持件,所述应力释放件与夹持件相扣持,所述线缆一端穿过应力释放件并夹持于夹持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线缆的夹 持部、扣持部及配合部,所述应力释放件具有分别收容扣持部及配合部的收容孔及穿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具有脊部,所述夹 持部及扣持部分别自脊部两侧延伸形成,所述配合部自脊部一端巻曲而形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具有圆柱状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与夹持部、扣持部分别自脊部沿相反方向延伸。
5. 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件包括具有 前端面及后端面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后端面设有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水平方向延伸的 走线槽,所述夹持件的脊部收容于该走线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具有两侧壁,所述收 容孔设置于走线槽侧壁靠近底部,所述穿孔形成于本体部靠近中央位置,且所述穿孔与走 线槽呈直角走向。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件的本体部后端 面于穿孔的外围设有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凹口,所述夹持件的突 出部设有抵持于一对凹口的翻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凹口及走线槽呈十字 架形排布。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件还包括自本体 部前端面延伸形成的圆柱状应力释放部,所述应力释放部及本体部呈相机形架构。
10. 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USB连接器,所述线缆一端与USB连接器相连接,另一端延伸穿过应力释放件的穿孔并经 过走线槽,最后夹持于夹持件的夹持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应力释放件及与所述应力释放件配合的线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金属夹持件,所述应力释放件与夹持件相扣持,所述线缆一端穿过应力释放件并夹持于夹持件。本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夹持件,以将线缆与应力释放件牢固固定,提高了产品的承重性能,延长了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该夹持件还可有效提高产品的防EMI性能。
文档编号H01R13/58GK201438568SQ20092030396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杨忠晏, 段凯平, 陈金枝, 黄左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