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27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服务器内部数据传输 的高密度的输入/输出(I/O)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业界对服务器内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快,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据 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美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US7,303,438号揭示了一种应 用于服务器内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 及延伸入绝缘本体并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据传输速率大 约为3Gbps,而目前某些服务器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可能要达到6Gbps或者更高的数据 传输速率要求,因此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数据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业界的发展需求。另外,为满足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传输速率的要求,线缆连接器组件也会朝多个对 接端口的趋势发展,由此会使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锁扣及分离变得操作困 难。是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易于操作的锁扣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 件,该锁扣装置能够方便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锁扣及分离。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 具有一上表面且其内部设有若干相互横向间隔的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及组设于每一绝缘 本体收容空间内的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PCB模组,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对相互 横向间隔的锁扣件及一按压件,每一所述锁扣件的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 所述按压件的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锁扣件后端的 上方,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所述锁扣件在按压件的驱动下也向下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 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的对接面而使其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组装于线缆 连接器组件上锁扣装置的设计也易于操作而容易实现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对接与分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 图。图3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 图。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0012]图5是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视图。图7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沿C-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 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第一实施例包括大致呈矩形块 状的绝缘本体1、组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六个PCB模组2、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 前端缘的两个相互横向间隔的锁扣件3、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后端缘的按压件4及 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将六个PCB模组2与绝缘本体1定位在一起的三个定位件5。上述锁 扣件3及按压件4的组合可视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锁扣装置。请参阅图4至图8,绝缘本体1上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相对的前端 面13及后端面14。绝缘本体1内设有三个横向间隔设置的收容空间15,每一收容空间15 自绝缘本体1前端面13延伸至后端面14。每一收容空间15内均具有一隔板151,该隔板 151将收容空间15分隔成一前收容腔152及一后收容腔153,前收容腔152也可视为绝缘 本体1前端面13上的对接口,每一后收容腔153的左右内壁面上设有一对向其内延伸的隔 栏156,该对隔栏156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区隔后收容腔153,同时使每一后收容腔153的内 壁面与组装于其内的两个堆叠的PCB模组2绝缘包覆体23的外表面相匹配。每一隔板151 上设有两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扁平状的通槽154,两通槽154在竖直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并 将前收容腔152及后收容腔153连通起来。另外,绝缘本体1下表面12上设有两个横向排 列的凹陷槽121,每一凹陷槽121均与一隔板15在竖直方向上对齐。每一隔板151上还设 有两自凹陷槽121的底面向上延伸而成的收容孔155,两收容孔155与隔板151内的两通槽 154均连通。请参阅图4至图8,六个PCB模组2结构相同,其中每一个PCB模组2包括一印刷 电路板21、与印刷电路板21电性连接的若干线缆22及成型于印刷电路板21与线缆22连 接处的绝缘包覆体23。印刷电路板21的前端部为一对接部210、位于对接部210后侧的连 接部211及与位于连接部211后侧并与线缆22焊接的焊接部(未图示),其中对接部210 前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导电片212,连接部211上设有一对横向排列的 定位孔213。PCB模组2内印刷电路板21的对接部210可穿过绝缘本体1内隔板151上的 通槽154而进入绝缘本体1收容空间15的前收容腔152内,PCB模组2的绝缘包覆体23可 收容于绝缘本体1收容空间15的后收容腔153内。请参阅图4、图5并结合图7至图8,两锁扣件3由塑胶材料制成且一体成型于绝 缘本体1的上表面11,两锁扣件3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11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 锁扣件3的前端为一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前端缘的连接部31,锁扣件3的后端为一
4受力部32,锁扣件3的后端相对于其前端呈悬臂状。另外,锁扣件3的上表面上设有可与对 接连接器(未图示)相互卡持的卡持块33。参阅图4、图5并结合图7及图8,按压件4 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11,其中 按压件4的后端为一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的后端缘的结合部41,按压件4的前端为 两相互间隔的作动部42,按压件4的前端相对于其后端呈悬臂状。按压件4还包括连接结 合部41及作动部42的按压部43。按压件4的两个作动部42分别位于锁扣件3后端受力 部32的上方。请参阅图4、图5并结合图7,定位件5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基部51及自 基部51两侧延伸而出的一对定位柱52。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可将六个PCB模组2自 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5内,其中每一 PCB模组2内的印刷电路板21的对 接部210分别穿过绝缘本体1内隔板151上的扁平状通槽154而使对接部210置于前收容 腔152内。印刷电路板21的连接部211上的定位孔213与设置于隔板151内的收容孔155 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然后,将定位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其中定位件5上的一对定位柱52收容于 绝缘本体1隔板151内的收容孔155内并穿过印刷电路板21上的定位孔213并与印刷电 路板21干涉配合,基部61则收容于绝缘本体1下表面12上的凹陷槽121内,这样每一个 定位件5均将堆叠设置于一、绝缘本体1收容空间15内的两个PCB模组2与绝缘本体1固
定在一起。通过上述步骤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就组装完成了。当在按压件4的按 压部43上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位于按压件4前端作动部42下方的锁扣件3后端受力部 32则在按压件4作动部42的驱动下也向下运动,锁扣件3上的卡持块33也就可以向下运 动,这样就方便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 完全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组装完成后,可撤去施加于按压件4按压部43上的力,这样 锁扣件3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互扣持。请参考图10至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内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大致 呈矩形块状的绝缘本体1’、组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八个PCB模组2’、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 1,上表面11,前端缘的两个相互横向间隔的锁扣件3,、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1,上表面11, 后端缘的按压件4’及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将八个PCB模组2’与绝缘本体1’定位在一起 的四个定位件5’。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过程与操作原理与第一 实施例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相同。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100与之间的区别在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绝缘本体1’具有四个横向间隔排列的收容 空间15’,与第一实施例内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绝缘本体1相比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绝 缘本体1’相对于绝缘本体1多了一个收容空间15’,这样绝缘本体1’的宽度较绝缘本体1 的宽度宽。由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绝缘本体1’增加一个收容空间15’,这样线缆连接 器组件100’内也就相应的增加了两个PCB模组2’。每一个锁扣件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 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内的锁扣件3的结构相同。另外按压件4’的结构与线缆连接器 组件100内的按压件4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只是按压件4’的横向宽度增加了一段距离从而
5能横跨两锁扣件3’。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相较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多了一定位件5’ 而实现PCB模组2’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100’上分别设有两个锁扣件3, 3’,而通过一个按压件4,4’即可驱动两锁扣件3,3’从而方便实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 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之间对接与分离,这样无疑使线缆连接器组件100,100’更具 可操作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权利要求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一上表面且其内部设有若干相互横向间隔的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及组设于每一绝缘本体收容空间内的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PCB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对相互横向间隔的锁扣件及一按压件,每一所述锁扣件的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锁扣件后端的上方,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每一所述锁扣件在按压件的驱动下均向下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锁扣件分别设置于所述 绝缘本体上表面的两侧端,每一锁扣件的前端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每一 锁扣件的上表面具有一卡持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的后端一体成型于 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为一对相互间隔的作动部,每一作动部位于 每一锁扣件后端的上方,所述按压件还包括可供使用者按压且位于其中间位置的按压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PCB模组包括一印刷 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及成型于印刷电路板后侧及线缆前侧的绝缘包覆 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空间内均设有一 隔板而将每一所述收容空间分成前收容腔及后收容腔,每一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前端穿过所 述隔板而延伸入所述前收容腔内,每一所述后收容腔内被PCB模组上的绝缘包覆体所填、/斗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将 所述PCB模组及绝缘本体相互固持定位的定位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的后端相对于其前 端呈悬臂状,所述按压件的前端相对于其后端也呈悬臂状。
8.—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前端面上设有若干横向间隔的对接口的绝缘本体、 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印刷电路板、与若干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若干线缆、每一印刷 电路板的前端为一对接部且延伸入所述绝缘本体对接口内,每一对接口内具有两个平行间 隔设置的印刷电路板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两锁扣件及一按压 件,所述按压件的后端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每一所述锁扣件的前端一体 成型于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所述锁扣件的上方,当一个向下 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每一所述锁扣件在按压件的驱动下均向下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面上设有若 干横向间隔的后收容腔,一绝缘包覆体形成于印刷电路板与线缆的连接处,所述绝缘包覆 体填充入所述后收容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将 所述PCB模组及绝缘本体相互固持定位的定位件。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具有一上表面(11)且其内部设有若干相互横向间隔的收容空间(15)的绝缘本体(1)及组设于每一绝缘本体收容空间内的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PCB模组(2),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对锁扣件(3)及一按压件(4),每一所述锁扣件(3)的前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前端缘,所述按压件(4)的后端连接至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后端缘,所述按压件的前端位于锁扣件后端的上方,当一个向下的力施加于所述按压件时,所述锁扣件(3)在按压件(4)的驱动下也向下运动。线缆连接器组件上驱动件与锁扣件的设置方便操作者使用。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708379SQ2010201519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7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