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17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小型化的线缆连接器 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1552401A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线 缆连接器组件中包括有一由基体和盖体相互组装形成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内的印刷电路 板、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的隔板及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在所述线 缆连接器组件中由于所述双层印刷电路板的存在,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 相对接时,要想达到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之间的完全接触配 合,必然需要所述双层印刷电路板的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由于这样的间隙的存 在,最终导致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高度很高,并不能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求。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满足前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能够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 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 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的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的端子组合 件,所述端子组合件包括有下端子模组及与所述下端子模组以背靠背的方式相组装于一 起的上端子模组,所述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均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 体中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设有第一对接部的第一端子、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 隔板及设置于所述隔板中的且其第二对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后方的第二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本体的对接部中设 置一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相电性连接的端子组合件,通过所述端子组合件与所述印刷电路 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以降低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高度,而且端子组合件作为对接界面, 比现有技术中印刷电路板作为对接界面更耐插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端子组合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端子组合件的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0014]图8是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设有对接接口的本体1、安装 于本体1内的端子组合件2和印刷电路板3、与印刷电路板3电性连接的线缆8、组装至 本体1的锁扣装置4及组装于本体1并部分遮蔽锁扣装置4的金属壳体5。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体1是用金属材料铸造制成的,本体1包括基体11、 与基体11啮合的盖体12及在基体11和盖体12之间形成的收容空间15。该基体11包括第一基部Ila和自第一基部Ila向前延伸的第一对接部11b,第一 基部Ila包括第一主体部110、第一侧壁117及第一后壁113,所述第一后壁113自第一 主体部110的后面向上延伸。第一后壁113上设有一个半圆形的第一缺口 1130,自所述 第一缺口 1130的前方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缺口 1130平行的第二缺口 1131。自所述第一主 体部110上紧邻着第一侧壁117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孔1170,所述定位孔1170位于 第一主体部110的后端靠近第二缺口 1131的部位。第一对接部lib包括第一面板118,第一面板118设有位于其相对两侧的一对侧 缘114,自所述侧缘114向前延伸分别形成有一凸部116,所述第一面板118包括延伸超 出凸部116前端的末端1180。第一面板118上面排列有两排间隔设置的且紧邻侧缘114 的第一垫高部115。盖体12包括第二基部12a和自第二基部12a向前延伸的第二对接部12b。第二 基部12a包括第二主体部120、一对第二侧壁122及第二后壁123,第二后壁123上设有 一个半圆形的第三缺口 1230,自所述第三缺口 1230的前方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三缺口 1230 平行的第四缺口 1231。第二主体部120的上表面设有一位于其中间部分的第一通道1202和一个位于其 前部且和第一通道1202相通的第二通道1204,所述第二通道1204较第一通道1202低。 一对第一槽1205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0的上表面的中间部分且和第一通道1202相通。 一对第二槽1206位于第一槽1205前方且同样和第一通道1202相通,一对狭缝1207嵌于 所述第二主体部120的上表面的前部且和第二通道1204相通,自所述第一通道1202的两 侧分别形成有一紧邻着第二侧壁122延伸的且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120上下表面的第一 螺孔1203。自所述狭缝1207与第二通道1204之间设有一对间隔排列的圆弧形的支撑件 1209,自所述第二通道1204的前端设有一对突出部1211的横条1210。另外,第二主体 部120下表面突设有若干向下延伸但高度不同的台阶121。自所述第二槽1206的两侧位 于所述台阶121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一第二螺孔1208,所述第二螺孔1208仅设置于所述第 二主体部120的上表面上,即从台阶121上并未观察有第二螺孔1208的存在。第二对接部12b包括设有一第二面板124和一对自第二面板124相对两侧向下延 伸形成的呈“L”形状的侧壁125,侧壁125包括前段较宽的部分1250和后端较窄的部 分1251,自所述前端较宽部分1250的外表面的后端分别形成有一用来收容凸部116的缺 口部1252。两排第二垫高部1241对称的排布于第二面板124上。端子组合件2包括有上端子模组21及与上端子模组21相组装的下端子模组22, 所述上端子模组21和下端子模组22的形状大致相同,所述上端子模组21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11、成型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1外侧的第一绝缘本体210、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 本体210上的第一隔板212及成型于所述第一隔板212中的第二端子213,所述第一绝缘 本体210包括第一舌部2100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舌部2100中间两侧的侧壁2101,自所述侧 壁2101的上自由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有一突块214,自所述第一 隔板212的上表面的两侧 分别向下凹陷形成有与所述突块214相配合的凹陷部215,自所述凹陷部215的前方分别 设有一将所述突块214卡扣于所述凹陷部215中的楔形凸块216。自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210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1的第一对接部2110后方的部位向下凹陷形成有 一排用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213的第二对接部2130的凹槽2104,所述第二端子213的尾 部2131延伸超出所述第一舌部2100的后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11的尾部2111的前 方。自所述第一舌部2100的前表面向后凹陷形成有一排收容孔2102,自所述第一舌部 2100的下表面的两侧分别向上凹陷形成有一凹陷部2103。下端子模组22与上端子模组21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的区别在于,自所述下端 子模组件22的第二绝缘本体220的上表面上与所述凹陷部2103相对的位置向上延伸形成 有与所述凹陷部2103相配合的定位部2201。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组装于所 述收容孔2102中的金属夹片9,所述夹片9大致呈U形形状,所述夹片9包括有设置于 所述上端子模组21的收容孔2102中的上臂90及与所述上臂90相平行的且收容于所述下 端子模组22的收容孔2102中的下臂91,自所述上臂90和下臂91的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以 将所述夹片9稳固卡扣于所述收容孔2102中的倒刺900、910。印刷电路板3共包括有两个且分别定义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印刷电路板30和位于 下方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1,自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0的下表面的前方设有两排金手指, 所述位于前排的金手指定义为第一金手指300,所述位于后排的金手指定义为第二金手指 301,所述第一金手指300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端子213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二金手指301 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端子211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1亦包括有位于前排的 第一金手指310和位于后排的第二金手指311,两个穿孔33对称排列在印刷电路板3上。一个可选择的锁扣装置4组装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本体1上,锁扣装置4包 括一个锁扣件41、一个驱动件42及一个连接于驱动件42后部的拉带43。驱动件42包括一个收容于第一通道1202的主体部421、一对自主体部421的两 侧表面分别向外延伸的且收容于第一槽1205中的爪形弹性构件422、一对排布于主体部 421的侧边且布置于一对爪形弹性构件422前方并收容于第二槽1206中的终止部423、一 个形成于驱动件421的前部的两侧且收容于第二通道1204中的扣合部424。锁扣件41包括一个布置于本体1的第二对接部12b上的锁扣部411、一个连接 于第二基部12a上的啮合部413、一个干涉的收容于第二基部12a的狭缝1207中的耳部 4131、一个呈“N”形的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部12a上的连接部412。锁扣部411的后 端设有一对与连接部412相邻的矩形孔4110,连接部412与啮合部413的中间部分相连并 自啮合部413的下边缘先向下再倾斜向上延伸。金属壳体5包括上壁50,自上壁50的侧边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横向壁51及自上 壁50的后端向下延伸而成的后壁52,自上壁50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了一弹性部54,自 所述金属壳体5的前后部分分别形成有贯穿所述金属壳体5上下表面的第三螺孔55和第 四螺孔56。[0029]隔板6上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排凸台部61,所述每排凸台部61的个数 为两个,所述上表面上的位于左排的最后一个凸台部61和位于右排的最前面一个凸台部 6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611,所述下表面上的位于左排的最前面一个凸台部61和位于 右排的最后面一个凸台部61上分别设有一第二通孔612。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成型于隔板6中的接地片7,所述接地片7的 形状与隔板6的形状大致相同,所述接地片7包括位于后端的较宽的主体部71及自所述 主体部71向前延伸形成的较窄的平板部73,所述平板部73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平板 部73的两侧分别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设置于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中的定 位片72。线缆8包括若干芯线80、包覆芯线80的绝缘外皮81及设置于芯线80和绝缘外 皮81之间的内环形构件82,六边形的外环形构件83位于绝缘外皮81的外侧且与内环形 构件82呈同心轴向排列。组装时,将线缆8中的芯线8焊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30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1上 位于后端的金手指(未图示)上,将隔板6布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1上且使得成型于隔 板6中的接地 片7的部分弹片72穿设于第二通孔612后再穿设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1 的穿孔33中,将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0布置于隔板6上,同样使得成型于隔板6中的 接地片72的其它弹片72穿设第一通孔611后再穿设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0的穿孔33 中;组装所述端子组合件2,首先将所述第一隔板212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0上, 且使得突块214设置于所述凹陷部215中卡扣抵接于所述楔形凸块216,同样地,采取同 样的方式组装所述下端子模组22,在组装所述端子组合件2时,通过所述下端子模组22 的第二绝缘本体220上表面上形成的定位部2201与所述上端子模组21上与所述定位部 2201相对的位置形成的缺口部2103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而将所述上端子模组21和下端子模 组22相组装于一起,此时可以观察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3的第二对接部2130设置于 所述第一端子211的第一对接部2110的后方(同样所述下端子模组21上的第二端子213 的第二对接部2130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11的第一对接部2110的后方),且所述第一对接 部2110与第二对接部2130均突露于所述端子组合件2的上表面之外,接着将所述组装好 的第一印刷电路板30设置于所述上端子模组20的第一端子211的第一对接部2110和第 二端子213的第二对接部2130的上方,且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1的尾部2111焊接于所述 第一印刷电路板30的第二金手指311上,第二端子213的尾部2131焊接于所述第一印刷 电路板30的第一金手指310上,同样地,将所述组装好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1设置于所述 下端子模组21的第一端子211的第一对接部2110和第二端子213的第二对接部2130的 下方,且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1的尾部2111焊接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1的第二金手指 311上,第二端子213的尾部2131焊接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1的第一金手指310上; 将上述组装好的连接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体11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1由第一垫高部 115所支撑,所述端子组合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部lib和第二对接部12b所围成的空 腔中;将盖体12组装于基体11上,使得第二垫高部1241压紧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0 上;锁扣装置4组装于盖体12上,该过程的主要步骤如下在将所述锁扣件41和驱动件 42组装于一起后作适当的调整后将所述锁扣件41和驱动件42 —起组装于盖体12上,此 时,可以观察到主体部421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1202中,爪形弹性构件422收容于所述第一槽1205中,所述终止部423收容于所述第二槽1206中,扣合部424设置于第二通 道1204中且沿着支撑件1209弯曲延伸,所述锁扣件31装配到第二对接部12b上,使得 突出部1211插入到矩形孔4110中;将金属壳体5组装到盖体12上以固定锁扣装置4, 同时金属壳体5的上壁50保护第二基部12a,一对形成于金属壳体5前边缘的弹性部54 压于锁扣部411上, 且使得第一螺孔1203与第四螺孔56、第二螺孔1208与第三螺孔55 相垂直对齐,一对第一螺钉81和一对第二螺钉82分别穿设于第一螺孔1203和第四螺孔 56、第二螺孔1208和第三螺孔55中以将所述金属壳体5、基体11和盖体12相结合于一 起。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通过在所述本体1的对接部中设置一与所述印刷 电路板3相电性连接的端子组合件2,通过所述端子组合件2与所述印刷电路板3之间的 电性连接以降低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的本体 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的端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合件包括有下端子模组及 与所述下端子模组以背靠背的方式相组装于一起的上端子模组,所述上端子模组和下端 子模组均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设有第一对接 部的第一端子、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隔板及设置于所述隔板中的且其第二对接 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后方的第二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 部均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之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端子模组的下表面 的两侧分别向上凹陷形成有一凹陷部,自所述下端子模组的上表面上与所述凹陷部相对 的位置形成有一与所述凹陷部相配合的定位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 有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的且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 连接于所述端子组合件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印 刷电路板共包括有两个,所述位于上排的印刷电路板定义为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下排 的印刷电路板定义为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下端子模组的第一 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尾部相电性连接,所述第 一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上端子模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端 子和第二端子的尾部相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中的第一端 子焊接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位于后排的金手指上,所述第二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一印 刷电路板上位于前排的金手指上,所述下端子模组的第一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 板上的位于后排的金手指上,所述第二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上位于前排的金 手指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端子模组的绝缘本 体的侧壁的上自由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一突块,自所述上端子模组的隔板的上表面的左 右两侧分别向下凹陷形成有与所述突块相配合的凹陷部,自所述上端子模组的隔板上位 于所述凹陷部前方的部位分别设有一将所述突块卡扣于所述凹陷部中的楔形凸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 模组的前表面分别向后凹陷形成有一排收容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合件还包括有组 装于所述收容孔中的一排大致呈U形形状的设有上臂和下臂的夹片,所述夹片的上臂卡 扣于所述上端子模组的收容孔中,所述夹片的下臂卡扣于所述下端子模组的收容孔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夹片的上臂和下臂的 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复数以将所述夹片稳固卡扣于所述收容孔中的倒刺。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的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中的端子组合件,所述端子组合件包括有下端子模组及与所述下端子模组以背靠背的方式相组装于一起的上端子模组,所述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均包括有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设有第一对接部的第一端子、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隔板及设置于所述隔板中的且其第二对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后方的第二端子。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1797100SQ20102029612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