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iVA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22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DiiVA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信号传输稳定的DiiVA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彩电将成为“三网融合”、“4C融合”以及数字家庭产业的主要载体。面对彩电工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组织国内骨干彩电企业由竞争走向联合,特别是在联合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朝着构建共赢协同发展产业新格局迈出关键步伐。彩电骨干企业历经三年,针对数字家庭领域中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关键技术和标准进行联合研发和推动,为彩电工业在转型阶段打造新的竞争力,为全球消费电子提升数字家庭应用升级作出积极贡献。DiiVA, 一种数字高清互动传输接口技术,支持视频带宽达13. 5(ibpS,可以电视为中心,将机顶盒、功放、音响、碟机和游戏机、电脑等跟电视相关的设备,都通过DiiVA接口和网线连接起来。同时,DiiVA还支持混合通道频宽合计超过2(ibpS,可做双向数据和音频传输,同时还支持HDCP2. 0(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技术)与DTCP-IP(通过互联网协议的数字传输内容保护)。传输的数据类型可以同时串流,包括现有与未来应用的未压缩高分辨率视音格式、USB(通用串行总线)、以太网络、装置控制指令等。DiiVA规格包括传送层和网络层,让视频、音频和数据封包,可以在DiiVA家庭网络中,安全地改变从任一信号源传送到任一显示器的路径。此外,DiiVA规格将提供移动便携设备的网络连接与充电功能。然而,该种数字高清互动传输接口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作为该种技术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的DiiVA插头连接器还尚未成熟,DiiVA插头连接器经常会出现与外部线材焊接困难现象,并使得焊接不牢固,又或者会出现与外部插座接触连接不稳定现象,上述两种现象都会直接造成DiiVA插头连接器信号传输不稳定现象的出现,因此,DiiVA插头连接器的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DiiVA 插头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DiiVA插头连接器信号传输不稳定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DiiVA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金属外壳;该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错位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该第一端子前端的接触弹片和第二端子前端的接触弹片呈前后两排分布,该第一端子后端的焊杯和第二端子后端的焊杯呈上下两排分布并对应露出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该金属外壳外罩于绝缘本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前壳和后壳,该前壳与后壳全封闭式连接一起,该前壳包覆住绝缘本体的舌板形成插接端,该后壳包覆住绝缘本体的基座形成连接端。[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勾部,对应该后壳上设置有扣孔,该前壳与后壳通过该勾部与扣孔扣装连接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壳包括有上半壳和下半壳,该上半壳与下半壳通过扣点和扣孔配合扣装连接,该扣点于下半壳的侧壁外凸形成,该扣孔设置于上半壳的侧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铆紧外部线材的铆爪结构,该铆爪结构于后壳的后端面向后延伸出,该铆爪结构包括有U型夹片和辅助夹片,该辅助夹片位于U型夹片的开口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插座之弹片配合以增加插拔力的第一槽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的一表面上设置有与外部插座之挂钩相配合的第二槽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壳之两侧壁的后端相对靠拢折弯并与后壳之上下表面扣合连接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外部模具零件强度的凹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侧面向外凸设有凸点,对应该后壳上设置有扣孔,该绝缘本体与后壳通过该凸点与扣孔扣合连接固定于一起。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利用该第一端子的接触弹片和第二端子的接触弹片呈前后两排排布,并配合利用第一端子的焊杯和第二端子的焊杯呈上下两排排布,一方面增大了各端子之接触弹片与外部插头的接触空间,使得各端子的接触弹片与外部插头的接触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的焊接空间,使得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的焊接难度降低,有利于保证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焊接牢固,使信号传输更加稳定。二、通过配合利用前壳之勾部和后壳之扣孔使前壳和后壳全封闭式地连接一起, 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且使金属外壳具备了优良的屏蔽效果,有利于信号稳定传输。三、通过于后壳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铆爪结构,配合利用该铆爪结构之U型夹片和辅助夹片将外部线材牢靠地铆紧,有利于保证本实用新型与外部线材连接牢固稳定,使信号传输达到最佳状态。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图;图3时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再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00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各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组装立体示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各端子、绝缘本体和前壳的组装立体示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11、凸点121、凹槽123、定位孔131、端子槽21、接触弹片221、凹槽31、接触弹片321、凹槽41、前壳412、第二槽孔414、扣孔421、上半壳401、扣孔403、扣孔405、U 型夹片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和金属外壳40。以下将详细说明DiiVA插头连接器各元件的结构特点,再说明各元件的组装方式。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4所示的DiiVA插头连接器结构为参考描述,但DiiVA插头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如此。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和于基座11 一体延伸出的舌板12,该基座11侧面向外凸设有凸点111,该舌板12的下表面前后排布有两凹槽121, 该凹槽121用于增加外部模具强度,以使得绝缘本体10更容易成型,成型质量更好,该舌板 12的下表面设置凸伸出有凸台122,该凸台122位于舌板12与基座11的连接处,以及,该舌板12的前端并排设置有复数个定位孔123。另外,该基座11的尾端插装有分隔板13,该分隔板13的上下表面均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端子槽131。如图6所示,该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错位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该第一端子20前端的接触弹片21和第二端子30前端的接触弹片31呈前后两排分布,该接触弹片21和接触弹片31均露出绝缘本体10之舌板12的下表面,且该接触弹片21和接触弹片31的前端均埋入绝缘本体10中,本实施例中的接触弹片21的前端和接触弹片31的前端通过对应插入前述定位孔123的方式而埋入绝缘本体10中,具备有预压功能,以防止第一端子20的前端和第二端子30的前端异常翘起损坏对应的端子。该第一端子20后端的焊杯22和第二端子30后端的焊杯32呈上下两排分布,该焊杯22和焊杯32分布对应定位于前述端子槽131中并露出绝缘本体10外,以及,该焊杯22和焊杯32上分别对应设置有
11、基座
12、舌板 122、凸台
13、分隔板 20、第一端子 22、焊杯
30、第二端子 32、焊杯 40、金属外壳 411、第一槽孔 413、勾部 42、后壳 422、下半壳 402、扣点 404、扣孔 406、辅助夹片。凹槽221和凹槽321,该凹槽221和凹槽321均用于容纳锡膏,便于焊杯22和焊杯32与外部对应线材焊接。如图1所示,该金属外壳40外罩于绝缘本体10,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外壳40包括有前壳41和后壳42,该前壳41与后壳42全封闭式地连接一起,具有优良的EMI效果。其中,该前壳41包覆住绝缘本体10的舌板12形成插接端,如图4和图5所示,该前壳41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槽孔411,该第一槽孔411用于与外部插座之弹片配合以增加插拔力,使接触连接更可靠,该前壳4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第二槽孔412,该两第二槽孔412分别位于第一槽孔411的两侧,该第二槽孔412用于与外部插座之挂钩相配合,使本实用新型不易从外部插座松脱。该前壳41侧壁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勾部413,该勾部413朝上勾起,以及,该前壳41的下表面设置有扣孔414,该扣孔414与前述凸台122配合扣装,使得前壳41固定连接于绝缘本体10上。该后壳42包覆住绝缘本体10的基座11和分隔板13形成连接端,如图4和图5 所示,该后壳42包括有上半壳421和下半壳422。该上半壳42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扣孔401,对应该下半壳422的侧壁上向外凸伸出有扣点402,该扣点402与对应的扣孔401 扣装,使得上半壳421和下半壳422连接固定于一起。该上半壳421的上表面前端对应前述前壳41之勾部413设置有扣孔403,前述勾部413与对应的扣孔403扣合,使得前壳41 与后壳42连接固定一起。该上半壳421的侧壁对应前述基座11的凸点111亦设置有扣孔 404,该凸点111扣装于扣孔404中,使后壳42与绝缘本体10连接固定。该后壳42之两侧壁的后端相对靠拢折弯并与后壳42之上下表面扣合连接一起,可防止molding外模时冲胶将后壳42压变形。以及,该后壳42的后端面上向后延伸有用于铆紧外部线材的铆爪结构, 该铆爪结构包括有U型夹片405和辅助夹片406,该U型夹片405于上半壳421 —体向后延伸出,且该U型夹片405的开口朝下,该辅助夹片406于下半壳422 —体向后延伸出,且该辅助夹片406位于U型夹片405的开口内。详述本实施例组装过程如下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错位并排通过插装或镶嵌成型(molding)的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使得第一端子20的接触弹片21和第二端子30 的接触弹片31均露出舌板12的下表面,使接触弹片21和接触弹片31呈前后两排分布,并使接触弹片21的前端和接触弹片31的前端对应插入舌板12前端的定位孔123中。接着将分隔板13插装于基座11的尾端,将焊杯22和焊杯23嵌入对应的端子槽131中,从而将上下两排焊杯分隔,如图6所示,为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和绝缘本体10的组装结构示图。接着,将前壳41套于绝缘本体10的舌板12外,并通过扣孔414与凸台122相互扣合将前壳41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如图7所示)。接着,将绝缘本体10的基座11和隔板13 置于上半壳421上,使前壳41之勾部413与上半壳421上之扣孔403扣装连接,同时使基座11上之凸点111与上半壳421之扣孔404卡合,以此使绝缘本体10固定,并使前壳41与上半壳421连接。然后,将下半壳422通过扣点402和扣孔401相互扣合与上半壳421固定连接,组装完毕(如图1至3所示)使用时,将下半壳422取下,接着,将线材与对应的焊杯22和焊杯32焊接电连接, 再将下半壳422与上半壳421固定连接,最后通过U型夹片405和辅助夹片406将线材铆紧即可。[005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利用该第一端子的接触弹片和第二端子的接触弹片呈前后两排排布,并配合利用第一端子的焊杯和第二端子的焊杯呈上下两排排布,一方面增大了各端子之接触弹片与外部插头的接触空间,使得各端子的接触弹片与外部插头的接触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的焊接空间,使得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的焊接难度降低,有利于保证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焊接牢固,使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其次,通过配合利用前壳之勾部和后壳之扣孔使前壳和后壳全封闭式地连接一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且使金属外壳具备了优良的屏蔽效果,有利于信号稳定传输。再者,通过于后壳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铆爪结构,配合利用该铆爪结构之U型夹片和辅助夹片将外部线材牢靠地铆紧,有利于保证本实用新型与外部线材连接牢固稳定,使信号传输达到最佳状态。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金属外壳;该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错位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该第一端子前端的接触弹片和第二端子前端的接触弹片呈前后两排分布,该第一端子后端的焊杯和第二端子后端的焊杯呈上下两排分布并对应露出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该金属外壳外罩于绝缘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前壳和后壳,该前壳与后壳全封闭式连接一起,该前壳包覆住绝缘本体的舌板形成插接端,该后壳包覆住绝缘本体的基座形成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勾部,对应该后壳上设置有扣孔,该前壳与后壳通过该勾部与扣孔扣装连接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有上半壳和下半壳,该上半壳与下半壳通过扣点和扣孔配合扣装连接,该扣点于下半壳的侧壁外凸形成,该扣孔设置于上半壳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铆紧外部线材的铆爪结构,该铆爪结构于后壳的后端面向后延伸出,该铆爪结构包括有U型夹片和辅助夹片,该辅助夹片位于U型夹片的开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插座之弹片配合以增加插拔力的第一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一表面上设置有与外部插座之挂钩相配合的第二槽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之两侧壁的后端相对靠拢折弯并与后壳之上下表面扣合连接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外部模具零件强度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iVA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侧面向外凸设有凸点,对应该后壳上设置有扣孔,该绝缘本体与后壳通过该凸点与扣孔扣合连接固定于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DiiVA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金属外壳;该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错位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该第一端子前端的接触弹片和第二端子前端的接触弹片呈前后两排分布,该第一端子后端的焊杯和第二端子后端的焊杯呈上下两排分布并对应露出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该金属外壳外罩于绝缘本体;藉此,一方面增大了各端子之接触弹片与外部插头的接触空间,使得各端子的接触弹片与外部插头的接触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的焊接空间,使得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的焊接难度降低,有利于保证各端子之焊杯与外部线材焊接牢固,使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2042646SQ2011200080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望盛 申请人: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