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36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10)、收容于金属本体内的电路板(3),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7),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线组(71、72),所述每个导线组包括一根接地线(715、725)和一对信号线(716、726),所述电路板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的导电片(36),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接地线连接的若干接地导电片(361、362)及与所述信号线连接的若干信号导电片(363),所述每对信号导电片两侧均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电片,所述导线组中有一个导线组(71)内的接地线(715)与一对位于信号导电片两侧的接地导电片均电性连接。
【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传送高速率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2]【【背景技术】】 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1097418Y号,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金属本体、收容于金属本体的若干端子、及遮蔽所述金属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形成有对接舌部的本体和与本体相组装提供对接作用的印刷电路板,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线缆。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线缆由若干个导线组组成,所述导线组通常由两根差分信号线和一根接地线组成,印刷电路板设有与所述差分信号线及接地线对应的信号导电片和接地导电片。在实际焊接时,我们通常将每个导线组中的接地线焊接于所述每对差分信号线的一侧。
[0003]上述插头连接器中的线缆用于传输差模信号,然而在实际系统中由于遇到阻抗不连续面或者是相邻信号或者电源噪声的干扰,正负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变化有差异引起的共模噪声,即差模信号可能会转化成共模信号。在上述专利所揭示的焊接方式下,差模信号转化为共模信号的比重大,影响信号传输品质。
[0004]因此,非常需要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问题。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差模信号转化为共模信号比重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收容于金属本体内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线组,所述每个导线组包括一根接地线和一对信号线,所述电路板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接地线连接的若干接地导电片及与所述信号线连接的若干信号导电片,所述每对信号导电片两侧均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电片,所述导线组中有一个导线组内的接地线与一对位于信号导电片两侧的接地导电片均电性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大大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传输的差模信号的品质。
[0008]【【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0009]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1]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
[0012]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线缆、电路板及理线装置的分解图。
[0013]图6是图5所示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4]图7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线缆、电路板及理线装置的组装图。
[0015]图8是图7所示圆圈内的放大图。[0016]【【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7]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金属本体10、收容于金属本体10内的电路板3,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的线缆7,固定线缆7的理线装置4,组装在电路板3后端且用于保护线缆7与电路板3连接处的保护体8,组装在金属本体10上的锁扣装置5和盖体6。金属本体10包括第一遮蔽体1、与第一遮蔽体I上下组装的第二遮蔽体2及组装于第一遮蔽体I和第二遮蔽体2外的垫圈9。
[0018]第一遮蔽体I包括第一基部11和自第一基部1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一对接部
12。第一基部11包括一个顶壁111、一对侧壁112、113及后壁114,这四个壁构成中空部110。后壁114上设有2个半圆型缺口 1141,该缺口 1141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第一对接部12包括一个顶壁121及一 对侧壁122、123,这四个壁构成对接端口 120,该对接端口 120位于中空部110的前面并与之相通。两对定位柱1211分散排列于顶壁121的侧边。顶壁111的上部设有位于其中间部分的第一通道1111及与第一通道1111相通的第二通道1114,所述第二通道1114较第一通道1111低。一对第一槽道1112位于顶壁111的中间部分且与第一通道1111相通。一对第二槽道1113位于第一槽道1112前方且也与第一通道1111相通。一对狭缝1115嵌于顶壁111的顶面的前部且与第二通道1114相通。
[0019]第二遮蔽体2包括第二基部21及沿第二基部21的前边缘向前延伸的第二对接部22。第二基部21包括底壁211、一对侧壁212、213及沿底壁211的两个侧边缘和后边缘向上延伸的后壁214。两个半圆形缺口 2141设于后壁214上且横向排成一排。第二对接部22设有底壁221,且底壁221的侧边缘设有一对凸缘222、223。底壁221的侧面分别设有两对支撑件2211,且每个支撑件2211处均设有孔2212。
[0020]电路板3包括中间部32、窄的前部31及宽的后部33。电路板3上、下表面均具有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的一组第一导电片34和一组第二导电片36,第一导电片34排列于前部31形成对接介面,第二导电片36排列于电路板3的后部33用来连接至少一个线缆7。相邻两个第一导电片34的间距比相邻两个第二导电片36的间距窄。中间部32的侧面设有两对通孔321。第二导电片36包括若干接地导电片(361、362 )和若干对信号导电片363,每对信号导电片363两侧均分别设有一个接地导电片(361、362)。接地导电片(361、362)包括大体上平行排列的若干个第一接地导电片361、若干个第二接地导电片362,其中第一接地导电片361包括与信号导电片363大致平行的主体部3611和主体部3611向右弯折延伸的横向部3613,横向部3613与主体部3611垂直且位于邻近的信号导电片363下方。
[0021]线缆7包括若干个导线组及若干包覆导线组的绝缘套73。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组71及第二导线组72。第二导线组72和第一导线组71结构完全一样,均包括一根接地线(715、725)和一对差分信号线(716、726),只是接地线(715、725)的弯折方向有所不同,接地线(715、725)包括第一导线组71中的第一接地线715和第二导线组72中的第二接地线725。第一导线组71的第一接地线715向下弯折形成与第一接地导电片361中的横向部3613抵持接触的第一弯折部713和弯折部713弯折向前弯折延伸的与第二接地导电片36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711。第二导线组72的第二接地线725包括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723和自第二弯折部723向前弯折延伸的与第二接地导电片362连接的连接部721。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中的信号线716、726分别焊接于对应的信号导电片363。[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中的接地线(715、725)的数量可以依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一根或者多根,对应的第二导电片36的数量也随之做相应的变动。
[0023]一个可选择的锁扣装置5组装于金属本体10上。锁扣装置5包括锁扣件51、驱动件52及连接驱动件52的拉带53。驱动件52包括收容于第一通道1111的主体部521、一对排布于主体部521侧边且收容于第一槽道1112中的爪形弹性构件522、一对位于弹性构件522的前方、主体部521的侧边且收容于第二槽道1113的终止部523、形成于主体部521的前部且收容于第二通道1114中的啮合部524。锁扣件51包括布置于第一对接部12中的锁扣部511、连接第一基部11的啮合部513、干涉的收容于狭缝1115中的一对耳部5131、布置于啮合部524上的“N”形连接部512。
[0024]理线装置4由上下两个形状结构完全一致的线架42相对组装而成,其包括排线部40和排线部40上壁的左右两端处分别向上突起和凹陷形成卡块41和卡槽43,排线部40包括若干排线槽402用于固定线缆7中的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保护体8由上下两个形状结构完全一致的护体82组成,其组装于电路板3后端,抵持于理线装置4的前端,并遮蔽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与第二导线片36的连接处用以保护线缆7与电路板3的连接处。垫圈9为中空的框形结构用于进一步将第一遮蔽体I和第二遮蔽体2固定。
[0025]组装时,如图5至图8所示,线缆7中的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分别分成上下两排,然后将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分别穿过上下组装的两个理线装置4上的排线槽402。然后,将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分别连接于电路板3的第二导电片36上。其中,第一导线组71中的第一接地线715与一对位于信号导电片716两侧的接地导电片(362、363)均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组71中的第一接地线715向下弯折且弯折部713与横向部3613抵持,连接部711与第二接地导电片362焊接连接。第二导线组72中的第二接地线725向上弯折后将其连接部721焊接于第二接地导电片362上,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上的差分信号线716、726分别焊接于对应的信号导电片363。将保护罩8盖于第一导线组71和第二导线组72与电路板3的连接处上面。
[0026]如图4所示,将组装好保护体8的线缆7、电路板3、理线装置4组装在第一遮蔽体I上,线缆7从第一遮蔽体I的半圆形缺口 1141向后穿出,电路板3组装于第一遮蔽体I上,且电路板3由一对定位柱1211支撑,该定位柱1211穿过电路板的通孔321上,对接介面延伸进对接端口 120并且后部33置于中空部110中。第二遮蔽体2组装于第一遮蔽体I上,支撑件2211压紧于电路板3之上,且第一遮蔽体I上的定位柱1211穿过通孔321插入支撑件2211的孔2212中。垫圈9从前至后装在组装后的第一遮蔽体I和第二遮蔽体2外壁上,固定组装后的第一遮蔽体I和第二遮蔽体2。锁扣装置5组装于第一遮蔽体I上,盖体6组装于第一遮蔽体I上以固定锁扣装置5,同时,盖体6的主体部60保护第一基部11形成于盖体6的前边缘的弹性构件61压于锁扣部511上。一对第一螺钉62和一对第二螺钉63组装于第一、第二遮蔽体1、2上以使第一遮蔽体1、第二遮蔽体2和盖体6结合在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收容于金属本体内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线组,所述每个导线组包括一根接地线和一对信号线,所述电路板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接地线连接的若干接地导电片及与所述信号线连接的若干信号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对信号导电片两侧均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导电片,所述导线组中有一个导线组内的接地线与一对位于信号导电片两侧的接地导电片均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电片包括第一接地导电片和若干第二接地导电片,所述第一接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信号导电片大致平行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横向部,所述接地线包括第一接地线和若干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一接地线向下弯折抵持于所述横向部后连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所述第二接地线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接地导电片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本体包括第一遮蔽体和与第一遮蔽体上下组装的第二遮蔽体,所述第一遮蔽体组装于第二遮蔽体形成了一个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排列于后部用来连接至少一个线缆,所述电路板还包括排列于前部形成对接介面的导电片,所述排列于后部的导电片为第二导电片,所述排列于前部的导电片为第一导电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本体的后壁设有若干缺口,以便至少一对与所述装配部相连的线缆能从所述缺口通出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本体中的第一遮蔽体和所述第二遮蔽体组装后设有一个由四个面围绕起来的对接部,所述第一遮蔽体设有定位柱穿过所述电路板到所述第二遮蔽体以使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金属本体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垂直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邻近的所述信号导电片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固定所述线缆的理线装置,所述理线装置设有固定所述线缆中的导线组的排线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在所述电路板后端且用于保护所述线缆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处的保护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在所述金属本体上的锁扣装置和盖体。
【文档编号】H01R13/646GK103545662SQ201210243355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吴荣发, 陈钧, 孟凡波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