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18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外壳体,特别是有助于电连接器有效接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影音时代的来临,各种相关的3C影音产品的硬件设备亦不断地开发升级,而为了连接不同硬件设备,对于相关电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主机板以及显示卡等,都会搭载供连接高阶影音装置的电连接器。供连接高阶影音装置的电连接器一般称为高阶显示端口(display port),包括mini DP电连 接器、HDMI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电连接器、DVI (Digital VisualInterface)电连接器等。请参阅图I,为具有多高阶显示端口的显示卡的立体图。如图I所示,显示卡I’具有一框架11’,框架11’上挖设有两个mini DP接孔111’、一个HDMI接孔112’以及两个DVI接孔113’,且mini DP电连接器12’、HDMI电连接器13’与DVI电连接器14’则由其所对应的接孔露出于框架11’之外。继续地参阅图2,为显示卡的框架的立体图,并且请同时参阅图3,为mini DP电连接器的外壳体的立体图。如图2与图3所示,对于显示卡I’而言,为了公端的mini DP电连接器插拔上的方便,通常会于框架11’的接孔111’的上方挖设一个凹口 1111’。然而,当组装制造该显示卡I’时,必须将mini DP电连接器12’的外壳体121’的前开口 1212’嵌入接孔111’之中,并使得外壳体121’的前开口 1212’周围的突点1211’紧密接触显示卡I’的框架11’,这样的作法是为了使得mini DP电连接器12’的外壳体121’能够通过框架11’而接地,进而使得mini DP电连接器12’能够维持信号传输的高品质。然而,如图3所示,当外壳体121’嵌入接孔111’之时,恰好长臂弯曲状的突点1211’会卡入接孔111’上方的凹口 1111’之中,反而使得外壳体121’的突点1211’无法完全紧密地接触显示卡I’的框架11’,导致外壳体121’接地不完全,影响mini DP电连接器12’的信号传输品质。此外,对于框架11’没有设置凹口 1111’的部分显示卡而言,图3所示mini DP电连接器12’的外壳体121’的长臂弯曲状的突点1211’仍旧会产生其它问题。明白的说,当外壳体121’嵌入接孔111’之时,长臂弯曲状的突点1211’与显示卡I’框架11’的内表面之间会产生一推挤作用力,该推挤作用力会推挤mini DP电连接器12’,而使其后退。在此推挤作用力的长期作用下,恐怕会影响mini DP电连接器12’与显示卡I’主电路板之间的焊接稳定性。因此,有鉴于现有显示卡的框架与高阶显示端口电连接器的配合上具有严重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终于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主要是在电连接器的外部铁壳的壁面上形成一弹性结构,通过该弹性结构所产生的弹力能够使得电连接器的外部铁壳紧密地接触外部接地框架,使得电连接器能够通过外部接地框架而确实地接地,进而使得电连接器能够维持信号传输的高品质。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壁面,具有一第一壁面前端与一第一壁面后端,且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结构;一第二壁面,连接于第一壁面的一侧并具有一第二壁面前端与一第二壁面后端,且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二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二壁面后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并且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前端之间以及第二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一第三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而连接于第一壁面的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三壁面前端与一第三壁面后端,且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后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并且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前端之间以及第三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折角度;一第一延伸壁面,自第三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三壁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以及一第二延伸壁面,自第二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二延伸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二弯折角度;其中,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围绕形成一容置体;其中,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前开口,前开口周围形成有多个突点;并且第一壁面后端、第二壁面后端、第三壁面后端、第一延伸壁面的后端与第二延伸壁面的后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后开口。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还包括一第三延伸壁面,自第三壁面前端的底部水平地延伸而出,且第三延伸壁面与第三壁面之间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以及一第四延伸壁面,自第二壁面前端的底部水平地延伸而出,且第四延伸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三弯折角度。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形成于前开口的多个突点,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形成于前开口的多个突点,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第三壁面前端和第三延伸壁面的前端之上。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弹性结构为连续弯曲结构。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第一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且第二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二嵌合结构,通过相互嵌合第一嵌合结构与第二嵌合结构使得结合的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成为容置体的一底部面。[0024]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自第三壁面前端延伸而出的第三延伸壁面与自第四壁面前端延伸而出的第四延伸壁面彼此相对,且彼此相对的第三延伸壁面与第四延伸壁面为容置体的一底部面。并且,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还提出该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如下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壁面,具有一第一壁面前端与一第一壁面后端,且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结构;一第二壁面,连接于第一壁面的一侧并具有一第二壁面前端与一第二壁面后端, 且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二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二壁面后端连接于第一壁面后端,第二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一第三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而连接于第一壁面的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三壁面前与一第三壁面后端,且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三壁面后端连接于第一壁面后端,并且第三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折角度;一第一延伸壁面,自第三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三壁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以及一第二延伸壁面,自第二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二延伸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二弯折角度;其中,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围绕形成一容置体;其中,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前开口,前开口周围形成有多个突点;并且第一壁面后端、第二壁面后端、第三壁面后端、第一延伸壁面的后端与第二延伸壁面的后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后开口。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形成于前开口的多个突点,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之上。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弹性结构为连续弯曲结构。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第一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且第二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二嵌合结构,通过相互嵌合第一嵌合结构与第二嵌合结构使得结合的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成为容置体的一底部面。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多个突点中的部分位于第一壁面前端,且至少一插入件形成于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的突点之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多个突点中的部分位于第二壁面前端,且至少一插入件形成于位于第二壁面前端的突点之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中,多个突点中的部分位于第三壁面前端,且至少一插入件形成于位于第三壁面前端的突点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在其壁面上具有弹性结构,因此具有消除框架的推挤作用力的功效;除此之外,更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壁面的弹性结构作用其弹力时,会更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外部壳体结构的突点与框架的接触紧密度,同时也使得mini DP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能够通过框架而确实地接地,进而使得mini DP电连接器能够维持信号传输的高品质。

图I为一种具有多闻阶显不端口的显不卡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卡的框架的立体图;图3为mini DP连接器的外壳体的立体图;图4A与图4B分别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应用不意图;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11 :第一壁面111 :第一壁面前端112:第一壁面后端12 :第二壁面121 :第二壁面前端122 :第二壁面后端13 :第三壁面131 :第三壁面前端132 :第三壁面后端14 :第三延伸壁面15 :第四延伸壁面16:第一延伸壁面161 :第一嵌合结构17 :第二延伸壁面171 :第二嵌合结构18:前开口181 :突点19:后开口IA :弹性结构2 mini DP 电连接器3 电路板4:框架Ila:第一壁面Illa:第一壁面前端112a:第一壁面后端12a :第二壁面[0076]121a :第二壁面前端122a :第二壁面后端13a :第三壁面131a :第三壁面前端132a :第三壁面后端16a :第一延伸壁面161a :第一嵌合结构17a :第二延伸壁面171a :第二嵌合结构18a:前开口181a :突点182a :插入件19a:后开口IAa :弹性结构I’ 显示卡11’ 框架111’ mini DP 接孔1111,凹口112,HDMI 接孔113,DVI 接孔12,mini DP 电连接器121’ 外壳体1211,突点1212,前开口13’ =HDMI 电连接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4A与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A与图4B所示,在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中,主要包括一第一壁面11、一第二壁面12、一第三壁面13、一第三延伸壁面14、一第四延伸壁面15、一第一延伸壁面16以及一第二延伸壁面17。其中,第一壁面11具有一第一壁面前端111与一第一壁面后端112,在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在第一壁面前端111与第一壁面后端112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结构1A。第二壁面12也具有一第二壁面前端121与一第二壁面后端122,且同样的,第二壁面12的第二壁面前端121与第二壁面后端122之间也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1A。如图所示,第二壁面前端121与第二壁面后端122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壁面前端111与该第一壁面后端112,并且第二壁面前端121与第一壁面前端111之间以及第二壁面后端122与第一壁面后端112之间具
有一第一弯折角度。第三壁面13也具有一第三壁面前端131与一第三壁面后端132,且同样的,第三壁面13的第三壁面前端131与第三壁面后端132之间亦也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1A。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壁面13与第二壁面12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11的两侧,因此第三壁面前端131与第三壁面后端132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前端111与第一壁面后端112,并且第三壁面前端131与第一壁面前端111之间以及第三壁面后端132与第一壁面后端112之间同样具有第一弯折角度。承上述,第三延伸壁面14自第三壁面前端131的底部水平地延伸而出,且第三延伸壁面14与第三壁面13之间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延伸壁面15 与第三延伸壁面14相互面对,因此第四延伸壁面15自第二壁面前端121的底部水平地延伸而出,且该第四延伸壁面15与第二壁面12之间同样具有第三弯折角度。继续地参阅图4A与图4B,第一延伸壁面16自第三壁面后端132的底部延伸而出,且该第一延伸壁面16与第三壁面13之间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并且,由于第二延伸壁面17与第一延伸壁面16彼此相对,因此第二延伸壁面17自第二壁面后端122的底部延伸而出,且该第二延伸壁面17与第二壁面12之间同样具有该第二弯折角度。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壁面11、第二壁面12、第三壁面13、第三延伸壁面14、第四延伸壁面15、第一延伸壁面16与第二延伸壁面17围绕形成一容置体,该容置体便可作为高阶显示端口电连接器的外部铁壳,例如mini DP (display port)电连接器、HDMI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电连接器、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电连接器等的外部铁壳。并且,如图4A与图4B所示,第一延伸壁面16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161,且第二延伸壁面17具有一第二嵌合结构171,其中,通过相互嵌合该第一嵌合结构161与该第二嵌合结构171可结合第一延伸壁面16与第二延伸壁面17,使得结合的第一延伸壁面16与第二延伸壁面17构成容置体的一底部面。另,第三延伸壁面14与第四延伸壁面15则构成容置体的另一底部面。此外,如图所示,该第一壁面前端111、该第二壁面前端121、该第三壁面前端131以及第三延伸壁面14与第四延伸壁面15的前端围绕成该容置体的一前开口 18,其中,前开口 18的周围形成有多个突点181。实际上,该多个突点181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111、第二壁面前端121、第三壁面前端131与该第三延伸壁面14的前端之上。另,该第一壁面后端112、该第二壁面后端122、该第三壁面后端132、第一延伸壁面16与第二延伸壁面17的后端则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后开口 19。如此,经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的基本构成已被清楚说明。接着,将继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所具有的功效。请参阅图5,为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其中,图5绘示一 mini DP电连接器2焊接于一电路板3之上,该mini DP连接器2的外部铁壳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如图5所示,mini DP电连接器2紧靠着框架4,且该些突点181紧密地接触框架4的内表面;此时,突点181与框架4的内表面之间会产生一推挤作用力,由于第一壁面11、第二壁面12与第三壁面13之上的弹性结构IA为一连续弯曲结构,例如图5所示的蛇状弯曲结构,因此当该推挤作用力向mini DP电连接器2作用时,蛇状弯曲结构即产生一弹力,该弹力会抵销或者缓冲该推挤作用力,避免mini DP电连接器2受到推挤作用力的作用而逐渐地后退。于此,必须补充说明的是,虽然图4A、图4B与图5所绘示的弹性结构IA为蛇状弯曲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弹性结构IA为蛇状弯曲结构,弹性结构IA亦可为锯齿状弯曲结构或者其它可形成于第一壁面11、第二壁面12与第三壁面13之上的弹性结构。因此,经由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I因其壁面(11,12,13)具有弹性结构1A,因此具有消除框架4的推挤作用力的功效;除此之外,更要特别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当壁面(11,12,13)的弹性结构IA作用其弹力时,会更有助于改良的外部壳体结构I的突点181与框架4的接触紧密度,同时也使得mini DP电连接器2的外部壳体结构能够通过框架4而确实地接地,进而使得mini DP电连接器2能够维持信号传输的高品质;而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主要的优点 所在。这边必须同时参阅图4A与图I。若这些高阶显示端口都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作为其外部铁壳,以前述的先前技术所列举的图I的显示卡I’为例,即便其接地框架11’的内表面挖设有凹口 1111’,也不会影响突点181与框架4的接触紧密度;主要原因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I的突点181并非类似图I所示的长臂弯曲状的突点1211’,因此当壳体结构I嵌入图I所示的显示卡I’的接孔111’之中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的突点181并不会卡入图I所示的显示卡I’的接孔111’上方的凹口 1111’之中;而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另一个优点所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还包括一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6,为该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在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I的第二实施例中,主要包括一第一壁面11a、一第二壁面12a、一第三壁面13a、一第一延伸壁面16a以及一第二延伸壁面17a。其中第一壁面Ila具有一第一壁面前端Illa与一第一壁面后端112a,且该第一壁面前端Illa与该第一壁面后端112a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结构IAa0承上述,第二壁面12a连接该第一壁面Ila的一侧并具有一第二壁面前端121a与一第二壁面后端122a,且该第二壁面前端121a与该第二壁面后端122a之间同样形成有弹性结构IAa ;并且,第二壁面后端122a连接于该第一壁面后端112a,且第二壁面后端122a与第一壁面后端112a之间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第三壁面13a与第二壁面12a为第一壁面Ila两侧的相对壁面,因此第三壁面13a连接于第一壁面Ila的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三壁面前端131a与一第三壁面后端132a。相同于第二壁面12a,第三壁面13a的第三壁面前端131a与第三壁面后端132a之间也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lAa,且第三壁面后端132a连接于第一壁面后端112a,并且第三壁面后端132a与第一壁面后端112a之间同样具有第一弯折角度。不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壁面前端121a与第三壁面前端131a并无任何延伸壁面,如图5所示,仅有第一延伸壁面16a与第二延伸壁面17a分别自第三壁面后端132a与第二壁面后端122a的底部延伸而出;并且,第一延伸壁面16a与第三壁面13a之间以及第二延伸壁面17a与第二壁面12a之间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a、第二壁面12a、第三壁面13a、第一延伸壁面16a、与第二延伸壁面17a围绕形成一容置体,该容置体便可作为高阶显示端口电连接器的外部铁壳,例如mini DP电连接器、HDMI电连接器、DVI电连接器等的外部铁壳。并且,如图5所不,第一延伸壁面16a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161a,且第二延伸壁面17a具有一第二嵌合结构171a,而通过相互嵌合该第一嵌合结构161a与该第二嵌合结构171a可结合第一延伸壁面16a与第二延伸壁面17a,使得结合的第一延伸壁面16a与第二延伸壁面17a成为该容置体的一底部面。再者,如图所示,该第一壁面前端111a、该第二壁面前端121a与该第三壁面前端131a围绕成该容置体的一前开口 18a,其中,前开口 18a的周围形成有多个突点181a。另,该第一壁面后端112a、该第二壁面后端122a、该第三壁面后端132a、第一延伸壁面16a的后端与第二延伸壁面17a之后端则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后开口 19a。实际上,该多个突点181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111a、第二壁面前端121a与第三壁面前端131a之上。第二实施例又再不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是,该多个突点181a中的部分位于第一壁面前端111a、部分位于第二壁面前端121a、还有部分位于第三壁面前端131a ;并且,如图所示,三个插入件182a分别形成于第一壁面前端111a、第二壁面前端121a与第三壁面前端131a,并且位于这些突点181a之间;这些插入件182a用以插入一插入孔之中。由于第二实施例的应用方式及其功效相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因此相关说明可参考图5及前述关于图5的描述,于此便不再重复说明。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壁面,具有一第一壁面前端与一第一壁面后端,且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结构; 一第二壁面,连接于第一壁面的一侧并具有一第二壁面前端与一第二壁面后端,且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二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二壁面后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并且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前端之间以及第二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 一第三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而连接于第一壁面的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三壁面前端与一第三壁面后端,且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后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并且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前端之间以及第三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折角度; 一第一延伸壁面,自第三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三壁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以及 一第二延伸壁面,自第二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二延伸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二弯折角度; 其中,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围绕形成一容置体; 其中,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前开口,前开口周围形成有多个突点;并且第一壁面后端、第二壁面后端、第三壁面后端、第一延伸壁面的后端与第二延伸壁面的后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后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三延伸壁面,自第三壁面前端的底部水平地延伸而出,且第三延伸壁面与第三壁面之间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以及一第四延伸壁面,自第二壁面前端的底部水平地延伸而出,且第四延伸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三弯折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于前开口的多个突点,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于前开口的多个突点,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第三壁面前端和第三延伸壁面的前端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弹性结构为连续弯曲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且第二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二嵌合结构,通过相互嵌合第一嵌合结构与第二嵌合结构使得结合的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成为容置体的一底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自第三壁面前端延伸而出的第三延伸壁面与自第四壁面前端延伸而出的第四延伸壁面彼此相对,且彼此相对的第三延伸壁面与第四延伸壁面为容置体的一底部面。
8.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壁面,具有一第一壁面前端与一第一壁面后端,且第一壁面前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一弹性结构; 一第二壁面,连接于第一壁面的一侧并具有一第二壁面前端与一第二壁面后端,且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二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二壁面后端连接于第一壁面后端,第二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 一第三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而连接于第一壁面的另一侧,并具有一第三壁面前与一第三壁面后端,且第三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后端之间形成有相同的弹性结构,其中,第三壁面后端连接于第一壁面后端,并且第三壁面后端与第一壁面后端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一弯折角度; 一第一延伸壁面,自第三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三壁面之间 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以及 一第二延伸壁面,自第二壁面后端的底部延伸而出,且第二延伸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第二弯折角度; 其中,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围绕形成一容置体; 其中,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前开口,前开口周围形成有多个突点;并且第一壁面后端、第二壁面后端、第三壁面后端、第一延伸壁面的后端与第二延伸壁面的后端围绕成容置体的一后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于前开口的多个突点,分别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第二壁面前端与第三壁面前端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弹性结构为连续弯曲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且第二延伸壁面具有一第二嵌合结构,通过相互嵌合第一嵌合结构与第二嵌合结构使得结合的第一延伸壁面与第二延伸壁面成为容置体的一底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突点中的部分位于第一壁面前端,且至少一插入件形成于位于第一壁面前端的突点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突点中的部分位于第二壁面前端,且至少一插入件形成于位于第二壁面前端的突点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突点中的部分位于第三壁面前端,且至少一插入件形成于位于第三壁面前端的突点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包括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一第三壁面、一第一延伸壁面以及一第二延伸壁面,其中,该第一壁面、该第二壁面与该第三壁面之上都形成有一弹性结构。特别地,若一电连接器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结构为其外部壳体,则当该电连接器被应用于显示卡(或主机板)之时,该弹性结构所产生的弹力有助于该电连接器的外部铁壳紧密地接触显示卡的接地框架,使得该电连接器能够通过该接地框架而确实地接地,进而使得电连接器能够维持信号传输的高品质。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2633633SQ2012202387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何佳南 申请人: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