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886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接插件一般采用插针头部镶嵌绝缘体的方式来防止手指或异物接触,但是当插针周围空间较大时,这种镶嵌绝缘体的方式不能更好地阻止手指或异物与插针接触,容易发生触电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性更好的防触电式插头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组件,包括:公端插头,所述公端插头为筒形且内部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母端插头,所述母端插头为筒形且内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配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母端极片,所述母端插头相对于所述公端插头可插拔;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公端插头内以在所述母端插头拔出所述公端插头后封闭所述公端插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组件,通过在带电插头即公端插头内设置密封件,在母端插头拔出公端插头时,密封件可封闭插入空间,从而将带电的极片与外部隔离,避免人手进入该空间发生触电危险或异物进入该空间造成短路现象,提高了插头组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公端插头包括:公端外筒体,所述公端外筒体沿轴向的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封闭,其中所述第一公端极片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内壁面上;公端内筒体,所述公端内筒体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内,其中所述第二公端极片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上,且所述第三公端极片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其中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环形的插入空间;所述母端插头包括:母端外筒体,所述母端外筒体沿轴向的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封闭;母端内筒体,所述母端内筒体设在所述母端外筒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母端极片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母端极片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第三母端极片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内;其中所述母端内筒体可进出所述插入空间,在所述母端内筒体插入所述插入空间时所述第一公端极片与所述第一母端极片、所述第二公端极片与所述第二母端极片以及所述第三公端极片与所述第三母端极片配合,且在所述母端内筒体从所述插入空间拔出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插入空间的插入端且封闭所述插入空间。所述公端外筒体与所述公端内筒体同轴设置,且所述母端外筒体与所述母端内筒体同轴设置。由此,插接方便。[0011]所述第一公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母端极片为可与所述第一公端极片配合的弹片。所述第二公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母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三公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三母端极片形成为圆柱体。所述密封件形成为环形,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公端极片的外壁面接触,且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公端极片的内壁面接触,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插入空间内可沿轴向移动。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插入空间内且一端与所述密封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密封件轴向移动。设置弹性件可以带动密封件轴向移动,从而在母端插头拔出公端插头时,可推动密封件运动至插入空间的插入端以封闭插入空间。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开口端且径向向内延伸预定长度。设置凸缘可实现对密封件的限位,防止密封件在轴向移动时整体移出公端插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插头组件。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公端插头和母端插头分离时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公端插头和母端插头配合时的示意图;图3是公端插头的示意图;以及图4是母端插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插头组件100包括公端插头1、母端插头2和密封件13。公端插头I为筒形且内部设有第一公端极片111、第二公端极片121和第三公端极片122。母端插头2为筒形且内部设有第一母端极片221、第二母端极片222和第三母端极片23,其中第一公端极片111可与第一母端极片221配合、第二公端极片121可与第二母端极片222配合、第三公端极片122可与第三母端极片23配合。其中母端插头2相对于公端插头I可插拔,密封件13可轴向移动地设在公端插头I内以在母端插头2拔出公端插头I后封闭公端插头I。具体而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公端插头I可包括公端外筒体11和公端内筒体12。其中公端外筒体11沿轴向的一端敞开且沿轴向的另一端封闭,例如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公端外筒体11的左端封闭且右端敞开,其轴线可沿左右定向。公端外筒体11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公端极片111。公端内筒体12设在公端外筒体11内,换言之,公端外筒体11套设在公端内筒体12的外面。公端内筒体12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公端极片121,且公端内筒体12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公端极片122,其中公端内筒体12的外壁面与公端外筒体11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环形的插入空间,该空间的一侧敞开,该敞开侧与公端外筒体11的敞开侧同向,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插入空间的右侧敞开。密封件13设在插入空间内。其中公端外筒体11、公端内筒体12和密封件13为绝缘件。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母端插头2可包括母端外筒体21和母端内筒体22。其中母端外筒体21沿轴向的一端敞开且沿轴向的另一端封闭,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母端外筒体21的右端封闭且左端敞开,其轴线可沿左右定向。母端内筒体22设在母端外筒体21内,换言之,母端外筒体21套设在母端内筒体22的外面。母端内筒体22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母端极片221,且母端内筒体22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母端极片222,第三母端极片23设在母端内筒体22内。其中母端外筒体21和母端内筒体22为绝缘件。如图1和图2所示,母端内筒体22可进出插入空间以使母端插头2相对于公端插头I可插拔,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母端内筒体22插入该插入空间时,即母端插头2插在公端插头I上,第一公端极片111与第一母端极片221、第二公端极片121与第二母端极片222、第三公端极片122和第三母端极片23配合,换言之,此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分别对应地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母端极片电连接。如图2所示,在母端内筒体22从插入空间拔出时,即母端插头2拔出公端插头I时,密封件13位于插入空间的插入端例如右端,且密封件13封闭该插入空间,从而防止人手或异物进入该空间内,发生触电危险。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组件100,通过在带电插头即公端插头I内设置密封件13,在母端插头2拔出公端插头I时,密封件13可封闭插入空间,从而将带电的极片与外部隔离,避免人手进入该空间发生触电危险或异物进入该空间造成短路现象,提高了插头组件100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公端外筒体11与公端内筒体12同轴设置,对应地,母端外筒体21与母端内筒体22同轴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公端外筒体11的轴线与公端内筒体12的轴线也可平行,即采用非同轴式结构,相应地,母端外筒体21的轴线与母端内筒体22的轴线也可平行,即也对应采用非同轴式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公端极片111可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公端外筒体11的内壁面上,第一母端极片221可对应形成为与第一公端极片111配合的弹片,弹片可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地均匀分布在母端内筒体22的外壁面上。进一步地,第二公端极片121可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公端内筒体12的外壁面上,第二母端极片222可对应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母端内筒体22的内壁面上。更进一步地,第三公端极片122可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公端内筒体12的内壁面上,第三母端极片222可对应形成为圆柱体。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件13形成为环形,环形密封件13的内壁面与第二公端极片121的外壁面接触,且环形密封件13的外壁面与第一公端极片111的内壁面接触,密封件13在插入空间内可沿轴向移动。换言之,环形密封件13套设在第二公端极片121的外壁面上且可轴向移动,密封件13的外周面与第一公端极片111的内壁面贴合。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3,弹性件3设在插入空间内且一端例如右端与密封件13相连以带动密封件13轴向移动,优选地,弹性件3为弹簧,弹簧可套设在第二公端极片121的外壁面上。其中为了避免弹簧直接与第二公端极片121接触发生短路现象,可在弹簧上套设橡胶圈。通过设置弹性件3例如弹簧带动密封件13轴向移动,从而在母端插头2从公端插头I拔出时,弹簧可推动密封件13沿轴向向开口侧例如右侧移动、以在母端插头2拔出时可使密封件13将插入空间封闭,防止人手或异物进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插头组件100还包括限位凸缘4,限位凸缘4设在公端外筒体11的开口端且沿径向向内延伸预定长度。通过设置限位凸缘4,可对密封件13限位,防止密封件13在轴向移动时整体移出公端插头I。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公端外筒体11、公端内筒体12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优先为一体形成件。当然,容易理解的是,公端外筒体11、公端内筒体12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也可以单独生产加工,然后组装成公端插头I。相应地,母端外筒体21、母端内筒体22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母端极片优选为一体形成件。当然,容易理解的是,母端外筒体21、母端内筒体22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母端极片也可以单独生产加工,然后组装成母端插头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插头组件100还包括绝缘保护套5,绝缘保护套5设在公端内筒体12的前端,绝缘保护套5可形成为环形,其内径尺寸小于公端内筒体12的内径尺寸。通过设置绝缘保护套5,可有效避免人手伸入到公端内筒体12内与第三公端极片122接触,防止触电。下面参照图1和图2简单描述本插头组件100的插拔过程。参照图1和图2,图1中公端插头I和母端插头2为分离状态,图2中公端插头I和母端插头2为配合状态。具体地,首先将母端插头2对准公端插头1,对准后将母端插头2插入公端插头1,在插入的过程中,第一母端极片221即弹片碰触凸缘4时,弹片会被凸缘4压缩从而沿径向收拢,当弹片越过凸缘4时,弹性会弹起复位从而与第一公端极片111接触配合,继续插入母端插头2,最终使第一公端极片111与第一母端极片221、第二公端极片121与第二母端极片222、第三公端极片122和第三母端极片23 —一对应配合。在插入的过程中,母端内筒体22推动密封件13沿轴向向内即左侧运动,此时弹性件3例如弹簧被压缩储备弹性势能。在将母端插头2拔出公端插头I时,被压缩的弹簧会释放之前储备的弹性势能,从而推动密封件13向外即右侧运动,当密封件13运动至插入空间的插入端时,凸缘4将止挡密封件13继续向外移动,实现对密封件13的限位。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组件100,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插接方便、避免发生触电危险等优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插头组件100。关于汽车的其它构成例如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可以按照现有的方式来设置,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端插头,所述公端插头为筒形且内部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 母端插头,所述母端插头为筒形且内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配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母端极片,所述母端插头相对于所述公端插头可插拔;以及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公端插头内以在所述母端插头拔出所述公端插头后封闭所述公端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端插头包括: 公端外筒体,所述公端外筒体沿轴向的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封闭,其中所述第一公端极片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内壁面上; 公端内筒体,所述公端内筒体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内,其中所述第二公端极片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上,且所述第三公端极片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其中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出环形的插入空间; 所述母端插头包括: 母端外筒体,所述母端外筒体沿轴向的一端敞开且另一端封闭; 母端内筒体,所述母端内筒体设在所述母端外筒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母端极片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母端极片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第三母端极片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内; 其中所述母端内筒体可进出所述插入空间,在所述母端内筒体插入所述插入空间时所述第一公端极片与所述第一母端极片、所述第二公端极片与所述第二母端极片以及所述第三公端极片与所述第三母端极片配合,且在所述母端内筒体从所述插入空间拔出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插入空间的插入端且封闭所述插入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外筒体与所述公端内筒体同轴设置,且所述母端外筒体与所述母端内筒体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母端极片为可与所述第一公端极片配合的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母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母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公端极片形成为圆筒形且贴设在所述公端内筒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三母端极片形成为圆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形成为环形,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公端极片的外壁面接触,且所述环形密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公端极片的内壁面接触,所述密封件在所述插入空间内可沿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插入空间内且一端与所述密封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密封件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设在所述公端外筒体的开口端且径向向内延伸预定长度。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组件,包括公端插头,所述公端插头为筒形且内部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母端插头,所述母端插头为筒形且内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公端极片配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母端极片,所述母端插头相对于所述公端插头可插拔;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公端插头内以在所述母端插头拔出所述公端插头后封闭所述公端插头。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组件,通过在带电插头即公端插头内设置密封件,在母端插头拔出公端插头时,密封件可封闭插入空间,从而将带电的极片与外部隔离,避免人手进入该空间发生触电危险或异物进入该空间造成短路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
文档编号H01R13/447GK202997132SQ20122060542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石会军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