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14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压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压接夹具,包括一对成型部件,该一对成型部件被构造为将电线的导体和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保持在该一对成型部件之间,以将导体压接部压接到导体上。该一对成型部件包括被构造为将导体压接部的一对压接片压接到导体上的压接部、朝向导体的边缘设置在压接部上并且被构造为防止该一对压接片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变形的第一防止部、和朝向导体的引出部设置在压接部上并且被构造为防止该一对压接片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变形的第二防止部。
【专利说明】压接夹具
[0001]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0.2012-171671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被并入。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压接端子压接到导体上的压接夹具。
【背景技术】
[0004]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报N0.2009-193879提出一种利用压接夹具而被压接到电线的导体上的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包括具有底板和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处的一对导体压接片的导体压接部,并且在导体压接部沿底板纵向方向的两侧处设置有开口,该开口被构造为将由于在压接时所施加的压力而引起的底板的纵向金属延伸吸收。
[0005]如上所述被构造为将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压接到电线的导体上的压接夹具包括一对成型部件,该一对成型部件具有上成型部和下成型部,使得该一对成型部件将导体压接部和导体保持在其间,从而在纵向方向上拉伸导体压接部和导体、破坏在导体压接部和导体这两者上形成的氧化物薄膜,并且露出它们的新生表面,从而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相互附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如在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报N0.2009-193879中描述的压接夹具使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与电线的导体相类似地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拉伸。因此,当导体是铝电线时,难以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和导体相互附接的面积。此外,当导体是铜电线时,难以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相互附接的面积以及其中导体压接部和导体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的压接夹具。
[0008]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压接夹具包括一对成型部件,一对成型部件被配置为将电线的导体和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保持在所述一对成型部件之间,以将所述导体压接部压接到所述导体上。该一对成型部件包括:压接部,该压接部被配置为将所述导体压接部的一对压接片压接到所述导体上,第一防止部,该第一防止部朝向所述导体的边缘设置在所述压接部上,并且被配置为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和第二防止部,该第二防止部朝向所述导体的引出部设置在所述压接部上,并且被配置为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
[0009]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能够防止导体压接部的该一对压接片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变形。这能够引起导体压接部和电线的导体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彼此不同。当导体是铝电线时,这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相互附接的面积;并且当导体是铜电线时,这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和导体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0010]因此,压接夹具利用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防止导体压接部类似于导体那样变形,并且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相互附接的面积和其中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0011]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可以包括朝向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起。
[0012]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包括朝向与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起。这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得导体压接部和导体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彼此不同。
[0013]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的突起可以与该一对压接片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接触。第一防止部的突起可以具有被配置为挤压导体压接部的底板的边缘表面。第二防止部的突起可以具有被配置为挤压导体的边缘表面。
[0014]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的突起与所述一对压接片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接触,使得第一防止部的突起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压接部的底板,并且第二防止部的突起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这能够在可靠地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变形的同时促进导体朝向引出部的变形。这能够引起导体压接部和导体在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彼此大幅地不同。
[0015]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的突起可以与设置在该一对压接片上的凹部相接合。
[0016]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防止部和第二防止部的突起与设置在所述一对压接片上的凹部相接合。这能够在防止该一对压接片变形的同时防止该一对成型部件与导体压接部错位。因此,能够将导体压接部稳定地压接到导体上。
[0017]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压接夹具,该压接夹具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与导体相互附接的面积以及其中导体压接部和导体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透视图;
[0019]图2是从下方观察的图1的透视图;
[0020]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顶视图;
[0021]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1V截取的截面视图;
[0022]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放大截面视图;
[0023]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透视图;
[0024]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侧视图;
[0025]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顶视图;
[0026]图9A是沿着图7的线IXa-1Xa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图9B是图9A的放大视图;
[0027]图1OA是沿着图8的线Xa-Xa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图1OB是图1OA的放大视图;
[0028]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夹具的放大截面视图;并且
[0029]图12是示例性现有技术的一对成型部件的放大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以下详细说明中,出于解释的意图,为了提供对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彻底的理解而阐述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采用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中,公知的结构和装置被概略地示出以便简化绘图。
[0031]将参考图1到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接夹具。图12示意示例性现有技术。
[0032]第一实施例
[0033]将参考图1到5描述第一实施例。
[0034]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夹具I包括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被构造为将电线3的导体5和压接端子7的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以便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
[0035]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包括:压接部19,该压接部19被构造为将导体压接部9的一对压接片15和17压接到导体5上;第一防止部21,该第一防止部21设置在所述压接部19的在导体5的边缘侧上的一侧处,并且被构造为防止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以及第二防止部23,该第二防止部23设置在所述压接部19的朝向导体5的引出部的另一侧处,并且被构造为防止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
[0036]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包括朝向与电线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图1中向下)突出的突起25和27。
[0037]突起25和27与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接触,使得第一防止部21的突起25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压接部9的底板29并且第二防止部23的突起27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5。
[0038]如在图1到5所示,电线3包括:包括多根绞线的导体5和覆盖导体5的绝缘护套31。例如,绞线由包括铝或者铝合金的铝金属或者包括铜或者铜合金的铜金属构成。从电线3的边缘剥离预定长度的绝缘护套31,从而将压接端子7压接到露出的导体5上。
[0039]压接端子7由包括铜或者铜合金的铜金属构成并且包括电连接部33、护套压接部35和导体压接部9。对压接端子7的表面进行镀锡。电连接部33是内部具有接点部的形成为盒状的阴型模。作为具有凸片形状(tab shape)的阳型模的配对端子(未示出)的电连接部被插入到电连接部33中,使得压接端子7电连接到配对端子。电连接部33形成为经由底板29而连接到护套压接部35和导体压接部9的部件。
[0040]护套压接部35越过导体压接部9设置在电连接部33的纵向相对侧上,并且包括一对压接片37和39,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被竖直地设置成为连接到底板29的两侧的部分。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被压接成包围电线3的绝缘护套31的外周从而固定压接端子7和电线3。导体压接部9在护套压接部35和电连接部33之间经由底板29被形成为连续的部分。
[0041]导体压接部9包括一对压接片15和17,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被竖直地设置成为连接到导体压接部9的部分并且被纵向地设置在电连接部33与护套压接部35之间。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被压接成包围电线3的导体5的外周,并且被压接到导体5上,从而使得压接端子7和电线3电导通。
[0042]多个(在这里,三个)齿部41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设置在导体压接部9的底板29和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处。当导体压接部9被压接到电线3的导体5上时,齿部41破坏在电线3的导体5的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物薄膜,从而在电线3是铝电线时使所述导体压接部9装接于导体5 (在Sn和Al之间的金属间结合),并且在电线3是铜电线时使所述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
[0043]利用压接夹具I压接电线3的导体5和压接端子7的导体压接部9。压接夹具I包括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被构造为将电线3的导体5和压接端子7的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包括压接部19、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
[0044]压接部19对向地放置成将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保持在其间。形成为M形状的弯曲表面设置在上成型部件11的压接部19上以便折叠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使得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时压接片15和17的边缘相互抵靠,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
[0045]在另一方面,形成为半圆形形状的弯曲表面设置在下成型部件13的压接部19上,以便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时挤压并且折叠底板29,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第一防止部21 —体地设置在压接部19的电连接部33侧上。
[0046]第一防止部21对向地放置成将电连接部33和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的连接部保持在其间。突起25在上成型部件11的第一防止部21上被设置成朝向下成型部件13的第一防止部21突出。
[0047]注意,第一防止部21被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除了突起25之外的部分并不挤压该压接端子7而是包围该压接端子7的外周。
[0048]突起25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压接部9的底板29,使得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保持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在突起25的导体5侧上的侧面与压接片15和17的侧面接触。
[0049]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当导体压接部9被压接到导体5上时,突起25的侧面防止导体5和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朝向电连接部33侧变形,并且突起25的边缘表面仅仅引起底板29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朝向电连接部33侧变形。注意,在图5中,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的箭头示出压力的方向,并且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的箭头示出变形方向和变形量。第二防止部23在横跨压接部19与第一防止部21相对的一侧上与压接部19 一体地设置。
[0050]第二防止部23对向地放置成将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与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的连接部保持在其间。突起27在上成型部件11的第二防止部23上被设置成朝向下成型部件13的第二防止部23突出。
[0051]注意,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中的下成型部件13的第二防止部23被形成为凹部,以便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在其中容纳突起27和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与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的连接部。
[0052]突起27的边缘表面挤压在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与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之间的电线3的导体5,使得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该突起27在压接片15和17侧上的侧面与该压接片15和17的侧面接触。
[0053]当导体压接部9被压接到导体5上时,突起27防止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朝向引出部(朝向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侧)变形,并且突起27的边缘表面引起导体5和底板29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朝向引出部变形。
[0054]包括上述结构的压接夹具I利用该一对成型部件11和13保持电线3的导体5和压接端子7的导体压接部9,使得压接部19压接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以将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压接到导体5上。
[0055]然后,第一防止部21在利用突起25的边缘挤压底板29的同时,该第一防止部21利用突起25的侧面防止导体5和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朝向电连接部33侧变形。同时,第二防止部23在利用突起27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5和底板29的同时,该第二防止部23利用突起27的侧面防止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朝向引出部变形。
[0056]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防止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并且使得导体5朝向引出部变形。如上所述,防止导体压接部9变形并且增加导体5的变形并不会引起导体压接部9类似于导体5那样变形。这促进了利用导体压接部9的齿部41破坏在导体5的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物薄膜。
[0057]当导体5是铝电线时,这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相互附接的面积;并且当导体5是铜电线时,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0058]压接夹具I能够利用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防止导体压接部9的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这能够引起导体压接部9和电线3的导体5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彼此不同。当导体5是铝电线时,这能够有效率地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相互附接的面积;并且当导体5是铜电线时,这能够有效率地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0059]因此,因为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防止导体压接部9类似于导体5那样变形,所以压接夹具I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相互附接的面积以及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0060]此外,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包括在与电线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25和27。这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得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彼此不同。
[0061]此外,第一防止部21和第二防止部23的突起25和27与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接触,使得第一防止部21的突起25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压接部9的底板29并且第二防止部23的突起27的边缘表面挤压导体5。这能够在可靠地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变形的同时促进导体5朝向引出部的变形。因此,这能够使得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大幅地彼此不同。
[0062]第二实施例
[0063]将参考图6到11描述第二实施例。
[0064]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夹具101包括与设置在一对压接片15和17上的凹部107和109相接合的突起103和105。
[0065]注意,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不并且参考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说明省略了对于该构件和功能的说明。因为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利用第二实施例中的构件获得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066]如在图6到11中所示,压接夹具101包括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被构造为将电线3的导体5和压接端子7的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包括压接部115、第一防止部117和第二防止部119。
[0067]压接部115对向地放置成将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保持在其间。形成为M形状的弯曲表面被设置在上成型部件111的压接部115上以便折叠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使得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压接片15和17的边缘相互抵靠。
[0068]在另一方面,形成为半圆形形状的弯曲表面被设置在下成型部件113的压接部115上,以便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该弯曲表面挤压并且折叠底板29。第一防止部117 —体地设置在压接部115的电连接部33侧上。第二防止部119朝向引出部(朝向该一对压接片37和39) —体地设置。
[0069]第一防止部117和第二防止部119分别被对向地置放在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的纵向的两侧上。第一防止部117和第二防止部119沿着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电线3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形成,并且包括分别朝向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突出的突起103和105。
[0070]当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将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保持在其间从而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突起103和105与在该一对压接片15和17上形成的凹部107和109相接合。突起103和105与凹部107和109的接合能够防止当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时,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与导体压接部9错位。
[0071]同时,如图11中的箭头所示,突起103和105与凹部107和109的接合防止了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和底板29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注意,在图11中,该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的箭头示出压力的方向,并且导体5和导体压接部9的箭头示出变形方向和变形量。
[0072]相反,在图12中示出的示例性现有技术利用并未设置有突起103和105的一对成型部件Illa和113a将导体压接部9压接到导体5上。因此,类似于导体5,一对压接片15和17和底板29也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因此,难以利用导体压接部9的齿部41有效率地破坏在导体5的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物薄膜。
[0073]第一防止部117和第二防止部119防止当导体压接部9被压接到导体5上时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和底板29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并且促进导体5在电线3的长度方向上变形。如上所述,防止导体压接部9的变形并且增加导体5的变形并不会使得导体压接部9类似于导体5那样变形。这促进了利用导体压接部9的齿部41破坏在导体5的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物薄膜。
[0074]当导体5是铝电线时,这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相互附接的面积;并且当导体是铜电线时,这能够增加其中导体压接部9和导体5的新生表面相互接触的面积。
[0075]在压接夹具101中,第一防止部117和第二防止部119的突起103和105与在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上形成的凹部107和109相接合。这能够在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15和17变形的同时防止所述一对成型部件111和113与导体压接部9错位。因此,能够将导体压接部9稳定地压接到导体5上。
[0076]注意,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夹具包括沿着压接部的弯曲表面连续地形成的突起。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压接夹具还能够包括沿着压接部的弯曲表面形成的多个突起。
[0077]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各种修改都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压接夹具,包括: 一对成型部件,该一对成型部件被配置为将电线的导体和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保持在所述一对成型部件之间,以将所述导体压接部压接到所述导体上, 其中,所述一对成型部件包括: 压接部,该压接部被配置为将所述导体压接部的一对压接片压接到所述导体上, 第一防止部,该第一防止部朝向所述导体的边缘设置在所述压接部上,并且被配置为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和 第二防止部,该第二防止部朝向所述导体的引出部设置在所述压接部上,并且被配置为防止所述一对压接片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夹具,其中,所述第一防止部和所述第二防止部包括朝向与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夹具, 其中,所述第一防止部和所述第二防止部的所述突起与所述一对压接片在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防止部的所述突起具有被配置为挤压所述导体压接部的底板的边缘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防止部的所述突起具有被配置为挤压所述导体的边缘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夹具,其中,所述第一防止部和所述第二防止部的所述突起与设置在所述一对压接片上的凹部相接合。
【文档编号】H01R43/04GK103579884SQ201310325684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中岸巧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