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456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正面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主栅线与细栅线相互垂直,每条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主栅线单元包括垂直于细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夹区域在沿垂直于细栅线的方向上主栅线分为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完全镂空的空白区三部分,其中所述空白区没有细栅线贯穿,从而能够在用导电胶带连接互连条和太阳能电池片时,将导电胶带分成多段,在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之间的区域内除空白区外粘接多段导电胶带,进而能够节省空白区对应的导电胶带的使用量,降低太阳能电池片的导电胶带的成本。
【专利说明】—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光伏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钢化玻璃板、封装胶层、太阳能电池片层、封装胶层和背板。其中太阳能电池片层包括多组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为用互连条将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主栅线和与其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形成的。具体的,所述互连条的长度约为太阳能电池片长度的2倍,互连条的一部分焊接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主栅线上,覆盖所述正面主栅线,从而将电极弓丨出;多出的互连条焊接到另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上,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的正负极相连,形成太阳能电池串。
[0003]由于焊接时,太阳能电池片与互连条在加热、冷却过程中所引起的膨胀、收缩程度不同,太阳能电池片产生应力,造成太阳能电池片破裂或电极剥落的现象。
[0004]而导电胶带是一种在胶体中掺入导电离子,类似双面胶带的产品,具有低温粘接且对粘接面材质无特殊要求的特点,应用在太阳能电池片与互连条的连接中,能够同时起到粘接互连条和太阳能电池片的作用以及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流导通的作用,因此,导电胶带连接方式已经渐渐代替焊接方式。
[0005]但是,在导电胶带连接太阳能电池片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过程中,两片156mm*156mm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实现电连接所需导电胶带的长度在0.9米左右,整块太阳能电池组件所需总长度约54米,即导电胶带的使用量非常大。
[0006]发明人发现,导电胶带使用量较大是由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片只能用导电胶带完全覆盖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而不能分段使用造成的。

【发明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以达到导电胶带分段使用的目的,进而降低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导电胶带的使用量。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与所述细栅线相互垂直,每条所述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
[0010]所述主栅线单元包括:
[0011]垂直于所述细栅线且用于收集所述细栅线上电流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0012]所述第一细主栅线和所述第二细主栅线所夹区域在沿垂直于细栅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一连接部、空白区和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二连接部;
[00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交叉相接;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交叉相接;所述空白区对应的细栅线均位于所述空白区的外侧,且与所述空白区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相交。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镂空的连接部,均包括多条与所述细栅线相互平行的辅助栅线。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实心连接部。
[0016]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包括铝背场和多条背电极。
[0017]优选地,所述多条背电极为断续的背电极,包括电极部分和断续部分。
[0018]优选地,每条所述断续的背电极的断续部分不存在铝背场。
[0019]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片层包括互连条、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第二太阳能电池片和导电胶带;
[0020]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规格相同,且为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
[0021]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所夹的区域内除空白区域外均覆盖有多段第一导电胶带;
[0022]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背电极上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带;
[0023]所述互连条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所夹的区域内,通过所述多段第一导电胶带与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所述互连条覆盖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通过第二导电胶带与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互连条的宽度为lmm-1.5mm,包括端点值。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主栅线单元的第一细主栅线与第二细主栅线之间的距离为lmm-4.0mm,包括4.0mm。
[002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与所述细栅线相互垂直,所述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所述主栅线单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述第一细主栅线和所述第二细主栅线用于收集细栅线上的电流,在主栅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主栅线单元分为:第一连接部、空白区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空白区对应细栅线均位于所述空白区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的外侧,而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重叠,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粘接导电胶带,而所述空白区不粘接导电胶带,由于所述空白区内部没有任何栅线,将所述空白区对应的导电胶带去掉后,互连条与硅片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从而可以实现导电胶带分段使用,与现有技术中整条导电胶带的使用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片节省了空白区所对应的导电胶带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导电胶带的使用量。
[0027]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由于采用了上述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组装,同样也可以降低导电胶带的使用量,且所述互连条的宽度小于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之间的距离,在节省了空白区的导电胶带后,互连条与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不发生接触,从而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也即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在避免产生较大接触电阻的情况下,达到降低导电胶带使用量的目的。【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形状图;
[00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形状图;
[0031]图3为图2中栅线形状的部分局部放大图;
[00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图;
[003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面栅线与导电胶带的粘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导电胶带的使用量较大,发明人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的栅线不允许导电胶带分段使用,具体的,在将导电胶带分段时,没有导电胶带的地方,互连条将与主栅线或细栅线直接接触,而两者之间的接触电阻较大,会加速该部分太阳能电池片上材料的老化,甚至由于局部过热而引起火灾,存在的潜在隐患非常大,因此导电胶带必须整条粘接互连条和太阳能电池片,进而导致【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导电胶带的使用量较大。
[0036]基于此,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提供一种在不增加太多栅线银浆,且不产生较大接触电阻的情况下,降低导电胶带使用量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与所述细栅线相互垂直,每条所述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
[0037]所述主栅线单元包括:
[0038]垂直于所述细栅线且用于收集所述细栅线上电流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0039]所述第一细主栅线和所述第二细主栅线所夹区域在沿垂直于细栅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一连接部、空白区和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二连接部;
[004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交叉相接;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交叉相接;所述空白区对应的细栅线均位于所述空白区的外侧,且与所述空白区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相交。
[0041]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由于所述主栅包括第一连接部、空白区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空白区没有任何细栅线贯穿,且所述空白区内不设置导电胶带,由于所述空白区没有栅线,即使互连条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不通过导电胶带连接而直接接触,也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互连条直接与栅线接触造成二者之间接触电阻较大的问题,进而也不会造成潜在隐患,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能够有效降低导电胶带的
使用量。
[0042]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4]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45]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
[004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如图1所示,为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包括多条主栅线10和多条细栅线11,主栅线10与细栅线11相互垂直,细栅线11用于收集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电子以形成电流,本实施例中对细栅线11的宽度不做限定,其宽度范围优选为0.0lmm-0.2mm,包括端点值。
[00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以156mm*156mm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并不仅限于156mm*156mm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还可以是256mm*256mm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的规格不同,所述细栅线的条数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细栅线的条数不做限定。
[0048]本实施例中所有的主栅线均与细栅线11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每条主栅线均包括两个主栅线单元10,所述主栅线单元10包括与细栅线11垂直的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10B,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的宽度相对于细栅线11的宽度较大,且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均与多条细栅线相连,用于收集细栅线汇集的电流。
[0049]主栅线单元10在垂直于细栅线11的方向上,也即沿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的长度方向上,包括三个区域,如图1所示,位于主栅线单元10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的空白区103。其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被细栅线11贯穿,即第一连接部101对应的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与细栅线之间为交叉连接,第二连接部102对应的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与细栅线之间同样是交叉连接;空白区103与其对应的细栅线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与其分别对应的细栅线的连接方式不同,空白区103只包括原来的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10B,而内部并没有细栅线贯穿,即空白区103对应的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与细栅线11为“丁字”连接,也即空白区103对应的细栅线11在空白区103的第一细主栅线IOA和第二细主栅线IOB的外侧截止。
[00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为主栅线单元10上用来粘接导电胶带的部分,从而将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导电胶带与互连条电性连接,将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电流导出去。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为镂空连接部,由于有细栅线贯穿,更方便粘接导电胶带。为了增加电流的导通性,还可以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内增加多条辅助栅线,所述辅助栅线连接主栅线单元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在粘接导电胶带时,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不仅包括细栅线还包括辅助栅线,从而能够增加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主栅线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收集的电流传递到导电胶带的能力,即增加了电流的导通性。本实施例中不限定辅助栅线的个数及分布位置,优选的,所述辅助栅线平行于细栅线,如图2所示,且其宽度范围优选为0.01mm-2.0mm,包括端点值。
[0051]从增加电流的导通性方面讲,本实施例中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可以设计为实心连接部。但是,由于实心连接部必然会增加主栅线银浆的使用量,增加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成本,综合考虑电流的导电性和主栅线的银浆使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优选为增加了辅助栅线的加密设计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如图3所示,为加密设计的第一连接部10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中所示的两根相邻的细栅线之间存在一根辅助栅线。
[0052]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导电胶带分段设计,是因为在粘接导电胶带时,由于导电胶带分段设计,没有导电胶带粘接的地方,互连条与栅线(主栅线或细栅线)直接接触,造成较大的接触电阻,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热,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严重时发出的热会造成火灾。而本实施例中空白区103处没有细栅线贯穿,从而即使不在空白区103处粘接导电胶带,栅线电极不会与互连条直接接触,进而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也将不会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热,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005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栅线的条数和长度本实施例中不做特殊限定,且每条主栅线中包含的主栅线单元的个数也不限定,优选的所述主栅线单元的长度范围为3_-100_,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的规格不同,可以选择不同个数和不同长度的主栅线单元组成主栅线。考虑到导电胶带与互连条之间的粘接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栅线单元的个数可以优选为六条,两两沿其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组成三条主栅线,如图2所示,此时导电胶带的段数为三段,导电胶带与互连条之间的粘接力更强,且并没有增加太多印刷主栅线的银浆的使用量。
[0054]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栅线和细栅线,所述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所述主栅线单元包括与细栅线垂直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在沿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长度方向,所述主栅线单元依次包括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一连接部、空白区和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二连接部,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空白区没有细栅线贯穿,不粘接导电胶带时,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接触电阻增大的现象,因此,能够节省空白区粘接的导电胶带,即降低了导电胶带的使用量,也即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能够在不增加接触电阻、不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实现了降低导电胶带使用量的目的。
[0055]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正面栅线的形状为上一实施例中提到的主栅线形状和细栅线形状,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背面还包括多条背电极和铝背场,为节省印刷背电极使用的银浆的使用量,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为断续的背电极。
[0056]如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片背面包括三条断续的背电极20,所述断续的背电极20包括电极部分201和断续部分202,在一条背电极上电极部分201和断续部分202相间排布,电极部分201和断续部分202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的可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的输出功率而定。
[00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背面包括铝背场,与现有技术中完全覆盖硅片背面的铝背场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铝背场仅仅位于多条背电极之间的区域以及背电极的电极部分对应的区域,而在背电极的断续部分对应的区域内没有铝背场存在。
[0058]将背电极做成断续的形状,在粘接导电胶带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为节省导电胶带的使用量,将导电胶带分段粘接在背电极的电极部分,而断续部分不粘接导电胶带,与太阳能电池片正面同样的,互连条会与铝背场直接接触,造成较大的接触电阻,该较大接触电阻会产生较大热量,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加热,导致局部过热,且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片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若在背电极的断续部分也粘接上导电胶带,以降低接触电阻,由于背电极的断续部分对应的是铝背场,导电胶带会直接粘接在铝背场上,而铝背场质地疏松,导电胶带直接粘接在铝背场上后,粘接力非常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耐老化性能较差。
[0059]而本实施例中所述背电极的断续部分不存在铝背场,导电胶带可以分段粘接在背电极的电极部分,其断续部分不粘接导电胶带,由于断续部分没有铝背场的存在,再粘接互连条时,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另外,为增加背电极与互连条的粘接力,所述背电极上粘接的导电胶带还可以是整条的,即完全覆盖所述背电极的电极部分和断续部分,此时,由于背电极的断续部分没有对应的铝背场,导电胶带是直接粘接在硅片上的,而硅片的质地相对于铝背场的质地更密致,从而提高了该部分的粘接力,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耐老化性能。
[0060]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如图5所示,包括钢化玻璃板31、封装胶32和封装胶34、位于两层封装胶之间的太阳能电池片层33以及背板35。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层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串,即通过互连条相互串联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为上面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的太阳能电池片,且互连条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导电胶带粘接的方式。
[0061]本实施例中对所述主栅线单元的长度和个数不做限定,为了方面描述,本实施例中仅以上一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正面栅线形状为例进行说明,即所述主栅线单元的个数为六条,且两两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直线均匀分布在太阳能电池片上,对应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之间的间隔与所述三条直线之间的间隔相同,位置对应,以便于互连条的粘接。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并不仅限于上述一种主栅线的分布形状,所述主栅线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是其他分布方式,且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值,但是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006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规格都相同,所述规格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的大小、正面栅线图案、背电极图案和铝背场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图案如图2所示,其背面如图4所示。
[0063]具体的,首先在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所夹的区域内除空白区域外均覆盖有多段第一导电胶带,如图6所示,在主栅线及其两端的外侧都粘接第一导电胶带331,但是空白区不粘接导电胶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胶带的使用量,本实施例中节省了空白区对应的导电胶带的使用量。
[0064]其次,在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上粘接第二导电胶带,为节省导电胶带的使用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胶带仅仅粘接在背电极的电极部分。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胶带还可以是整条的,也粘接在背电极的断续部分,即硅片表面。
[0065]最后,将互连条的一个表面粘接在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的一条主栅线表面的第一导电胶带上,通过第一导电胶带与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实现电连接;同时将互连条的另一面粘接在第二太阳能电池片背面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的主栅线相对应的背电极上,通过第二导电胶带与第二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实现电连接,从而完成两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粘接,其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也如此。
[006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互连条在粘接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时候,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所述互连条粘接在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所夹的区域内,即所述互连条的宽度小于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之间的距离。
[0067]所述互连条为导电能力较强的金属条,优选的为镀锡铜带或涂锡铜带,其宽度优选为lmm-1.5mm,包括端点值;对应的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与第二细主栅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互连条的宽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与第二细主栅线之间的距离优选为lmm-4.0_,包括4.0_。
[0068]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上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每条所述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所述主栅线单元包括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空白区,由于所述空白区内没有细栅线存在,在粘接导电胶带时,空白区不粘接导电胶带,互连条与空白区的硅片直接接触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不会降低太阳能电池片的输出功率,即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降低导电胶带的使用量,而导电胶带的价格较高,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
[0069]另外,以上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中的太阳能电池片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制作方法几乎没有区别,仅仅将印刷栅线和铝背场的印刷网版改变一下,即可得到上述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栅线形状和背面铝电场的形状,而无需增加较大的太阳能电池片成本。
[007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与所述细栅线相互垂直,每条所述主栅线包括至少一个主栅线单元; 所述主栅线单元包括: 垂直于所述细栅线且用于收集所述细栅线上电流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 所述第一细主栅线和所述第二细主栅线所夹区域在沿垂直于细栅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一连接部、空白区和用于粘接导电胶带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交叉相接;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细栅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交叉相接;所述空白区对应的细栅线均位于所述空白区的外侧,且与所述空白区的第一细主栅线和第二细主栅线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镂空的连接部,均包括多条与所述细栅线相互平行的辅助栅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实心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包括铝背场和多条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背电极为断续的背电极,包括电极部分和断续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断续的背电极的断续部分不存在铝背场。
7.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片层包括互连条、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第二太阳能电池片和导电胶带;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规格相同,且为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所夹的区域内除空白区域外均覆盖有多段第一导电胶带; 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背电极上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带; 所述互连条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第一细主栅线所在直线和第二细主栅线所在直线所夹的区域内,通过所述多段第一导电胶带与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所述互连条覆盖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通过第二导电胶带与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条的宽度为1mm-1.5mm,包括端点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上每条主栅线的主栅线单元的第一细主栅线与第二细主栅线之间的距离为1mm-4.0mm,包括4.0mm0
【文档编号】H01L31/05GK103441156SQ201310407960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韩帅, 于波, 田树全, 刘海朋, 麻超 申请人: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