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边缘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4020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基板边缘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边缘连接器。具体而言,将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的基板边缘连接器(1)具备本体(10)、并列设置于本体(10)的多个接触件(11)、以及覆盖本体(10)的盖体(20)。本体(10)具备:基部(12),其中并列设置多个接触件(11);以及一对臂部(13),其以沿处于固定姿势的所述基部(3)的两侧缘的方式从所述基部(12)延伸。盖体(20)具备覆盖基部(12)的安装部(21)和覆盖一对臂部(13)侧面的一对臂部件(22)。一对臂部件(22)一体形成于安装部(21)。
【专利说明】基板边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将基板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如上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边缘连接器),已知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17605号所记载的连接器。在该边缘连接器中,具有卡合部、弹性片等的功能的一对保持金属件卡入并固定于一对引导臂的狭缝。
[0003]但是,在此种边缘连接器中,需要设置将保持金属件固定于引导臂的固定机构,因而连接器的尺寸有可能增大。这特别是在接触件数量少的情况下成为问题。
[0004]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紧凑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0005]另外,作为如上所述的边缘连接器,已知日本特开平8-250238号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边缘连接器具备用于将基板以既定角度插入的引导部件。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将基板按下并卡止时,引导部件利用弹性力而向下方摇动至基板载置面并固定。
[0006]但是,在此种边缘连接器中,由于基板在引导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固定,故若固定状态继续,则有可能有损引导部件的复原力。在该情况下,不能够以既定角度导引基板,基板的边缘抵接于接触件,有损伤接触件的风险。
[0007]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基板插入时的接触件损伤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0008]另外,作为如上所述的边缘连接器,已知日本特开平8-250238号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边缘连接器具备防止基板弹起的卡止部。卡止部设于一对手臂部,在向固定姿势按压基板时,基板的边缘抵接于卡止部的上表面,将卡止部向左右侧方推开。而且,在基板固定时,卡止部的下表面抵接于基板的上表面以防止弹起。
[0009]但是,在此种边缘连接器中,虽然基板利用卡止部从上表面被固定以防止弹起,但是存在基板脱出的风险。
[0010]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同时进行基板的浮起限制和脱出限制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0011]另外,作为如上所述的边缘连接器,已知日本特开平11-16646号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边缘连接器在一对臂设有利用焊锡等而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固定片。另外,保持基板的保持片邻接于固定片而设于臂,在基板固定时,使基板的边缘抵接于保持片的上表面并按压基板,以推开保持片。
[0012]但是,在此种边缘连接器中,在基板的按压时、将保持片向左右打开以解除保持时,固定片成为支点,有接触件因杠杆原理而从电路基板剥离的风险。
[0013]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从安装基板的剥离强度高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0014]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本体;多个接触件,其沿与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具备:基部,其中并列设置所述多个接触件;以及一对臂部,其以沿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基板的两侧缘的方式从所述基部延伸,所述盖体具备:安装部,其覆盖所述基部;以及一对臂部件,其覆盖所述一对臂部的侧面,所述一对臂部件一体形成于所述安装部。
[0015]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覆盖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插入导引部,所述插入导引部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基板的插入侧的端部开始向从所述基板离开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所述插入导引部限制所述基板的在既定角度以上的向所述本体的插入。
[0016]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基板安装端子,其从所述盖体向侧方延伸,并固定到安装基板。
[0017]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于所述基部的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该连接部与在所述基板形成的图案抵接。
[0018]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本体;以及多个接触件,其沿与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接触件具备从所述本体上表面突出的接点部,所述本体具备从其上表面突出而形成的凸部,所述凸部限制将所述基板在既定角度以下插入所述本体的情况。
[0019]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比所述接点部的突出闻度闻。
[0020]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具备导引面,所述导引面将在所述既定角度以下插入的所述基板向上方导引。
[0021]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形成为嵌入于在所述基板设置的切口部的大小。
[0022]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具备引送面(送>9面),所述引送面抵接于在所述基板设置的切口部的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并将所述基板向插入方向引送。
[0023]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本体;以及多个接触件,其沿与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接触件具备从所述上表面突出的接点部,所述本体具备以沿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基板的侧缘的方式延伸的臂部,所述臂部具备:固定姿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基板的所述固定姿势;以及脱出限制部,其限制所述基板的向相对于固定姿势的平行方向的脱出。
[0024]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姿势保持部抵接于基板的按压方向上游侧的面,所述脱出限制部抵接于在所述基板形成的角部并且限制所述基板的向脱出方向的位移。
[0025]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脱出限制部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以越为顶端侧则越位于内侧的方式倾斜。
[0026]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弹性机构,其在所述固定姿势下抵接于所述基板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的面并弹性变形。[0027]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本体;多个接触件,其沿与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具备:基部,其中并列设置所述多个接触件;以及一对臂部,其以沿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基板的两侧缘的方式从所述基部延伸,所述接触件具备从所述本体上表面突出的接点部,所述盖体具备:安装部,其覆盖所述基部;以及一对臂部件,其覆盖所述一对臂部的侧面,所述安装部具备向侧方延伸并固定到安装基板的第一基板安装端子,所述第一基板安装端子与所述接点部相比设于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下游侧。
[0028]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臂部件具备向内侧延伸的底部,所述底部具备向侧方延伸并固定到所述安装基板的第二基板安装端子。
[0029]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具备打开限制部,所述打开限制部以沿所述一对臂部的外侧面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安装端子附近。
[0030]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臂部件具有折回部,所述折回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以沿所述臂部的侧面的方式折回,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一对臂部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沿所述臂部的侧面。
[0031]在本发明的基板边缘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臂部件具备Z字形状地折弯而形成的折弯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对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固定有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3]图2是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4]图3是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4是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0036]图5是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俯视图。
[0037]图6是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正视图。
[0038]图7是从下方看本发明中的盖体的立体图。
[0039]图8是示出将基板插入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方法的图。
[0040]图9是示出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凸部与基板的边缘的关系的图。
[0041]图10是示出将基板固定于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方法的图。
[0042]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凸部与基板的边缘的关系的图。
[0043]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抵接面与基板的角部的关系的图。
[0044]图13是示出将固定于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的基板解除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使用【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边缘连接器的实施方式。
[0046]在图1?3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边缘连接器I。在该边缘连接器I固定基板3。边缘连接器I固定于安装基板(未图示)。如图1所示,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并且以相对于安装基板而变得平行的方式而被按压并固定。将该姿势称为固定姿势。此时,后述接触件11与在基板3上形成的电路电连接。
[0047]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设安装基板侧为下,设设有接触件11的一侧为后方,设与其相反的臂部13延伸的方向为前方。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边缘连接器I的基板3,在后方的两侧面形成有切口部3a。另外,在该切口部3a的前方还设有切口 3b。基板3为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用的元件安装于基板3的上表面。
[0049]边缘连接器I具有由树脂等绝缘体构成的本体10、并列设置于本体10的多个接触件11、以及安装于本体10的盖体20。
[0050]本体10具有基部12、以及从基部12的两端向前方延伸的臂部13。
[0051]基部12具有支持接触件11且载置基板3的载置面12a、以及安装盖体20的固定面 12b。
[0052]接触件11具有抵接于基板3的下方以电连接的接点部11a、以及固定于电子设备安装基板的尾部I Ib (参照图4)。
[0053]接触件11从本体10的基部12后方插入,并列设置于与基板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如图4所示,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从基部12的载置面12a向上方突出。另外,尾部Ilb从本体10的后方延伸,利用焊锡等固定并电连接于安装基板。由此,能够将基板3与安装基板电连接。
[0054]在基部12的载置面12a的两端部,以隔着接触件11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山型状的凸部15。如图4所示,凸部15的距载置面12a的高度与接触件接点部Ila的距载置面12a的突出高度相比较高地形成。因此,基板3的后方边缘不抵接于接触件11的接点部11a,能够防止接触件11的损伤。
[0055]另外,在凸部15的前方,设有导引面15a。导引面15a作为如下倾斜面而形成,该倾斜面在基板3的后方边缘抵接时将基板3的后方边缘向上方导引。另外,在凸部15的后方,形成有引送面15b。引送面15b形成为如下倾斜面,该倾斜面在将基板3向固定姿势按压时,在基板3的切口部3a的后方端部的下侧边缘抵接于凸部15的情况下,将基板3向后方(插入方向)引送。引送面15b以比导引面15a大的角度形成。而且,如图5所示,在俯视视图中,凸部15的大小形成为嵌入于在基板3设置的切口部3a的大小。因而,在基板3的固定位置处,切口部3a与凸部15不干涉,不会阻碍基板3的固定。
[0056]本体10的臂部13从基部12的两侧面向前方延伸而形成,从外侧抵接于基板3的两侧面并保持基板3。另外,臂部13在延伸端部侧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固定姿势保持部16、脱出限制部17、以及弹性机构18。
[0057]固定姿势保持部16形成为从臂部13的上表面侧向内侧突出的爪状。在基板固定姿势下,通过固定姿势保持部16的下表面抵接于基板3上表面的侧端部,将基板3的角度保持为水平。即,防止基板3的浮起。而且,固定姿势保持部16具有上表面以越为内侧越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形成的引导面16a,引导面16a被盖体20的倾斜面覆盖。由此,在将基板3向固定姿势推压时,基板3的下表面抵接于盖体20的倾斜面,该抵接力传递至引导面16a,从而按压力被转换为将臂部13向外侧打开的力,因而能够简单地向固定姿势推压并固定。
[0058]脱出限制部17在臂部13前方的端部从上端至下端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另外,如图5所示,脱出限制部17从上方看以基板3的角部3c抵接的方式,且以越为顶端侧则越位于内侧的方式倾斜而形成。在固定姿势下基板3的角部3c抵接于抵接面17a的状态下,基板3固定,向前方的位移受到限制。即,限制基板3的脱出。即使基板3向前方偏移,在闭合臂部13时,该抵接面17a也抵接于角部3c,能够将基板3向后方引送。因此,没有损伤基板3的风险。另外,能够将基板3引导至正确的固定位置。
[0059]而且,在臂部13前方的端部,设有从臂部13的下表面向内侧延伸的弹性机构18。在弹性机构18的上表面突出形成有抵接部18a。如图6所示,抵接部18a在基板3的固定姿势下抵接于基板3的下表面,弹性机构18整体被按下,成为弹性变形的状态。由此,在打开臂部13以解除基板3的固定时,弹性机构18的弹性回复力相对于基板3而向上方作用,能够辅助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的反力。
[0060]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机构18从脱出限制部17的下表面延伸而形成。因而,能够使弹性机构18的根部强度牢固,难以失去弹性力。
[0061]在本体10安装金属制的盖体20。盖体20具有安装于本体10的固定面12b的安装部21、从安装部21向前方延伸并从外侧覆盖本体10的臂部13的臂部件22、以及以从安装部21侧面的后端部下端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
[0062]如图4所示,安装部21具有插入导引部21a和连接部21b。插入导引部21a从安装部21的前侧端部向斜上方延伸而形成。通过将基板3的上表面以沿插入导引部21a的下表面的方式插入,能够在将插入角度保持为既定角度以下的状态下导引基板3。虽然还能够将基板3的插入导引部21a设于边缘连接器I的本体10,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保持本体10的强度,需要本体10的高度。但是,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盖体20设置插入导引部21a,则能够降低本体10的高度,能够使产品紧凑。
[0063]如图7所示,多个连接部21b从安装部21的下表面突出且并列设置。如图8的下图所示,该连接部21b在基板固定姿势下与在基板3的上表面形成的图案(未图示)抵接,能够与基板3电连接。由此,能够将基板3通过盖体20来接地。连接部21b抵接于在基板3形成的图案即可,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以及配置。
[0064]接着,详细说明盖体20的臂部件22。一对臂部件22以从安装部21的两端侧向前方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另外,臂部件22包括第一侧壁22a、第二侧壁22b、折回部22c、折弯部22d、底部22e、打开限制部22f、以及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
[0065]第一侧壁22a从安装部21的侧面向前方延伸而形成。而且形成有折回部22c,折回部22c从延伸的第一侧壁22a的从安装部21的前端隔开既定间隔的位置开始向上方延伸一定的长度,并向外侧折回180°。
[0066]通过如此形成折回部22c,能够提高臂部件22的强度。因此,本体10的臂部13不会必要以上地打开,因而能够防止臂部13的损伤。此外,折回部22c优选地设于安装部21附近。由此,能够防止力由于臂部13的开闭而施加于基部12,能够防止边缘连接器I从安装基板剥离。
[0067]另外,在臂部件22,设有从折回部22c向前方延伸的第二侧壁22b。而且,在折回部22c与第二侧壁22b之间,形成有Z状地折弯的折弯部22d。由此,臂部13的开闭所伴随的臂部件22的位移以折弯部22d为支点而进行,因而能够防止过剩的力施加于本体10的基部12,能够防止边缘连接器I的接触件11的尾部Ilb从安装基板剥离。而且,折回部22c与折弯部22d的后方邻接而设置,因而臂部13的开闭所伴随的力不影响牢固地形成的折回部22c。因而,能够利用折弯部22d将力吸收,能够进一步减轻施加于基部12的力。
[0068]臂部件22的底部22e从第一侧壁22a的下端向内侧延伸,而且,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另外,在底部22e的前方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以通过第二侧壁22b下方的方式向外侧的斜下方延伸,并固定于安装基板。由此,能够使边缘连接器I的对安装基板的固定更牢固。
[0069]另外,在底部22e的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附近,设有打开限制部22f,打开限制部22f从离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的两端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开始以通过第二侧壁22b下方的方式向外侧延伸,在从第二侧壁22b向外侧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向上方折弯而形成。打开限制部22f的下表面与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的下表面相比位于上方。若臂部13打开某角度以上,则臂部件22抵接于打开限制部22f,能够限制臂部13打开其以上。因此,能够防止因臂部13的过度打开而引起的臂部13以及臂部件22的损伤。另外,由于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设于打开限制部22f的下方,故即使臂部件22抵接于打开限制部22f并施加力,也能够防止边缘连接器I从安装基板剥离。
[0070]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臂部件22经由安装部21而一体地形成,故不需要设置将臂部件22固定到臂部13的固定机构。因而,与分体地构成一对臂部件22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边缘连接器I的宽度。
[0071]另外,如上所述,在盖体20设有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从安装部21侧面后端的下端向外侧延伸而形成。边缘连接器I的对安装基板的固定通过利用焊锡等将接触件11的尾部Ilb向安装基板固定而进行。但是,特别是在接触件11的条数少的情况下,仅凭基于尾部Ilb的固定,强度不足,在将沿斜向方向插入的基板3向固定姿势按压时,有接触件11从安装基板剥离的风险。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并将其固定到安装基板,能够使边缘连接器I的向安装基板的固定更加牢固。而且,由于将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设于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后方,故能够减轻在基板3的按压时施加于尾部Ilb的力,能够更加有效地固定边缘连接器I。另外,由于将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设于盖体20,故与分体地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边缘连接器I紧凑。另外,能够削减部件的安装工时。
[0072]接着,以下示出将基板3插入并固定于本发明中的边缘连接器I的方法和解除基板的固定的方法。如图8的上图所示,在将基板3插入边缘连接器I时,使基板3下表面的后方端部抵接于凸部15的上端部。由此,能够将基板3在既定角度以上插入。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若将基板3以较低的角度插入,则基板3的后方端面的下侧边缘抵接于凸部15,因而不能够在既定角度以下插入基板3。如此,由于凸部15限制在既定角度以下的基板3的插入,故能够防止基板3的边缘抵接于接触件11,能够防止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的损伤。
[0073]而且,若与接点部Ila相比较高地形成凸部15的高度,则基板3的边缘不管以何种角度抵接于凸部15都不抵接于接点部11a,因而能够防止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的损伤。
[0074]另外,如上所述,若将基板3的顶端的上侧边缘以抵接于插入导引部21a的下表面的方式插入,则能够限制基板3的在既定角度以上的插入。
[0075]在将基板3插入至既定的深度之后,如图8的下图所示,将基板3向下方按下以使其为固定姿势。此时,如图10的上图所示,基板3的下表面按压固定姿势保持部16的导引面16a,将基板3按下的力被转换为将臂部13向外侧打开的力,因而能够容易地向固定姿势按压。若基板3变为固定姿势,则如图10的下图所示,臂部13弹性回复,固定姿势保持部16的下表面抵接于基板3上表面的侧端部,固定基板3以防止基板3的浮起。
[0076]另外,如图5所示,在固定姿势下,在基板3形成的切口 3b的角部3c抵接于脱出限制部17的抵接面17a,从而防止基板3的向前方的脱出。
[0077]如上所述,由于设有固定姿势保持部16和脱出限制部17,故基板3不会向上下方向也不会向前后方向晃荡。因而,能够将基板3可靠地固定于边缘连接器I。
[0078]而且,在固定姿势下,如图5所示,凸部15的大小从上方看为嵌入于在基板3设置的切口部3a的大小,因而在基板3的固定姿势下,力不会施加于凸部15。因此,能够保持凸部15的功能。另外,也不会阻碍基板3的固定姿势。
[0079]如图9所示,在基板3以比既定角度小的角度插入的情况下,基板3后方端面的下侧边缘抵接于凸部15的导引面15a。由于导引面15a朝凸部15的上端部具有缓和的倾斜,故基板3被沿导引面15a向上方导引。因此,即使以较小的角度插入基板3,基板3的边缘也不抵接于接点部11a,能够将基板3插入至既定位置。
[0080]另外,如图11所示,在将基板3从斜向方向插入之后向固定姿势按下时,存在插入深度不充分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设于基板3的切口部3a后方的下侧边缘抵接于引送面15b。由于引送面15b从凸部15的上端部向后方以较陡的倾斜面形成,故抵接于引送面15b的基板3的边缘被利用按压的力而向后方引送。因而,能够以正确的插入深度固定基板3。
[0081]另外,在基板3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臂部13的脱出限制部17设置的引送面17a在闭合臂部13时抵接于基板3的角部3c。而且,臂部13的闭合力被转换为将基板3向后方引送的力,并被引导至正确的插入深度。
[0082]边缘连接器I的对安装基板的固定通过接触件11的尾部Ilb的对安装基板的焊接等而进行,但是由于在将基板3向固定姿势按压时力施加于边缘连接器1,故仅凭基于尾部Ilb的固定,固定力不足,有边缘连接器I从安装基板剥离的风险。但是,由于在盖体20的安装部21设有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该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固定于安装基板,故能够使边缘连接器I的对安装基板的固定更牢固。而且,由于该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与本体10的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相比设于后方,故即使在按压时力由于杠杆原理而施加于尾部11b,也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边缘连接器I从安装基板剥离。
[0083]在固定姿势下,设于盖体20的多个连接部21b如图4所示地抵接于在基板3形成的图案,因而基板3与盖体20电连接。由此,能够将基板3接地。
[0084]当将基板3的固定解除并从边缘连接器I拔出时,将臂部13向左右打开。此时,接触件11的接点部Ila的向上方的力(接触件11的反力)作用于基板3的下表面,使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向斜向方向位移,并拔出基板3。在此,如图6所示,在固定姿势下,臂部13的弹性机构18抵接于基板3的下表面,并在向下方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固定。因此,在将臂部13向左右打开时,如图13所示,弹性机构18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于基板3的下表面。因而,能够辅助接触件11的反力,能够容易地使基板3向上方位移。
[0085]由于在盖体20的臂部件22,在安装部21附近牢固地形成有折回部22c,故在使臂部13开闭时,能够防止因臂部13的开闭而引起的力传递至基部12,因而能够防止边缘连接器I从安装基板剥离。另外,还能够防止臂部13的损伤。
[0086]而且,折回部22c内侧的壁从安装部21延伸,从外侧的壁延伸第二侧壁22b。由于因臂部13的开闭而引起的力主要传递至第二侧壁22b,故该力传递至折回部22c外侧的壁。因而,力难以施加于内侧的壁以及安装部21,为负载难以施加于基部12的构造。
[0087]另外,由于臂部13的开闭以折弯部22b为支点来进行,故能够防止过剩的力施加于边缘连接器I的基部12并将边缘连接器I从安装基板剥离。
[0088]而且,由于折弯部22d与折回部22c的前方邻接而设置,故能够利用折弯部22d吸收臂部13的开闭所伴随的力,能够进一步减轻施加于基部12的力。
[0089]如图13所示,在打开臂部13时,若打开至既定角度以上,则第二侧壁22b的侧面抵接于打开限制部22f,因而限制臂部13的其以上的打开。而且,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打开限制部22f的下方,设有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将该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固定到安装基板。因而,即使臂部13抵接于打开限制部22f且力施加于打开限制部22f,也能够防止边缘连接器I的从安装基板的剥离、边缘连接器I的损伤。
[0090][其他实施方式]
(I)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15具有山型形状,但是也可以不是该形状。
[0091](2)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15与接点部IIa的高度相比较高地形成,但是也可以不较高地形成。
[0092](3)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凸部15设有导引面15a、引送面15b,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这些。
[0093](4)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设有插入导引部21a,但也可以不设置插入导引部21a。
[0094](5)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设有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这些。
[0095](6)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设有连接部21b,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连接部21b。
[0096](7)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设有打开限制部22f,但是也可以不设置打开限制部22f。
[0097](8)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设有折回部22c、折弯部22d,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这些。
[0098](9)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脱出限制部17以抵接于基板3的角部3c的方式形成,但是也可以不是角部。
[0099](10)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脱出限制部17具有抵接面17a,但是也可以不具有抵接面17a。
[0100](11)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臂部13具有弹性机构18,但是也可以不具有弹性机构18。
[0101](12)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弹性机构18设有抵接部18a,但是也可以不设置抵接部18a。
[0102]本发明能够使用于将基板从斜向方向插入的边缘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的基板边缘连接器(1), 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10); 多个接触件(11),其沿与所述基板(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10);以及 盖体(20),其覆盖所述本体(10), 所述本体(10)具备: 基部(12),其中并列设置所述多个接触件(11);以及 一对臂部(13),其以沿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基板(3)的两侧缘的方式从所述基部(12)延伸, 所述盖体(20)具备: 安装部(21),其覆盖所述基部(12);以及 一对臂部件(22),其覆盖所述一对臂部(13)的侧面, 所述一对臂部件(22) —体形成于所述安装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21)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覆盖所述基部(12)的上表面, 形成有插入导引部(21a),所述插入导引部(21a)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基板的插入侧的端部开始向从所述基板(3)离开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所述插入导引部(21a)限制所述基板(3)的在既定角度以上的向所述本体(10)的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板安装端子(23),其从所述盖体(20)向侧方延伸,并固定到安装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部(21b),所述连接部(21b)在所述安装部(21)的安装于所述基部(12)的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该连接部(21b)与形成于所述基板(3)的图案抵接。
5.一种将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的基板边缘连接器(1), 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10);以及 多个接触件(11),其沿与所述基板(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10), 所述接触件(11)具备从所述本体(10)上表面突出的接点部(11a), 所述本体(10)具备从其上表面突出而形成的凸部(15),所述凸部(15)限制将所述基板(3)在既定角度以下插入所述本体的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15)比所述接点部(Ila)的突出高度高。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15)具备导引面(15a),所述导引面(15a)将在所述既定角度以下插入的所述基板(3)向上方导引。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15)形成为嵌入于在所述基板(3)设置的切口部(3a)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15)具备引 送面,所述引送面抵接于在所述基板(3)设置的切口部(3a)的所述基板(3)的插入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并将所述基板(3)向插入方向引送。
10.一种将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并向所述固定姿势侧按压并固定的基板边缘连接器(1), 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10);以及 多个接触件(11),其沿与所述基板(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10), 所述接触件(11)具备从所述本体(10)上表面突出的接点部(11a), 所述本体(10)具备以沿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基板(3)的侧缘的方式延伸的臂部(13), 所述臂部(13)具备: 固定姿势保持部(16),其保持所述基板(3)的所述固定姿势;以及 脱出限制部(17),其限制所述基板(3)的向相对于固定姿势的平行方向的脱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姿势保持部(16)抵接于基板(3)的按压方向上游侧的面, 所述脱出限制部(17)抵接于在所述基板(3)形成的角部(3c)并且限制所述基板(3)的向脱出方向的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出限制部(17)具有抵接面(17a),所述抵接面(17a)以越为顶端侧则越位于内侧的方式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具备: 弹性机构(18),其在所述固定姿势下抵接于所述基板(3)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的面并弹性变形。
14.一种将基板(3)相对于固定姿势从斜向方向插入的基板边缘连接器(1), 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10);多个接触件(11),其沿与所述基板(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本体(10);以及 盖体(20),其覆盖所述本体(10), 所述本体(10)具备: 基部(12),其中并列设置所述多个接触件(11);以及 一对臂部(13),其以沿处于所述固定姿势的所述基板(3)的两侧缘的方式从所述基部(12)延伸, 所述接触件(11)具备从所述本体(10)上表面突出的接点部(11a), 所述盖体(20)具备: 安装部(21),其覆盖所述基部(12);以及 一对臂部件(22),其覆盖所述一对臂部(13)的侧面, 所述安装部(21)具备向侧方延伸并固定到安装基板的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 所述第一基板安装端子(23)与所述接点部(Ila)相比设于所述基板(3)的插入方向下游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件(22)具备向内侧延伸的底部(22e), 所述底部(22e)具备向侧方延伸并固定到所述安装基板的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22e)具备打开限制部(22f),所述打开限制部(22f)以沿所述一对臂部(13)的外侧面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安装端子(24)附近。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其中, 所述臂部件(22)具有折回部(22c),所述折回部(22c)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以沿所述臂部(13)的侧面的方式折回,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一对臂部(13)的延伸方向正交并且沿所述臂部(13)的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边缘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件(22)具备Z字形状地折弯而形成的折弯部(22d)。
【文档编号】H01R12/73GK103943995SQ20141001920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笹田浩介, 长田孝之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