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6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固定座、汇流板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极端面及侧壁,所述正极端面上设置有正极凸起;所述固定座开设有收容孔;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板、第二汇流板及绝缘板,所述第一汇流板包括第一正极区及与第一正极区相邻交替排列的第一负极区,所述第二汇流板包括第二正极区及与第二正极区相邻交替排列的第二负极区,所述绝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负极连接件及正极连接件;

所述第二汇流板与所述第一汇流板层叠设置且第二正极区对准第一负极区,第二负极区对准第一正极区;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板上且所述单体电池靠近所述正极端面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一部分单体电池的正极凸起电性连接于所述正极连接件且所述正极连接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正极区,单体电池的侧壁电性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件且所述负极连接件电性连接于对准的第一负极区;

另一部分的单体电池的正极凸起电性连接于所述正极连接件且所述正极连接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正极区,单体电池的侧壁电性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件且所述负极连接件电性连接于对准的第二负极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区开设有连接孔及围绕所述连接孔的多个卡持孔,所述第一负极区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第二正极区与所述第一正极区的形状相同,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正极区开设的连接孔及卡持孔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连接孔及卡持孔,第二负极区与所述第一负极区的形状相同,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负极区开设的通孔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板包括正极绝缘板及负极绝缘板,所述正极绝缘板与第一正极区的形状相同且位置相对,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正极区开设的连接孔及卡持孔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连接孔及卡持孔,所述负极绝缘板与第一负极区的形状相同且位置相对,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负极区开设的通孔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件包括卡持环及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卡持环一侧的卡持片,所述卡持环与所述卡持片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部分的负极连接件的卡持片穿过第一负极区的通孔、负极绝缘板的通孔及第二正极区的卡持孔,将卡持环焊接于第一负极区,另一部分的负极连接件直接焊接于第二负极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件包括正极卡座、导电片及保护件,所述正极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卡座本体边缘的卡扣,所述卡扣均匀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卡座本体的一侧,所述导电片抵靠于所述卡座本体,所述保护件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部分的正极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负极区通孔、负极绝缘板的通孔及第二正极区的卡持孔,所述正极卡座将所述导电片紧压于所述第二正极区的连接孔,所述保护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正极区的连接孔内,并且,所述一部分的正极连接件的导电片与第二正极区电性连接;另一部分的正极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正极区的卡持孔、正极绝缘板的卡持孔及第二负极区的通孔,所述正极卡座将所述导电片紧压于所述第一正极区的连接孔,所述保护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负极区的通孔内,并且,所述另一部分的正极连接件的导电片与第一正极区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片向靠近所述卡持环中心轴的方向弯折形成有凸起,所述单体电池的侧壁靠近所述正极端面的位置形成有凹陷,所述凸起与凹陷相互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组件还包括正极输出板及负极输出板,所述正极输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板的一端且所述正极输出板连接一个第二正极区,所述负极输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板的另一端且所述负极输出板连接一个第二负极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的贯穿孔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正极汇流板的贯穿孔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区靠近所述固定座的表面还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形状及厚度与正极绝缘板相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