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76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将若干极群置于极群夹具中,然后对放置在极群夹具中的极群进行极耳齐整以及修剪,修剪完毕后,将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形成汇流排,焊接完毕后,将极群由极群夹具转移至蓄电池盒中,继续之后的封盖以及注酸等工序。

CN 202695655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群铁函,包括带有通孔的底板、位于所述通孔四周且顺次连接的侧板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之间的若干隔墙;所述侧板围成极群容置空间,该极群容置空间被隔墙分隔成若干个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单格。

使用时,极群被压入至上述实用新型的铁函中,每个单格中放置一个极群,然后通过传送带将该装有极群的铁函送至下一道极耳整理工序,整理好后,再压入电池盒。铁函上的单格正好与电池盒中的极群单格一一对应,转移时将电池盒的单格与铁函单格的底部对准,然后将极群压入电池盒中,压入电池盒中的极群不需要再次整理,直接转入下一道工序。该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极群铁函用于蓄电池加工过程中转送极群及进行极群的整理,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CN 103066317 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铸焊机极群入盒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中部设置有极群夹具,所述机架在极群夹具上方设有压盒结构,所述机架在极群夹具下方设有顶极群结构,所述压盒结构将电池盒下压,同时顶极群结构将极群夹具中的极群顶入电池盒。该发明由压盒结构与顶极群结构配合将极群夹具中的极群装入电池盒。

现有技术中的极群夹具的底板具有供极群通过的通孔,放置极群的单格连通通孔,存在的问题为:极群被放入单格,由于底部没有挡板,夹紧时极易造成各极群高度的参差不齐,不利于后续对极耳的整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在底板的避让孔处设置垫板,对放置的极群进行底部的齐整,保证各极群高度的一致性,方便后续操作。

一种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两立板之间设有若干夹板,所述夹板穿套在设于两立板之间的水平导杆上,并且其中位于最边缘位置的一夹板为主动夹板,所述底板设有供极群入槽时通过的避让孔;两立板之间设有贴靠底板覆盖所述避让孔的垫板,所述垫板连接驱动机构,极群入槽时被抽出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夹板、立板、水平导杆和底板之间形成极群容纳空间,工作时,主动夹板往另一侧的立板方向运动,将极群夹紧。底部的垫板、左右的水平导杆、前后的夹板或立板分别从不同方向对极群进行齐整,保证被夹持极群的一致性。

所述垫板由驱动机构控制,具有覆盖避让孔和抽离露出避让孔两个工作位。极群放入前,垫板贴靠底板滑入两立板之间处在覆盖住避让孔工作位,进行极群放入;当极群完成极耳整理等工序后,准备压入电池槽,电池槽的单格与极群夹具的底部对准,垫板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被抽出处在露出避让孔工作位,在压盒机构的作用下,极群穿过避让孔被压入电池槽。

作为优选,两立板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垫板侧边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延伸至立板的侧沿,两根导向槽平行设置,垫板沿导向槽滑动。靠近开口端的立板内壁设有防止垫板脱落的限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检测所述垫板的传感器。更为优选,所述传感器为微动开关。

所述微动开关处在垫板滑入终端,当垫板触碰到微动开关,此时避让孔已完全被垫板覆盖,微动开关启动向驱动机构发送停止驱动垫板的信号。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垫板连接。具体的方案,第一气缸为两个,设在底板的背面,分别位于避让孔两侧,活塞杆与垫板自由端固定,随着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垫板沿导向槽的抽出和拉回。

第一气缸受控于第一控制器,当第一控制器接收极群准备放入极群夹具的信号时,向第一气缸发送拉回垫板的指令,直至垫板触碰到微动开关;当第一控制器接收极群准备入槽的信号时,向第一气缸发送抽出垫板的指令直至避让孔完全露出。

作为优选,相邻夹板之间、以及立板和夹板之间的水平导杆上设有限位套。限位套的长度为极群装配时的厚度,防止极群夹具因夹持压力过大对极板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夹板由气缸驱动。该气缸为第二气缸,由独立的控制机构控制,当极群放置完毕,控制机构接受夹持信号,控制第二气缸驱动主动夹板向夹具中心移动。

作为优选,靠近主动夹板的立板上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气缸设在靠近主动夹板的立板的外侧,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避让槽与主动夹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极群夹具的底板上设置覆盖避让孔的垫板,在极群置入时,垫板对极群起到底部齐整的作用,保证各极群的一致性,方便后续工艺的进行。

(2)垫板由驱动机构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完成抽出和拉回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群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群夹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入槽的极群夹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2,两立板之间设有若干夹板3,夹板3穿套在设于两立板之间的水平导杆4上。

水平导杆4为平行布置的两组,每组为两根,导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立板上,四根导杆分别穿设于夹板的四个角部,夹板3可沿水平导杆4滑动。相邻夹板之间、以及立板和夹板之间的水平导杆4上设有限位套5。限位套5的长度为极群装配时的厚度。

其中位于最边缘位置的一夹板为主动夹板31,主动夹板31由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气缸设于靠近主动夹板的立板的外侧(图中未标示),靠近主动夹板的立板上设有避让槽21,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避让槽21与主动夹板3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由第二控制器控制,当极群放置完毕,控制机构接受夹持信号,控制第二气缸驱动主动夹板向另一侧的立板方向运动,将极群夹紧。

如图2所示,底板1设有供极群入槽时通过的避让孔11,两立板2之间设有贴靠底板覆盖避让孔11的垫板6。两立板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垫板6侧边配合的导向槽(图中未标示),导向槽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延伸至立板的侧沿,两根导向槽平行设置,垫板6沿导向槽滑动。靠近开口端的立板内壁设有防止垫板脱落的限位件。

垫板6由驱动机构控制,具有覆盖避让孔和抽离露出避让孔两个工作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图中未标示),第一气缸为两个,设在底板的背面,分别位于避让孔两侧,活塞杆与垫板自由端固定,随着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垫板沿导向槽的抽出和拉回。

第一气缸受控于第一控制器,当第一控制器接收极群准备放入极群夹具的信号时,向第一气缸发送拉回垫板的指令,直至垫板6覆盖住避让孔11。

底板1上设有检测所述垫板的微动开关7,微动开关7处在垫板6滑入的终端。当避让孔11完全被垫板6覆盖,垫板6正好触碰到微动开关7,微动开关7启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停止驱动垫板6的信号。

当第一控制器接收极群准备入槽的信号时,向第一气缸发送推动垫板的指令直至避让孔完全露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