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插针插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903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无缝插针插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连接器的生产。



背景技术:

插针插套,又称接插件,是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装置,通常安装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导通的桥梁,传输电流或信号,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将插针插套方便地安装在连接器上,如,太阳能光伏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缝插针插套,插针和插套配合设计,插针和插套上均设有倒齿,插针设有倒齿的部分和插套设有倒齿的部分安装在连接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插针和插套配合设计,指插针可插入插套以实现电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插针和插套均通过倒齿与连接器固定连接,在连接器中,插针设有倒齿的部分和插套设有倒齿的部分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器上。当连接器处于热胀状态时,插针设有倒齿的部分插入连接器上的插针安装孔,插套设有倒齿的部分插入连接器上的插套安装孔;之后,当连接器处于冷缩状态,插针安装孔和插套安装孔收口,裹住倒齿,实现连接器与插针插套的固定连接。

上述倒齿呈环形状。插针上的倒齿设置在插针径向凸部上,插套上的倒齿设置在插套径向凸部上。插针径向凸部和插套径向凸部均呈环形状。利用上述热胀冷缩的原理安装插针插套时,连接器在包裹倒齿的同时,也包裹插针径向凸部和插套径向凸部,以加强插针插套与连接器的安装稳定性。

所述插针上设置有插入插套的插杆,插杆由金属片状材料经一次性冲压拉伸成型,插杆的直径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直径之比大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的极限拉伸系数。如果零件所要求的拉伸系数大于加工材料所允许的极限拉伸系数时,则零件只需一次拉伸即可制成,否则,必须多次拉伸。其中,“拉伸系数”是表示拉伸前后坯料的直径变化率,其值小于1;“零件所要求的拉伸系数”是零件的直径与加工该零件所需要毛坯的直径的比值;“极限拉伸系数”是指材料所能拉深的最大高度时的拉伸系数。本实用新型对插杆直径与加工材料(即金属片状材料)直径的比值进行限定,进而使插杆可以由加工材料经一次性冲压拉伸成型,提升了插杆的强度和刚度,加工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金属片状材料优选为黄铜。

插杆的空心结构内填充胶体。填充胶体加强了插杆的刚性、强度和扭矩,使具有空心结构的插杆能够通过产品安全认证,达到应有的性能及功能。

所述插套设有与插杆配合的插孔,插孔由金属片状材料经一次性冲压拉伸成型,插孔的直径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直径之比大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的极限拉伸系数,如此限定可使阶梯状插孔经一次拉伸制成。所述金属片状材料优选为黄铜。

插孔呈阶梯状,分别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经光滑过渡小径段。本实用新型把插孔加工呈阶梯状的作用如下:与插杆配合使用,使插杆在大径段的导向下插入小径段。

插孔的大径段内圆周面上设有鼓形弹簧,鼓形弹簧的顶部所在的圆直径小于插杆直径。鼓形弹簧至少为三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可将插针插套通过倒齿结构方便地镶嵌在太阳能光伏连接器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插针;11、插杆;12、插针径向凸部;

20、插套;21、插孔;22、插套径向凸部;23、大径段;24、小径段;

30、倒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4。

插针10和插套20配合设计。

所述插针10上设置有插杆11,插杆由金属片状材料经一次性冲压拉伸成型,插杆的直径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直径之比大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的极限拉伸系数。插杆11的空心结构内填充胶体。

所述插套20设有插孔21,插孔由金属片状材料经一次性冲压拉伸成型,插孔的直径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直径之比大于所述金属片状材料的极限拉伸系数。插孔21呈阶梯状,分别包括大径段23和小径段24,大径段和小径段光滑过渡。

插针和插套上均设有倒齿30,插针10上的倒齿30设置在插针径向凸部12上,插套20上的倒齿设置在插套径向凸部22上。

插针10设有倒齿30的部分和插套20设有倒齿的部分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器上。

实际生产中,插针插套安装在连接器上的具体操作如下:连接器处于热胀状态时,插针10设有倒齿30的部分插入连接器上的插针安装孔,插套20设有倒齿30的部分插入连接器上的插套安装孔;之后,当连接器处于冷缩状态,插针安装孔和插套安装孔收口,裹住倒齿30,实现连接器与插针插套的固定连接。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