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75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组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光伏电池组件的背板是绝缘的,且现有的光伏电池组件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PID(电位诱发衰减),光伏组件长期在高压作用下使得封装玻璃、其他封装材料之间存在漏电流,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使得电池片表面的钝化效果恶化,导致FF、lsc、Voc降低,使组件性能低于设计标准,目前未有简单低成本的技术方案提高组件的抗PID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抗PID效果好、成本低、方案简单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光伏组件背板,包括背板基体和设于背板基体下表面、基体夹层或基体上表面的导电层,还包括设于背板上面第一层的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上设有棱线方向与所述反射膜长度方向成15° -65°角度设置的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顶角角度为60°-150°。

优选的,所述导电层为金属导电层或石墨导电层。优选使用铝膜替代现有技术背板中的氟层,具有散热好,抗PID,增加寿命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反射棱镜的棱镜顶角角度优选为120°。

优选的,所述反射棱镜的棱镜底面宽度为50μm。

优选的,相邻反射棱镜之间形成V形槽,所述V形槽开口宽度为50μm。

优选的,所述反射膜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材、反射棱镜层、设于反射棱镜层上的反射棱镜,和覆盖于所述反射棱镜表面的反光层。

优选的,所述反射棱镜层为UV固化而成的紫外固化胶层。

优选的,所述反光层为电镀铝或电镀合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金属框架、封装玻璃、EVA胶膜、晶体硅电池片、EVA胶膜、上述的光伏组件背板,所述导电层与金属框架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背板上设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上设有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设于硅晶体电池片之间的缝隙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是,在背板基体下表面、基体夹层或基体上表面设置导电层,在组建光伏电池组件时,将导电层与金属框架电连接,而金属框架由于接地的支架电连接,整个框架、背板都形成一个等电势体,从而大大降低了出现PID的风险。

在背板下表面设置金属导电层(优选性价比最高的铝膜)或者导热良好的石墨导电层,在消除PID隐患的同时,由可以作为一个大面积的散热器,为电池组件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背板的示意图;

图2是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反射棱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反射棱镜的横截面的一种示意图;

图5光伏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应光伏组件背板,包括背板基体2和设于背板基体2下表面、背板基体2夹层或背板基体2上表面的导电层3,图1中,导电层3设于背板基体2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导电层为金属导电层或石墨导电层。优选使用铝膜替代现有技术背板中的氟层,具有散热好,抗PID,增加寿命的优点。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背板上面第一层的反射膜1,所述反射膜 1上设有棱线方向与所述基材长度方向成15°-65°角度设置的反射棱镜11,所述反射棱镜11顶角角度为60°-150°。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反射棱镜的棱镜11顶角角度优选为120 °。

优选的,所述反射棱镜11的棱镜底面宽度为50μm。

优选的,相邻反射棱镜11之间形成V形槽,所述V形槽开口宽度为50μm。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反射膜1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材12、反射棱镜层13和反光层,所述反射棱镜设11于反射棱镜层13上,所述反光层覆盖于所述反射棱镜层13的表面,如果反射棱镜只设于硅电池片之间的缝隙下方,那么,反光层可只覆盖反射棱镜11的表面。反光层采用金属薄膜贴合于反射棱镜表面,或采用电镀金属工艺如铝、铝合金直接电镀到反射棱镜表面,反光层不改变反射棱镜的外观形状,作用是对光进行反射。

优选的,所述反射棱镜层为UV固化而成的紫外固化胶层。经光刻或以模具压印制备反射棱镜的基体,然后在反射棱镜的基体上电镀铝或电镀合金,形成反光层,从而形成反射棱镜11。

优选的,所述反光层为电镀铝或电镀合金。

单个反射棱镜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采用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为了降低反射棱镜的高度和增加更多可以调控的手段,可以采用三尖形,如图4所示,单个反射棱镜11的横截面具有三个尖角,分别是主峰111、左锋112和右峰113,三个尖角之间的夹角α和γ,以及主峰111的夹角β、左锋112的夹角和右峰113的夹角,以及反射棱镜底边的两个夹角,都可以根据阳光的入射角、以及反射棱镜到封装玻璃的距离、硅电池片之间的间距(缝隙)等参数来调整,并可以更加方便的调整整个反射棱镜的高度,同时提高反射效率。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金属框架6、封装玻璃5、EVA胶膜(未画出)、晶体硅电池片组件4、EVA胶膜(未画出)、上述的光伏组件背板,所述导电层3与金属框架6电连接。硅电池片组件4由多个硅电池片41以矩阵排布进行串并联而成,硅电池片41之间通常会设有一定宽度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反射棱镜11设于硅晶体电池片之间的缝隙的正下方。这样,照射在硅电池片41之间缝隙中的阳光,经反射棱镜 11的反射,然后经封装玻璃5反射,由于反射棱镜11的表面与封装玻璃5的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反射阳光会照射到硅电池片41上,从而提高了光伏电池组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是,在背板基体下表面、基体夹层或基体上表面设置导电层,在组建光伏电池组件时,将导电层与金属框架电连接,而金属框架由于接地的支架电连接,整个框架、背板都形成一个等电势体,从而大大降低了出现PID的风险。

在背板下表面设置金属导电层(优选性价比最高的铝膜)或者导热良好的石墨导电层,在消除PID隐患的同时,由可以作为一个大面积的散热器,为电池组件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一举两得。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