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1904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是指,不仅是发动机,而且将电动机驱动源用作辅助动力源,能够谋求减少废气及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未来型车辆。如果参照图8,考查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的一个构成例,发动机100、电动机200、自动变速器300在一轴上直列,在所述发动机100及电动机200间排列有离合器400,另外,作为他们运转所需的构成,高电压电池500通过逆变器600能充放电地与所述电动机200连接。如果考查具有这种构成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及行驶模式,包括:作为只利用所述电动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模式的ev(electricvehicle,电动车辆)模式(参照图8的(a));将发动机的旋转力当作主动力而将所述电动机20的旋转力用作辅助动力的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混合动力车辆)模式(参照图8的(b));在只利用发动机动力行驶的同时,电动机发挥电池充电所需的发电机(generator)作用的发动机单独模式(参照图8的(c));当车辆制动或借助于惯性行驶时,通过所述电动机发电来回收车辆的制动及惯性能并对电池充电的再生制动(rb:regenerativebraking)模式(参照图8的(d))等。在进行如上所述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构成中,电池由作为一个单元的电池组构成,如图7所示,所述电池组的主运转区域的宽度相当窄,相反,在实际应行驶区域的电池组温度具有难以恒定地控制的特性。特别是在电池组的低温区域会引起问题,其理由是因为在电池的特性上,具有充电时电解液的盐化比放电时更快进行的缺点。另一方面,在混合动力车辆的构成中,电动机、逆变器、电池等出于防止高温的目的而借助于水冷或空冷冷却系统而冷却,就电动机而言,以水冷的形态冷却,逆变器以空冷或水冷的形态冷却,电池主要借助于空冷形态的冷却系统冷却。但是,混合动力车辆不同于普通电子制品,是需要在低温和高温区域均运转的机械,因而对各构成的温度变化严苛度更高,其中对温度最脆弱的部件当属电池。高温运转(45℃以上)时,电池模块内部的bcm(batterycontrolmodule,电池控制模块)执行限制其输出而自行保护电池模块的功能,这导致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减小,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应用空冷式冷却扇(cool’gfan)来控制电池温度,以便始终保持45℃以下的温度。在电池温度控制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发生需要在低温区域运转的情形,在低温区域中,电池由于其容量减小,电解液的盐化根据使用量进行,从而成为寿命缩短的因素,结果,导致混合动力车辆中材料费占最大比重的电池的耐久寿命低下。其中,下面参照图5及图6,考查以往电池组内部结构及其运转。如果考查以往的电池组内部的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大致分为电池10、安全插头18(safetyplug)、功率继电器组件20(pra:powerrelayassembly)。更详细而言,各电池单元12借助于安全插头18而连接,在电池10的正极侧连接有功率继电器组件20的第一主继电器21,同时,在电池10的负极侧连接有电流传感器23和第二主继电器22,在电流传感器23的输出端连接有预充电继电器24。另外,所述第一及第二主继电器21、22以及预充电继电器24借助于作为电池控制器的bms40而控制开启/关闭。因此,如图6的顺序图所作的说明,判断电池10温度是否为混合动力模式可运转(基于电池充放电运转的发动机+电动机辅助行驶模式)的温度,在bms40中,使各继电器21、22发生电磁感应而实现电池10的充电或放电。但是,在以往的电池组内部的电路结构中,当在低温区域需要混合动力模式运转时,由于电池低温特性上的原因,与放电运转时相比,充电运转时电池电解液的盐化急速发生,使电池寿命缩短,因而只能以如下形态运用,即,直至电池温度上升时之前,处于终止混合动力模式运转的状态,而当上升到既定温度时,重新开始混合动力模式运转的形态,结果,由于在低温状态下无法进行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导致燃料效率下降,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在低温下尽可能快地使电池温度上升至可以开始混合动力模式运转的温度的方案。特别是就混合动力商用车辆(巴士)而言,电池组加装于车顶(roof)侧,从而发动机冷却水或加热空气(heatingair)通过在车顶构成的室内风道及配管流入,发生电池热损失严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为了在电池的低温区间,使混合动力的电动机辅助(motorassist)性能最大化,提示出在低温状态下的电池温度管理方案。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在较短时间正常化并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高耐热性、温度导致的阻抗变化小、电阻率低、能以低电压及低电力驱动的发热焊膏组合物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其由多个电池单元构成;功率继电器组件,其为了约束对所述电池的充放电,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侧的第一主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电池负极侧的第二主继电器;及预加热器,其至少具备一个以上通过发热焊膏组合物而形成的表面式发热体,配线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继电器的输出端间,利用再生制动引起的发电电力,使电池预热到既定的温度;所述发热焊膏组合物相对于热焊膏组合物100重量份,包含碳纳米管颗粒3至6重量份、碳纳米颗粒0.5至30重量份、混合粘合剂10至30重量份、有机溶剂29至83重量份、分散剂0.5至5重量份;所述混合粘合剂混合有环氧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缩醛及酚类树脂,或混合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缩醛及酚类树脂。在实施例中,可以还包括预热用继电器,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继电器的输出端与预加热器间,开启/关闭受到bms控制。在实施例中,所述预加热器可以是加热线圈,安装于包围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外壳的底面,加热在电池外壳的侧面部形成的流路内的冷却流体。在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粘合剂相对于环氧丙烯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00重量份,可以混合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至150重量份、酚类树脂100至500重量份。在实施例中,相对于发热焊膏组合物100重量份,可以还包括硅烷偶联剂0.5至5重量份。在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颗粒可以为多重壁碳纳米管颗粒。在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在乙酸卡比醇酯、二甘醇丁醚醋酸酯、dbe(dibasicester,二元酯)、乙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醋酸酯、二丙二醇甲醚、乙酸溶纤剂、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丁醇及辛醇中选择的2种以上的混合溶剂。在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式发热体可以由所述发热焊膏组合物在基板上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逗号涂布而形成。在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可以为聚酰亚胺基板、玻璃纤维垫或陶瓷玻璃。在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式发热体可以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涂布于所述表面式发热体上部面,由具备诸如硅或碳黑的黑色颜料的有机物形成。在实施例中,可以还包括:电力供应部,其向所述表面式发热体供应电力。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为能混合动力运转的范围的步骤;如果电池的温度为能混合动力运转的范围以下的低温状态,则使电池组内电路构成之一的功率继电器组件的第一主继电器与预加热器间连接的预热用继电器电磁感应为开启的步骤;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引起的电动机发电电力通过所述预热用继电器供应给所述预加热器的步骤;及借助于所述预加热器的加热运转,所述电池组内各电池单元被加热至既定温度的步骤;所述预加热器至少具备一个以上通过发热焊膏组合物形成的表面式发热体;所述发热焊膏组合物相对于热焊膏组合物100重量份包括碳纳米管颗粒3至6重量份、碳纳米颗粒0.5至30重量份、混合粘合剂10至30重量份、有机溶剂29至83重量份、分散剂0.5至5重量份;所述混合粘合剂混合有环氧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缩醛及酚类树脂,或混合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缩醛及酚类树脂。有益效果对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效果说明如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至少一者,为了在电池的低温区间使混合动力的电动机辅助性能最大化,可以提示出一种在低温状态下的电池温度管理方案。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至少一者,可以使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在较短时间内正常化并提高燃油经济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至少一者,可以包括具有高耐热性、温度导致的阻抗变化小、电阻率低、能以低电压及低电力驱动的发热焊膏组合物。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的电路构成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的控制动作的顺序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借助于再生制动而运转的电路构成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构成中的预加热器结构的概略图。图5是以往的电池组内部电路构成图。图6是基于以往电池组内部的电路构成的充放电顺序图。图7是说明混合动力车辆的不同电池温度下驾驶特性的图表。图8是说明混合动力车辆的用于动力传递的一个构成例及其行驶模式的概略图。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中包括的利用发热焊膏组合物的表面式发热体的试片的图像。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的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制造的表面式发热体的发热稳定性试验形态的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与附图号无关,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此的重复说明。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针对构成要素的后缀“模块”及“部”,是只考虑容易撰写说明书而赋予或混用的,并非其本身具有相互区别的意义或作用。另外,在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方面,当判断认识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混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要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附图只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不限制于附图,应理解为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包含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以及替代物。诸如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样的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由所述术语限定。所述术语只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的目的。在提及某种构成要素“连接于”或“接续于”其他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既可以直接连接于或接续于该其他构成要素,但也可以在中间存在其他构成要素。相反,当提到某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接续”于另一构成要素时,应理解为中间不存在其他构成要素。只要在文理上未明确表示不同,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意在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运转、构成要素、部件或他们的组合的存在,不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运转、构成要素、部件或者他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或必需特征的范围内,以其他特定的形态具体化,这是从业人员不言而喻的。如前所述,当电池的温度条件处于最佳电池行驶区间之外范围时,即,当电池的温度为低温状态时,为了阻止电池充放电,bcm(batterycontrolmodule,电池控制模块)进行终止混合动力模式运转的控制,等待至电池的温度上升至能行驶范围,这由于除了发动机动力之外,电动机辅助无法运转,即无法进行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因而作为降低燃油经济性的要素进行作用。另外,如果无法进行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则成为难以使用基于电动机的再生制动力的结构,制动(brake)性能也会低下,特别是如果在电池低温状态下,利用再生制动力发电的能量(电力)对电池充电,则形成电池寿命低下的环境。鉴于这点,本发明着眼点在于,在电池组内安装预加热器,利用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产生的电力使用该预加热器运转,从而在预先加热的同时使电池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混合动力模式运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正常运转。附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的电路构成图。如果观察电池组内部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大致分为电池10、安全插头18(safetyplug)、功率继电器组件20(pra:powerrelayassembly),各电池单元12借助于安全插头18而连接,另外,在电池10的正极侧连接有功率继电器组件20的第一主继电器21,同时,在电池10的负极侧连接有电流传感器23和第二主继电器22,在电流传感器23的输出端连接有预充电继电器24。特别是所述功率继电器组件20作为用于约束对电池10的充放电的构成,由连接于电池10正极侧的第一主继电器21、连接于所述电池10负极侧的第二主继电器22构成,且在所述第一主继电器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继电器22的输出端间,配线连接有预加热器30,所述预加热器30利用再生制动引起的发电电力使电池10预热至既定温度。另外,在所述第一主继电器21的输出端与预加热器30间连接有预热用继电器32,所述预热用继电器32的开启/关闭受到bms40控制,约束预加热器30的运转。此时,所述第一及第二主继电器21、22、预充电继电器24以及预热用继电器32的开启/关闭受到作为电池控制器的bms40控制。另一方面,所述预加热器30作为在电池低温状态下,借助于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引起的电动机发电电力而运转的加热线圈,如附图4所示,安装于包围多个电池单元12的电池外壳14的底面。而且,所述预加热器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表面式发热体。所述预加热器30包括的表面式发热体可以由发热焊膏组合物在基板上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逗号涂布而形成。所述预加热器30包括的表面式发热体及形成表面式发热体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在后面更具体说明。因此,如果所述预加热器30,即,如果加热线圈借助于再生制动引起的电动机的发电电力而运转,则加热在所述电池外壳14的侧面部形成的流路16内的冷却流体,加热的热传递到电池外壳的内部,加热电池单元。在此,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电池预加热装置的控制动作说明如下。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的控制动作的顺序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借助于再生制动而运转的电路构成图。首先,判断电池10温度是否为混合动力模式(发动机+电动机辅助模式)能运转的范围。其判定结果,如果判断为电池10的温度为能混合动力运转范围以下的低温状态,则根据bms40的控制信号,如上所述,功率继电器组件20的第一主继电器21与预加热器30间连接的预热用继电器32电磁感应为开启。当然,如果判断为电池10的温度为能混合动力运转的范围,则使第一及第二主继电器21、22电磁感应为开启,正常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如果所述预热用继电器32电磁感应为开启,则所述预加热器40成为能与电动机(mg:motor&generator)通电的状态。此时,如果实现混合动力车辆的再生制动,则如图3所示,再生制动引起的电动机发电电力通过所述预热用继电器32供应给预加热器30,开始预加热器30的加热运转。其中,预加热器30可以至少包括一个以上的表面式发热体。预加热器30包括的表面式发热体可以由发热焊膏组合物在基板上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逗号涂布而形成。预加热器30包括的表面式发热体及形成表面式发热体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在后面进行更具体说明。即,安装于所述电池外壳14底面的预加热器30,即,加热线圈开始加热运转,使在电池外壳14侧面部形成的流路16内的冷却流体加热,由于该加热的热,电池外壳内的电池单元被加热。借助于所述预加热器30的加热运转,电池组内的各电池单元12加热至既定温度,优选地,加热至混合动力模式能运转的电池温度。通过如上所述使低温状态的电池迅速加热至混合动力模式可运转的温度,从而使得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正常运转。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后膜形成用发热焊膏组合物(以下称为发热焊膏组合物)包括碳纳米管颗粒、碳纳米颗粒、混合粘合剂、有机溶剂及分散剂。具体而言,相对于发热焊膏组合物100重量份,包括碳纳米管颗粒3至6重量份、碳纳米颗粒0.5至30重量份、混合粘合剂10至30重量份、有机溶剂29至83重量份、分散剂0.5至5重量份。所述碳纳米管颗粒可以从单一壁碳纳米管、双重壁碳纳米管、多重壁碳纳米管或他们的混合物中选择。例如,所述碳纳米管颗粒可以为多重壁碳纳米管(multiwallcarbonnanotube)。当所述碳纳米管颗粒为多重壁碳纳米管时,直径可以为5nm至30nm,长度可以为3μm至40μm。所述碳纳米颗粒例如可以为石墨纳米颗粒,直径可以为1μm至25μm。混合粘合剂起到使发热焊膏组合物在约300℃的温度范围也可以具有耐热性的功能,具有混合有环氧丙烯酸酯(epocyacrylate)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聚乙烯醇缩醛(polyvinylacetal)及酚类树脂(phenolresin)混合的形态。例如,所述混合粘合剂可以为环氧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缩醛及酚类树脂的形态,或者也可以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缩醛及酚类树脂混合的形态。在本发明中,通过提高混合粘合剂的耐热性,从而具有即使在发热至约300℃的高温的情况下,也没有物质的阻抗变化或涂膜破损的优点。其中,酚类树脂意味着包括苯酚及酚衍生物的酚类化合物。例如,所述酚衍生物有p-甲酚(p-cresol)、o-邻甲氧基苯酚(o-guaiacol)、甲氧甲酚(creosol)、苯邻二酚(catechol)、3-甲氧基-1,2-苯二酚(3-methoxy-1,2-benzenediol)、高儿茶酚(homocatechol)、乙烯邻甲氧基苯酚(vinylguaiacol)、二甲氧基苯酚(syringol)、异丁香酚(iso-eugenol)、甲氧基丁香酚(methoxyeugenol)、o-甲酚(o-cresol)、3-甲氧基-1,2-苯二酚(3-methoxy-1,2-benzenediol)、(z)-2-甲氧基-4-(1-丙烯基)-苯酚((z)-2-methoxy-4-(1-propenyl)-phenol)、2,6-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2,6-dimethoxy-4-(2-propenyl)-phenol)、3,4-二甲氧基-苯酚(3,4-dimethoxy-phenol)、4-乙基-1,3-苯二酚(4ethyl-1,3-benzenediol)、甲阶酚醛(resolephenol)、4-甲基-1,2-苯二酚(4-methyl-1,2-benzenediol)、1,2,4-苯三酚(1,2,4-benzenetriol)、2-甲氧基-6-甲基苯酚(2-methoxy-6-methylphenol)、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methoxy-4-vinylphenol)或4-乙基-2-甲氧基苯酚(4-ethyl-2-methoxy-phenol)等,但并非限定于此。所述混合粘合剂的混合比率,相对于环氧丙烯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00重量份,可以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至150重量份、酚类树脂100至500重量份的比率。当酚类树脂的含量为100重量份以下时,发热焊膏组合物的耐热特性低下,在超过500重量份的情况下,存在柔软性低下的问题(脆性增加)。有机溶剂用于分散所述传导性颗粒及混合粘合剂,可以是在乙酸卡比醇酯(carbitolacetate)、二甘醇丁醚醋酸酯(butylcarbotolacetate)、dbe(dibasicester,二元酯)、乙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醋酸酯、二丙二醇甲醚、乙酸溶纤剂、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丁醇(butanol)及辛醇(octanol)中选择的2种以上的混合溶剂。另一方面,分散所需的工序可以应用通常使用的多样方法,例如,可通过超声波处理(ultra-sonication)、辊式磨碎(rollmill)、珠磨(beadmill)或球磨(ballmill)过程而实现。分散剂用于更顺利地进行所述分散,可以利用诸如byk类的本行业利用的通常的分散剂、诸如tritonx-100的两性界面活性剂、诸如sds等的离子性界面活性剂。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焊膏组合物相对于发热焊膏组合物100重量份,可以还包括硅烷偶联剂0.5至5重量份。硅烷偶联剂在发热焊膏组合物的配合时,起到使树脂间增加粘合力的增粘剂功能。硅烷偶联剂可以是含环氧基硅烷或含巯基硅烷。作为这种硅烷偶联剂的示例,含环氧基的有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基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氨基的有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2-二甲基丁叉基)丙基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巯基的有3-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异氰酸酯的有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但不限定于所述罗列内容。本发明追加提供将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在基板上丝网印刷、凹版印刷(以及卷到卷凹版印刷)或逗号涂布(以及卷到卷逗号涂布)而形成的表面式发热体。其中,所述基板可以使用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纤维素酯、尼龙、聚丙烯、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聚偏二氟乙烯、玻璃、玻璃纤维(垫)、陶瓷、sus、铜或铝基板等,但不限定于所述罗列内容。所述基板可以根据发热体的应用领域或使用温度而适当地选择。表面式发热体可以在所述基板上,通过丝网印刷或凹版印刷,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印刷成希望的图案,经干燥及固化后,在上部印刷银膏或导电性膏并干燥/固化而形成电极,从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在印刷银膏或导电性膏并干燥/固化后,在上部丝网印刷或凹版印刷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焊膏组合物而形成。另一方面,所述表面式发热体可以还包括在上部面涂布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以由二氧化硅(sio2)形成。在保护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情况下,具有即使涂布于发热面,发热体也能够保持柔软性的优点。下面通过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及利用其的表面式发热体。下述试验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非本发明限定于下述试验例。试验例(1)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准备如下述[表1]所示准备实施例(3种)及比较例(3种)。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标记的组成比按重量%记载。[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cnt颗粒456456cnp颗粒8915---混合粘合剂201522---乙基纤维素---101214有机溶剂636752827976分散剂(byk)545444就实施例而言,将cnt颗粒、cnp颗粒(实施例1至3)根据[表1]的组成添加于乙酸卡比醇酯溶剂,添加byk分散剂后,通过60分钟超声波处理,制造了分散液a。然后,将混合粘合剂添加于乙酸卡比醇酯溶剂后,通过机械式搅拌,制造了母料。然后,将所述分散液a及母料通过机械式搅拌进行第一次混炼后,经过三辊轧过程进行第二次混炼,从而制造了发热焊膏组合物。就比较例而言,将cnt颗粒根据[表1]的组成添加于乙酸卡比醇酯溶剂,添加byk分散剂后,通过60分钟超声波处理后,制造了分散液。然后,将乙基纤维素添加于乙酸卡比醇酯溶剂后,通过机械式搅拌制造了母料。然后,将所述分散液b及母料通过机械式搅拌进行第一次混炼后,经过三辊轧过程进行第二次混炼,从而制造了热焊膏组合物。(2)表面式发热体特性评价以10×10cm大小,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在聚酰亚胺基板上丝网印刷并固化后,在上部两端印刷银膏电极并固化,制造了表面式发热体样本。就此,图9是利用本发明的发热焊膏组合物而制作的表面式发热体试片的图像。图9a是在聚酰亚胺基板上丝网印刷发热焊膏组合物而形成的表面式发热体。图9b是在玻璃纤维垫上丝网印刷发热焊膏组合物而形成的表面式发热体。图9c及图9d是在图9a的表面式发热体上部涂布保护层时的图像(图9c涂布黑色保护层,图9d涂布绿色保护层)。测量了如图9a所示的表面式发热体样本(实施例)及根据所述比较例制造的表面式发热体样本的电阻率(施加的电压/电流标记于[表2]中)。另外,为了确认施加的电压/电流引起的升温效果,使与所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分别升温至40℃、100℃及200℃,测量达到所述温度时的dc电压及电流。另外,针对各样本,测量了200℃下的发热稳定性。就此,在图10中,显示了根据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制造的表面式发热体样本的发热稳定性试验形态的图像,试验结果整理于下[表2]中。[表2]参照所述[表2],就电阻率而言,与实施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测量得比与比较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小,因此,就为达到各温度所需的驱动电压/电流而言,与实施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测量得也比与比较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小。即,可以确认,与比较例相比,与实施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能够以低电压及低电力驱动。另外,在实施例1至3的表面式发热体中,在200℃的发热驱动下,也表现出稳定性保持20天时间(无另外的保护层),相反,在比较例1至3中,当进行200℃的发热驱动时,在2小时以内观察到发热部表面起鼓的不良现象。即,可以确认,与比较例相比,与实施例相应的表面式发热体即使在200℃以上高温下,也能够稳定地驱动。本发明追加提供包括所述表面式发热体、向所述表面式发热体供应电力的电力供应部的便携用发热加热器。其中,所谓电力供应部,可以包括在表面式发热体的左右侧涂覆形成的引线电极、附着于所述引线电极形成的电源连接用电极。根据情况,所述电源连接用电极可以直接连接于表面式发热体。所述引线电极或电源连接用电极可以利用银膏、铜膏、铜胶带等形成。本发明的便携用发热加热器具有的形态是,所述表面式发热体附着、埋设及加装于主体内部或外面,具备用于所述表面式发热体驱动的电力供应部。这种便携用发热加热器可以用于婴儿车用内衬垫、发热袜、发热鞋、发热帽、便携用发热垫、便携用烹饪器具、车辆用发热座椅等。特别是本发明的便携用发热加热器中采用的表面式发热体,正如上面所作的说明,能够以低电压及低电力驱动,因而可以以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能充放电的二次电池进行驱动,具有可增进便携性、大幅延长使用时间的优点。结果,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池预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为了在电池低温区间使混合动力电动机辅助性能最大化,提出了在低温状态下的电池温度管理方案,能够使混合动力模式运转在较短时间正常化,提高燃油经济性,可以包括具有高耐热性、温度导致的阻抗变化小、电阻率低、能够以低电压及低电力驱动的发热焊膏组合物。因此,以上的详细说明,在所有方面不得解释为限制性的,而应考虑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附带的权利要求项的合理解释来决定,本发明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