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832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指示灯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指示牌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主要用于安全指引,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指示牌安装时一般都是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体上,使其与墙体内的供电部电连接,从而实现供电工作,其安装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安全指示牌和墙体内的供电部之间并未设置任何保护结构,安装时,安装人员极易触碰到供电部内的导电部位而引发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与所述基座配合连接的灯牌部,所述基座内部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内旋动配合连接有套壳,所述套壳右侧内部设有内螺形纹腔,所述内螺形纹腔内设有螺形纹配合连接的定移块,所述定移块右侧端面固定设有向右侧延展设置的杆件,所述杆件上下两侧对应设有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容腔左侧内壁内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右侧连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右侧端面与所述套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容腔上下两侧内壁对应设有空槽,每个所述空槽内均设有齿状轮且左侧的所述基座内均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进入所述第二滑移槽内的滑移块,所述第二容腔内的所述滑移块内螺形纹配合连接有向两侧延展设置的螺形杆,所述齿状轮对应的所述套壳外表面上缠绕设有外齿状条,所述第一容腔的右侧内壁上设有向右延展设置的通连孔,所述通连孔左侧上下内壁对应设有导移块,所述杆件右侧端进入所述通连孔内且滑移配合连接,所述导移块进入所述第一滑移槽内且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杆件右侧端面内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插片孔,所述通连孔右侧的所述基座内设有插进槽,所述插进槽右侧的所述基座内设有接合槽,所述灯牌部左侧端面设有与所述插进槽配合连接的插轴,所述插轴上下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斜头卡块配合连接的斜角卡槽,所述插轴左侧端面对应设有第二插片,且上下两侧沿边处设有斜角部,所述灯牌部右侧端面内设有箭型指示灯牌,所述灯牌部右侧端面外侧设有镜片,所述插进槽两端设置有开锁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形杆右侧段穿通所述基座壁体且旋动配合连接,所述螺形杆右侧尾部进入所述空槽内且与所述齿状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槽内的所述滑移块左侧端面设有第一插片,所述第一插片对应的所述第二滑移槽左侧内壁设有通电孔,所述齿状轮与所述外齿状条咬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插片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所述插片孔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插进槽上下两侧的所述基座内设有锁腔,所述锁腔内均设有穿通所述基座内壁体并进入所述插进槽内的斜头卡块,所述锁腔离开所述插进槽一侧设有螺形纹孔,所述螺形纹孔内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斜头卡块之间设有压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开锁装置包括勾环和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斜头卡块底部和所述勾环上,所述牵引绳绕于左侧定转轮和右侧定转轮上,所述左侧定转轮和所述右侧定转轮固定设置在基座内,通过勾动所述牵引绳可以使所述斜头卡块缩入锁腔内从而实现开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容腔内旋动配合连接套壳,套壳右侧内部设内螺形纹腔,内螺形纹腔内设螺形纹配合连接的定移块,定移块右侧端面固定设向右侧延展设置的杆件,杆件上下两侧对应设第一滑移槽,第一容腔左侧内壁内嵌电动机,电动机右侧连接转向轴,转向轴右侧端面与套壳固定连接,齿状轮对应的套壳外表面上缠绕设外齿状条且咬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供电插接,防止人员触碰,从而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以及提高供电插接运行稳定性。

2.通过第一容腔的右侧内壁上设向右延展设置的通连孔,通连孔左侧上下内壁对应设导移块,杆件右侧端进入通连孔内且滑移配合连接,导移块进入第一滑移槽内且滑移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杆件导向并定向稳固移动。

3.通过插进槽上下两侧的基座内设锁腔,锁腔内均设穿通基座内壁体并进入插进槽内的斜头卡块,插进槽离开插进槽一侧设螺形纹孔,螺形纹孔内设螺钉,螺钉与斜头卡块之间设压簧,从而实现减少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固定较为牢固,能自动完成供电插接,整体运行稳定且安全性高,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斜角部与斜头卡块相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灯牌部与接合槽完全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供电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灯牌部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指示灯牌固定装置,包括基座1以及与所述基座1配合连接的灯牌部2,所述基座1内部设有第一容腔3,所述第一容腔3内旋动配合连接有套壳31,所述套壳31右侧内部设有内螺形纹腔33,所述内螺形纹腔33内设有螺形纹配合连接的定移块34,所述定移块34右侧端面固定设有向右侧延展设置的杆件35,所述杆件35上下两侧对应设有第一滑移槽36,所述第一容腔3左侧内壁内设有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右侧连接有转向轴61,所述转向轴61右侧端面与所述套壳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容腔3上下两侧内壁对应设有空槽4,每个所述空槽4内均设有齿状轮41且左侧的所述基座1内均设有第二容腔5,所述第二容腔5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二滑移槽53,所述第二容腔5内设有进入所述第二滑移槽53内的滑移块51,所述第二容腔内的所述滑移块51内螺形纹配合连接有向两侧延展设置的螺形杆52,所述齿状轮41对应的所述套壳31外表面上缠绕设有外齿状条32,所述第一容腔3的右侧内壁上设有向右延展设置的通连孔7,所述通连孔7左侧上下内壁对应设有导移块38,所述杆件35右侧端进入所述通连孔7内且滑移配合连接,所述导移块38进入所述第一滑移槽36内且滑移配合连接,所述杆件35右侧端面内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插片孔37,所述通连孔7右侧的所述基座1内设有插进槽11,所述插进槽11右侧的所述基座1内设有接合槽12,所述灯牌部2左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插进槽11配合连接的插轴21,所述插轴21上下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斜头卡块131配合连接的斜角卡槽211,所述插轴21左侧端面对应设有第二插片212,且上下两侧沿边处设有斜角部213,所述灯牌部2右侧端面内设有箭型指示灯牌20,所述灯牌部2右侧端面外侧设有镜片201,所述镜片201用于防止灰尘或蚊虫进入所述灯牌部2内影响所述箭型指示灯牌20正常运行,从而增加使用寿命,所述插进槽11两端设置有开锁装置9。

其中,所述螺形杆52左侧段穿通所述基座1壁体且旋动配合连接,所述螺形杆52右侧尾部进入所述空槽4内且与所述齿状轮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移槽53内的所述滑移块51左侧端面设有第一插片55,所述第一插片55对应的所述第二滑移槽53左侧内壁设有通电孔54,所述齿状轮41与所述外齿状条32咬合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插片55与通电孔54完成供电连接。

其中,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插片55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所述插片孔37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插进槽11上下两侧的所述基座1内设有锁腔13,所述锁腔13内均设有穿通所述基座1内壁体并进入所述插进槽11内的斜头卡块131,所述锁腔13离开所述插进槽11一侧设有螺形纹孔134,所述螺形纹孔134内设有螺钉133,所述螺钉133与所述斜头卡块131之间设有压簧132,从而实现减少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所述开锁装置9包括勾环904和牵引绳902,所述牵引绳902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斜头卡块131底部和所述勾环904上,所述牵引绳902绕于左侧定转轮901和右侧定转轮903上,所述左侧定转轮901和所述右侧定转轮903固定设置在基座1内,通过勾动所述牵引绳902可以使所述斜头卡块131缩入锁腔13内从而实现开锁。

初始状态时,定移块34位于内螺形纹腔33的最左侧位置,此时,导移块38位于第一滑移槽36的最右侧位置,同时,滑移块51位于第二滑移槽53以及第二容腔5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第一插片55最大程度离开通电孔54,同时,杆件35的右侧端面最大程度离开插进槽11一侧,此时,斜头卡块131受到压簧132的顶压作用力最大程度进入插进槽11内。

安装使用时,首先将灯牌部2移动到基座1的右侧位置,使得插轴21与接合槽12处于对应位置,此时,向左侧推动灯牌部2,使灯牌部2上的插轴21穿通接合槽12后逐渐进入插进槽11内,直至如图2所示斜角部213与斜头卡块131抵压滑移配合连接,继续向左侧推动灯牌部2,使得斜头卡块131克服压簧132的顶压作用力缩入锁腔13内,直至斜头卡块131内部端面与插轴21上下两侧外部滑移配合连接,再继续向左侧推动灯牌部2,直至如图3所示斜头卡块131移动到斜角卡槽211位置处,此时,斜头卡块131受到压簧132的顶压作用力滑入斜角卡槽211内,同时,插轴21左侧端面与插进槽11左侧内壁相抵接,同时,灯牌部2左侧端面与接合槽12左侧内壁相抵接,同时,插轴21左侧端面上的第二插片212完全进入通连孔7内,此时,停止推动灯牌部2,然后通过控制电动机6带动转向轴61转动,由转向轴61带动套壳31转动,通过第一滑移槽36与导移块38的导向滑移配合,使套壳31转动的同时带动定移块34以及与定移块34固定连接的杆件35向右移动,由于齿状轮41与外齿状条32咬合连接,因此套壳31转动的同时也带动外齿状条32以及外齿状条32咬合连接的齿状轮41转动,此时,杆件35逐渐向通连孔7内的右侧移动,同时,齿状轮41转动带动螺形杆52转动,螺形杆52带动滑移块51逐渐沿第二滑移槽53的左侧方向移动,直至如图4所示杆件35右侧端面与插轴21左侧端面相抵接,同时,插片孔37与第二插片212完全结合,此时,滑移块51移动到第二滑移槽53以及第二容腔5的最左侧位置,同时,通电孔54与第一插片55完全插接,此时控制电动机6停止转动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容腔内旋动配合连接套壳,套壳右侧内部设内螺形纹腔,内螺形纹腔内设螺形纹配合连接的定移块,定移块右侧端面固定设向右侧延展设置的杆件,杆件上下两侧对应设第一滑移槽,第一容腔左侧内壁内嵌电动机,电动机右侧连接转向轴,转向轴右侧端面与套壳固定连接,齿状轮对应的套壳外表面上缠绕设外齿状条且咬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供电插接,防止人员触碰,从而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以及提高供电插接运行稳定性。

2.通过第一容腔的右侧内壁上设向右延展设置的通连孔,通连孔左侧上下内壁对应设导移块,杆件右侧端进入通连孔内且滑移配合连接,导移块进入第一滑移槽内且滑移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杆件导向并定向稳固移动。

3.通过插进槽上下两侧的基座内设锁腔,锁腔内均设穿通基座内壁体并进入插进槽内的斜头卡块,插进槽离开插进槽一侧设螺形纹孔,螺形纹孔内设螺钉,螺钉与斜头卡块之间设压簧,从而实现减少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固定较为牢固,能自动完成供电插接,整体运行稳定且安全性高,提高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