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83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014年10月1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203859275号专利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及接地金属片,于第一端子模组上设置第一固定机构,第二端子模组上设置第二固定机构,接地金属片上设置通孔,第一固定机构穿过接地金属片的通孔与第二固定机构固定接合并同时将接地金属片定位。然此类设计容易造成因固定不紧密而造成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与接地金属片脱离的问题。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屏蔽片牢固固持于上下端座之间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舌板的端子组件及套设于所述端子组件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金属屏蔽片,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端座及固持于所述上端座的上排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端座及固持于所述下端座的下排端子,所述上端座包括第一舌板,所述下端座包括第二舌板,所述端子组件进一步包括金属座,所述金属屏蔽片与所述金属座彼此独立且相互抵接,所述金属屏蔽片夹持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端子之间并三者共同组装于所述金属座,所述金属座包括框部,所述框部围设于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外围从而与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共同构成所述舌板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座由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所述金属屏蔽片冲压成型且包括位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端子之间的平板部,所述金属座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一对扣钩,所述金属座的框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金属屏蔽片的平板部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件进一步包括注塑成型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金属座上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具有第三舌板,所述第三舌板亦构成所述舌板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座与所述下端座均包括若干容纳口,且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若干锁片部,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分别相对于金属屏蔽片前后移动而令若干所述锁片部限位于若干所述容纳口中。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容纳口包括第一容纳口、第二容纳口、第五容纳口,所述第一舌板包括第一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呈z字形而在前后方向形成所述第一容纳口及第二容纳口,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锁片部与第三锁片部,所述上端座相对于金属屏蔽片移动而令所述第一锁片部进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口,且令所述第三锁片部弹性卡持并限位于所述第五容纳口。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容纳口进一步包括第三容纳口及第四容纳口,所述下端座的第二舌板包括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二锁扣部呈z字形而在前后方向形成所述第三容纳口及第四容纳口,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缺口,所述第一锁扣部穿过所述缺口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口,所述第二锁扣部穿过所述缺口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口,所述金属屏蔽片包括第二锁片部,所述下端座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移动而令所述第二锁片部部分限位于所述第四容纳口。进一步地,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具有第一舌板且固持有上排端子的上端座、提供具有第二舌板且固持有下排端子的下端座、金属屏蔽片及设有框部的金属座,所述金属屏蔽片与所述金属座彼此独立;b.将所述金属屏蔽片夹持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之间;及c.令金属屏蔽片与所述上、下端子模组共同组装于所述金属座,令所述框部围设于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外围从而与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共同构成所述舌板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通过冲压成型制得所述金属屏蔽片,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制得所述金属座。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发生在步骤c之后的步骤d,所述步骤d中令塑胶件注塑成型于所述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金属座上,所述塑胶件具有第三舌板,所述第三舌板亦构成所述舌板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令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均包括若干容纳口,令金属屏蔽片包括设有若干锁片部,步骤b中将所述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分别相对于金属屏蔽片前后移动而令所述锁片部限位于相应的容纳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金属屏蔽片固定后再装入金属座共同构成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结构稳固且屏蔽效果较好。所述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分别相对于金属屏蔽片前后移动而令若干所述锁片部限位于若干所述容纳口,移动之后的上端座、下端座及金属屏蔽片能准确到达既定位置且三者的固持较稳固,在进行二次注塑时也只需借助较小的外部固持力即能完成二次注塑。【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去除外壳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金属屏蔽片及金属座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金属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上端子模组及金属屏蔽片未移动之前的立体组合图。图1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上端子模组及金属屏蔽片移动之后的立体组合图。图1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下端子模组相对于组合为一体的上端子模组与金属屏蔽片移动之前的立体组合图。图1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下端子模组相对于组合为一体的上端子模组与金属屏蔽片移动之后的立体组合图。图15是图14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上端座11第一基部111前端部1111后端部1112第五容纳口1113台阶面1114第一舌板112第一锁扣部1121第一容纳口1122第二容纳口1123第一对位孔1124下端座12第二基部121第二舌板122第二锁扣部1221第三容纳口1222第四容纳口1223第二对位孔1224塑胶件13第三基部131第三舌板132基部14舌板15端子2上排端子21第一接地端子211尾端部2111第一导电端子212下排端子22第二接地端子221第二导电端子222金属屏蔽片3平板部31第三对位孔311第一锁片部32第二锁片部33第三锁片部34搭接部35抵接脚36缺口37头部38金属座4板状部41开口411容纳空间42框部43侧臂431前臂432扣钩4311焊接脚44胶板5外壳6插接空间61抵持片6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5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涉及方向皆以图1为参考,定义插接空间61的插接口为前端。请参照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端子2、金属屏蔽片3、金属座4、胶板5及外壳6。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端座11、下端座12及塑胶件13。所述上端座11包括第一基部111及与所述第一基部111连接的第一舌板112。所述下端座12包括第二基部121及与所述第二基部121连接的第二舌板122。所述塑胶件13包括第三基部131及与所述第三基部131连接的第三舌板132。所述第一基部111、第二基部121及第三基部131共同构成基部14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舌板112、第二舌板122及第三舌板132共同构成所述舌板15的一部分。所述上端座11的第一基部111包括前端部1111及自前端部1111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的后端部1112,所述后端部1112设有台阶面1114。所述第一舌板112包括第一锁扣部1121,所述第一锁扣部1121呈z字形而于其前后方向形成第一容纳口1122及第二容纳口1123。所述上端座11下表面包括第五容纳口1113,所述第一舌板112下表面包括一对第一对位孔1124。所述下端座12的第二基部121包括尾端部2111。所述第二舌板122包括第二锁扣部1221,所述第二锁扣部1221呈z字形而于其前后方向形成第三容纳口1222及第四容纳口1223。所述第二舌板122上表面包括一对第二对位孔1224。所述若干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上端座11的上排端子21及固持于所述下端座12的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接地端子211及位于第一接地端子211内侧的第一导电端子212。所述下排端子22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二接地端子221及位于第二接地端子221内侧的第二导电端子222。所述金属屏蔽片3包括平板部31、位于平板部31前端两侧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锁片部32、缺口37、位于平板部31中间两侧的第二锁片部33、位于平板部31后端两侧的具有弹性的第三锁片部34、搭接部35及抵接脚36。所述第一锁片部32与所述第三锁片部34分别自所述平板部31相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搭接部35自所述平板部31侧边向下延伸。所述平板部31上包括一对第三对位孔311。所述平板部31前端两侧设有向前突出的一对头部38。所述金属座4包括竖直设置的板状部41、自板状部41向前延伸形成容纳空间42的框部43及焊接脚44。所述板状部41设有开口411。所述框部43包括一对侧臂431及连接所述一对侧臂431的前臂432。各侧臂431向外突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扣钩4311。所述框部43亦构成所述舌板15的一部分。板状部41亦构成所述基部14的一部分。所述金属座4的框部43的厚度大于所述金属屏蔽片3的平板部31的厚度。所述外壳6于内部设有插接空间61及抵持片62。所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依次发生的步骤a~f。所述步骤a中,提供固持有上排端子21的上端座11、固持有下排端子22的下端座12、冲压制得所述金属屏蔽片3、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制得所述金属座4。所述金属屏蔽片3与所述金属座4彼此独立。上排端子21与上端座11构成上端子模组(未标号)。下排端子22与下端座12构成下端子模组(未标号)。所述步骤b包括第一动作,第一动作中将所述上端座11置于所述金属屏蔽片3上表面,所述第一锁片部3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口1122的前端,所述第三锁片部34受到所述第一舌板112的挤压,所述抵接脚36位于所述前端部1111表面。将所述上端座11相对于所述金属屏蔽片3由后向前移动而令所述第一锁片部32自第一容纳口1122的前方移动进入并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口1122及第三锁片部34由被第一舌板112抵压状态转变为弹性卡持并限位于所述第五容纳口1113的状态。令所述抵接脚36自所述前端部1111表面向后移动抵靠于所述后端部1112的台阶面1114上。步骤b进一步包括发生在第一动作之后的第二动作,所述第二动作中将所述下端座12置于所述金属屏蔽片3的下表面,令所述第一锁扣部1121穿过所述缺口37容纳于第三容纳口1222内,令所述第二锁扣部1221穿过所述缺口37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口1123内。所述第二锁片部33位于所述第二锁扣部1221的后方。进行将所述下端座12相对于所述金属屏蔽片3由前向后移动而令所述第二锁片部33部分限位于所述第四容纳口1223中,第二锁扣部1221抵接于所述第二锁片部33上侧表面。在第二动作之后进行将呈直条状的搭接部35下端弯折成挂钩状而搭接至所述尾端部2111下表面的第三动作。此时,令所述第一对位孔1124、第二对位孔1224及第三对位孔311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对位,所述第一基部111及第二基部121分别在上下方向对齐。请参照图7至图8所示,步骤c中,将金属屏蔽片3与上、下端子模组由后向前穿过所述金属座4的开口411推入至容纳空间42而装设于所述金属座4。令所述第一舌板112及第二舌板122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42,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外侧表面及第二接地端子221外侧表面分别与所述金属座4的框部43内侧表面接触。令所述框部43围设于所述第一舌板112、第二舌板122外围。令所述金属屏蔽片3的第一锁片部32、第二锁片部33及搭接部35与金属座4的框部43的侧臂431抵接。且令金属屏蔽片3的头部38与与金属座4的框部43的前臂432抵接。如图5及图6所示,步骤d中,令塑胶件13注塑成型于装设在一起的所述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金属座4上从而共同构成端子组件(未标号)。第一舌板112、第二舌板122、金属座4的框部43与所述塑胶件13的第三舌板132共同构成所述端子组件的舌板15。第一基部111、第二基部121、板状部41与第三基部131共同构成所述端子组件的基部14。步骤e中,将所述端子组件组装于所述金属外壳6内,令所述抵持片62抵持于所述板状部41的前表面,使得所述板状部41位于所述抵持片62后面的插接空间61内。步骤f中于板状部41的后端进行胶水填充从而密封所述板状部41后端的插接空间61从而形成所述胶板5。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功效:本发明中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上端座11、下端座12及金属屏蔽片3且分别在上端座11上设置第一容纳口1122、第二容纳口1123及第五容纳口1113以及在下端座12上设置第三容纳口1222及第四容纳口1223、金属屏蔽片3上设置第一锁片部32、第二锁片部33及第三锁片部34。所述上端座11及下端座12分别相对于金属屏蔽片3前后移动而令所述第一锁片部32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口1122,所述第二锁片部33部分限位于所述第四容纳口1223以及所述第三锁片部34限位于所述第五容纳口1113内,移动之后的上端座11、下端座12及金属屏蔽片3能准确到达既定位置且三者的固持较稳固,在进行二次注塑时也只需借助较小的外部固持力即能完成二次注塑。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