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728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连接器:使电线向规定的方向弯曲的电线罩安装于壳体上。这种带电线罩的连接器如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具备:使连接器达到正式的嵌合状态的杆;以及检测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构件。检测构件安装于杆的操作部,当杆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嵌合位置且连接器成为正式的嵌合状态时,检测构件能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当检测构件移动到检测位置时,检测构件进入电线罩的检测槽中并卡止,由此杆锁定为限制转动状态。移动到检测位置的检测构件通过设置于检测构件上的弹性卡止片与杆卡止,从而保持在检测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6950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述的构成中担心如下情况:由于例如检测构件的插拔次数的增加导致弹性卡止片的卡止力的降低、振动等,从而使检测构件的卡止脱离。当检测构件的卡止脱离且检测构件从检测位置偏移时,不能保持杆的限制转动状态,因此期望对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连接器:能提高将杆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的锁定保持力。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壳体;电线罩,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使电线向规定的方向弯曲;杆,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从所述电线罩突出设置的转动中心轴上;检测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杆上,在所述杆位于嵌合位置时允许所述检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所述杆不在所述嵌合位置时限制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等待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以及可动锁定部,其设置于所述电线罩上,当所述杆从初始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转动时所述可动锁定部与所述杆接触而弹性挠曲,当所述杆到达所述嵌合位置时所述可动锁定部弹性复原并与所述杆卡止,将所述杆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在所述杆上且在所述杆的转动方向上分开的位置设置有卡止部和所述检测构件的安装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可动锁定部卡止。

根据本发明,因为杆的卡止部和电线罩的可动锁定部卡止,杆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所以即使检测构件从检测位置偏移,也能将杆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因此,能提高将杆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的锁定保持力。另外,因为杆的卡止部和检测构件的安装部在杆的转动方向上分离,所以能防止杆的卡止部妨碍检测构件的移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是表示将检测构件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线罩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线罩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检测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检测构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检测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检测构件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杆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检测构件位于等待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检测构件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检测位置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以及

图13是表示检测构件位于检测位置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c:连接器

h:壳体

w:电线

30:电线罩

32:转动中心轴

38:可动锁定部

50:杆

55:安装部

56:卡止部

65:嵌合操作面

70:检测构件

73:检测操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检测构件的安装部相比位于所述杆的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侧。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使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容易按压操作卡止部而不是检测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在所述杆上形成有嵌合操作面,在进行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的转动操作时能将手指放在嵌合操作面上。根据这样的构成,在进行连接器的嵌合操作时能容易进行杆的转动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在所述检测构件上形成有检测操作面,在进行从所述等待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操作时能将手指放在检测操作面上。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容易进行检测构件的移动操作。

<实施例>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13一边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c是带杆的连接器,具备壳体h、能与壳体h嵌合的对方侧壳体20、安装于壳体h上的电线罩30、以及安装于杆50上的检测构件70。在对方侧壳体20上具备与电路基板连接的多个端子配件21。在对方侧壳体20的外表面上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凸轮从动件22。

以下在各构成构件中,将壳体h中与对方侧壳体20嵌合的嵌合面侧(图1中为下侧)作为前方、将相反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另外,以图3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在壳体h的内部容纳有多个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t,与各端子配件t连接的电线w从壳体h的后表面向外部导出。

电线罩30使从壳体h导出的多根电线w一起向规定的方向弯曲。本实施例的电线罩30使电线w向右方(图1中的右上侧)弯曲,在电线罩30的右端部设置有电线导出口31。在电线罩30的上下两面,作为用于支撑杆50的装置突出设置有转动中心轴32。

如图1、图2以及图9所示,在电线罩30上设置有检测槽33,当杆50到达嵌合位置时能将检测构件70插入到检测槽33中。如图2所示,检测槽33具备第1检测槽33f和一对第2检测槽33s,第1检测槽33形成于电线罩30中位于与电线导出口31相反侧的壁部(后面称为左壁部34),一对第2检测槽33s形成于电线罩30中设置有转动中心轴32的壁部(后面称为上下两壁部35)。

第1检测槽33f呈细长的狭缝状,在电线罩30的内部贯通地形成。第1检测槽33f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到电线罩30的上下两壁部35。在第1检测槽33f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检测凹部36,后述的检测构件70的插入部81能进入到检测凹部3。

第2检测槽33s形成于电线罩30的上下两壁部35的外表面。第2检测槽33s和第1检测槽33f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一致。第2检测槽33s呈在电线罩30的左侧开放、右侧封闭的形式。后述的检测构件70的被导向部78能进入到第2检测槽33s。

如图9所示,电线罩30具有止动部37,止动部37与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嵌合位置的杆50从转动方向的前方碰撞,从而限制进一步的转动操作。如图2所示,止动部37设置于电线罩30的左壁部34中比检测槽33靠前侧的位置。止动部37从左壁部34的前端缘沿着电线罩30的前端缘突出到外侧(左侧)。止动部37设置有上下一对。

如图9所示,在电线罩30上设置有可动锁定部38,可动锁定部38与到达嵌合位置的杆50的操作部52卡止,从而限制杆50向初始位置侧返回。可动锁定部38设置于电线罩30中与电线导出口31相反侧的端部。可动锁定部38从检测槽33离开地设置于检测槽33的后侧。

可动锁定部38设置于电线罩30中与壳体h的后表面相对的壁部(后面称为后壁部39)(参照图3)。可动锁定部38位于电线罩3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

如图2所示,可动锁定部38具有被狭缝41包围而形成的弹性臂部42。弹性臂部42从电线罩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朝向端侧(进行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时的杆50的转动方向前侧)呈悬臂状延伸。弹性臂部42呈沿着后壁部39弯曲一些的形状,不从后壁部39向外侧突出。

可动锁定部38具有以从弹性臂部42向外突出的方式设置的锁定突部43。锁定突部43设置于弹性臂部42的自由端。锁定突部43位于后壁部39和左壁部34的分界线附近,从弹性臂部42向倾斜外方突出。

锁定突部43中位于进行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上的后侧的面形成为引导面44,引导面44通过与杆50的操作部52抵接,以使弹性臂部42向电线罩30的内方挠曲的方式倾斜。锁定突部43中位于进行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的面形成为卡止承受面45,当杆50到达嵌合位置时卡止承受面45与杆50的卡止部56卡止。卡止承受面45形成为与杆50的操作部52的转动轨迹大致正交的面。

杆50通过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连接器c达到正式嵌合。

如图1所示,杆50呈将上下一对凸轮板部51用操作部52连结的形式。凸轮板部51沿着电线罩30的上下两壁部35的外表面配置,具有转动中心轴32贯通的轴承孔53。杆50能以转动中心轴32为中心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在凸轮板部51上形成有凸轮从动件22卡合的凸轮槽54。

操作部52在杆5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位于电线罩30的后侧,在杆50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位于电线罩30的左侧。当杆50转动时,操作部52沿着电线罩30的外表面(后壁部39及左壁部34的外表面)移位。

杆50具备安装有检测构件70的安装部55和与可动锁定部38卡止的卡止部56。关于安装部55及卡止部56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检测构件70安装于杆50上,与杆50一体地转动。如图9所示,检测构件70在杆50位于嵌合位置时被允许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杆50不在嵌合位置时被限制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以下关于检测构件70,将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方向上的前侧(图4的右下侧)作为前方、将后侧作为后方、另外将图4中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检测构件70具有在宽度方向长的横部71和从横部71的两端部向前方伸出的一对伸出部72。一对伸出部72相互呈大致平行。

横部71的后表面形成为检测操作面73,在进行用于使检测构件70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的操作时,操作者容易将手指放在检测操作面73上。如图6所示,检测操作面73以沿着手指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以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前方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面。另外,在检测操作面73上形成有凹凸部(后面称为第1凹凸部74)。如图5所示,第1凹凸部74呈朝向下方并向后方一级一级地突出的台阶形状。第1凹凸部74中最下级的台阶部被切口部75切断为多个。

在横部71的前表面设置有回避凹部76,在进行杆50的转动操作时,回避凹部76避免与电线罩30的可动锁定部38的接触。回避凹部76形成于横部7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横部71的中央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两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回避凹部76具有与检测操作面73的最下级的台阶部中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台阶部相等的宽度尺寸。

如图4所示,伸出部72具有:呈壁状的伸出主体部77,其具有与横部71相等的高度尺寸;以及被导向部78,其宽度形成为比伸出主体部77的宽度大。被导向部78设置于伸出部72的前端部。被导向部78设置于一对伸出部72的两方。被导向部78呈从伸出主体部77向外侧及前侧突出的形式,能与后述的杆50的导向部59嵌合。

在被导向部78的下表面设置有被嵌合部79,被嵌合部79能与设置于杆50的后述的导向部59上的嵌合部61嵌合。如图5及图7所示,被嵌合部79是截面呈半圆形状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在被导向部78的两侧面贯通。被嵌合部79在被导向部78上设置有前后各一对,如图10所示,前侧的被嵌合部79与嵌合部61嵌合,由此检测构件70保持于等待位置,如图11所示,后侧的被嵌合部79与嵌合部61嵌合,由此检测构件70保持于检测位置。

在检测构件70上设置有插入部81,在检测构件70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检测位置时,第1检测槽33f的检测凹部36进入到插入部81(参照图13)。如图6所示,插入部81形成于横部71的两端部,换言之,形成于横部71与伸出部72之间的角部。如图4所示,插入部81呈沿着横部71及伸出部72的下表面向内侧突出的薄板状。

接下来,在杆50上设置有安装部55,安装部55安装有检测构件70(参照图10)。安装部55具有:一对侧部57,其配置于检测构件7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及底部58,其配置于检测构件70的下侧。一对侧部57呈从底部58立起的形式,沿着伸出部72的外侧配置。侧部57具有与检测构件7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等的高度尺寸,侧部57的上表面和安装于安装部55上的检测构件70的伸出主体部77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一对侧部57设置于凸轮板部51中靠近操作部52的部分。在侧部57上设置有被导向部78能嵌合的导向部59。导向部59呈在检测构件70的移动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形,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侧部57。当检测构件70在等待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移动时,被导向部78在导向部59内移动。如图12所示,导向部59在杆50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成为在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

在导向部59上设置有与检测构件70的被嵌合部79嵌合的嵌合部61。嵌合部61是呈能与被嵌合部79嵌合的半圆形截面并突出设置的突条。嵌合部61设置于导向部59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导向部59的开口方向的整体(侧部57的厚度方向的整体)上形成(参照图10)。

在侧部57的端部(检测构件70的移动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设置有凹凸部(后面称为第2凹凸部62)。第2凹凸部62呈与检测构件70的检测操作面73的第1凹凸部74同样的台阶形状。在检测构件70位于等待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检测构件70的检测操作面73的第1凹凸部74和侧部57的第2凹凸部62以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形式相连。

底部58构成杆50的操作部52。底部58位于操作部52中进行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部。在底部58形成有脱离操作面63(参照图12),在进行用于使杆50从嵌合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的操作(脱离操作)时,操作者容易将手指放在脱离操作面63上。脱离操作面63是与底部58中进行脱离操作时的转动方向的后侧相对的面。在脱离操作面63上形成有凹凸部(后面称为第3凹凸部64)。第3凹凸部64呈比嵌合操作面65的第2凹凸部62或者检测操作面73的第1凹凸部74小的台阶形状。

杆50具有与可动锁定部38卡止的卡止部56(参照图12)。卡止部56呈架设于一对凸轮板部51上的棒状,构成操作部52。卡止部56与安装部55相比向进行杆50的嵌合操作时的转动方向上的后侧离开地设置。换言之,在操作部52中杆50的转动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卡止部56,在另一个端部设置有安装部55,且卡止部56和安装部55分开。

卡止部56的外表面形成为嵌合操作面65,在进行用于使杆50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的操作(嵌合操作)时,操作者容易将手指放在嵌合操作面65上。如图10所示,嵌合操作面65形成为与检测构件70的检测操作面73同样地弯曲的面。即,嵌合操作面65以沿着手指的形状的方式成为中央部凹陷的弯曲面。

在嵌合操作面65上与检测构件70的检测操作面73同样地形成有凹凸部(后面称为第4凹凸部66)。如图12所示,第4凹凸部66呈与第1凹凸部74或者第2凹凸部62同样的台阶形状。在检测构件70位于等待位置时,如图9所示,卡止部56的第4凹凸部66和检测构件70的第1凹凸部74成为在倾斜方向上一致的状态。

卡止部56具有卡止面67,如图9所示,当杆50到达嵌合位置时,卡止面67与可动锁定部38的卡止承受面45大致平行地相对。

接着,说明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的一例。

首先,将杆50设在初始位置(参照图8),使壳体h和对方侧壳体20靠近,并嵌合到凸轮从动件22进入到凸轮槽54的入口为止。此时,检测构件70预先安装于等待位置上。如图10所示,检测构件70在使被导向部78与导向部59嵌合的状态下组装到杆50的安装部55上。被导向部78与导向部59中的后侧的部分嵌合,成为前侧的被嵌合部79与嵌合部61嵌合的状态。由此,检测构件7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从而检测构件70保持在等待位置。

接着,使杆50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嵌合位置。当将手指放在嵌合操作面65上使杆50转动时,通过凸轮槽54和凸轮从动件22卡合的凸轮作用,壳体h和对方侧壳体20靠近。另外,杆50的操作部52中的底部57及检测构件70在可动锁定部38的外侧通过。此时,检测构件70的回避凹部76在可动锁定部38的锁定突部43的外侧通过,因此杆50及检测构件70与可动锁定部38不接触。不久,杆50的操作部52中的卡止部56与可动锁定部38的锁定突部43抵接,由于锁定突部43的引导面44的倾斜,可动锁定部38向电线罩30的内侧弹性挠曲,卡止部56成为跨上锁定突部43的状态。

如图9所示,当杆50到达嵌合位置时,卡止部56跨越锁定突部43,可动锁定部38弹性复原,卡止面67和卡止承受面45卡止,在杆50向初始位置侧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的下锁定。另外,杆50的操作部52与电线罩30的止动部37碰撞,被限制进一步的转动。连接器c成为正式的嵌合状态,端子配件21、t能电气导通地连接。另外,在杆50的导向部59和电线罩30的检测槽33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配置。

接着,将检测构件70压入到检测位置。当将手指放在检测构件70的检测操作面73上向前方按压时,如图12所示,通过按压力,嵌合部61和被嵌合部79的嵌合被解除,检测构件70前进。被导向部78在导向部59内向前方移动,检测构件70的插入部81插入到检测凹部36,被导向部78的前端部插入到第2检测槽33s。这样,检测构件70到达检测位置,被导向部78配置于导向部59的前侧区域,成为后侧的被嵌合部79与嵌合部61嵌合的状态。如图11所示,检测构件70的检测操作面73成为进一步进入到安装部55的内侧的状态。通过这样将检测构件70向检测位置压入,从而能知道连接器c已正式嵌合。

在连接器c的嵌合中途,检测构件70位于从检测槽33脱离的位置,因此即使要压入检测构件70,检测构件70的插入部81或者检测构件70的被导向部78也与电线罩30的外表面碰撞,因此检测构件70向检测位置侧的移动被阻止。因此,不将检测构件70向检测位置压入,由此能识别连接器c没有到达正式嵌合状态,并能防止连接器c在嵌合中途的状态停留。

通过以上,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完成。

接着,对构成为上述的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具有:壳体h;电线罩30,其使电线w向规定的方向弯曲;以及杆50,其通过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的转动使连接器c达到正式嵌合。在杆50上安装有检测构件70,在杆50位于嵌合位置时允许检测构件70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杆50不在嵌合位置时限制检测构件70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在电线罩30上设置有可动锁定部38,当杆50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时可动锁定部38与杆50接触而弹性挠曲,当杆50到达嵌合位置时可动锁定部38弹性复原并与杆50卡止。在杆50上且在杆50的转动方向上分开的位置设置有与可动锁定部38卡止的卡止部56和检测构件70的安装部55。

根据该构成,杆50的卡止部56和电线罩30的可动锁定部38卡止,杆50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所以即使检测构件70从检测位置偏移,也能将杆50保持为限制转动状态。另外,因为杆50的卡止部56和检测构件70的安装部55在杆50的转动方向上分离,所以能防止杆50的卡止部56妨碍检测构件70的移动操作。

另外,卡止部56与检测构件70的安装部55相比位于杆50的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侧。根据该构成,在使杆50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容易按压操作卡止部56而不是检测构件70。

另外,在杆50上形成有嵌合操作面65,在进行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的转动操作时能将手指放在嵌合操作面65上。根据该构成,在进行连接器c的嵌合操作时能容易进行杆50的转动操作。

另外,在检测构件70上形成有检测操作面73,在进行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操作时能将手指放在检测操作面73上。根据该构成,能容易进行检测构件70的移动操作。

<其它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杆50被电线罩30支撑,但是不限于此,杆也可以被壳体支撑。

(2)在上述实施例中,卡止部56与检测构件70的安装部55相比位于杆50的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侧,但是不限于此,卡止部也可以与检测构件的安装部相比位于该杆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杆50的卡止部56上形成有嵌合操作面65,但是也可以不必形成嵌合操作面。

(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检测构件70上形成有检测操作面73,在进行从等待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操作时能将手指放在检测操作面73上,但是也可以不必形成检测操作面。

(5)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形成于嵌合操作面65或者检测操作面73上的凹凸形状的具体例,但是凹凸形状能任意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