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洒水控制器及其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727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子洒水控制器及其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关于一种壳体及电子洒水控制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洒水控制器。



背景技术:

使用电子装置控制草坪洒水器有几个优点。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地按下电子装置上的按钮来控制洒水器。或者,更方便地,使用者可以利用安装在其智慧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控制洒水器。电子装置还可以根据当地天气条件来自动调整或设定洒水的时间表,从而减少用水量。借助上述优点,电子洒水控制器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在缺水的地区。

电子洒水控制器通常具有电路板、端子连接部及壳体。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子零件。端子连接部用于连接到洒水器的控制线,壳体则用以容纳电路板和端子连接部。在设计者设计电子洒水控制器的结构时,会考虑至少以下两项因素。其一是要针对容置在壳体中的电路板进行防潮保护,特别是在电子洒水控制器被设计用于室外时更应考虑这个因素。另一个因素则是如何让使用者能够轻松地检查和更换洒水器的接线连接,以方便安装及操作。但是,有时这两种设计上的考虑因素是彼此相互冲突的。例如,用于连接洒水器控制线的端子连接部可能会经由壳体的开口而暴露于外界环境;但是,水气也可能经由开口侵入装置内部,如此一来将会使壳体内的电路板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洒水控制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适用于电子洒水控制器。电子洒水控制器具有第一电路板以及接线端子部,接线端子部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接线端子部被配置为连接有洒水阀的一控制线。壳体组件包括后盖体、第一前盖体、端子盖板、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第一电路板与该接线端子部设置于后盖体上。第一前盖体与后盖体连接以覆盖第一电路板,且第一前盖体具有一开口以暴露接线端子部。端子盖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覆盖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端子盖板位于覆盖位置时覆盖开口及接线端子部,且端子盖板位于开启位置时不覆盖开口及接线端子部。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后盖体及第一前盖体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前盖体及端子盖板之间。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洒水控制器,包含第一电路板、接线端子部,以及壳体组件。接线端子部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接线端子部被配置为连接有洒水阀的一控制线。壳体组件包括后盖体、第一前盖体、端子盖板、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第一电路板与该接线端子部设置于后盖体上。第一前盖体与后盖体连接以覆盖第一电路板,且第一前盖体具有一开口以暴露接线端子部。端子盖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覆盖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端子盖板位于覆盖位置时覆盖开口及接线端子部,且端子盖板位于开启位置时不覆盖开口及接线端子部。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后盖体及第一前盖体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前盖体及端子盖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端子盖板枢接于该第一前盖体。

在一实施例中,端子盖板为透明材质所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二前盖体,第二前盖体与后盖体连接以覆盖第一前盖体及该端子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洒水控制器进一步包含有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且第一前盖体具有一中央隆起部以容置第二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前盖体在其相对两侧各具有一平坦片状构型,且在其顶部具有凹陷构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前盖体进一步具有第一前开口设置于中央隆起部以暴露至少一部分的第二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前盖体进一步具有爪箝部,爪箝部邻设于中央隆起部,以箝制端子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固设于后盖体且沿后盖体与第一前盖体对应设置部分形成封闭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固设于第一前盖体且沿开口与端子盖板对应设置部分形成封闭循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洒水控制器,第一前盖体具有开口以暴露接线端子部,且端子盖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覆盖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同时,后盖体及第一前盖体之间以及第一前盖体及端子盖板之间的缝隙已经分别被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给封住。除了可降低习知联机端子部整个暴露于外界时因水气入侵所可能导致的电路板锈蚀的发生机率,更可使电子洒水控制器于便于组装且适用于室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洒水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洒水控制器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第二前盖体已移除,且端子盖板位于开启位置。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洒水控制器的部分示意图,图中第二前盖体已移除,且端子盖板位于覆盖位置。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洒水控制器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洒水控制器,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洒水控制器的示意图。电子洒水控制器100具有壳体组件1、第一电路板21、第二电路板22,以及接线端子部3。第二电路板22及接线端子部3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1上。壳体组件1包括后盖体11、第一前盖体12、端子盖板13、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5、第二前盖体16以及罩盖17。

后盖体11承持第一电路板21。第一电路板21固设于后盖体11上,设置方式包含但不限于螺丝锁固、爪沟嵌合,或其他等效的手段或方式。若为了要能够更稳固地承持第一电路板21,在后盖体11的内部表面上可设置有复数个凸出部111。当第一电路板21固设于后盖体11上时,该些凸出部111与第一电路板21的背面接触。后盖体11的底部则形成有穿线孔112,由此洒水器的控制线4可经由后盖体11的底部伸入壳体组件1的内部。

固设于后盖体11上的第一电路板21具有复数个电子组件,以执行电子洒水控制器100的主要功能;例如控制洒水阀启闭的主控制器、执行有线或无线网络联机功能的网络模块、及/或用户接口。用户接口用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并提供信息给用户。

第二电路板22可设置有复数个执行电子洒水控制器100辅助功能的电子组件,例如摄影模块。第二电路板22可通过连接器或软性电路板(fpc)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负责执行辅助功能的电子组件与执行主要功能的电子组件拆分开来,可使电子洒水控制器100的整体架构更具有弹性。举例来说,可将第二电路板22自电子洒水控制器100中移除,使其成本降低,让产品更为便宜,然而此种产品仍然保留了可执行主要功能的第一电路板21。此外,第二电路板22亦可被替换为执行其他功能的其他模块,例如音乐拨放模块或是数据储存模块。如此一来,将使电子洒水控制器100具有其他不同功能。

壳体组件1的第一前盖体12固设于后盖体11,且覆盖第一电路板21及第二电路板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盖体12的中央为一隆起构型(亦即具有中央隆起部125),由此以容置第二电路板22。开口121则形成于第一前盖体12的一侧,使设置于第一电路板21上的接线端子部3暴露出来。开口121的尺寸可让接线端子部3完整暴露于外,由此让使用者能更方便地完成线路连接。

端子盖板13则是枢接于第一前盖体12,并且可在一覆盖位置(如图3所示)及一开启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转动。端子盖板13位于覆盖位置时,会覆盖开口121以及接线端子部3;而端子盖板13位于开启位置时,则不覆盖开口121及接线端子部3。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盖板3为透明材质所制成,例如透明塑料或是可透光的树脂。端子盖板13与第一前盖体12连接的枢接轴则是设置在靠近第一前盖体12的边缘部位,亦即是设置在远离中央隆起部125。如此一来,当端子盖板13从覆盖位置向开启位置转动时,端子盖板13是旋离第一前盖体12的中央隆起部125。第一前盖体12上则可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个爪箝部123及124。爪箝部123及124邻设于中央隆起部125;当端子盖板13位于覆盖位置时,爪箝部123及124会箝制端子盖板13,使端子盖板13覆盖开口121。

第一密封件14设置于后盖体11及第一前盖体12之间,而第二密封件15设置于第一前盖体12及端子盖板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通过胶合以固设于后盖体11,且沿后盖体11与第一前盖体12对应设置的部分设置,以形成封闭循环。第二密封件15也可通过胶合以固设于第一前盖体12,且沿开口121与端子盖板13对应设置的部分设置,以形成封闭循环。借助前述设置,由于后盖体11及第一前盖体12之间以及第一前盖体12及端子盖板13之间的缝隙已经分别被第一密封件14及第二密封件15给封住,第一密封件14及第二密封件15可大幅降低侵入后盖体11、第一前盖体12与端子盖板13间的容置空间被水气入侵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盖体12的中央隆起部125上设置有一前开口122,使至少一部分的第二电路板22暴露出来。罩盖17可通过包含但不限于嵌合、螺固或胶合等方式,稳固地设置于第一前盖体12上。当第二电路板22包含有一摄影模块时,罩盖17可为半透明深色材质所制成。由此,用户不易由壳体组件1的外部看到摄影模块,但是摄影模块仍可经由罩盖17拍摄照片或影片。

第二前盖体16可通过包含但不限于螺固或嵌合等方式固设于后盖体11上,且覆盖第一电路板21、第二电路板22、第一前盖体12以及接线端子部3。第二前盖体16对应于罩盖17的部分则形成有罩盖开口161,由此使罩盖17暴露于壳体组件1的外部。第二前盖体16在其相对两侧各具有一平坦片状构型162及163,且在其顶部具有凹陷构型164。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电路板21及第二电路板22容置于后盖体11、第一前盖体12以及端子盖板13所形成的空间中。后盖体11及第一前盖体12之间以及第一前盖体12及端子盖板13之间的缝隙已经分别被第一密封件14及第二密封件15给封住,而罩盖17则固设于第一前盖体12上。

如图2及图3所示,控制线4自形成于后盖体11底部的穿线孔112伸入壳体组件1的内部,通过第一电路板21及第一前盖体12内侧表面之间的间隙后,到达接线端子部3。当用户需要改变控制线4的接线配置时,其仅需将第二前盖体16移除,接着打开端子盖板13,即可变更控制线4的接线配置。完成控制线4的接线配置变更后,用户也仅需关上端子盖板13,并装回第二前盖体16。借助此种设置,可大幅降低水气入侵的程度,同时维持使用者变更控制线4的接线配置的便利性。

此外,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经由前述说明,自应明了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于壳体组件1的等效变更与修饰仍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中。举例而言,第二前盖体16上可以无需形成有罩盖开口161;此时,壳体组件1自可毋需具备罩盖17。另外,端子盖板13也可枢接于后盖板11上而非第一前盖体12上,也能具有等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亦揭露一种适用于电子洒水控制器的壳体组件,其相关内容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洒水控制器,第一前盖体具有开口以暴露接线端子部,且端子盖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覆盖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同时,后盖体及第一前盖体之间以及第一前盖体及端子盖板之间的缝隙已经分别被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给封住。除了可降低习知联机端子部整个暴露于外界时因水气入侵所可能导致的电路板锈蚀的发生机率,更可使电子洒水控制器于便于组装且适用于室外环境。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