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78263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三元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钴酸锂作为第一批市场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结构稳定、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放电平台高且稳定等优异性能而成为目前最成熟的正极材料,但是钴酸锂热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此外钴有毒且资源贫乏,而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正逐渐增大,使得钴的价格大幅攀升,这些都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为此必须寻找其他的正极材料来代替它。

三元材料自1999年第一次报道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钴酸锂的正极材料之一。三元材料结合了钴酸锂、锰酸锂以及镍酸锂的特点,具有高比容量、安全性能好、结构稳定以及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现三元材料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但是其历史较短,成熟度还不够,还存在若干关键的科学及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充放电循环稳定、高温稳定、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放入无水乙醇,然后加入稳定剂,溶解均匀后,即可得到混合液;

步骤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添加剂进行密封反应3-8h,减压蒸馏反应2-4h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混合液;

步骤3,将碳酸锂加入至混合液中,然后加入发泡剂,进行搅拌反应直至搅拌均匀得到三元碳酸液;

步骤4,将三元碳酸液放入反应釜中水浴蒸馏形成沉淀混合物;

步骤5,将沉淀混合物进行梯度加温恒压反应5-8h,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1中的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的摩尔量比为1:1:1,所述稳定剂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0-15%,所述溶解采用搅拌溶解;采用摩尔比例为1的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能够保证镍、锰和钴形成稳定的相同比例,是li(ni1/3co1/3mn1/3)o2形成的保证。

所述步骤1中的稳定剂采用乙酰丙酮,乙酰丙酮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能够快速分解形成丙酮与乙酸,保证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的稳定性。

所述步骤2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5-12倍,所述密封反应的温度为70-80℃,所述反应压力为0.9-1.5mpa,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大气压的40-60%,所述蒸馏温度为80-100℃;该步骤通过密封反应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快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同时增加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动力聚集在氧化镍、氧化锰和氧化钴,形成纳米级颗粒的包裹,保证氧化镍、氧化锰和氧化钴的粒径分散效果与交错效果;无水乙醇在该反应温度下形成气液平衡的状态,液态的无水乙醇急剧减少,提高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也提高了包覆效果;该步骤中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将溶液浓缩,形成混合浓缩液,同时保证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用在颗粒表面,保持了氧化镍、氧化锰和氧化钴起到稳定粒径的效果。

所述步骤3中的碳酸锂的量是乙酸钴的摩尔量的2.9-3.3倍,所述发泡剂加入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0-13%,所述搅拌速度为1000-1500r/min;该步骤采用搅拌的方式将发泡剂溶解至溶液中,并与碳酸锂形成悬浊液,同时本身溶液中大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悬浊液体系中起到分散剂的作用,能够在碳酸锂表面形成离子分散效果,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铵;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铵,能够在加热条件下形成气体,无杂质掺杂。

所述步骤4中的水浴蒸馏的温度为70-90℃,所述蒸馏时间为3-5h;通过蒸馏的方式能够将无水乙醇全部蒸发,形成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颗粒混合物。

步骤5中梯度加热的温度为:120-150℃持续1-2h,200-250℃持续余下时间,所述压力为2-5mpa;通过梯度加热的方式将碳酸氢铵、碳酸锂、聚乙烯吡咯烷酮分解,最后形成氧化锂;在梯度恒压加热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被分解,形成的孔隙在压力条件下得到紧实,与纳米级的氧化镍、氧化锰和氧化钴紧实后形成均匀的三元正极材料。

本方案以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为原材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添加剂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密封反应与减压蒸馏形成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纳米级的氧化镍、氧化锰和氧化钴,然后加入碳酸锂与发泡剂得到三元碳酸液,最后经由水浴蒸馏与梯度加热恒压反应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实践性和通用性强。本发明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充放电循环稳定、高温稳定、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制备过程中的氧化镍、氧化锰和氧化钴的粒径可控性强,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放入无水乙醇,然后加入稳定剂,溶解均匀后,即可得到混合液;

步骤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添加剂进行密封反应3h,减压蒸馏反应2h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混合液;

步骤3,将碳酸锂加入至混合液中,然后加入发泡剂,进行搅拌反应直至搅拌均匀得到三元碳酸液;

步骤4,将三元碳酸液放入反应釜中水浴蒸馏形成沉淀混合物;

步骤5,将沉淀混合物进行梯度加温恒压反应5h,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1中的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的摩尔量比为1:1:1,所述稳定剂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0%,所述溶解采用搅拌溶解。

所述步骤1中的稳定剂采用乙酰丙酮。

所述步骤2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5倍,所述密封反应的温度为70℃,所述反应压力为0.9mpa,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大气压的40%,所述蒸馏温度为80℃。

所述步骤3中的碳酸锂的量是乙酸钴的摩尔量的2.9倍,所述发泡剂加入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0%,所述搅拌速度为1000r/min。

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铵。

所述步骤4中的水浴蒸馏的温度为70℃,所述蒸馏时间为3h。

步骤5中梯度加热的温度为:120℃持续1h,200℃持续余下时间,所述压力为2mpa。

实施例1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在电压4.2v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76mah/g,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67mah/g,容量保持率为94.89%,三元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佳。在0.2c、1c、2c、5c、10c的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2mah/g、156.3mah/g、145.6mah/g、127mah/g、98.2mah/g,经过倍率循环之后重新在0.2c下循环其比容量依旧保持在165mah/g左右。

实施例2

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放入无水乙醇,然后加入稳定剂,溶解均匀后,即可得到混合液;

步骤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添加剂进行密封反应8h,减压蒸馏反应4h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混合液;

步骤3,将碳酸锂加入至混合液中,然后加入发泡剂,进行搅拌反应直至搅拌均匀得到三元碳酸液;

步骤4,将三元碳酸液放入反应釜中水浴蒸馏形成沉淀混合物;

步骤5,将沉淀混合物进行梯度加温恒压反应8h,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1中的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的摩尔量比为1:1:1,所述稳定剂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5%,所述溶解采用搅拌溶解。

所述步骤1中的稳定剂采用乙酰丙酮。

所述步骤2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5-12倍,所述密封反应的温度为80℃,所述反应压力为1.5mpa,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大气压的40-60%,所述蒸馏温度为100℃。

所述步骤3中的碳酸锂的量是乙酸钴的摩尔量的3.3倍,所述发泡剂加入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3%,所述搅拌速度为1500r/min。

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铵。

所述步骤4中的水浴蒸馏的温度为90℃,所述蒸馏时间为5h。

所述步骤5中梯度加热的温度为:150℃持续2h,250℃持续余下时间,所述压力为5mpa。

实施例2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在电压4.2v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66mah/g,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53mah/g,容量保持率为92.19%,三元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佳。在0.2c、1c、2c、5c、10c的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2mah/g、148.3mah/g、135.6mah/g、117mah/g、92.2mah/g,经过倍率循环之后重新在0.2c下循环其比容量依旧保持在155mah/g左右。

实施例3

一种高性能密集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放入无水乙醇,然后加入稳定剂,溶解均匀后,即可得到混合液;

步骤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添加剂进行密封反应5h,减压蒸馏反应3h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混合液;

步骤3,将碳酸锂加入至混合液中,然后加入发泡剂,进行搅拌反应直至搅拌均匀得到三元碳酸液;

步骤4,将三元碳酸液放入反应釜中水浴蒸馏形成沉淀混合物;

步骤5,将沉淀混合物进行梯度加温恒压反应7h,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1中的乙酸镍、乙酸锰和乙酸钴的摩尔量比为1:1:1,所述稳定剂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3%,所述溶解采用搅拌溶解。

所述步骤1中的稳定剂采用乙酰丙酮。

所述步骤2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9倍,所述密封反应的温度为75℃,所述反应压力为1.2mpa,所述减压蒸馏的压力为大气压的50%,所述蒸馏温度为90℃。

所述步骤3中的碳酸锂的量是乙酸钴的摩尔量的3.2倍,所述发泡剂加入量是乙酸钴摩尔量的12%,所述搅拌速度为1300r/min。

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铵。

所述步骤4中的水浴蒸馏的温度为80℃,所述蒸馏时间为4h。

所述步骤5中梯度加热的温度为:140℃持续2h,230℃持续余下时间,所述压力为4mpa。

实施例3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在电压4.2v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86mah/g,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77mah/g,容量保持率为95.19%,三元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佳。在0.2c、1c、2c、5c、10c的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2mah/g、167mah/g、155.6mah/g、137mah/g、102.2mah/g,经过倍率循环之后重新在0.2c下循环其比容量依旧保持在155mah/g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