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964发布日期:2018-10-13 00: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组的设计中,通常由长方体结构的铝方通内置电芯而成,其中,电芯左、右、下三侧的折边局部与铝方通接触,铝方通底部灌封胶深度在30mm左右。这种结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电芯折边的存在,电芯本体与铝方通距离较远,既使灌封胶填满,热阻也相当大,电芯热量无法快捷高效的传导至铝方通;

(2)、受制于重量约束,铝方通散热体积严重受限,散热能力、储热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包括:铝方通、内置在铝方通的若干并列排布的电芯;每一电芯长宽面中三边侧壁带有折边;所述铝方通在与折边相邻的三内侧设有开口朝向对应折边的内齿。

较佳地,所述铝方通每一内侧的内齿均为连续状。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的深度刚好容纳对应折边。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齿与铝方通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组内齿结构设计,减小电芯折边带来的散热影响,降低电芯与铝方通之间的热阻,同时在电池组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电芯散热器体积。既能将电芯热量更多的传导出来,又能进一步改善电芯散热,减小各电芯之间温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内齿散热结构,包括:铝方通1、内置在铝方通1的若干并列排布的电芯2;每一电芯2长宽面中三边侧壁带有折边23;所述铝方通1在与折边23相邻的三内侧设有开口朝向对应折边的内齿3。

其中,所述铝方通1每一内侧的内齿3均为连续状;所述内齿3的深度刚好容纳对应折边23。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为内齿3与铝方通1一体成型;这种设计,相比内齿3单独设计更经济,要省却一道工序。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所示,电芯2的构成部分包括:电芯本体21、两极耳22、及三侧的折边23。每一电芯2的折边23与内齿3插入配合,内齿3的波峰与电芯本体21相接触,这样并排电芯2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