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198发布日期:2018-06-30 06:17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绕线机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



背景技术:

绕线机,顾名思义,一种将线筒上的卷线按照所设置的缠绕圈数缠绕到所需要缠绕的工件上,以备使用。

现有技术中,有多种类型的绕线机,如用于在变压器骨架上缠绕铜线的变压器骨架绕线机及用于在钓鱼线绕线盘上缠绕钓鱼线的钓鱼线绕线机等等。

特别是在变压器骨架绕线机上,当需要绕直径细小的铜线至相应变压器骨架上时,在绕线完毕后,则需要使用焊锡机将细小铜线的端头焊接在相应变压器骨架的引脚上,因相应铜线直径细小,使得后续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因焊接高温而熔断,使得焊接存在一定缺陷,再者,即便焊接完好,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相应铜线的端头靠近焊点位置因直径细小,则也使得容易被外物触碰而折断,使得整个的变压器骨架使用寿命短。

而现阶段,针对变压器骨架绕线机,则没有一种很好的机构或方法来使得相应铜线的端头变粗而再被缠绕至变压器骨架的引脚上。

藉此,针对上述现状,发明出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来结合变压器骨架绕线机使用,以使在细小铜线被缠绕至变压器骨架绕线机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来料上之前,将相应细小铜线的端头加粗,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捻线底板;

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上端面后部的第一导线板及沿左右方向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上端面前部的第二导线板;所述第一导线板的后端面从左到右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前端面的以使线材穿入的线材导入孔;所述第二导线板的后端面从左到右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前端面的以使线材穿出的线材导出孔;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的位置一一相对;

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设于所述捻线底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板与所述第二导线板之间,用以将自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对应穿至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的线材按一定长度分别绕成所需股数;

捻线机构;所述捻线机构设于所述捻线底板上,用以将多个按一定长度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合股加捻成一体。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捻线机构包括前捻线构件及后捻线构件;

所述前捻线构件包括捻线电机、捻线轴承座、捻线转轴、传动轮带A、前捻线臂及前捻线针;

所述捻线电机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上;所述捻线轴承座设置有多个,并从左到右均匀的固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板上;所述捻线转轴设置有多个,并沿前后方向对应固设于多个所述捻线轴承座中,且多个所述捻线转轴的中部沿前后方向分别开设有一所述线材导出孔,多个所述捻线转轴的前端对应延伸至多个所述捻线轴承座的前端外,多个所述捻线转轴的后端对应延伸至多个所述捻线轴承座的后端外;多个所述捻线转轴的前端分别通过传动轮带A与所述捻线电机的转轴连接;多个所述捻线转轴的后端向后分别固设有一所述前捻线臂,每个所述前捻线臂的后下端分别固设有一针尖向前下方倾斜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

所述后捻线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后捻线臂及后捻线针;

所述第一固定板沿左右方向架设于所述捻线底板的上端面的中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端从左至右向下均匀的固设有多个所述后捻线臂;每个所述后捻线臂的下部分别固设有一针尖朝下的所述后捻线针;

多个所述后捻线针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前捻线针的位置一一相对;多个所述后捻线针的针尖所在高度对应与多个所述前捻线针的针尖所在高度相齐平;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所在高度均略高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的针尖所在高度;

多个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对应套固于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前捻线针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之间;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捻线电机转动,以使带动多个所述捻线转轴及其前下端的所述前捻线针转动时,套固于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前捻线针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之间的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被合股加捻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传动轮带A设有多个;所述捻线电机的转轴与其位置相近的所述捻线转轴的前端通过一传动轮带A连接,相邻的两所述捻线转轴的前端也分别通过一传动轮带A连接,以使所述捻线电机的转轴与多个所述捻线转轴的前端联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捻线机构还包括用以放线的放线构件;

所述放线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升降气缸、捻线摆动块、连接轴及固定座;

所述第二固定板沿左右方向架设于所述捻线底板的上端面的中部与后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下方;所述升降气缸设有两个,并对称固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底面的左端及右端,且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两侧对应开设有以使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向上伸出的过孔;所述捻线摆动块设有两个,两所述捻线摆动块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下端面的前端对应与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的顶部相抵,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内端面的后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外端面的后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与其相垂直设置的所述连接轴,两所述连接轴的末端分别固设有一所述固定座,两所述固定座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两侧;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上升而对应顶起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前端,以使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后端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向后翻转,使得多个所述后捻线针的针尖均向前上方摆动时,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的后部对应脱离多个所述后捻线针。

优选地,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皮带轮、传动轮带B、主动轮、从动轮、链条、第一导向轴、第一导轴块、第二导向轴、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绕线板、第二导轴块、固定销及U型结构的捻线架;

所述绕线电机竖向立设于所述捻线底板的上端面,所述绕线电机的下端转轴伸出至所述捻线底板的下底面;所述捻线底板的下底面的后中部固设有所述皮带轮;所述皮带轮通过所述传动轮带B与所述绕线电机的下端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轮固设于捻线底板的上端面的后中部而与所述皮带轮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从动轮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的前中部,并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轴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导向轴均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板与所述第二导线板之间,且对称分设于所述链条两侧;所述第一导轴块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导轴块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对应开设有以使两所述第一导向轴穿过的第一滑孔;

所述第二导向轴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二导向轴沿左右方向并列且邻近设置;两所述第二导向轴的第一端固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块,两所述第二导向轴的第二端固设有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绕线板沿左右方向设置,其两端对应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二导轴块的上部及两所述第一导轴块的上部沿左右方向均对应开设有以使两所述第二导向轴穿过的第二滑孔;

所述固定销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导轴块的中部而与所述绕线板的下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下端插入所述链条内而与所述链条的连接销相连接形成一体;

所述绕线板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均匀的固设有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的开口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的前上端及后上端分别相对的开设有导线孔;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的前上端高度及后上端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固定板高度;多个所述导线孔的高度均略高于所述前捻线针的针尖的高度及所述后捻线针的针尖的高度;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绕线电机转动,以使所述固定销随同所述链条转动至位于所述从动轮正前侧时,多个所述前捻线针对应位于多个相对开设的导线孔之间;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绕线电机转动,以使所述固定销随同所述链条转动至位于所述主动轮正后侧时,多个所述后捻线针对应位于多个相对开设的导线孔的前侧。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驱使所述第二固定板及其上所固设的第一固定板前后移动,以使调节相对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与所述后捻线针之间的距离,使得设定捻线长度的捻线长度设定机构;

所述捻线长度设定机构设于所述捻线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捻线长度设定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滑轨A、滑轨B、滑块A、滑块B、锁紧件A及锁紧件B;

所述第三固定板及所述第四固定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捻线底板上;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导线板的左端及所述第二导线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导线板的右端及所述第二导线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A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右端面;所述滑轨B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左端面,且与所述滑轨A位置相对;所述滑块A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轨A内,所述滑块B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轨B内;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对应与所述滑块A的外端面及所述滑块B的外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锁紧件A设于所述滑块A上,以使锁紧所述滑块A在所述滑轨A内滑动;所述锁紧件B设于所述滑块B上,以使锁紧所述滑块B在所述滑轨B 内滑动;

当拧松所述锁紧件A及所述锁紧件B时,所述滑块A及所述滑块B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及其上所固定的第一固定板前后滑动,以使相对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与所述后捻线针之间的距离可调。

优选地,还包括一固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板的前端面的导线架;

所述导线架上均匀的固设有多个与相应线材导出孔位置相对的导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应用于变压器骨架铜线端头的加粗,在具体实施时,增设有用以将自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对应穿至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的线材按一定长度分别绕成所需股数的绕线机构及用以将多个按一定长度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捻线机构,如此,即使得可将细小铜线的端头加粗,使得后续便于将其缠绕至变压器骨架的引脚上,以使方便将其焊接为一体,使得不易被焊接高温熔断及使得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相应铜线的端头靠近焊点位置不易因细小而被触碰断,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捻线电机可同时带动多个所述捻线转轴转动,使得可同时对多根铜线的端头进行捻线加粗,以使多根铜线可被导向至多轴绕线机而被对应缠绕至多个变压器骨架上,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进行批量捻线,使得能大大加快捻线效率,另一方面,所述捻线机构还包括用以放线的放线构件,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上升而对应顶起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前端,以使两所述捻线摆动块的后端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向后翻转,使得多个所述后捻线针的针尖均向前上方摆动时,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的后部对应脱离多个所述后捻线针,如此,再经配套使用的多轴绕线机的拉扯,即使得后部脱离后的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能自动的对应沿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被传送至相应多轴绕线机的多个绕线骨架治具头上进行变压器骨架的绕线作业,使得实现自动化生产,满足前后工位无缝旋接,使得前后工位作业不停顿,进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皮带轮、传动轮带B、主动轮、从动轮、链条、第一导向轴、第一导轴块、第二导向轴、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绕线板、第二导轴块、固定销及U型结构的捻线架;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所述绕线电机可带动所述捻线架沿前后方向长距离移动及沿左右方向短距离微动,以使将铜线缠绕于多个位置相对的所述前捻线针与所述后捻线针之间,使得整个绕线动作连贯性强,而通过一个所述绕线电机,即实现所述捻线架的前后移动及左右微动,使得能大大省去驱动设备,大大降低损耗及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以驱使所述第二固定板及其上所固设的第一固定板前后移动,使得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前后移动,以使调节相对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与所述后捻线针之间的距离,使得设定捻线长度的捻线长度设定机构,如此一来,即使得捻线长度可调,使得使用更加灵活,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绕线机捻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绕线机捻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线机捻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绕线机捻线装置在去掉所述捻线底板时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捻线底板10;

导线机构20;

第一导线板201;线材导入孔2011;第二导线板202;线材导出孔 2021;

绕线机构30;

绕线电机301;皮带轮302;主动轮303;从动轮304;链条305;第一导向轴306;第一导轴块307;第二导向轴308;第一固定块309;第二固定块310;绕线板311;第二导轴块312;固定销313;捻线架314;导线孔 3141;

捻线机构40;

前捻线构件401;捻线电机4011;捻线轴承座4012;捻线转轴4013;前捻线臂4014;前捻线针4015;后捻线构件402;第一固定板4021;后捻线臂4022;后捻线针4023;放线构件403;第二固定板4031;升降气缸4032;捻线摆动块4033;连接轴4034;固定座4035;

捻线长度设定机构50;

第三固定板501;第四固定板502;滑轨A503;滑轨B504;滑块A505;滑块B506;

导线架60;

导线轮6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应用于变压器骨架铜线端头的加粗,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捻线底板10;

导线机构20;所述导线机构20包括沿左右方向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 上端面后部的第一导线板201及沿左右方向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上端面前部的第二导线板202;所述第一导线板201的后端面从左到右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前端面的以使线材穿入的线材导入孔2011;所述第二导线板202 的后端面从左到右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前端面的以使线材穿出的线材导出孔2021;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2021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2011 的位置一一相对;

绕线机构30;所述绕线机构30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板201与所述第二导线板202之间,用以将自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2011 对应穿至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2021的线材按一定长度分别绕成所需股数;

捻线机构40;所述捻线机构40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上,用以将多个按一定长度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合股加捻成一体。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阐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机捻线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增设有用以将自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2011对应穿至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2021的线材按一定长度分别绕成所需股数的绕线机构30及用以将多个按一定长度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捻线机构 40,如此,即使得可将细小铜线的端头加粗,使得后续便于将其缠绕至变压器骨架的引脚上,以使方便将其焊接为一体,使得不易被焊接高温熔断及使得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相应铜线的端头靠近焊点位置不易因细小而被触碰断。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捻线机构40包括前捻线构件401 及后捻线构件402;

所述前捻线构件401包括捻线电机4011、捻线轴承座4012、捻线转轴 4013、传动轮带A、前捻线臂4014及前捻线针4015;

所述捻线电机4011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并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上;所述捻线轴承座4012设置有多个,并从左到右均匀的固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板202上;所述捻线转轴4013设置有多个,并沿前后方向对应固设于多个所述捻线轴承座4012中,且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中部沿前后方向分别开设有一所述线材导出孔2021,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前端对应延伸至多个所述捻线轴承座4012的前端外,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后端对应延伸至多个所述捻线轴承座4012的后端外;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 的前端分别通过传动轮带A与所述捻线电机4011的转轴连接;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后端向后分别固设有一所述前捻线臂4014,每个所述前捻线臂 4014的后下端分别固设有一针尖向前下方倾斜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4015;

所述后捻线构件402包括第一固定板4021、后捻线臂4022及后捻线针 4023;

所述第一固定板4021沿左右方向架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的上端面的中部与后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4021的前端从左至右向下均匀的固设有多个所述后捻线臂4022;每个所述后捻线臂4022的下部分别固设有一针尖朝下的所述后捻线针4023;

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的位置一一相对;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针尖所在高度对应与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 的针尖所在高度相齐平;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2011所在高度均略高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针尖所在高度;

多个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对应套固于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 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捻线电机4011转动,以使带动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及其前下端的所述前捻线针4015转动时,套固于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的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被合股加捻成一体。

并且,所述传动轮带A设有多个;所述捻线电机4011的转轴与其位置相近的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前端通过一传动轮带A连接,相邻的两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前端也分别通过一传动轮带A连接,以使所述捻线电机4011的转轴与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的前端联动连接。

针对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所述捻线电机4011可同时带动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转动,使得可同时对多根铜线的端头进行捻线加粗,以使多根铜线可被导向至多轴绕线机而被对应缠绕至多个变压器骨架上,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能进行批量捻线,使得能大大加快捻线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捻线机构40还包括用以放线的放线构件403;

所述放线构件403包括第二固定板4031、升降气缸4032、捻线摆动块 4033、连接轴4034及固定座4035;

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沿左右方向架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的上端面的中部与后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021的前下方;所述升降气缸4032 设有两个,并对称固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的下底面的左端及右端,且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的上端面的两侧对应开设有以使两所述升降气缸4032的气缸杆向上伸出的过孔;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设有两个,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 的下端面的前端对应与两所述升降气缸4032的气缸杆的顶部相抵,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的内端面的后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4021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的外端面的后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与其相垂直设置的所述连接轴4034,两所述连接轴4034的末端分别固设有一所述固定座4035,两所述固定座4035对应固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的上端面的两侧;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两所述升降气缸4032的气缸杆上升而对应顶起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的前端,以使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的后端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4021向后翻转,使得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针尖均向前上方摆动时,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的后部对应脱离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

如此,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的后部对应脱离多个所述后捻线针 4023,再经配套使用的多轴绕线机的拉扯,即使得后部脱离后的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能自动的对应沿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2021被传送至相应多轴绕线机的多个绕线骨架治具头上进行变压器骨架的绕线作业,使得能实现自动化生产,满足前后工位无缝旋接,使得前后工位作业不停顿。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机构30包括绕线电机301、皮带轮302、传动轮带B、主动轮303、从动轮304、链条305、第一导向轴306、第一导轴块307、第二导向轴308、第一固定块309、第二固定块310、绕线板311、第二导轴块312、固定销313及U型结构的捻线架314;

所述绕线电机301竖向立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的上端面,所述绕线电机 301的下端转轴伸出至所述捻线底板10的下底面;所述捻线底板10的下底面的后中部固设有所述皮带轮302;所述皮带轮302通过所述传动轮带B与所述绕线电机301的下端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轮303固设于捻线底板10的上端面的后中部而与所述皮带轮302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从动轮304固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的前中部,并通过所述链条305与所述主动轮303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轴306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导向轴306均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板201与所述第二导线板202之间,且对称分设于所述链条305两侧;所述第一导轴块307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一导轴块307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对应开设有以使两所述第一导向轴306穿过的第一滑孔;

所述第二导向轴308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二导向轴308沿左右方向并列且邻近设置;两所述第二导向轴308的第一端固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块309,两所述第二导向轴308的第二端固设有所述第二固定块310;所述绕线板311沿左右方向设置,其两端对应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30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10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二导轴块312的上部及两所述第一导轴块307 的上部沿左右方向均对应开设有以使两所述第二导向轴308穿过的第二滑孔;

所述固定销313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导轴块312的中部而与所述绕线板 311的下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下端插入所述链条305内而与所述链条305的连接销相连接形成一体;

所述绕线板311的上端面从左至右均匀的固设有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314,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314的开口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314的前上端及后上端分别相对的开设有导线孔 3141;多个U型结构的所述捻线架314的前上端高度及后上端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高度;多个所述导线孔3141的高度均略高于所述前捻线针4015的针尖的高度及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针尖的高度;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绕线电机301转动,以使所述固定销313随同所述链条305转动至位于所述从动轮304正前侧时,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 对应位于多个相对开设的导线孔3141之间;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绕线电机301转动,以使所述固定销313随同所述链条305转动至位于所述主动轮303正后侧时,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 对应位于多个相对开设的导线孔3141的前侧。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固定销313则位于所述从动轮304正前侧。

由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大致工作原理是:

首先,将多根铜线线材端头从多个线筒上引出,并对应从多个所述线材导入孔2011穿入,再依次通过多个两相对的导线孔3141及位置相对的多个线材导出孔2021穿出;

其次,以使铜线线材穿出的一端被牵拉至配套使用的多轴绕线机的夹线机构上加以拉紧及以使铜线线材穿入的一端通过张力器拉直,并使得多个前捻线针4015对应位于多根铜线线材左侧及使得多个后捻线针4023对应位于多根铜线线材右侧;

再次,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绕线电机301转动,以使所述固定销 313随同所述链条305顺时针转动;

在所述固定销313随同所述链条305顺时针从所述从动轮304的正前侧转动至所述从动轮304的左侧时,即使得多个所述捻线架314的前上端从前侧对应顺时针绕过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并对应移动至多个所述前捻线针 4015的左侧;

在所述固定销313继续随同所述链条305顺时针依次从所述主动轮303 的左侧、后侧转动至所述主动轮303的右侧时,即使得多个所述捻线架314 的前上端从左侧对应顺时针绕过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后侧到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右侧;

在所述固定销313进一步随同所述链条305顺时针转动至初始位置时,即使得所述捻线架314转动一周,如此循环往复,即使得可在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其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按一定长度绕设定股数的线材;

再者,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捻线电机4011转动,以使带动多个所述捻线转轴4013及其前下端的所述前捻线针4015转动,即使得套固于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的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可分别被合股加捻成一体;

后续的,在多个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的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被合股加捻成一体后,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两所述升降气缸4032的气缸杆上升而对应顶起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的前端,以使两所述捻线摆动块4033的后端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4021向后翻转,即使得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的针尖均向前上方摆动,以使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的后部对应脱离多个所述后捻线针4023;

最后,再经配套使用的多轴绕线机的拉扯,即使得后部脱离后的多个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能自动的对应沿多个所述线材导出孔2021被传送至相应多轴绕线机的多个绕线骨架治具头上进行变压器骨架的绕线作业。

如此,即实现本实用新型完整的捻线作业。

而在上述工作原理中,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所述绕线电机301可带动所述捻线架314沿前后方向长距离移动及沿左右方向短距离微动,以使将铜线缠绕于多个位置相对的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个绕线动作连贯性强,而通过一个所述绕线电机 301,即实现所述捻线架314的前后移动及左右微动,使得能大大省去驱动设备,大大降低损耗及大大降低成本。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以驱使所述第二固定板 4031及其上所固设的第一固定板4021前后移动,使得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 4021前后移动,以使调节相对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所述后捻线针4023 之间的距离,使得设定捻线长度的捻线长度设定机构50;

所述捻线长度设定机构50设于所述捻线底板10上。

具体的,所述捻线长度设定机构50包括第三固定板501、第四固定板502、滑轨A503、滑轨B504、滑块A505、滑块B506、锁紧件A及锁紧件B;

所述第三固定板501及所述第四固定板502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捻线底板10上;所述第三固定板501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导线板201的左端及所述第二导线板202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502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一导线板201的右端及所述第二导线板20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A503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501的右端面;所述滑轨B504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第四固定板502的左端面,且与所述滑轨A503位置相对;所述滑块A505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轨A503内,所述滑块B506可前后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轨B504内;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的两端对应与所述滑块A505的外端面及所述滑块B506的外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锁紧件A设于所述滑块A505上,以使锁紧所述滑块A505在所述滑轨A503内滑动;所述锁紧件B设于所述滑块B506上,以使锁紧所述滑块 B506在所述滑轨B504内滑动;

当拧松所述锁紧件A及所述锁紧件B时,所述滑块A505及所述滑块B506 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4031及其上所固定的第一固定板4021前后滑动,以使相对设置的所述前捻线针4015与所述后捻线针4023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锁紧件A及所述锁紧件B则均可为拧紧螺栓。

如此一来,即使得捻线长度可调,使得使用更加灵活,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固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板202的前端面的导线架60;

所述导线架60上均匀的固设有多个与相应线材导出孔2021位置相对的导线轮601。

由此,多个所述导线轮601可对应起到导线作用,以使多个按一定长度绕成所需股数的线材分别合股加捻成一体的线材导出导向性好而不至于凌乱及打结。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作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