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电池的柔性加热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0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单体电池的柔性加热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加热套领域,涉及单体电池的柔性加热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池应用日渐广泛,如:户外通讯设备的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均是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方式组合而成(以下称为电池组),为确保电池组能在低温情况下正常使用和充电,当低于零度时,需对电池组进行加热,直到温度高于零度时,才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或使用。目前的普遍采用的方法:在电池与电池之间放置一张发热片,给电池组加热保温。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035939.6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膜和热缩套,所述加热膜贴合于动力电池单体,所述热缩套罩于所述加热膜;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热缩套的厚度之和为 0.4--0.6mm;所述加热膜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均为聚酰亚胺膜。

鉴于此,本技术领域亟待出现一个适于单体电池的加热,且加热均匀、空间占比小的柔性加热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单体电池的柔性加热套,包括热缩套管、隔热绝缘层、导体线路层、导热绝缘层及发热体层;所述导热绝缘层、导体线路层、发热体层、隔热绝缘层及热缩套管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所述导热绝缘层靠近电池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绝缘层、导体线路层、发热体层、隔热绝缘层及热缩套管的厚度之和不超过0.3mm。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层由电子浆料印刷而成或为电子浆料制成的薄膜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层与导热绝缘层之间蚀刻有用于承载导体线路层的蚀刻线路。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线路层为铜、铝、镍或由它们制成的箔类材料;所述导体线路层厚度为0.017--0.035mm。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线路层连接有两电极引线,用于电连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绝缘层由导热型聚酰亚胺制成;所述导热绝缘层厚度为0.02--0.2mm。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绝缘层由低导热型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热缩套管为PVC材料、ABS材料、EVA材料或PET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柔性加热套直接将单颗电池的侧壁包裹起来进行加热,效率高、加热更加均匀;本柔性加热套可根据不同电池的尺寸来制定,对电池组加热时,可逐个在单颗电池上套上柔性加热套即可,不必再根据电池组的外形设计制作相应加热套;本柔性加热套的厚度不超过0.3mm,空间占比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尺寸标准化、厚度薄、导热率高和耗能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柔性加热套套设于电池上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是柔性加热套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识:1-电池、2-柔性加热套、201-导热绝缘层、202-导体线路层、203-发热体层、204-隔热绝缘层、205-热缩套管、3-电极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附图1及附图2所示,单体电池的柔性加热套2,包括热缩套管205、隔热绝缘层204、发热体层203、导体线路层202及导热绝缘层201;所述导热绝缘层201、导体线路层202、发热体层203、隔热绝缘层204及热缩套管205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所述导热绝缘层201靠近电池1设置。所述导热绝缘层201、导体线路层202、发热体层203、隔热绝缘层204及热缩套管205的厚度之和不超过0.3mm。实施例中,可根据单体电池1的尺寸,来设计柔性加热套2的尺寸,使导热绝缘层201与电池1相贴合;同时,柔性加热套2可根据电池的外形进行弯折。当需要给电池组(图中未示出)进行加热时,即同时给多个电池1进行加热,只需在单个的电池1外围一一套上柔性加热套2即可。实施例中,柔性加热套2的厚度控制在0.3mm以内,可使柔性加热套2轻薄化,避免给电池1带来负重。

参考附图2所示,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层203由电子浆料印刷而成。另一实施例中,发热体层203为电子浆料制成的薄膜材料。实施例中的电子浆料为包括纳米金属粉末,包括银粉、铜粉、镍粉、钼粉、碳粉、云母粉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触变剂,包括丁丙脂、聚酰胺蜡、氢化蓖麻油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增稠剂,包括乙基纤维素或 KB665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溶剂,包括二乙二醇、丙二醇丙醚、甲基乙酰胺、柠檬酸三丁脂、丁基卡必醇、丁基卡比醇模酸脂、松油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绶蚀剂;消泡剂;偶联剂, KH550;高温有机硅树脂和表面活性剂。

制备电子浆料经过:混合--乳化--研磨--反应--静置,最后获取电子浆料。

参考附图1所示,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层203与导热绝缘层201之间蚀刻有用于承载导体线路层202的蚀刻线路。所述导体线路层202为铜、铝、镍或由它们制成的箔类材料;所述导体线路层202厚度为0.017--0.035mm。所述导体线路层202连接有两电极引线3,用于电连接电源。实施例中,蚀刻线路是由蚀刻机在发热体层203与导热绝缘层201之间刻蚀而来,刻蚀线路在发热体层203与导热绝缘层201之间均匀分布;刻蚀线路中再布设导体线路构成导体线路层202;可根据发热速度及发热需求量来设计刻蚀线路的长度;导体线路层202的厚度设置为0.017mm。实施例中,刻蚀线路的两接头设于柔性加热套2的同一端,各连接一电极引线3;电极引线3电连接于电源(图中未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导体线路层202的厚度设为0.035mm;刻蚀线路的两接头分别设于柔性加热套2的两端,各连接一电极引线3。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绝缘层201由导热型聚酰亚胺制成;所述导热绝缘层201厚度为0.02--0.2mm。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绝缘层201由导热型聚酰亚胺制成,可有效起到导热的作用,又同时避免了漏电的问题;所述导热绝缘层201厚度为0.02mm,可有效减少柔性加热套2的厚度。另一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层201的厚度设为0.1mm。另一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层201的厚度设为0.2mm。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绝缘层204由低导热型聚酰亚胺材料制成,即有效避免了热量散失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柔性加热套2热量利用率,又起到很好的绝缘作用。

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缩套管205为PVC材料制成。加热时,热缩套管205因受热会收缩,可以使导热绝缘层201紧贴于电池1上,提高热传导效率,使电池1受热更快。另一实施例中,热缩套管205由ABS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之一,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