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647发布日期:2018-07-07 09:5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继电器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发展,用户对电子继电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各种辅助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现有的继电器的辅助模块不仅种类繁杂、选型困难、维护困难,而且与继电器的配合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继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130,壳体内设有容纳印刷版组件140的主腔体101,其特征在于:在主腔体101的上方设有操作面板210,操作面板210与壳体围成容纳辅助模块220的辅助腔体102,操作面板210上设有使辅助模块220能够穿过的安装孔220b,所述印刷版组件140的一端伸到辅助腔体102的一侧并设有接触组件141,在辅助模块220的一侧设有与接触组件141配合的导电组件142。

可选的,所述操作面板210上设有与安装孔220b配合的挡板230,所述挡板230的一端铰接在操作面板210上,另一端设有与壳体的侧板111配合的卡接块235a。

可选的,所述接触组件141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印刷板组件140上的接触弹片1412,接触弹片1412伸到辅助腔体102中辅助模块220的安装位置上,辅助模块220的侧面设有与接触弹片1412相抵配合的导电片1422。

可选的,所述操作面板210对应在安装孔220b的一端设有铰接凸台231,在铰接凸台231的两侧分别设有铰接槽232b,在铰接槽232b中设有铰接轴233a,所述挡板230上设有分别与两个铰接槽232b配合的铰接臂232a,在铰接臂232a上设有与铰接轴233a配合的铰接孔233b,铰接槽232b上设有锁定块234a,在铰接臂232a的外侧设有与锁定块234a配合的锁定槽234b,在挡板230打开时锁定块234a卡入锁定槽234b;所述操作面板210的底侧设有与壳体的侧板1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卡接板235b,卡接板235b和壳体的侧板111之间围成与卡接块235a配合的卡接槽235c,在卡接块235a上设有与壳体的侧板111配合的第三卡爪235d,在壳体的侧板111上设有与第三卡爪235d配合的第三卡槽235e,在挡板230闭合时第三卡爪235d卡入第三卡槽235e。

可选的,所述操作面板210对应在接触腔104的上方设有指示凸台2161,在指示凸台2161的底侧设有容纳指示件216的指示腔2162,以及与指示腔2162连通的指示孔2163,在操作面板210的底侧对应在指示凸台2161的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指示件216的挂钩2164,所述挡板230的一侧设有避让所述的指示凸台2161的避让孔2161b。

可选的,继电器壳体的宽度为18mm或22.5mm。

可选的,所述接触组件141包括接触凸台1411,以及设置在接触凸台1411中的接触板,接触凸台1411上设有容纳接触板的接触凹槽1415,接触板包括固定片1413以及V形的接触弹片1412,接触弹片141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1414与固定片1413连接,另一端可在接触凹槽1415中摆动,固定片1413的另一端与印刷板组件140连接;所述辅助模块220包括辅助壳体221,在辅助壳体221的一侧设有接触孔222,所述导电组件142包括对应接触孔222设置的导电凸台1421,以及固定在导电凸台1421的导电凹槽1423中的导电片1422,辅助壳体221的外侧对应在导电片1422的下方设有与接触弹片1412配合的导向滑槽1425。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座110和盖板120以及连接在基座110和盖板120两侧的侧板111,操作面板210盖合在基座110、盖板120和侧板111的顶侧,操作面板210的底侧设有与盖板120相对设置的横向隔板215,横向隔板215将辅助腔体102分割为与辅助模块220配合的固定腔103,以及与印刷版组件140配合的接触腔104,印刷版组件140的一端设置在接触腔104内,在横向隔板215上设有避让印刷版组件140上的接触组件141的接触开口141b,所述操作面板210的底侧设有与壳体的侧板111相对设置的纵向隔板214,横向隔板215与纵向隔板214连接,纵向隔板214将固定腔103分割为第一副腔105和第二副腔106,所述盖板120对应在第一副腔105的底侧设有L形的支撑臂126。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座110和盖板120以及连接在基座110和盖板120两侧的侧板111,基座110的底侧设有与盖板120连接的底板124;所述操作面板2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基座110和盖板120配合的限位板211a,在基座110和盖板12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限位板211a配合的限位槽211b,操作面板210两端设有与侧板111配合的定位板213a,在侧板111上设有与定位板213配合的定位槽213b,在底板124的一端设有止挡槽114,底板124在止挡槽114中设有前止挡板,在盖板120的底端设有夹板119和后止挡板116,夹板119与底板124的顶侧配合,后止挡板116与底板124底侧的止挡槽114中的前止挡板配合,前止挡板和后止挡板116拼合后与底板124围成容纳止挡件117的固定槽118。

可选的,所述主腔体101成凸字形,其包括第一主腔107和设置在第一主腔107上方的第二主腔108,所述的辅助腔体102设置在第二主腔108的上方,第一主腔107、第二主腔108和辅助腔体102的宽度依次减小,在第一主腔107和第二主腔108的两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131,在第二主腔108和辅助腔体102的两端之间形成第二台阶132,印刷板组件140对应在第一主腔107中设有电元件143,印刷板组件140对应在第二主腔108中设有动作机构144;所述第一主腔107的两端对应设有第一接线壳体133,在第二主腔108的两端对应设有第二接线壳体134,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中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接线座和接线螺钉,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的两侧分别与壳体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操作面板210,操作面板210与基座110和盖板120围成容纳辅助模块220的辅助腔体102,印刷版组件140在辅助腔体102的一侧设置接触组件141与辅助模块220的导电组件142配合,在辅助模块220安装到辅助腔体102中时,导电组件142可以自动滑至对应接触组件141的一侧与接触组件141相抵并形成连接,不仅装配起来很方便,不需要插针等体积小、复杂、需要对准的连接方式,而且连接也可靠,多次拆卸也不会损坏,而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继电器和辅助模块220结构上的优化,特别是有利于继电器和辅助模块220的模数化,使继电器能够适用不同的辅助模块220,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辅助模块220,具有配置灵活、维护方便的特点。此外,所述操作面板210上设有与安装孔220b配合的挡板230,挡板230铰接在操作面板210上,通过挡板230能够在将操作面板210上的安装孔220b遮挡,防止灰尘落入继电器的壳体中,而且在继电器不需要辅助模块220时,可以还可以防止人为触碰到壳体内的电元件,杜绝了安全隐患,又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辅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腔体内的腔体的投影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接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包括基座110和盖板120组成的壳体,在壳体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130,接线端子130与基座110与盖板120围成容纳印刷版组件140的主腔体101,在主腔体101的上方设有操作面板210,操作面板210与基座110和盖板120围成容纳辅助模块220的辅助腔体102,操作面板210上设有使辅助模块220能够穿过的安装孔220b,所述印刷版组件140的一端伸到辅助腔体102的一侧并设有接触组件141,在辅助模块220的一侧设有与接触组件141抵接接触配合的导电组件142,接触组件141在接触组件141安装到辅助腔体102中时,滑至对应接触组件141的一侧,与接触组件141相抵并形成电连接,实现辅助模块220与印刷版组件140之间电信号的传输,印刷版组件140通过接线端子接入电路实现对控制电路的延时、时控、电压保护等控制功能,辅助模块220与印刷板组件140连接实现继电器的辅助功能,例如蓝牙通讯、GSM远程通讯、RS485通讯、功能编程的功能,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功能的辅助模块220,辅助模块220采用统一的通讯接口与统一的通讯协议。

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采用模数化设计,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操作面板210,操作面板210与基座110和盖板120围成容纳辅助模块220的辅助腔体102,印刷版组件140在辅助腔体102的一侧设置接触组件141与辅助模块220的导电组件142配合,在辅助模块220安装到辅助腔体102中时,导电组件142可以随着辅助模块220的安装移动至对应接触组件141的一侧与接触组件141接触实现通讯,不仅装配起来很方便,不需要插针等体积小、复杂、需要对准的连接方式,连接也更可靠,多次拆卸不会损坏,而且这种连接方式还有利于继电器和辅助模块220结构上的优化,特别是有利于继电器和辅助模块220的模数化,使继电器能够适用不同的辅助模块220,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辅助模块220,具有配置灵活、维护方便的特点。

如图4-6所示,所述基座110上设有两个与盖板120连接的侧板111,在盖板120上设有与侧板111连接的第一卡爪121a,侧板111上设有与第一卡爪121a配合的第一卡槽121b,操作面板210盖在基座110、盖板120和侧板111上围成所述的辅助腔体102,所述的侧板111与基座110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与盖板120或操作面板210一体成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板2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基座110和盖板120配合的限位板211a,在基座110和盖板12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限位板211a配合的限位槽211b,在限位板211a上设有第二卡爪2111a,在基座110和盖板120的限位槽211b中设有与第二卡爪2111a配合的第二卡槽2111b,本实用新型的基座110和盖板120多处采用了卡爪和卡槽配合的连接方式,装配起来更方便。

更进一步,所述操作面板210两端设有与侧板111配合的定位板213a,在侧板111上设有与定位板213配合的定位槽213b,定位板213a与定位槽213b的配合能够提高操作面板210与壳体之间的配合效果。

如图5-6所示,所述操作面板210的底侧设有与盖板120相对设置的横向隔板215,横向隔板215将辅助腔体102分割为与辅助模块220配合的固定腔103,以及与印刷版组件140配合的接触腔104,所述的印刷版组件140的一端设置在接触腔104内,在横向隔板215上设有避让印刷版组件140上的接触组件141的接触开口141b,接触组件141穿过接触开口141b伸入到固定腔103中与辅助模块220上的导电组件142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板210的底侧设有与所述的侧板111相对设置的纵向隔板214,横向隔板215与纵向隔板214连接,纵向隔板214将固定腔103分割为第一副腔105和第二副腔106,即横向隔板215与纵向隔板214围成用于固定辅助模块220的第一副腔105,所述盖板120对应在第一副腔105的底侧设有L形的支撑臂126(图9),横向隔板215和纵向隔板214分别抵在辅助模块220的两侧,将辅助模块220固定在第一副腔105中。

更进一步,所述操作面板210对应在接触腔104的上方设有指示凸台2161,在指示凸台2161的底侧设有容纳指示件216的指示腔2162,以及与指示腔2162连通的指示孔2163,指示件216穿过指示孔2163将顶侧从指示凸台2161中露出,指示件216的底侧伸至接触腔104中印刷版组件140的一侧,在操作面板210的底侧对应在指示凸台2161的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指示件216的挂钩2164,挂钩2164优选与配合基座110的限位板211a连接。

如图4-7所示,所述操作面板210上设有与安装孔220b配合的挡板230,所述挡板230的一端铰接在操作面板210上,另一端与壳体的侧板111配合,通过挡板230能够在将操作面板210上的安装孔220b遮挡,防止灰尘落入继电器的壳体中,而且在继电器不需要辅助模块220时,可以还可以防止人为触碰到壳体内的电元件,杜绝了安全隐患,又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操作面板210对应在安装孔220b的一端设有铰接凸台231,在铰接凸台231的两侧分别设有铰接槽232b,在铰接槽232b中设有铰接轴233a,所述挡板230上设有分别与两个铰接槽232b配合的铰接臂232a,在铰接臂232a上设有与铰接轴233a配合的铰接孔233b,在挡板230的一侧设有避让所述的指示凸台2161的避让孔2161b,在挡板230的内侧设有交错设置的加强筋236。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槽232b上设有锁定块234a,在铰接臂232a的外侧设有与锁定块234a配合的锁定槽234b,在挡板230打开时通过锁定块234a卡入锁定槽234b中,能够将挡板230锁定防止挡板230随意转动干涉辅助模块220的装配。

更进一步,所述挡板230在远离铰接凸台231的一侧设有卡接块235a,在操作面板210的底侧设有与壳体的侧板1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卡接板235b,卡接板235b和壳体的侧板111之间围成与卡接块235a配合的卡接槽235c(图1),在卡接块235a上设有与壳体的侧板111配合的第三卡爪235d,在壳体的侧板111上设有与第三卡爪235d配合的第三卡槽235e,在挡板230闭合时通过卡接块235a伸入到卡接板235b与壳体之间围成的卡接槽235c中,再通过第三卡爪235d卡入第三卡槽235e将挡板230可靠地固定在壳体上。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接触组件141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印刷板组件140上的接触弹片1412,接触弹片1412伸到辅助腔体102中辅助模块220的安装位置上与导电组件142相抵配合,辅助模块220的侧面设有与接触弹片1412相抵配合的导电片1422,导电片1422在辅助模块220安装到辅助腔体102时与接触弹片1412抵在接触弹片1412上,辅助模块220与印刷板组件140采用统一的通讯协议。当然,也可以在辅助模块220上设置可移动的接触弹片1412,接触弹片1412伸出辅助腔体102与印刷板组件140上的导电组件142配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8示出接触组件141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组件141包括接触凸台1411以及设置在接触凸台1411中的接触板,接触凸台1411上设有容纳接触板的接触凹槽1415,在接触凹槽1415之间形成接触隔板1416,接触板包括固定片1413以及V形的接触弹片1412,接触弹片141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1414与固定片1413连接,另一端可在接触凹槽1415中摆动,固定片1413的另一端与印刷板组件140连接。

如图3示出辅助模块220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模块220包括辅助壳体221,在辅助壳体221的一侧设有避让导电组件142配合的接触孔222,所述导电组件142包括对应接触孔222设置的导电凸台1421,导电凸台1421中设有固用于固定导电片1422的导电凹槽1423,导电片1422与接触组件141的接触弹片1412接触配合,在导电凹槽1423之间形成导电隔板1424,当然也可以将接触组件141设置在辅助模块220上,将导电组件142设置在印制板组件140上配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壳体221的外侧对应在导电片1422的下方设有导向滑槽1425,导向滑槽1425与接触组件141的接触弹片1412配合,在辅助模块220插入到第一副腔105时为接触弹片1412提供引导,保证在辅助模块220安装到位时接触弹片1412能够与导电片1422可靠接触实现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辅助模块220还包括辅助指示件223,在辅助壳体221上设有与辅助指示件223配合的辅助指示孔224,辅助指示件223通过辅助指示孔224露出到辅助壳体221的外侧供观测,在辅助壳体221的两侧还设有摩擦板225,在摩擦板225上设有摩擦突起226,通过摩擦突起226抵在第一副腔105的内壁上提高辅助模块220与第一副腔105之间的摩擦力,保证辅助模块220能够更可靠地固定,优选的摩擦板225及其上的摩擦突起226与操作面板210底侧的卡接板235b配合。

如图1-4所示,所述主腔体101成凸字形,其包括第一主腔107和设置在第一主腔107上方的第二主腔108,所述的辅助腔体102设置在第二主腔108的上方,第一主腔107、第二主腔108和辅助腔体102的宽度依次减小,在第一主腔107和第二主腔108的两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131,在第二主腔108和辅助腔体102的两端之间形成第二台阶132,印刷板组件140对应在第一主腔107中设有电元件143,电元件143用于处理工作电路的信号,印刷板组件140对应在第二主腔108中设有动作机构144,动作机构144能够根据电元件143给出的信号断开或闭合控制电路,电元件143可以是为电源电路所属下的高频变压器元件,为产品提供电源,动作机构144可以是电磁继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腔107的两端对应设有第一接线壳体133,在第二主腔108的两端对应设有第二接线壳体134,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中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外部导线的接线座和接线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的两侧分别与基座110和盖板120插接配合,在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的两侧设有插接轴,在基座110和盖板120的两端设有与插接轴配合的插接槽。通过设置插接式的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能够降低装配难度,进一步提高装配的效率,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再增加接线端子的数量,例如在第一接线壳体133的下方再设置第三接线壳体,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适用性更广泛,而且更便于模数化的优化。优选的,继电器壳体的宽度为18mm或22.5mm。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10的内侧设有与第二接线壳体134的底侧配合的第四连接板123c,第四连接板123c与盖板120连接,在盖板120的内侧设有与第四连接板123c配合的第四卡爪123a,在第四连接板123c上设有与第四卡爪123a配合的第四卡槽123b,在盖板120的内侧设有与第一接线壳体133的外侧配合的夹臂122(图9)。

更进一步,在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的侧面设有避让外部导线的接线孔135,在第一接线壳体133和第二接线壳体134的顶侧分别与第一台阶131和第二台阶132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接线螺钉配合的操作孔136,外部导线穿过接线孔135插入到接线座与接线螺钉之间,螺丝刀等工具可以穿过操作孔136旋拧接线螺钉将导线固定在接线座上。

如图4、9所示,所述基座110的底侧设有与盖板120连接的底板124,在盖板120的底侧设有与底板124连接的第五卡爪125a,在底板124上设有与第五卡爪125a配合的第五卡槽(图中未示出),在底板124的一端设有止挡槽114,底板124在止挡槽114中设有前止挡板(图中未示出),在盖板120的底端设有夹板119和后止挡板116,夹板119与底板124的顶侧配合,后止挡板116与底板124底侧的止挡槽114中的前止挡板配合,盖板120盖合在基座110上前止挡板和后止挡板116拼合后与底板124围成容纳止挡件117的固定槽118,在基座110和盖板120底侧的另一端设有与止挡件117配合的止挡块118,止挡件117与止挡块118配合将壳体固定在卡轨上。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止挡块118,可以在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止挡件117,也可以不设置止挡件117,可以通过螺钉、铆钉、卡箍等方式与卡轨固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